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廣》一詩到底是遊女出嫁還是樵夫求婦?其實和愛情關係不大

2020-12-06 待曉兒

《詩經》中《漢廣》一詩出自「周南」,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首詩歌,流傳範圍廣,在內容上爭議也比較大。

但總體來看,爭議多在於對內容的解釋上,而稱頌「德化廣被」的內涵被多數解詩者所認同。

《漢廣》講了一件什麼事兒?既非遊女出嫁,也非樵夫求婦

《漢廣》一詩,三章,章八句: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一章)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二章)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三章)

如果從語句來看,很像是一首情詩,樵夫思漢之遊女而不得,和《關雎》、《蒹葭》等風格很相近。但是,無論是《小序》還是《大序》都認為,這首詩歌是說「漢之遊女」如今已不可得,只有在文王德化的年代裡才能見到。

其意就是,如今風俗較文王時期早已敗落,《漢廣》所寫是人們對於當時美好事物的一種求而不得的心情。

這種說法很有道理,也比較符合《詩經》的涵旨。

那麼,為什麼說這首詩不是遊女出嫁或者樵夫求婦呢?因為這個遊女和樵夫的關係不是追求與被追求的關係。

「錯薪」、「刈楚」等語是說樵夫的工作,這和遊女等無關,和愛情等因素更無關係。

《詩經》當中寫愛情,用的意象往往是「芍藥」、「夭桃」、「瓊瑤」、「木瓜」等等,如果寫男女愛情,應該是採蘭贈芍等等,怎麼會有擔柴刈草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時候有一個和這首詩歌描述內容比較接近的一個風俗:

古者賓客至,必共其芻薪,薪以為爨,芻以秣馬。

所以,根據這樣的風俗,江漢之遊女與山間之樵夫當是賓與主的關係,那麼樵夫以行為來追求遊女,這豈不是主人調戲賓客嗎?

所以說,這首詩歌和遊女出嫁與樵夫求婦都沒有關係,從字面上講的是遊女與樵夫的一次交遊。

而方玉潤在著《詩經原始》的時候,對此進行了一個更符合實際的解釋。

方氏認為,《漢廣》一詩是「山間樵唱」,這種山歌在楚、粵、滇、黔一帶非常盛行,內容並沒有太多的實質針對性,主要的作用就是緩解疲勞。

這有點像魯迅講過的「哼呦」的調子,是以一種節律來契合勞動的頻率,讓工作更有動力。

而「遊女」也不一定真有其人,或許就像《大序》、《小序》等講的那樣,是一種美好事物的象徵,由江波浩渺之感來引申出文王德化之盛,也就是說勞動人民面對美好的景象,對於文王等賢者的感激。

所以說,不論這個「遊女」到底存不存在,這首詩歌的主要內涵都可以看做是勞動人民對賢能的文王之歌頌,這也是《詩經》中常見的主旨。

對《漢廣》的解釋,離不開《詩經》的總體內涵

《詩經》因為年代久遠,其作品誕生的時間距今已經超過兩千年,所以只讀原文的話是不好理解其內涵的。

這和語言系統的變遷和生活環境的迥異有關,越是接近現代的人,越是難以理解當時的含義。這就相當於我們今天很難理解二十年前的世界竟然如此落後一樣。

所以,後世的解詩者對於《詩經》的解讀,都和歷代的文獻分不開,要麼是從同樣的角度進行挖掘,要麼是對其記述進行質疑。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就出現了非常多的流派,比如漢代往往喜歡將《詩經》當做「政教」的一部分,《關雎》一詩被闡釋為「美后妃之德」,《漢廣》同樣也被闡釋為「德化廣被」。

但是,也應該知道一些其他的解讀方式,比如《漢廣》中「遊女」和「樵夫」兩個人物,也有人將其反過來看待。

認為這首詩歌實際上是諷刺男女之間的私情的,這是一種不合禮制的行為,所以是諷刺當時風俗敗壞,進而懷念文王當時的民風淳樸。

這種解讀方式很常見,尤其是在「鄭衛之風」中。很多人認為「鄭衛之風」多淫,像「桑間濮上」等等都和這有關,男女私情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而《詩經》中收錄這樣的作品,不是為了宣揚其「淫風」,而是「刺淫」之作,用以告誡讀者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這也是一個角度,歷來詩家多有推崇,像朱熹、呂祖謙等等,都是解《詩》的名家。

這也就意味著,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待《漢廣》這樣的詩歌,其實只要不是太過於偏離《詩經》的主旨,其實都是有道理的。

古代外戚為何經常能專權幹政?與宗室和朝臣相比,它有巨大的優勢

相關焦點

  • 對中國山水詩畫有深遠影響的一首詩——讀《詩經·漢廣》有感
    詩旨:《漢廣》這首詩是描寫愛情的一首詩,尤其是歷經了千辛萬苦、艱難險阻之後才得來的愛情,來之不易,好好珍惜。這首詩也是《詩經》中最早的有關山與水的描寫的一首詩。他是一名上山割柴草的樵夫,割草是為了餵飽馬匹。2.「之子于歸,言秣其馬。」「之子」,就是指這位擅長於用遊泳的「遊女」。「於歸」,指女子出嫁。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漢廣
    《漢廣》是《詩經》裡《國風·周南》的一篇,作成於先秦時代,作者已不可考。全詩如下: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第二句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指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遊女,這裡指遊玩的女子,而日本戰國時代的遊女就是指妓女,不可混為一談。求,這裡是追求的意思。思,第二句裡的思我解釋為想要,和第一句的思意思不同。第二章第一句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泳,指遊泳的意思,思,字這裡不作解釋無意義。第二句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江,指長江。
  • 這首詩讀出愛情裡痴情的自己,結局更是讓人心酸《詩經 漢廣》
    這個樵夫,看到柴草時,突然靈機一動,發現了一個可能讓自己與姑娘產生交集的辦法!那就是:在她出嫁的時候,讓她的馬,能吃上自己親手砍下來的柴草,這也許是他能想到的,與那個女子產生聯繫的唯一的辦法。雖然可能性很小,但是即使是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他也抱著能實現的希望。
  • 學習詩經《漢廣》方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國風·周南·漢廣》歌者應該是位樵夫之類的普通百姓,看到一位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美麗女子,心知不可得,而仍然一往情深。比起《秦風·蒹葭》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帶著希望的艱難追求。《漢廣》則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其中的「不可」直接就將青年樵夫的幻想破滅。
  • 花間讀詩:浩瀚江水般宏達的愛情《詩經 漢廣》
    不同於《關雎》和《蒹葭》的愛情空靈縹緲,產生於漢水之濱的愛情詩篇《漢廣》便有一種江河一般的浩瀚宏達。 一位青年樵夫在山上打柴為生,卻不知怎麼與一位在漢水之濱的女孩戀上了。詩歌裡邊沒有寫他如何遇見她,甚至感覺他們兩個幾乎沒有交集,沒有可能產生愛情。樵夫愛上漢水之濱的女子,那麼你讓漁夫怎麼辦?
  • 《漢廣》詩經裡屬於男二號的愛情劇本,原版襄王有意神女無心
    可惜他始終求而不得,不知是兩人身份差距太大,還是因為他沒有一個好媒人,或者該女子早已心有所屬,青年樵夫愛得那麼痴,兩人的距離卻始終如漢水之隔一般,一個在漢水這邊,一個在那邊。總之,青年樵夫追求失敗。值得慶幸的是,雖然求而不得,戀戀不捨,但青年樵夫並沒有因此悲傷消沉或者心懷怨憤,只是有點悵然若失。當聽到該女子要嫁人的時候,青年樵夫便收拾心情,用草料將馬駒餵得壯壯的,將之前砍的荊條和蔞蒿捆好,送給她當賀禮。
  • 【詩經賞析】國風·周南 漢廣
    漢江之上有遊女,想去追求不可能。漢江滔滔寬又廣,想要渡過不可能。江水悠悠長又長,乘筏渡過不可能。柴草叢叢錯雜生,用刀割取那荊條。姑娘就要出嫁了,趕快餵飽她的馬。漢江滔滔寬又廣,想要渡過不可能。江水悠悠長又長,乘筏渡過不可能。柴草叢叢錯雜生,用刀割取那蔞蒿。姑娘就要出嫁了,趕快餵飽小馬駒。漢江滔滔寬又廣,想要渡過不可能。
  • 文言文鑑賞閱讀《詩經·周南·漢廣》
    女子如果願出嫁,餵飽馬兒去接她。漢水波湧江面寬,怎麼遊水到岸邊!長江源遠又流長,如何並行結成雙! 大樹枝條雜又多,我斬萎蒿一垛垛。女子如果願出嫁,餵飽馬駒接回家。漢水波湧江面寬,怎麼遊水到岸邊!長江源遠又流長,如何並行結成雙![NextPage] 【解析】 這是一首戀情詩。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鍾情一位美麗的姑娘,卻始終難遂心願。
  • 先秦詩詞鑑賞:《漢廣》
    一、詩文《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為此有的人將《漢廣》這首詩概括為「江幹樵唱」,想要否定這首戀情詩的實質,但是任然有點不切實際。本詩起興的句子也暗示了伐木的過程,既有文本上的依據,也符合勞動的經驗。其次,從結構來看,第一章和第二、第三張不一樣,但是從感情表現來看,前後部分聯繫十分緊密,細膩的表達出了抒情的主人公有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絕望,這樣的曲折複雜的情感歷程。
  • 品讀不一樣的《詩經》第九篇:「漢廣」觀古人如何排遣單相思
    這首詩同樣也是《詩經》中的名篇,「漢有遊女,不可求思」表達了一種美麗又無奈的單相思,因為求不得而產生了無窮的苦惱,而這苦惱裡又保持著幾分無奈的理智感,化解在這廣袤的漢水間。《詩經》裡每一首詩都有屬於自己的靈魂,而《漢廣》中最讓人回味悠長,不可釋懷的地方就是四個「不可」。
  • 《詩經·漢廣》:漢江痴情漢
    《漢廣》共三章。首章就是寫四個「不可求」,主要突出遊女是「不可求」的。第二章在首章「不可求」的前提下卻推出一個樵夫男子,他要砍伐那些高大錯雜的樹枝障礙,目的是來追求遊女。由此,可以讀出全詩就是這個男子的角度和口吻,並出示全詩的核心內容——要是姑娘嫁給他,他願意給她去餵馬。接著,又是漢江寬廣和悠長的「不可求」的詩句重複,又像是樵夫男子的無奈。
  • 《詩經·周南·漢廣》賞析
    也就是說夏木雖死了,但雅望還是愛他,遙望著天堂想念著夏木。這是一本感人至深的書,描寫了男女主之間悲傷的愛情過程。而我們今天要賞析的這首詩,也同樣帶著淡淡的愁緒,講述了一段悲傷的愛情,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詩經-周南-漢廣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南方有喬木,太過高大,不好借樹蔭休息。漢水有遊女,如此美好,卻追求不得。漢水如此之寬,遊不過去呀!江水如此綿長,不可一葦杭之。
  • 每天一首詩經—《國風·周南·漢廣》:南有喬木
    《國風·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喬木,高大的樹木。休,休息。思,句尾助詞,無意義。遊女,出遊的女子。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永,長。方,筏,此處用作動詞,坐木筏渡江。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 經典品讀‖《詩經·漢廣》,永埋心底的愛,單相思的人最能懂
    詩經·國風·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欣賞:《漢廣》主題有四說:一曰教化;二曰神女;三曰樵歌;四曰情詩,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 我讀這首詩,理解為描寫的是一位男子愛上一位江上往來的姑娘,但是不能追求她而深深地嘆息。
  • 這首《周南》中的《漢廣》,可以作為《蒹葭》的姐妹篇來品讀
    《風》篇計十五部,起始兩部為《周南》和《召南》,周地為周公旦封地,位在陝縣以東包括洛邑以南至江漢一帶;召地實際上為原岐邦在文王遷邑到豐地之後召公拿的除周公封邑之後剩下的一半地——其實就是文王把這一處不要的地兒分封給周公和召公,從中分開,周地在東,召地在西,作為二人的採邑。這就是「五成而分陝」了。
  • 《詩經》中最感人的一首詩:愛情,有時也可以是一個人的事
    在眾多詩詞中,除了寫景山水愛國之外,愛情也一直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而作為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愛情詩纏綿悱惻,感人至深,流傳甚廣,接下來要說的便是《詩經》中最感人的一首詩,沒有佔據狂亂,沒有自私狹隘,有的只是一腔喜愛跟思念,是對心上姑娘的祈盼跟祝願,讓人明白,原來愛情,有時也可以是一個人的事。
  • 《詩經》中最感人的一首詩:愛情,有時也可以是一個人的事
    在眾多詩詞中,除了寫景山水愛國之外,愛情也一直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而作為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愛情詩纏綿悱惻,感人至深,流傳甚廣,接下來要說的便是《詩經》中最感人的一首詩,沒有佔據狂亂,沒有自私狹隘,有的只是一腔喜愛跟思念,是對心上姑娘的祈盼跟祝願,讓人明白,原來愛情,有時也可以是一個人的事。
  • 講講《漢廣》
    009【漢廣】 9.1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因為她要出嫁呵,餵馬駕車呵。」 離開生活是任何人也不能把砍柴與餵馬這兩件事連在一起的。 因為砍柴的原故乃連在一起,真是寫得溫柔敦厚,一方面工作,一方面又有一點兒愛情,而這個愛情真表現得可愛,歌起她出嫁餵馬來了,這不是勞動者的歌聲嗎?
  • 《詩經·周南·漢廣》:窮小子痴戀白富美,愛而不得是人生常態
    樵夫和女神之間,究竟有怎樣的情感糾葛,讓我們好好來解讀《漢廣》。:樵夫的深情與坦然南有喬木 不可休思漢有遊女 不可求思漢之廣矣 不可泳思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然後又喃喃嘀咕那兩句:&34;樵夫每日砍柴,多了一件事,思念他的女神。他明知女神與自己不可能相愛,卻還是想將她娶回家。就像我們愛極了一個不可得的人,朝思暮想,幻想有一天能娶到她,能給她一個家。從此有人與我粥可溫,有人與我立黃昏。最後一章,痴情的樵夫依舊在訴說著自己無望又真摯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