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二南」詩中的君子形象,有什麼特點?在詩中如何體現?

2020-12-06 大春說汽車

「二南」中的男性形象,根據作品的內容和敘述的事件來看,主要有以下四個類型:一是君子形象,即青年男子的形象。二是官吏形象,即士大夫形象。三是貴族形象,即《甘棠》中召公的形象。四是武士形象,即獵手形象。他們在「二南」中雖然所佔比例不大,但其形象特點影響深遠。下面主要討論「二南」中的君子形象。

在討論君子形象之前,我們有必要對「君子」之含義加以梳理。對《詩經》作品中的「君子」,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夏傳才先生在其主編的《詩經學大辭典》裡統計說,《詩經》中出現「君子」一詞共183次,意義分別是:第一,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第二,指道德高尚的人;第三,妻子對丈夫的敬稱;第四,詩人自稱。楊合鳴在《詩經詞典》中認為,「君子」之意是:第一,統治者和一般貴族男子的通稱;第二,妻子稱丈夫;第三,少女稱情人;第四,詩人自稱。

遲文浚在《詩經百科辭典》中認為,「君子」的意義是:第一,天子,諸侯,卿大夫的代稱;第二,對貴族中男子的稱謂;第三,古代女子對丈夫的稱謂;第四,有高尚品德的人。上面幾部辭典對「君子」含義的解釋大部分是一樣的,只有個別不同。一些《詩經》的譯註、選本對「君子」含義的解釋則不一致。還有學者專門撰文,討論了「君子」問題,如袁寶泉、陳智賢《談〈詩經〉中之「君子」》一文,詳細分析了《詩經》中的「君子」,認為《詩經》中的「君子」包括天子、諸侯、卿大夫、將帥在內的奴隸社會中的上層人物,他們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並被認為具備崇高的道德風範,全部都是「正面人物」,是詩人不厭其煩地熱情謳歌讚美的對象。他們的這種觀點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免偏頗。

我認為,《詩經》中的「君子」,既有社會上層的貴族,也應該有一般品行良好之人,夫妻、情人之間也可指稱。對「君子」內涵的把握,要結合具體作品進行分析。在這裡引證相關解釋,是為了分析「二南」詩中出現的「君子」形象,提供必要的辨析材料。《周南》中有三首詩出現了「君子」,它們是《關雎》《樛木》《汝墳》;《召南》中有兩篇:《草蟲》《殷其雷》。那麼,詩中的「君子」究竟是怎樣的形象呢?《關雎》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對此「君子」,後世的詩注者大多認為是貴族青年,因為詩中出現的琴瑟、鐘鼓等,應是地位很高的貴族生活的寫照。

以此來看,這是貴族青年的戀歌。詩中通過比興的手法描繪青年男子思念淑女,終成痴想,想像同她相愛,歡樂在一起。「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的刻畫,把一個思慕女子竟至如醉如痴的青年男子形象突顯出來,使該詩成為男女愛情的經典篇章《樛木》言:「樂只君子,福履綏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從這三章復沓的形式來看,是在極力歌頌「君子」,讚美「君子」,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首用比興的手法祝賀男子新婚的詩,但無確據。就形象而言,詩以葛藟攀緣樛木,比擬君子之獲得福祿,應是對官吏或貴族形象的頌揚。

《汝墳》言:「未見君子,如調飢」「既見君子,不我遐棄」。這裡的「君子」是一個隱匿的形象,而詩中描繪的是女性形象。該詩寫女子懷念久別行役的丈夫,希望丈夫能留在身邊。《草蟲》言:「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未見君子,憂心惙」「未見君子,我心傷悲」。與《汝墳》一樣,「君子」是隱匿的形象,詩中刻畫的是女子的形象。該詩寫一個女子熱戀她的情人,並終於和他相愛結合。一說是思婦懷念徵夫之作,但「徵夫」之意,無從可見。《殷其雷》言:「振振君子,歸哉歸哉」,該詩共三章復沓吟唱。「君子」是隱匿的形象,主要描寫女子思念丈夫服役在外長久未歸,故反覆吟唱,表達了思婦的怨情。

從以上五首涉及「君子」的詩作來看,真正屬於君子形象的,只有《周南·關雎》篇。從劃分的依據和討論的重點而言,其他幾篇,有的是貴族形象,如《周南·樛木》,有的是隱匿的形象,是為表現女子形象而出現的,如《周南·汝墳》《召南·草蟲》《召南·殷其雷》,雖出現「君子」,但不屬於君子形象所要討論的範圍,只能留在下面的內容裡再作分析。

而與《周南·關雎》篇極為相似的《周南·漢廣》篇,也是首愛情詩。該詩寫一個青年男子追求漢水「遊女」而不得,他苦悶相思,唱出了這首動人的詩歌,傾吐了滿懷惆悵的愁緒。該詩中沒有出現「君子」,當代學者受清人方玉潤《詩經原始》中所謂砍柴之人「樵唱」觀點的影響,認為是漢水邊樵夫之歌。這種說法缺乏說服力,是把源於生活的藝術作品坐實罷了。但此詩三章疊詠,反覆吟唱,既寫出漢上遊女迷離恍惚的形態,江上浩渺的景色,又抒發了男主人公心中痴迷的思慕之情,一個長歌浩嘆、企慕追尋、失落悲情的青年男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該詩雖未言君子,但實際上詩中的男子是愛情中的真「君子」。

參考資料

《詩經》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下次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詩經》「二南」詩,運用多重言疊字,充滿了節奏感和韻律感
    「二南」詩的語言運用多重言疊字來摹聲摹形。重言,也稱疊字,是兩個發音完全相同的音節重疊,在詩中使用,有增強語言音樂性、描摹事物狀態、難以替代的擬聲效果等。在「二南」的25篇作品中,有14篇使用了疊字,佔了「二南」詩的一半多。
  • 《詩經》中的「二南」詩產生於哪裡?漢江流域是關鍵
    我們在對《詩經》進行大量的分析比較研究後,可以說,「二南」的大部分詩篇產生於包括漢中在內的漢江流域,是這個區域上古時期的民歌。它的起源與其他十三國風一樣,是那個時代的人們在這裡生產勞動和社會活動中的產物。
  • 透過《詩經》中的「二南」詩,來看漢水流域的祭祀文化
    《詩經》中描寫漢水的詩篇很多。比如《小雅·四月》雲滔滔江漢,南國之紀。」「南國,南方之國。」朱熹曰:「即今興元府京西湖北等路諸州。」又如:「沔彼流水,其流湯湯」「沔彼流水,朝宗於海」,均見於《小雅·沔水》。《周南·漢廣》中還有「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漢之永矣,不可方思」之句。
  • 《詩經》的早期形態與「四詩」
    首先,《小雅·鼓鍾》有「以雅以南」,南與雅並列,學者據此將「南」解釋為樂器、樂調、詩體等。其次,二南的禮樂地位比較特殊,《儀禮》載鄉禮、燕禮、射禮等皆要演奏二南曲目,稱為「鄉樂」,同時二南又被認為是「房中之樂」。再次,孔子對二南特別看重,《論語·陽貨》謂:「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上博簡《孔子詩論》中也大量論及二南,其比例遠超其餘國風及雅、頌。
  • 《詩經》中的妻子形象,以思婦居多,個人認為很有個性
    「二南」詩中的妻子形象,以思婦居多,以懷人為主,也有被棄的妻子,即棄婦。大多數詩篇對妻子形象的描寫和刻畫都形象生動,猶擅長對心理的描寫,以及情感的抒發。《周南·卷耳》表現的則是丈夫服役在外,妻子對丈夫的強烈思念之情,是一首懷人詩。
  • 《詩經》「二南」詩,畫面繽紛多彩,創造了充滿靈氣與活力的世界
    「二南」詩歌繽紛多彩的畫面上不但有青白相間的清新淡雅,更有紅豔豔、金燦燦的明媚動人。《桃夭》將我們帶進一個春光燦爛、桃花盛開的美麗情境裡。詩以「桃之夭夭」寫桃樹少盛之狀貌,以「灼灼其華」寫桃花綻放鮮豔的樣子,以「有蕡其實」寫桃子紅白顏色斑駁相間,以「其葉蓁蓁」寫桃樹長大後枝葉繁茂的樣子。姚際恆說:「桃花色最豔,故以取喻女子,開千古辭賦詠美人之祖」。詩中寫桃,除了之前提到的桃易繁殖的特點外,應該是有以桃之亮麗喻女子容貌的。
  • 《詩經》的早期形態與「四詩」 由哪些部分組成?
    顧炎武所謂「詩之本序」,其實就是在探討《詩經》的早期形態問題。因為《邶風》以下十二國風產生時代較晚,只有《周南》《召南》和《豳風》有可能產生於周初。所以以情理論,周初建立禮樂體系時,《詩經》只可能有南、豳、雅、頌四類。顧炎武的說法是有道理的。雅、頌先不論,二南與《豳風》除時代較早外,同其餘國風相比還有許多特殊之處。
  • 天青色等煙雨,我在黃昏等你,詩經中這首詩如何成為閨怨詩的源頭
    思婦閨怨詩在詩經中有不少表現丈夫外出服役,妻子在家中等待的思婦詩,可以說都寫得很好, 都有其不同的藝術特點,這其中有一首很特別的思婦詩《君子於役》,清人許瑤光在《雪門詩鈔》中用了一首詩來評價:而這些經典閨怨詩詞,追根溯源的話,可能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詩經中這首思婦詩的影響。思婦詩君子於役君子於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君子於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於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於役,苟無饑渴?
  • 有匪君子,扒一扒《詩經》中的男子美好形象
    《詩經》收錄了自西周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詩經》作為我國農耕時代的詩歌總集,涉及諸多與古人生活有關的植物,據不完全統計,《詩經》中約出現了135種植物,有的植物在不同詩中名稱不同,但實為同一種,比如:扶蘇、常、常棣、唐棣均是指唐棣,《小雅·鹿鳴之什·採薇》中
  • 人為歌聲以助哀:《詩經》中的悼亡詩,體現周代的喪葬禮俗
    《禮記》中對喪禮的解釋是:&34;很明確的說喪禮是表達孝心的一種方式,是人情的體現。另外,對服喪的人也有一定的關懷,比如,《禮記》還有:&34;在表達了喪禮表達生者的哀痛之餘,還提出生者要節哀,這既表現了對死者的思念,也體現了對生的關懷。故此,誕生於周禮的《詩經》中的悼亡詩就很好的展現了周代的喪葬禮俗,並且,周禮中重視親情、注重孝禮的掛念,對中國文化有巨大的影響。
  • 人為歌聲以助哀:《詩經》中的悼亡詩,體現周代的喪葬禮俗
    故此,誕生於周禮的《詩經》中的悼亡詩就很好的展現了周代的喪葬禮俗,並且,周禮中重視親情、注重孝禮的掛念,對中國文化有巨大的影響。《詩經》中的悼亡詩,有對"喪禮"的體現《詩經》中的悼亡詩,有對"喪禮"的體現。
  •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細說詩經中的女子形象之思婦形象
    最美不過是詩經在古代的詩文中,思婦是常見的女性形象,她們或思念離家遠行的遊子,或思念久行未歸的丈夫。《詩經》的305首詩歌,如果按照主題內容進行分類,則可以分為農事詩、祭祀詩、戰爭徭役詩、田獵詩、婚戀詩這五大類別。其中婚戀題材的作品有八十餘首,佔據了整個《詩經》不小一部分。
  • 情詩鼻祖《詩經》中的絕美愛情詩
    love今天是「520」,一個關於「愛情」的日子,可要說情話鼻祖,就不得不提《詩經》,要說《詩經》,就不得不提《關雎》。關雎這雖然是一首短小的愛情詩,卻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著非常特殊的位置,否則也不會把它放在《詩經》的第一篇。
  • 《詩經》愛情戀歌中的婦人形象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又稱「詩三百」。《詩經》記錄了中國古代人美好的愛情生活,也為我們描繪了愛情中各種各樣的女性形象,這些愛情詩中的女性形象更是為後世展示了自然、健康的愛情模板,為後世人所效仿。
  • 除了《周南·桃夭》,《詩經》中還有哪些寫婚禮的詩?
    那麼婚筵之詩在《詩經》中的表現如何呢?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很好很強大!比如,沿用到現在的指代女孩出嫁的「於歸之喜」就源自《詩經》,《衛風·碩人》這首詩就有齊侯之女嫁入衛國跨國婚禮的盛大場面。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
  • 詳解詩經中的怨刺詩,以及在詩篇中修辭的運用
    《詩經》也收錄了大量此類詩歌,藉以警示後人。如《召南·行露》,其中描寫一個已有妻室的男子看中了一個姑娘,並想強行聘娶,但姑娘不為所屬而寫了這首詩嚴詞拒絕。作者對那個卑劣的男子是極其憎惡的,但這種感情沒有在詩中直白地陳述。詩中每章均以含有譬喻和象徵的興句發端,藉助事物的形象,揭露那個男子的醜惡嘴臉,使自己的情感抒發和形象描繪結合起來,顯得鮮明生動、意蘊豐厚。
  • 古之君子必佩玉,《詩經》中的玉文化
    誠如宗白華所言:「《詩經》中的詩……它們不但是中國文化遺產裡的寶貝,而且也是周代社會政治生活,人們的思想感情全面的、極生動的具體的反映。」作為文化的載體,《詩經》客觀而真實地反映了宗周時代的玉禮風貌。經粗略統計,《詩經》中有涉玉詩篇36首,佔《詩經》總篇數的十分之一多。按其功能和作用主要可分為四大類,即祭祀用玉、饋贈用玉、以玉為飾以及以玉比人。這些既是玉禮文化的反映,也是玉文化的「詩化」。
  • 《詩經》:把生活吟詠成詩,在詩中生活
    那麼好的山川草木,那麼多的鳥獸蟲魚,那麼清明清朗的天空、大地、江河、湖海:「鳳凰于飛」「蠶月條桑」「野有蔓草」……《詩三百》,中華民族詩情的濫觴,在這裡,混沌初開,萬物始發,人們天真無邪,自由自在歌唱,隨性隨心,無掛無礙。歌兒,口口相傳,母親唱給孩子,爺爺唱給孫兒。某一天,來了採詩官,這個文質彬彬的君子,他說,唱得真好,我記下來吧。
  • 盤點詩經中的經典愛情詩
    盤點詩經中的經典愛情詩《詩經》是產生於中國奴隸社會末期的一部詩集,它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讓我們一起看看詩經中的經典愛情詩吧!周南·關雎詩經中的經典愛情詩第一章四句是總述,寫小夥子「在河之州」由關雎之聲而引起對漂亮苗條的姑娘的愛慕之情。
  • 《詩經》中的愛情詩與幸福想像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詩歌藝術的源頭,流傳至今,仍有不衰的魅力。其中描寫戀愛與婚姻的篇章尤其動人,體現了先人的浪漫追求和對愛情、婚姻、幸福與美的理解與想像。章培恆、駱玉明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新著》中評價道:「《詩經》中寫戀愛和婚姻問題的詩……內容豐富,感情真實,是全部《詩經》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