人一代一代地在更替,愛情變過嗎?也許沒有!
《國風.周南.漢廣》——先秦:佚名
循例還是來看看裡面的字意:
方:竹筏子。(不可方思:不能坐著竹筏子渡過江去。)
翹翹:高的。(「人中翹楚」當中的「翹」就是這個意思,而「楚」是灌木的意思)
刈(讀yì):砍伐的意思
秣(讀mò):給馬餵食的意思(厲兵秣馬:就是把兵器磨亮,把馬餵好。)
蔞(讀lóu):蔞蒿,(「蔞蒿滿地蘆芽短」是蘇軾寫的鮮嫩的蔞蒿,是野菜,可以吃,但是長老了之後就只能作為柴火)
01這是一個窮小子的愛情故事
在美麗的漢江邊,有一位樵夫,他上南山砍柴的時候,看到高大的喬木,於是他想:我可不能歇著,因為漢水有一個美麗的姑娘,我想追卻追不到。
漢江多麼的寬廣啊,想要遊泳去找她是不可能的,長江那麼長,我想要坐著木筏子去找她,木筏子太小也不可能。
那麼多高低交錯的喬木,我要砍那些長得高的,如果那位姑娘要出嫁,我至少可以餵飽她的馬。漢江水寬又闊,遊泳去找她實在是不現實。長江那麼長,我的木筏子太小空悲傷。
蔞蒿都已經長成了柴火,姑娘的馬也生了小馬駒,我依然在南山上砍柴,心裡想著那位心愛的姑娘。漢江水浩浩蕩蕩,長江依然那麼長,我想遊泳渡過江,無法實現好悲傷。
02愛情的悲哀,自古如此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看完之後,只有一種悲涼從心裡升起。
這個樵夫,看到柴草時,突然靈機一動,發現了一個可能讓自己與姑娘產生交集的辦法!那就是:在她出嫁的時候,讓她的馬,能吃上自己親手砍下來的柴草,這也許是他能想到的,與那個女子產生聯繫的唯一的辦法。雖然可能性很小,但是即使是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他也抱著能實現的希望。
03你是否讀出了痴情的自己?
這種把自己放入塵土中的卑微,恐怕是很多痴情男女共有的情緒。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只要你愛上了,那麼就是把傷害自己的權利交到了對方手上。這樣的事,幾乎所有人都經歷過,又怎能不產生共鳴呢?
我們在讀《詩經》的時候,常常會聯繫現代社會當中自己感情的失落,轉而認為「逝去的天堂才是天堂」但其實,從《詩經》到現在的2000多年裡,愛情的形態卻沒有過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
04學者的解讀
另外,有學者說:遊女,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個女孩,很有可能是神女。如果是這樣的話,恐怕比較容易理解樵夫做想的這一切。某天曾見過神女,傾慕於她,怎奈自己只是一個微小的凡人,幻想做她的僕人給她餵馬,送她出嫁。
《大學》裡說:「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意思是,心裡極度渴望的事情,努力的去做,雖然也許達不到自己的目標,但也肯定不會太遠了。
求不得並不等於無所獲。這位樵夫,希望、失望,幻想、幻滅,自己演完了一段完整的劇情。也許,等到他老了再回想起自己的這段經歷,至少自己年輕過。
05關於《漢廣》
《詩經》的國風篇大多都以愛情為歌詠的主題。發乎自然,保留了最鮮活的民間風味,充滿了早期人類生活的原始和野性。
今天和大家說到的這首《漢廣》出自詩經.國風.周南,裡面收錄的差不多是現在的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的民歌。而這首《漢廣》則是一個樵夫在漢江邊的詠唱。
感謝品讀,你的留言和點讚對我很重要。
本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於插畫師「雪代薰」,感謝。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