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送別好友,寫下一首詩,短短40字,真摯動人

2020-10-03 慶餘

眾所周知,我國古典詩歌極其注重言情。雖然它包括親情、友情、愛情,以及各種複雜細微的個人情感。但是無論哪一種情感,它給讀者的感受都是真摯、坦率、熱烈的。以友情為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等諸多名篇佳句,無一不是寫得真摯動人。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一首以抒寫友情見長的送別詩。它出自初唐詩人王勃之手,是王勃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關於王勃的這首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畢竟作為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它年年都出現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可以說是幾乎人人皆知。但對於很多古詩來說,其實要想懂得它的內涵,往往是需要一定年齡和生活閱歷的積累的。

如王勃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信很多人早就背得爛熟了。其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更是吟誦了一遍又一遍。不過那個時候,並未真正經歷過與好朋友的離別,自然也就無法體會到它的真摯動人之處。所以現在再次品讀這首詩的話,相信大家都會有更為深刻的感觸。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勃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首先,題中的「少府」,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蜀州」,即今四川崇州。由此可見,王勃之所以寫這首詩,便是因為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即將去四川做官,所以臨別贈詩。然後,詩的開篇兩句「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即長安由三秦之地拱衛,透過風煙遙望蜀州。前一句是表明送別之地,「城闕」,即指唐代京師長安城。

至於「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也就是今陝西省潼關以西一帶。據史書記載,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後一句則是表明好友的目的地,「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裡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在這裡泛指蜀川。相比較其他送別詩的悲涼悽愴,顯然王勃的要壯闊豪邁的多。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即和你離別,我心中是有無限情意的,恰好我們又都是在宦海中浮沉的人。其實好友之間的離別,本來就已經讓王勃有了一重愁緒了。更何況他們又都是背井離鄉,宦海浮沉的人,自然就又多了一重愁緒在其中。當然,我們說王勃這首詩壯闊豪邁,所以緊接著就有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它的意思是說,只要我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即便你遠在天涯也如同近在比鄰。顯然,這兩句詩的境界又從狹小變得壯闊,情調也從悽惻轉為豪邁。而且本來離情別緒是兩人都有的,這裡王勃卻以自身的樂觀豁達,反而給人一種寬慰友人的情意。這點在最後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中,最能體現。絕不要在岔路口上離別的時候,還像小兒女那樣悲傷的淚水沾溼衣裳。

但實際上,它既是王勃對朋友的勸慰,也是王勃自己情懷的吐露,即真摯、坦率、熱烈的友情的表達。縱觀王勃的這首詩,它雖然只有短短40字,但是高度概括出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大海可越的情景,使友情升華到了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也使這首送別詩更為真摯動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遇見最美好的友情。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王勃的這首詩,幾乎人人皆知,短短40字,便把友情寫得真摯動人
    它出自初唐詩人王勃之手,是王勃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關於王勃的這首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畢竟作為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它年年都出現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可以說是幾乎人人皆知。但對於很多古詩來說,其實要想懂得它的內涵,往往是需要一定年齡和生活閱歷的積累的。
  • 王勃的這首詩,幾乎人人皆知,短短40字,便把友情寫得真摯動人
    它出自初唐詩人王勃之手,是王勃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關於王勃的這首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畢竟作為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它年年都出現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可以說是幾乎人人皆知。但對於很多古詩來說,其實要想懂得它的內涵,往往是需要一定年齡和生活閱歷的積累的。
  • 王勃寫下千古送別詩,短短40字,千年來無人超越
    最著名當屬詩仙李白,五歲能誦六甲,十五歲時存詩賦多首;詩聖杜甫則是「七歲齡壯,開口詠鳳凰」,七歲就能寫詩作文了;白居易十六歲即作佳作《賦得古原草送別》;駱賓王七歲寫詠鵝詩,流傳千古;這些詩人都是少年英才。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天才詩人王勃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短短四十字,經典中的經典,堪稱送別詩中的千古絕唱。
  • 王勃的一首送別詩,僅有40字,卻有兩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送別時,除了送一些紀念品和生活日用品外,就是飲酒賦詩,舉杯痛飲,慷慨高歌。然後互相贈詩寄語,互道珍重,依依惜別。與送別相關的詩歌,從《詩經》就開始出現了,到南北朝有了較大的發展,專門寫送別的詩歌,漸漸多了起來。到了隋朝,有一位無名氏寫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未歸。」楊柳青青,柳條垂地。楊花隨風飄舞,不論東西。
  • 李白別具一格的送別詩,短短40個字渾然天成,其中10個字千古名句
    在「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的唐代詩壇最不缺的就是經典送別詩,一首首送別詩成了一段段真摯友誼的鑑證。如果硬要將這些經典拿來比一比,那在小編眼裡大致是這樣的:最美的送別詩,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最悠遠的送別詩,王昌齡「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最大氣的送別詩,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影響力最大的送別詩,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天才詩人王勃獨自在外漂泊,寫下一首思鄉之作,短短幾句感人肺腑
    唐朝的詩人都是天才,他們還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寫下了成名作,並且震驚了整個大唐文壇,特別是初唐時期的王勃,僅活了二十七歲,但是卻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尤其他的一首《滕王閣序》可以說是廣為流傳,成為了千古名篇,這篇美文寫得洋洋灑灑,讓我們見識到了王勃過人的才華,還有獨特的才情。
  • 詩情話意|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但是無論哪一種情感,它給讀者的感受都是真摯、坦率、熱烈的。以友情為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等諸多名篇佳句,無一不是寫得真摯動人。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一首以抒寫友情見長的送別詩。它出自初唐詩人王勃之手,是王勃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 唐代最聰明的一首送別詩,短短20字,就用了4種修辭手法!
    所以古人對送別十分重視,有什麼「折柳送別」「十裡長亭送別」等等。因此在唐代那個詩人如天上繁星一樣燦爛的時期裡,出現許許多多著名的送別詩。我們現在的人隨口都能說上幾句: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等等。
  • 王勃的一首經典離別詩,別具一格,傷感離愁之間卻滿含溫情!
    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意境優美,最後7字為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在送別詩中,名篇頻出,王勃可謂是送別詩的奠基之人、扛旗之人。比如之前我們介紹過的一首王勃享譽世界的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除了這首詩以外王勃還有很多著名的送別詩,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詩,這首詩在名氣上雖然不能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提並論,但讀來同樣能夠感受到傷感的離別之情。
  • 君子之交淡如水,駱賓王的這首送別詩,短短20字便動人心弦
    以友人為例,在交通不便,通信極不發達的古代,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所以古人在看重離別的同時,往往也會吟詩話別,於是便有了一首首流傳至今的送別詩篇。縱觀古代詩歌史,送別詩的核心精髓,無疑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即君子間的友誼應該純潔的像清澈見底的水一樣。
  • 王勃比較冷門的一首詩,儘管並不是很出名,但讀後美得令人窒息!
    除了這些超級熱門的詩,作為著名的多產詩人,王勃其實還有很多我們不太熟悉的「冷門」的詩,雖然如此但是這些詩作仍然能夠達到了一流的藝術水準。除了前面咱們介紹的響徹宇宙的文學巨作以外,王勃其實還有一首比較冷門的絕句,雖然說冷門,但也非常經典這首詩就是《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
  • 孟浩然一首經典送別詩,短短28字,就寫出了行雲流水般的精美之作
    送別詩中不乏名篇,其中個人感覺最為著名的要屬王勃的那首《送杜少府之蜀州》:王勃的一首經典離別詩,別具一格,傷感離愁之間卻滿含溫情!今天的這首詩就是來自於孟浩然的一首經典、精美的送別詩,這首詩的題目是《送杜十四之江南》: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徵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 王勃的送別詩,玩兒的就是心跳!
    懷古詩、思鄉詩,還有送別詩,其中送別詩是詩中最重要的一種詩,很多文學大家均有上乘之作,一部《全唐詩》,送行贈別的詩佔了很大的百分比。友人送別或者送別友人大鎖是因為關係到位,在聚少離多、交通不便的古代,與友人之間的離別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不知道何時才能再相見,送別時為了鼓勵友人激勵自己,有抒發一下自己的不舍之情,寫一首抒情、煽情的送別詩就成為很多詩人的選擇。
  • 唐朝境界最高的一首送別詩,無一生僻字,堪稱不世經典
    唐朝的「送別詩」可以說是浩如煙海,有送別友人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有送別親人的,「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也有送別情人的,「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或縹緲,或傷感,或唯美,而在這眾多的送別詩中,境界最高的當屬初唐詩人王勃的
  • 王維的這首經典送別詩,短短10字,就寫盡了離別時那千般滋味!
    我們一起欣賞拼讀過多篇送別詩中的名篇,比如王勃的那首最為著名的《送杜少府之蜀州》: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意境優美,最後7字為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在兩人之間分別的時候,往往都是情到濃時,此情此景需要吟詩一首以祝路上平安和來日方長。今天我們要為大家解析、共同品讀的這一首送別詩,在表面上不像是明顯的送別,倒像是一首立意極高的哲理詩。此詩一出,頓時朗朗背誦。
  • 王勃春日閒遊,這首詩短短40個字,描寫了6個意象,卻委婉動人
    下面的作品也是採用這種手段,王勃春日閒遊,這首詩短短40個字,描寫了6個意象,卻委婉動人。郊園即事唐代:王勃煙霞春旦賞,松竹故年心。斷山疑畫障,懸溜瀉鳴琴。草遍南亭合,花濃北院深。王勃,字子安,初唐四傑之首,自幼聰敏好學,6歲即能寫文章,16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真讓那些70歲還在參加科考的學子無地自容。只可惜天妒英才,王勃年紀輕輕就溺水而亡。這首詩創作於王勃任沛王府修撰時,詩人當時19歲,一次外出春遊踏青,即興而作。
  • 王勃最為著名的一首送別詩,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誦
    1.這是一首送別詩。朋友將遠赴蜀州,離別之際,詩人以兩人共同的境遇「 」寬解友人,並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勸慰鼓勵友人。全詩既抒發了詩人送別友人的 之情,也表現了詩人 的人生態度。
  • 王勃最經典的一首詩,堪稱古代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的一首經典詩作。此詩也是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詩意在於慰勉友人不要在離別的時候悲哀。全詩開合頓挫,意境曠達,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一幟,一洗送別詩中的悽苦纏綿之態,體現了詩人豁達的情懷和高遠的志向。
  • 李白遙知好友被貶官,深情寫下一詩,短短28字成千古名作!
    然而王昌齡的仕途之路並不是一馬平川,而是幾經浮沉,或許正是因為相同的人生際遇,讓他與小自己11歲的李白成為至交好友。就在唐玄宗十二年,當王昌齡又一次由江寧丞貶為龍標縣尉這個消息傳來時,遙在揚州城的摯友李白悲傷不已,遂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最後14字想像奇妙,令人拍案叫絕
    唐詩代表了我國古代詩歌的最高成就,而送別是我國古代詩歌最重要的題材之一。無論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還是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亦或是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