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最為著名的一首送別詩,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誦

2020-12-21 騰訊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注:【蜀州】有的版本寫作「蜀川」。

1.這是一首送別詩。朋友將遠赴蜀州,離別之際,詩人以兩人共同的境遇「 」寬解友人,並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勸慰鼓勵友人。全詩既抒發了詩人送別友人的 之情,也表現了詩人 的人生態度。(3分)

2.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一作「隨風」)直到夜郎西」,與本詩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現的都是對朋友的深厚情誼。請你結合詩句內容,簡要說明兩位詩人各自是如何抒發內心情感的。(2分)

答:

1.【答案】宦遊人,不舍、依依惜別,樂觀豁達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態度,難度易。

從詩中「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判斷詩人共同的境遇「宦遊人」;

送別詩表達的情感為不舍、依依惜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現詩人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2.【答案】「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運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抒發作者樂觀豁達的情感;「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運用寄情於景和擬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託自己對友人的思念,體現了對友人的憂慮、關切、同情和不舍。

【解析】本題考查詩詞含義、手法和情感,難度中。

題目要求「兩位詩人各自是如何抒發內心情感的」,需要分別對兩首詩的含義、手法、情感進行分析。「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思是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好像近在眼前,表達作者樂觀豁達的心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你一直走到夜郎以西!詩中意象「明月」,作者寄情於景,表達了對友人的憂慮、關切、同情和不舍。

【詞語解釋】

城闕:指京城長安。

輔:護衛。

三秦:項羽滅秦後,曾把關中地分為雍、塞、翟三個王國,史稱三秦。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華津、萬裡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五個著名渡口,合稱五津。此則泛指四川。

宦遊:在外地作官。

參考譯文

雄偉的長安城有輔佐的三秦,透過那風雲煙霧遙望著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別的情意,因為都是離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內有一知己朋友,縱使遠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鄰。

不要因為我們就要離別兩地,就像普通兒女一樣淚溼衣襟。

賞析

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它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

別離之苦,文人墨客筆下的永恆主題。詩人王勃卻一反別離的愁怨,以一個全新的視角抒寫送好友上任的情懷。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覺間已來到城外。回望那長安城在三秦的護衛下顯得如此無奈;遙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風煙迷霧中竟是如此悽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會?離別的傷感,襲上王勃的心頭。但想到為官的友人與自己,上任、調離,實在是平常之極的事,又何必徒傷別離。悲傷的情緒也去了不少。高興地面對別離,只要我們彼此心中著對方,即使遠隔千裡,我們的心卻緊帖在一起。念及此時,所有的離愁別緒似乎都已蕩然無存。

送君千裡,終有別。在即將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溼潤。「快別像女孩子一樣,流淚送別。看,只要我們彼此心裡有著對方,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這是何等開闊的胸襟,何等超脫的情懷。空間上的距離永遠隔不斷心靈的聯繫。「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將千古傳頌。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詩,意味深遠,是全詩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表現出詩人的寬闊胸懷和遠大抱負,使真摯的友情得到升華。人們都有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時近在身旁,有時卻遠在天涯海角,但無論空間怎樣的改變,時間如何的推移,友情應該是牢不可破的。而且,決不能狹隘地認為「知己」只有一個;世界上到處都有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樣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抱著這樣的認識和心情與朋友分別,那就不會感到孤獨寂寥,相反地卻是感到樂觀進取,不管到了何處,都會覺得好像仍在與自己的老朋友在一起,促膝談心,那樣的快樂、幸福。

說到這裡,詩人還嫌餘意未盡,再加上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他語重心長,勉勵朋友在分手的時候,千萬不要象小孩子那樣掏出手絹來揩眼淚,悲傷難過,而要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這樣的詩句,扣人心弦,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誦。

相關焦點

  • 王勃的一首送別詩,僅有40字,卻有兩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所以人們很重視朋友之間的聚散離合。因為古代交通不發達,通訊只能靠書信。山高路遠,道路坎坷,所以人們一旦分手,何日再相逢,就很難預料了。也許是「經冬復歷春」,也許三年五載,或者幾十年,甚至是從此一別,就再也不能相見了。就像李商隱說的「相見時難別亦難」。因此古人十分注重離別。送別時,除了送一些紀念品和生活日用品外,就是飲酒賦詩,舉杯痛飲,慷慨高歌。然後互相贈詩寄語,互道珍重,依依惜別。
  • 王勃最著名的3首唐詩,尤其第一首,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王勃字子安,他的祖父是文中子王通他年輕時寫的《滕王閣序》是千古傳頌的名篇,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傳世名句,去世時年僅27歲。他創作出了「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轉變風氣起了很大作用。王勃最著名的3首唐詩,尤其第一首,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 王勃最著名的一首詩,堪稱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以說是王勃最著名的一首詩,它也是古代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全詩最主要的思想在於勸慰友人不要在離別的時候悲哀,通過王勃的精湛藝術表達,我們可以在詩中領略到深厚的友情,以及友情升華後的更高的美學境界,至今仍廣為流傳。
  • 王勃最經典的一首詩,堪稱送別詩中的陽春白雪 千百年來無人可及
    王勃,字子安,唐代著名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王勃一生經歷坎坷,離家為宦為生,其著作多懷鄉送別詩,這首《九日登高》便是其中的代表作。鹹亨元年(670年)重陽節,客居西蜀的王勃與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遙望故鄉。
  • 王勃,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別詩中的經典
    王勃是唐代著名詩人,他寫的詩詞一直為人們所傳誦。王勃最著名的詩就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了,這首詩是送別詩的經典,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很感動人,在古代交通不便,很多朋友之間送別更是依依不捨。古代的送別詩有很多,很多都是經典。
  • 杜甫最悲涼的一首詩,字字沉重,千百年來一直為世人所傳誦
    杜甫的一生處在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正是這樣的歷史背景,使他的一生顛沛流離,所以杜甫所寫的詩的詩風大多都是沉鬱頓挫憂國憂民,他的詩也被世人稱為「詩史」。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首《春望》也是杜甫的經典名篇。肅宗至德二年春,杜甫被安史叛軍擄到長安。
  • 王勃最經典的一首詩,堪稱古代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的一首經典詩作。此詩也是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詩意在於慰勉友人不要在離別的時候悲哀。全詩開合頓挫,意境曠達,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一幟,一洗送別詩中的悽苦纏綿之態,體現了詩人豁達的情懷和高遠的志向。
  • 《全唐詩》最達觀的一首送別詩,千百年來無人能比,感動了無數人
    筆者接下來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唐詩就是《全唐詩》中最達觀的一首送別詩,高適的《別董大》。古往今來,關於送別的詩作很多,其中不乏經典之作。像李白的《贈王倫》《送孟浩然之廣陵》,杜甫的《渭城曲》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等。在這些送別詩作中,總是充斥著一種活淡或濃的離別傷感情緒。可是,在高適這首《別董大》中,詩人卻一掃離別的傷感,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話語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充滿了人生達觀之感,千百年來無人能比,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
  • 王勃最具才情的一首詩,也是送別詩裡的經典,通篇描寫的如歌如泣
    他一些經典的詩作同樣膾炙人口,大家最為熟悉的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山中》、《九日登高》等等,也都是他詩作裡的名篇。其實除了介紹的這幾首之外,他的這首《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也是送別詩裡的名篇。《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唐代:王勃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為人們廣泛傳誦,這句是千古流傳的名句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稷山縣)人,唐初詩人王績的侄孫,為初唐「四傑之冠」(《四庫全書總目》),以詩文揚名。他的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長期為人們廣泛傳誦。王勃生長貞觀末年,歷史上「貞觀(627-649)之治」為盛唐的繁榮打下基礎。
  • 王勃送別友人時寫的一首詩,頸聯簡直是神來之筆,成為千古經典
    他的名篇《滕王閣序》是流傳千古的駢文名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讀到王勃的《滕王閣序》後,大為稱讚,評價其「讀之可以忘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其中的名句也可謂是層出不窮。可惜的是,王勃在寫完《滕王閣序》之後沒多久,就在水上遇難去世了。除了《滕王閣序》這種駢文外,王勃在詩歌上也有所造詣。
  • 王勃和王維都是天才詩人,各寫下一首《山中》,千百年來高下難分
    唐朝就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歌無處不在,也正是由於人們喜愛詩歌,把生活當成了詩,才讓唐詩名滿天下,成為了古典文學裡一顆耀眼的明星,千百年來影響了無數人;當時的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詩歌就是最重要的一環,如果詩寫得好機會也更多。
  • 王勃的一首送別詩,一出手便驚豔了整個大唐,更驚豔了千年文學史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是王勃的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千百年來膾炙人口。他的這首送別詩,一出手便驚豔了整個大唐,更驚豔了千年的文學史。下面讓我們走近這首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王勃最經典的一首詩,一千多年來無人出其右,美得令人心醉!
    唐詩在這一千多年來,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為燦爛,也最為輝煌的一部分,而且現在人們只要提起唐朝,那自然而然便是會想到唐詩,這已經是成為了一種標籤,在某種程度上,唐詩的成功,很大一個原因,那就是直抒胸臆,可以在很短的篇幅裡,儘可能地表達出內心的感情來,使得人們讀了這樣的作品之後,能夠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 唐代最著名的十首送別詩,最後一首令人肝腸寸斷
    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別詩往往洋溢著積極向上的青春氣息,充滿希望和夢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風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十首送別詩。1、《送元二使安西》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卻有最真摯的祝福,後來被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這在送別詩中可是獨有的。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 唐詩裡非常獨特的一首送別詩,沒有兒女情長,一掃纏綿憂怨的老調
    那麼說起送別詩中,寫得別出心裁的當屬王勃,他最著名的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便是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這首詩中,沒有以往的哭哭啼啼,而是寫得很真誠,詩人沒有哭,自己的友人也沒有哭,而是彼此都在安慰對方,這樣的一種寫作方式,更能夠突顯出唐詩的魅力來。而且王勃的這首詩中,還有兩句非常經典的詩句,可謂是廣為流傳,「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寫得極為深刻。
  • 王勃的這首送別詩,可謂是寫出了新意,沒有了以往的依依不捨!
    那麼說起王勃最著名的詩作,當屬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這首詩中,有這麼兩句詩,非常的經典,即使是你沒有讀過,那麼在現實的生活中一定也聽說過,那便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詩便是出自於王勃之手,可見王勃的才氣,在當時可以說是眾多詩人中最高的一位。
  • 王勃最經典的送別詩之一,堪比《送杜少府》,如今卻鮮為人知
    提起初唐的送別詩,幾乎人人都會想到王勃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既表達出身後的友情,又以樂觀豁達的心態勸慰友人,渾然雄闊,風骨凜凜,開唐代闊別詩之先河。王勃能居「初唐四傑」之首,從這首詩便可見其功力。
  • 王勃的送別詩,玩兒的就是心跳!
    懷古詩、思鄉詩,還有送別詩,其中送別詩是詩中最重要的一種詩,很多文學大家均有上乘之作,一部《全唐詩》,送行贈別的詩佔了很大的百分比。友人送別或者送別友人大鎖是因為關係到位,在聚少離多、交通不便的古代,與友人之間的離別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不知道何時才能再相見,送別時為了鼓勵友人激勵自己,有抒發一下自己的不舍之情,寫一首抒情、煽情的送別詩就成為很多詩人的選擇。
  • 王勃唯一一首入選教材的詩,其中一句堪稱傳世之經典,無人能超越
    王勃的一生猶如隕石,既絢麗又短暫,留下的光輝不僅照耀著當時的大唐,千百年之後同樣無法抹去,直至今日,仍然震撼著人們的心靈。王勃僅活了二十七歲,卻留下許多不朽的佳作,令人讚嘆其才華之餘,又感慨天妒英才,作為「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如若不死,必然會以其才華和寬廣的胸懷躋身入李白、杜甫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