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送別詩,玩兒的就是心跳!

2020-10-18 書氪讀書會


    詩分為很多種,有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思鄉詩,還有送別詩,其中送別詩是詩中最重要的一種詩,很多文學大家均有上乘之作,一部《全唐詩》,送行贈別的詩佔了很大的百分比。比如柳永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又比如李白的「不及汪倫贈我情」,還有蘇軾同志很少見的「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友人送別或者送別友人大鎖是因為關係到位,在聚少離多、交通不便的古代,與友人之間的離別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不知道何時才能再相見,送別時為了鼓勵友人激勵自己,有抒發一下自己的不舍之情,寫一首抒情、煽情的送別詩就成為很多詩人的選擇。

    但是,送別總是悲傷的,送別詩也必然是梨花帶雨的,但是就有這麼一首送別詩,非但沒有淚眼朦朧,沒有依依不捨,有的只是「快走快走,天下盡在我手」的豪邁,有的是委婉親切的殷殷關切。

    這首詩就是天才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說到王勃,可謂盡人皆知,典型的天才詩人(唐朝從來不缺乏天才),可惜英年早逝,不然他和李白的高下之分必定會成為唐詩中的又一熱點話題。

    (點擊查看C位出道的王勃)

    王勃在六歲時就已經在作詩寫文章了;

    九歲的他已經在挑《漢書》的刺了;

    十歲時,便飽覽了六經;

    十七歲時,寫了一篇文章被唐高宗看見了,唐高宗看後驚嘆不已的贊道:「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真乃神童也!

    最終成為了初唐四傑,且排名第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送別即將上任的好友杜少府時所寫的詩文,此刻杜少府即將離開長安,離開王勃,前往四川任職。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至於遠在千裡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見的。

    王勃利用短短的十個字就將現在所在的地方與朋友將要去的地方聯繫了起來,關中一帶地區護衛著長安城,可是朋友你就要去那風塵煙靄蒼茫無際的四川,此時送別情意有多重?這千山萬水有多遠,我與你的情誼就有多深。

    全詩用兩個地點作為開頭,雖然沒有說離別,但是舉目千裡,無限依依,王勃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這種描寫手法,剛開始就為讀者們展開一個壯闊的世界,與一般的送別詩的眼界是完全不一樣的。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咱們此時此刻的離別究竟是為什麼?還不都是為了求官步入仕途嗎?可是,咱們同樣是背井離鄉,本來已經對家鄉存有一種愁緒,此時又客居他鄉為官,彼此不能相見,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悽惻。這與剛開始的波瀾壯闊,三秦五津,三四句瞬間變為情短意長,諄諄離別,這樣一種巨大的落差是以往的詩句中比較少見的,如此大的跌宕,不得不說王勃對杜少府之間的友誼至真至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聞名遐邇的經典名句,脫離開三四句的飛韻情懷,從離別之殤轉為豪邁奔放,境界再一次轉為宏大的「四海」!

    五六句的本意是:咱們是真正的知己,現在即使分別也沒什麼,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算是天涯海角也如同是鄰居一樣,長安和蜀地這點距離算得了什麼呢?

    相比較之下,比第一句的三秦五津更加氣象闊達,志趣高遠。王勃用這樣的博大境界再次說明了他與杜少府之間的友誼是不受時間限制和空間阻隔的。時間上是永恆的,空間上是無所不在的,字裡行間我們都能看得出,即使沒有淚眼相送的語句,這樣的話讀起來也是那麼的令人感動,說不定王勃也是含淚向杜少府依依惜別,並激勵朋友一定要樂觀豁達。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末尾兩句的意思是:咱們在這分別的路口不要彼此不舍,前方還有遠大的前程等著咱們,就不要同其他人一樣揮淚告別了,那樣未免有點小兒科。

    即使至此王勃仍然是這樣叮嚀朋友,但心中的不舍和眼中的淚水從這兩句詩中就能聽得出來,得先哭,才能勸慰不哭,否則哪裡來的「不要像別人那樣哭鼻子」的共沾巾。

    王勃一改送別詩低沉哀愁的格調,用明朗豁達的態度面對離別,頗顯其豪邁。

    全詩大氣磅礴,豁達明朗,很難想像這樣的詩歌出自於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之手。

相關焦點

  • 王勃最著名的一首詩,堪稱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以說是王勃最著名的一首詩,它也是古代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全詩最主要的思想在於勸慰友人不要在離別的時候悲哀,通過王勃的精湛藝術表達,我們可以在詩中領略到深厚的友情,以及友情升華後的更高的美學境界,至今仍廣為流傳。
  • 王勃的這首送別詩,可謂是寫出了新意,沒有了以往的依依不捨!
    王勃可以說是唐朝最有才華的天才詩人,他小小年紀便是以詩文名聞天下,雖然他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歲,但是他同樣的創造了奇蹟,留下了大量的詩作,而且他的那些詩作描寫的極為唯美,無論是讚美田園風光的詩作,還是送別詩,那都是寫出了新意,尤其是他的送別詩,可謂是別出心裁,沒有了以往詩作裡的哭哭啼啼
  • 王勃送別好友,寫下一首詩,短短40字,真摯動人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一首以抒寫友情見長的送別詩它出自初唐詩人王勃之手,是王勃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關於王勃的這首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畢竟作為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它年年都出現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可以說是幾乎人人皆知。但對於很多古詩來說,其實要想懂得它的內涵,往往是需要一定年齡和生活閱歷的積累的。
  • 王勃,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別詩中的經典
    王勃是唐代著名詩人,他寫的詩詞一直為人們所傳誦。王勃最著名的詩就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了,這首詩是送別詩的經典,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很感動人,在古代交通不便,很多朋友之間送別更是依依不捨。古代的送別詩有很多,很多都是經典。
  • 王勃最經典的送別詩之一,堪比《送杜少府》,如今卻鮮為人知
    提起初唐的送別詩,幾乎人人都會想到王勃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既表達出身後的友情,又以樂觀豁達的心態勸慰友人,渾然雄闊,風骨凜凜,開唐代闊別詩之先河。王勃能居「初唐四傑」之首,從這首詩便可見其功力。
  • 王勃最具才情的一首詩,也是送別詩裡的經典,通篇描寫的如歌如泣
    其實除了介紹的這幾首之外,他的這首《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也是送別詩裡的名篇。《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唐代:王勃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儘管這首《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在流傳程度上不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但也是一首無比悽美的送別詩,而且這首詩也最是能夠體現出詩人的才華,以及他的才情,詩人更是把送別時的那種依依不捨,以及悲痛之感,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的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這也正是此詩最獨特的一個地方。而且讀這樣的一首作品,也最是能夠體現到古的那一份深情。
  • 天才詩人王勃的經典送別詩,具有耐人尋味的深度和美感
    王勃是初唐最有名的天才詩人,他一生只活了二十六七歲,才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的詩篇,今天小樓推薦一首他的送別詩《江亭夜月送別》(其二)。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唐朝·王勃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別》,是他旅居巴蜀期間寫的客中客之作,此詩共有兩首,這裡選的是第二首。
  • 王勃最經典的一首詩,堪稱送別詩中的陽春白雪 千百年來無人可及
    王勃,字子安,唐代著名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王勃一生經歷坎坷,離家為宦為生,其著作多懷鄉送別詩,這首《九日登高》便是其中的代表作。鹹亨元年(670年)重陽節,客居西蜀的王勃與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遙望故鄉。
  • 王勃最經典的送別詩,1000年來無人能超越,全詩可謂句句聞名遐邇
    詩分為很多種,有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思鄉詩,還有送別詩,其中送別詩是詩中最重要的一種詩,很多文學大家均有上乘之作,一部《全唐詩》,送行贈別的詩佔了很大的百分比。比如柳永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又比如李白的「不及汪倫贈我情」,還有蘇軾同志很少見的「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王勃送別詩的三種境界,你更喜歡哪種境界?
    王勃的詩歌直接繼承了貞觀時期尊崇儒家的精神風尚,又注入新的時代氣息。在那個生世如萍的時代,王勃歷經多次別離,他的送別詩造詣很高。王勃的送別詩具體來講,可分三類。一,氣勢磅礴、雄渾壯闊,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寫離別之情,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慰勉,意境開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
  • 王勃的一首送別詩,一出手便驚豔了整個大唐,更驚豔了千年文學史
    他的這首送別詩,一出手便驚豔了整個大唐,更驚豔了千年的文學史。下面讓我們走近這首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七言絕句一首:玩兒的就是心跳
    ——賞讀陳賏先生新畫《玩兒的就是心跳》視頻和句;樂陵散人,2020年9月15日,於家。
  • 王勃兩首經典的送別詩,兒時完全讀不懂,長大再讀卻是感慨萬千!
    ,而我們讀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王勃不一樣的才華,以及他那份獨特的才情。其實除了那篇《滕王閣序》之外,王勃的很多經典的詩作,那也是不容錯過,尤其是他的這兩首經典的送別詩,同樣也是經典名篇,也就是同樣廣為流傳的《江亭夜月送別二首》,這兩首詩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那都是不會陌生,詩人把那份送別之情,以一種極為深情的筆觸描繪得感人肺腑,從而也令這兩首詩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
  • 王勃送別友人時寫的一首詩,頸聯簡直是神來之筆,成為千古經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對於詩題中的「杜少府」究竟是誰,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①杜少府指的是杜甫的祖父杜審言。王勃大概生於650年,杜審言大概生於645年,二人年紀相仿。
  • 即使王勃沒寫過《滕王閣序》,這首送別詩也足以奠定他的文學地位
    當年王勃在長安之時,結識了一位姓杜的縣尉,並成為了好朋友,我們姑且成為他為杜少府。一日,這位杜少府告訴王勃,自己要去四川蜀中做官,王勃聽了之後依依不捨,在分別之時,贈送給杜少府這首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達對這位好友的美好祝福。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 王勃最經典的一首詩,堪稱古代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的一首經典詩作。此詩也是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詩意在於慰勉友人不要在離別的時候悲哀。全詩開合頓挫,意境曠達,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一幟,一洗送別詩中的悽苦纏綿之態,體現了詩人豁達的情懷和高遠的志向。
  • 唐代|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賞析】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與上面這首詩參證的江邊送別詩,有《別人四首》、《秋江送別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間所寫的客中送客之作。在這詩中,詩人的離情不是用「泣離群」之類的話來直接表達的,而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來間接表達。詩人在江邊送走行人後,環顧離亭,仰望明月,遠眺江山,感懷此夜,就身邊眼前的景色描繪出一幅畫面優美、富有情味的江邊月夜圖。通首詩看來都是寫景,而詩人送別後的留連顧望之狀、悽涼寂寞之情,自然浮現紙上,是一首寓情於景、景中見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尋味的深度和美感。
  • 王勃的一首送別詩,僅有40字,卻有兩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送別時,除了送一些紀念品和生活日用品外,就是飲酒賦詩,舉杯痛飲,慷慨高歌。然後互相贈詩寄語,互道珍重,依依惜別。與送別相關的詩歌,從《詩經》就開始出現了,到南北朝有了較大的發展,專門寫送別的詩歌,漸漸多了起來。到了隋朝,有一位無名氏寫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未歸。」楊柳青青,柳條垂地。楊花隨風飄舞,不論東西。
  • 送別詩王者之爭,王維和王勃冠絕古今之作,一正一反完全不一樣
    送別詩那麼多,都要背完的話估計要幾天幾夜了,詩人愛遇到貶官就要送別,也真是難為了我們的中小學生朋友了。對於送別詩第一之位,文史上一直爭論不下。但這兩首詩終沒有敵過雙王送別詩的排名,這雙王就是都來自山西的王勃和王維,而這兩首詩分別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送元二使安西》。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 王勃最為著名的一首送別詩,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誦
    1.這是一首送別詩。朋友將遠赴蜀州,離別之際,詩人以兩人共同的境遇「 」寬解友人,並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勸慰鼓勵友人。全詩既抒發了詩人送別友人的 之情,也表現了詩人 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