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溫且惠,淑慎其身」——詩經中的女子形象之其他形象

2020-12-21 長安沐歌

最美不過是詩經

隨著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原始社會後期,原始畜牧業產生並與農業相分離,體力勞動的重要性開始突顯。這樣,男性逐漸成為生活資料的主要創造者,母系氏族逐漸被父系氏族代替。父系氏族制度建立以後,女性在社會生活中原有的優勢地位發生逆轉,男性地位開始上升,女性地位下降。男性逐漸掌握社會生產中的大權,將女性排斥在外。女性不僅失去先前擁有的各方面優先權,而且隨著社會保障的喪失,她們自身也淪為男性的附屬品。這種逆轉同時也為封建時期的男尊女卑奠定了基礎。

進入封建社會,由於前期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轉變以及西周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度等因素影響,男尊女卑觀念形成。男權主義的推崇,女人的地位十分的低下。在皇權高度集中的背景之下,男人可以娶三妻四妾,可以去煙柳之所尋歡作樂,而反觀女人就必須要在家安分守己。平時不得邁出家門,女人的生活也是全部圍繞男人來過,這些都是充分表明了我國古代女子的地位低下,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當時的女子如果被拋棄,命運可想而知。《詩經》中塑造了許多被薄情男子拋棄的女性,她們大膽地表達內心的不滿,痛恨命運的不公。

今天我們從詩經中的棄婦形象和其他女子形象兩方面來講詩經中的女子形象。

(一)棄婦形象

詩經中棄婦形象如我們之前講過的《衛風·氓》,女主人公與「氓」自由相戀,並將全部的情感傾注於氓的身上,「乘彼危垣……載笑載言」;成婚之後,女主人公又將家中財產帶到夫家,「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嫁到氓的家裡,女主人公辛勤勞作,操持家庭,「夙興夜寐, 靡有朝矣」,但幾年後夫妻關係破裂,女主人公只得渡過淇水,回到娘家,她對氓的忘恩負義行為異常憤怒,「女也不爽……亦已焉哉」。再如《邶風·谷風》中,女主人公年老色衰,就被丈夫拋棄了,「採葑採菲,無以下體」,但是她仍然捨不得這個家庭,對丈夫充滿了依戀之情,「行道遲遲,中心有違」,希望能夠喚起負心人的憐憫之情。

日月

日居月諸,照臨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胡能有定?寧不我顧。

日居月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寧不我報。

日居月諸,出自東方。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報我不述。

譯文

太陽月亮在天上,光輝普照大地。 世間竟有這種人,待我不像從前樣。 何時他不在放蕩,難追不顧我憂傷?

太陽月亮在天上,每天升起在東方。世間竟有這種人,花言巧語沒心腸。 何時他不再放蕩,何時我才忘憂傷?

太陽月亮在天上,每天升起在東方。生我養我親父母,他竟半路把我拋。何時他不再放蕩,待我無情更無義!

此詩寫了一位棄婦,以日月的名義,控訴丈夫的朝三暮四,忘恩負義,拋棄合法妻子。她慷慨陳詞,音調鏗鏘,凜然不可冒犯,道義的力量於此展露無遺。 日月在天,雖然有可能暫時被陰雲退檔,卻始終在天,光鑑大地,把一切陰暗邪惡不可告人的汙穢暴露在它們的光輝之下,沒有什麼可以逃脫。 以日月為題,日月起興,日月作比,大有深意焉。日月象徵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天經地義,正氣凜然。  

被人拋棄,就像坐翹翹板,另一頭的人突然不辭而別,這一頭的人栽下來,摔得遍體鱗傷,青一塊紫一決。爬起來,揩乾淨身上的汙跡,義正辭嚴地譴責忘恩負義者,這是順理成章的。問題在於,義正辭嚴地譴責之後怎麼辦?他人縱然可以同仇敵愾,可以灑一掬同情之淚,可以幫忙撫慰創痛,而拯救還得靠自己。 自救是以實際的行動來告別過去,告別過去的自己,宣告對自己的信心和價值的確認,同時也是新的自我的誕生。挺起胸來朝前走.前面是大路和山丘,不管風吹和雨打,人生百年莫蹉跎。正所謂,天助自助者。

(二)其他女子形象

除了我們之前分析的未婚少女形象、婚後女性、思婦形象,以及今天的棄婦形象,《詩經》中同樣地還塑造了許多其他形象。如,我們前面介紹過的《邶風·燕燕》中的女主人溫柔而賢惠,穩重而大方,「終溫且惠,淑慎其身」,深深地激勵著「我」。

雞鳴

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

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

譯文

「公雞喔喔已叫啦,上朝官員已到啦。」「這又不是公雞叫,是那蒼蠅嗡嗡鬧。」

「東方曚曚已亮啦,官員已滿朝堂啦。」「這又不是東方亮,是那明月有光芒。」

「蟲子飛來響嗡嗡,樂意與你溫好夢。」「上朝官員快散啦,你我豈不讓人恨!」

此詩的主題,表現了一對貴族夫婦私生活的情趣。全詩以夫婦間對話展開,構思新穎,在《詩經》中是別開生面的。丈夫夢中被俏皮的妻子喚醒,聽見妻子以「雞鳴」相催促,便故意逗弄妻子說:不是雞叫,是蒼蠅聲音,表現了他們夫婦間的生活情趣,也是別有滋味。「反常」而合乎夫婦情感生活之「道」,這正是姚氏所指出的妙在句外。下兩章時間由雞鳴至天亮,官員由已上朝至快散朝,丈夫愈拖延愈懶起,故意把天明說成「月光」,貪戀衾枕,纏綿難捨,竟還想與妻子同入夢鄉,而妻子則愈催愈緊,最後一句「無庶予子憎」已微有嗔意。表現夫婦私生活,可謂「真情實境,寫來活現」,也有人認為只是描寫了妻子勸丈夫早朝的情景,體現了妻子的賢德,我個人傾向於夫妻之間戲耍的小情趣,展現夫妻恩愛,說妻子賢德的太主觀了。

採蘋

於以採蘋?南澗之濱。於以採藻?於彼行潦。

於以盛之?維筐及筥。於以湘之?維錡及釜。

於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譯文

哪兒可以去採蘋?就在南面澗水濱。哪兒可以去採藻?就在積水那淺沼。

什麼可把東西放?有那圓筥和方筐。什麼可把食物煮?三腳錡與無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裡?祠堂那邊窗戶底。這次誰來做主祭?恭敬虔誠待嫁女。

此詩敘述的是少女臨出嫁前莊重嚴肅地準備祭品和祭祀的情況,詳實地記載了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反映了當時的風尚習俗。在古代,貴族之女出嫁前必須到宗廟去祭祀祖先,同時學習婚後的有關禮節。這時,奴隸們為其主人採辦祭品、整治祭具、設置祭壇,奔走終日、勞碌不堪,這首詩就是描寫她們勞動過程的。

全詩三章,每章四句。首章兩問兩答,點出採蘋、採藻的地點,次章兩問兩答,點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兩問兩答,點出祭地和主祭之人。俗話說:「上供神吃,心到佛知。」這些普普通通的祭品和繁瑣的禮儀,卻蘊積著人們的寄託和希冀,因而圍繞祭祀的一切活動都無比虔誠、聖潔、莊重,正如《左傳·隱公三年》所說:「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因此,詩人不厭其煩,不惜筆墨,層次井然地敘寫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將繁重而又枯燥的勞動過程描寫得繪聲繪色。

女性的形象,無論古代現代,她們永遠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作為女性,她們有著一樣的生理特徵,她們柔弱纖細,她們需要比男人更多的關懷,她們的一生大多會經歷女孩、妻子、母親三個階段,這讓她們的精神需要承受更多的蛻變,因此,她們應該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理解與愛護,詩經中的女子形象到這了就全部分享完了。

感謝關注~聽說關注我會有好運氣呦~

點讚最近好運爆棚,有如錦鯉體質加持哦,哈哈哈哈哈哈。被幸運錦鯉附身biu~biu~biu~發射愛心。

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就到這了哦,早安~元氣滿滿的一天呢。

相關焦點

  • 英文講不明白的意境,聊聊《詩經》中獨特的女子之美
    《詩經》 作為我國古代第一部集體創作性質的詩歌總集, 反映了先秦人民豐富的情感生活和精神世界,是中外詩歌史上璀璨奪目的瑰寶。 《詩經》 中有不少對於女子形象地描繪,如「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從女子形態、性格以及女子意境角度探究《詩經》英譯本中的女子形象,想來也是一件極有趣的事。下面我們來看一看《詩經》中的女子之美。
  • 詩經中,中國第一位女詩人寫的這首詩,為何被稱為萬古送別之祖?
    《詩經》之所以能成為五經之首,除了在倫理方面的教化作用外。與其對當時民風民俗等方面的真實記錄,從而產生的史學價值也有關。但能為大眾廣泛接受傳播則和其文學性有關,你可以從詩經優美的文辭中,真切地感受到詩經時代人們的喜怒哀樂,即使相隔數千年,你也可以與不同時代的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 《詩經》中的女性審美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那些情思深深的詩句好似前世的回憶,穿越時空而來,雋永深沉。而《詩經》中的女子形象,也成為至今很多男性對美女形象的至高追求。月光下、稻田中、蘆葦旁、水中央的精靈,跨越千年依然是最美的風景。
  • 家有女兒,為什麼想跟她一起讀《燕燕》這首詩經
    《燕燕》的前三段都從描寫燕子起篇:「燕燕於飛,差池其羽」、「燕燕於飛,頡之頏之」、「燕燕於飛,下上其音」,從形態、動作、聲音三方面展現出燕子的特點,畫面感很強,猶如眼前有幅動畫。見過燕子,喜愛燕子的人,一開讀就會被它吸引。我想古代是農業社會,當時燕子應該是很常見的鳥了。那麼,主人公是在哪裡見到燕子的呢?第二句點明,是送妹妹遠嫁呀!
  • 《詩經》「二南」詩中的君子形象,有什麼特點?在詩中如何體現?
    下面主要討論「二南」中的君子形象。在討論君子形象之前,我們有必要對「君子」之含義加以梳理。對《詩經》作品中的「君子」,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夏傳才先生在其主編的《詩經學大辭典》裡統計說,《詩經》中出現「君子」一詞共183次,意義分別是:第一,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第二,指道德高尚的人;第三,妻子對丈夫的敬稱;第四,詩人自稱。
  • ——細說詩經中的女子形象之思婦形象
    最美不過是詩經在古代的詩文中,思婦是常見的女性形象,她們或思念離家遠行的遊子,或思念久行未歸的丈夫。《詩經》的305首詩歌,如果按照主題內容進行分類,則可以分為農事詩、祭祀詩、戰爭徭役詩、田獵詩、婚戀詩這五大類別。其中婚戀題材的作品有八十餘首,佔據了整個《詩經》不小一部分。
  • 《詩經》愛情戀歌中的婦人形象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又稱「詩三百」。《詩經》記錄了中國古代人美好的愛情生活,也為我們描繪了愛情中各種各樣的女性形象,這些愛情詩中的女性形象更是為後世展示了自然、健康的愛情模板,為後世人所效仿。
  • 《詩經》:灑滿詩篇的女性形象
    女性形象並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有少女,有少婦,有主婦,有棄婦,這也只是種粗糙的分類,拿少女來說,有還可以劃分為情竇初開的少女、熱戀中的少女、失戀的少女等。《詩經》在描寫這些女子身份的同時,還刻畫了女性的心理及鮮明的性格特徵。接下來,我們就說說《詩經》中描寫的那些女性。
  • 《詩經》中真摯感人的親情詩句,濃濃親情令人感動!
    說起《詩經》,你一定會想到裡面真摯熱情的愛情詩,其實,在《詩經》中,有不少親情詩,真摯感人,影響後世極深。一、絺兮綌兮,悽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這首詩古人認為是莊姜夫人因失位而傷己之作,今人一般認為是一男子悼念自己的亡妻之作。詩人目睹亡妻遺物,倍生傷感,由此浮想聯翩,寫下此詩。【譯文】細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風鑽衣襟。我思亡故的賢妻,實在體貼我的心。二、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 女孩《詩經》起名 浪漫到骨子裡的女孩名字,送給大家
    要說浪漫,那我們的祖先真的是為我們做了榜樣,其中詩經中有很多浪漫唯美的句子,都是用來描寫美女的,用作情詩真的是浪漫到骨子裡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女孩起名#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女孩起名 出自詩經中浪漫唯美的女孩名字推薦
  • 全球最早的詩集——《詩經》中的愛情詩的少女形象
    《詩經》是目前已知文明中最早的詩集,《詩經》中的愛情詩為我們展現了眾多的少女形象,她們以一個個有著自我覺解的鮮活生命屹立在文學的畫廊中。她們或悲或怨,或喜或怒,或哀或樂,或含蓄或奔放,或沉靜或活潑,無不充實著《詩經》中的少女形象。
  • 千年古詩,華美篇章:《詩經·燕燕》被譽為萬古送別之祖的送別詩
    《燕燕》是《詩經》中的一首詩,意思就是天上飛的燕子。毛傳對這首詩的解釋是:《燕燕》,衛莊姜送歸妾也。這裡面有個故事,根據《左傳》的記載,衛莊公娶了齊國的莊姜,但是莊姜一直沒能生孩子。這首詩是《詩經》中最為優美感人的詩篇之一,宋朝的許顗在《許彥周詩話》中讚嘆這首詩&34;。
  • 《詩經·燕燕》老公不如閨蜜,史上第一送別詩,CP要磕對
    「多情自古傷離別」,《燕燕》是中國詩史上最早的送別之作,堪稱「千古送別之祖」。據說作者是春秋時期衛莊公的夫人莊姜。要了解這首詩的創作背景,需要先說說莊姜的故事。莊姜是《詩經·碩人》中描述的春秋第一美女,出身齊國公主,身份顯赫、性情賢德,與衛國聯姻,嫁給了衛莊公。然而,原以為會是happy end的聯姻,卻成了莊姜悲劇人生的起點。
  • 詩經中的剝削者形象--老鼠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代稱之為《詩》或者《詩三百》,漢代以後才正式稱為《詩經》。《詩經》中的詩大部分在田野民間傳唱,除了反映美好愛情、風俗與婚姻、還反映了勞動、壓迫、戰爭、徭役等各方各面。其中以鼠來比喻奴隸主剝削階級,形象生動,影響深遠,後世詩人作詩亦多用鼠來比喻剝削者。
  • 《詩經》中是如何描述女性的內在美
    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燕子飛翔天上,參差地舒展翅膀。妹子今日遠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見人影,淚流紛如雨降。  燕子飛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遠嫁,相送不嫌路長。瞻望不見人影,佇立滿面淚淌。  燕子飛翔天上,鳴音呢喃。妹子今日遠嫁,相送遠去南方。
  • 詩經中女寶寶簡約名字,起女孩名字
    【淑琴】 選自《詩經·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關雎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一句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首詩是讚譽女人姣好容貌,用詞非常唯美貼切。淑女端莊、貌美。淑琴用作女孩名時寓意女孩容貌美麗、多才多藝、端莊賢淑。
  • 我國有史以來的首個女詩人:《詩經》中有她寫的五首詩
    根據《詩經》來看,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女詩人應是莊姜。莊姜的出身非比尋常,她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公主,後來嫁給了衛國國君衛莊公。莊姜出嫁時十分風光,但因婚後不生育,遭到國君冷落,所以生活很不幸福。當衛莊公後來娶了厲媯和她妹妹後,衛莊公對莊姜越來越過分,冷漠異常。美麗的莊姜面對漫漫長夜,獨身一人,寂寞難耐。
  • 《詩經》裡描述美女的佳句!
    《詩經》裡包含了很多關於男生女生的愛情故事哦,那麼在描寫他們的愛情故事的時候少不了對女主的描述和讚美,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些《詩經》 裡面描述美女的佳句呢!(1).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國風·周南·桃夭》詩句大意:(外面)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
  • 瓊瑤、關雎爾、屠呦呦、朱自清等那些來自詩經楚辭中唯美的名字
    關雎詩經第一篇便是名傳千古的《周南-關雎》,這是15國風中最富有魅力和流傳最廣的一首。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關雎鳩本來是形容雎鳩鳥的叫聲,動聽悅耳,沒有其他意思。但因開頭這句詩實在純樸自然,音律和諧,朗朗上口,便有人挑出了「關雎」二字,作為名字。還記得電視劇《歡樂頌》中的關雎爾嗎?顯然這個名字就是取自詩經《關雎》,大概有窈窕淑女的含義吧。
  • 詩經裡的莊姜有戴媯,甄嬛身邊有眉莊,你的身邊有哪個閨蜜?
    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於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燕燕於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國風 邶風 燕燕》詩經裡的莊姜有戴媯,甄嬛身邊有眉莊,你的身邊有哪個閨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