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古典詩歌極其注重言情。雖然它包括親情、友情、愛情,以及各種複雜細微的個人情感。但是無論哪一種情感,它給讀者的感受都是真摯、坦率、熱烈的。以友情為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等諸多名篇佳句,無一不是寫得真摯動人。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一首以抒寫友情見長的送別詩。它出自初唐詩人王勃之手,是王勃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關於王勃的這首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畢竟作為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它年年都出現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可以說是幾乎人人皆知。但對於很多古詩來說,其實要想懂得它的內涵,往往是需要一定年齡和生活閱歷的積累的。
如王勃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信很多人早就背得爛熟了。其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更是吟誦了一遍又一遍。不過那個時候,並未真正經歷過與好朋友的離別,自然也就無法體會到它的真摯動人之處。所以現在再次品讀這首詩的話,相信大家都會有更為深刻的感觸。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勃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首先,題中的「少府」,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蜀州」,即今四川崇州。由此可見,王勃之所以寫這首詩,便是因為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即將去四川做官,所以臨別贈詩。然後,詩的開篇兩句「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即長安由三秦之地拱衛,透過風煙遙望蜀州。前一句是表明送別之地,「城闕」,即指唐代京師長安城。
至於「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也就是今陝西省潼關以西一帶。據史書記載,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後一句則是表明好友的目的地,「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裡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在這裡泛指蜀川。相比較其他送別詩的悲涼悽愴,顯然王勃的要壯闊豪邁的多。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即和你離別,我心中是有無限情意的,恰好我們又都是在宦海中浮沉的人。其實好友之間的離別,本來就已經讓王勃有了一重愁緒了。更何況他們又都是背井離鄉,宦海浮沉的人,自然就又多了一重愁緒在其中。當然,我們說王勃這首詩壯闊豪邁,所以緊接著就有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它的意思是說,只要我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即便你遠在天涯也如同近在比鄰。顯然,這兩句詩的境界又從狹小變得壯闊,情調也從悽惻轉為豪邁。而且本來離情別緒是兩人都有的,這裡王勃卻以自身的樂觀豁達,反而給人一種寬慰友人的情意。這點在最後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中,最能體現。絕不要在岔路口上離別的時候,還像小兒女那樣悲傷的淚水沾溼衣裳。
但實際上,它既是王勃對朋友的勸慰,也是王勃自己情懷的吐露,即真摯、坦率、熱烈的友情的表達。縱觀王勃的這首詩,它雖然只有短短40字,但是高度概括出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大海可越的情景,使友情升華到了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也使這首送別詩更為真摯動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遇見最美好的友情。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