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讀什麼中國書?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來自保加利亞的韓裴

   來自荷蘭的施露

   來自法國的白錦麟

   來自埃及的梅

   保加利亞語版《紅樓夢》

   法語版莫言作品

   荷蘭語版韓寒的博客合集

   荷蘭語版嶽韜《紅蟋蟀》

  由中國文化部、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的2015「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近日在北京開班。來自美國、俄羅斯、法國、印度、以色列、奈及利亞等30個國家和地區的36位青年漢學家應邀來華參加本期研修,研究方向涉及中國的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當代社會、國際關係等諸多領域。從古代到現代、從經典到新銳的中國文學,無疑是這些年輕人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有哪些中國文學走出了國門?外國讀者喜歡哪些中國書?哪些中國作家在國外受歡迎?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了4名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漢學家。他們中,有翻譯過巨著《紅樓夢》的43歲保加利亞人韓裴,有翻譯過韓寒博客集的34歲荷蘭姑娘施露,有以「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為偶像的25歲法國小夥兒白錦麟,還有想把中國文學傳播到阿拉伯世界的28歲埃及姑娘梅。

  中國青年報:最初為什麼對中國文學產生興趣?

  韓裴:當我還是少年時,因為看了電影《少林寺》,讓我有3個理由愛上中國:首先,中國功夫特別精彩,其次,中文特別好聽,最後,當我聽了丁嵐唱《牧羊曲》,就愛上了中國姑娘。從那時起,我就有個夢想,要娶一個中國姑娘做老婆!2010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在廣東佛山遇到了我現在的妻子,她是江西人,我少年時代的夢想實現啦!

  1991年~1996年,我在大學學習漢學。我是保加利亞第一批學漢學的學生,拿到了碩士學位。保加利亞的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很接近,一些道德觀和儒家思想也比較相似。可能因為我們的文明搖籃都是鄉村,我們都是從鄉村走出來的人。

  施露:我從中學開始看有關中國文化、歷史的書,加上從小對語言感興趣,於是在大學選擇了漢學專業。我對中國的印象是,發展很快,所有人都非常努力,是一個富有能量的國度。

  在中國生活過,會對理解中國的文學有很大幫助。比如我讀劉震雲的《我不是潘金蓮》。像李雪蓮這樣的人物,我就可以想像她的長相,可以想像出她說話是什麼樣子,因為我見過這樣的人。

  白錦麟:我的家鄉華人很多,我上過家附近的中文學校。在我15歲那年,有一天我母親買到了一本文言文版的《史記》,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中國古代文學。當時我一邊看文言文,一邊看中文,一邊看英文。《史記》對我研究中國文學的影響非常深遠,司馬遷的文字非常出色。之前只知道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從這開始,我知道原來中國也有這麼偉大的史學家,我也開始對中國文學感興趣。

  梅:我在開羅大學的專業是中國文學,這是我第5次來中國。英語國家的很多作品都已經被翻譯成阿拉伯語,讀者都快覺得膩了,而中國文學對阿拉伯國家來說比較新鮮。原本我對文學的興趣不大,可是當我開始做翻譯,就慢慢愛上了文學,特別是中國文學。

  中國青年報:你翻譯過哪些中國文學作品?

  韓裴:我翻譯過的中國古典文學有《紅樓夢》第一冊、《三十六計》《圍爐夜話》;現當代文學有莫言的《生死疲勞》,鄭振鐸、葉聖陶的作品,還有徐志摩詩選、紀弦詩選、顧城詩選等。

  施露:我現在有自己的公司,專門做翻譯。最近幾年,我翻譯了韓寒的一本博客文章結集,嶽韜(嶽韜畢業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記者注)的長篇小說《紅蟋蟀》。今年夏天,我和同行一起翻譯了劉震雲的作品《我不是潘金蓮》;現在正在翻譯徐則臣3部中篇小說的合集,我負責其中的《跑步穿過中關村》。

  白錦麟:我是研究古代漢語的,長期的翻譯工作就是魏晉時期文人阮籍的全集,這項工作已經開始兩年多了。我翻譯過莫言的一些短篇小說,已經出版,最近要出版一本戴望舒的詩集。

  梅:我讀過中國很多當代作家的作品,像馮驥才、周國平、畢淑敏,特別喜歡畢淑敏的《誰是最重要的他人》;還有一些現代作家,像冰心、張愛玲、林語堂;年輕的作家中,關注過像韓寒、張小嫻、雪小禪。我翻譯過韓寒的《這裡會長出一朵花》。

  翻譯中國文學作品是從兩年前開始的。先翻譯了臺灣的席慕容、龍應臺的作品,後來還有周國平、畢淑敏、雪小禪、韓寒。我一般翻譯他們的短篇小說和散文,做成合集出版,從而讓阿拉伯讀者更方便地了解中國。

  中國青年報:你是如何選擇翻譯作品的?

  韓裴:翻譯《紅樓夢》是我大學時候的夢想,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就被它迷住了。我最喜歡中國古典文學,特別是明清小說。所以翻譯完《紅樓夢》之後,我準備翻譯《三國演義》,這些作品還從來沒有過保加利亞語版本。我即將要翻譯的書還有李清照的選集、錢鍾書的《圍城》、陳繼儒的《小窗幽記》等,這些都將是保加利亞語的第一個版本。

  施露:在荷蘭,漢學家的意見會對出版社選擇引進哪些中國書產生很大的影響。我之前翻譯的畢飛宇、徐則臣的短篇小說集,篇目都是由像萊頓大學這樣的一流大學裡的漢學家們挑選的。同時,出版社也會參考其他國家出版的中國作品來選擇書目。我比較喜愛的中國作家是香港的西西(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我城》《鹿哨》等——記者注),非常具有幽默感。

  白錦麟:我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挑選翻譯的作品。我喜歡魯迅和沈從文。我讀過沈從文的《邊城》以及他一系列描寫湘西的散文。他的語言非常樸素,沒有加工。很可惜,他的主要作品都已經被翻譯成了法文,而且翻譯得很不錯,我沒有機會了。

  最近在做的研究是1910~1920年代在上海流行的「鴛鴦蝴蝶派」,如徐枕亞、許嘯天和孫玉聲。他們是中國最後一批用文言文寫小說的作家,我準備翻譯一本徐枕亞的書。

  梅:我最關注的是內容,而不是作家是否有名,或者其他無關內容的因素。我也關注中國的網絡文學,因為年輕人也有思想。

  中國青年報:在你的國家,讀者喜歡哪些中國作家、哪些中國作品?

  韓裴:《三十六計》的銷量非常好。在保加利亞,名作家的書能賣到幾百本就算不錯,《三十六計》已經賣了1000多本,是暢銷書。我正在寫一本小說,記錄我在中國的經歷,已經在網上發表了一些內容,保加利亞網友很喜歡。

  現在,保加利亞讀者對這些中國古典文學的歷史文化背景還不太理解,但我相信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特別是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的發展。我在翻譯作品裡也附了原文。現在,越來越多的保加利亞學生在學習漢語,但我發現學習保加利亞語的中國學生很少,希望中國能夠支持這方面。

  施露:荷蘭每年都會出版一些中國作家的書,現在越來越多。中國文學在荷蘭的銷量還不錯,荷蘭讀者希望能通過閱讀,了解中國人的生活和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情。但總體來說,讀者對中國作家的認識還處在很淺的層次,沒有達到有所偏好的程度。

  白錦麟:莫言、餘華的書在法國賣得比較好。莫言早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就有很高的知名度,獲獎以後就更受歡迎了。法國人有重視文學的傳統,而且很早就對東方文化感興趣,對中國和日本的文學評價都很高。

  梅:埃及和中國兩個國家之間有很多相通相融的地方,所以當埃及讀者讀中國文學作品時,會感覺到兩個文明之間的共鳴。中國文學在埃及越來越受歡迎,銷量也越來越好。對有的人來說,長篇閱讀不太方便,所以我現在翻譯的作品都是發表在報紙和雜誌上,很多時候也會發到網上。

  埃及人喜歡反映人類本質、反映某人經驗的那類作品。史鐵生的《秋天的回憶》、周國平的《街頭即景》,都很不錯。現在的年輕讀者開始關注世界文學,特別是亞洲文學、中國文學。大家都聽說過中國哲學,也知道中國哲學很深刻,所以連帶著也想了解中國文學有什麼內容。

  中國青年報:翻譯外國文學在中國的稿酬並不高,在你的國家是什麼狀況?

  韓裴:我的翻譯得到了保加利亞政府的支持。《紅樓夢》獲得過赫裡斯託·丹諾夫獎,這是保加利亞文化部對文化貢獻最高者頒發的年度獎項。《三十六計》和《圍爐夜話》兩本書,獲得了保加利亞翻譯協會的「在翻譯領域非常優秀的特殊獎項」。

  施露:荷蘭翻譯者的收入可能會比中國好一點,但總體來講也不高。不過,如果想翻譯一些國外的優秀文學作品,荷蘭文學基金會可以給有資質的譯者一些資金資助,這對我們來說真的很有幫助。我在翻譯劉震雲、嶽韜的書時,都拿到了資助。

  白錦麟:在法國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的稿酬並不高,我想全世界都是這個狀況吧。一般做文學翻譯的人還有其他收入途徑,比如很多人一邊做教師一邊做翻譯。

  梅:我會在翻譯過程中採訪一些作家。在翻譯雪小禪的《被幸福淹沒》、魯敏的《謝伯茂之死》時,都採訪過作者本人。我會從阿拉伯讀者的角度出發提問,從而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內容和作家本人。在埃及,做漢語口譯的人比較多,翻譯書的人就這麼幾個,但我們一直在做。翻譯的稿酬不高,慢慢來吧。我相信只要有夢想並且為之努力,就會越來越好。

  中國青年報:這次來中國,有什麼計劃?

  韓裴: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能在中國念一個有關紅學的博士。

  施露:我已經兩年沒來中國,想感受下當下中國的變化,並和各國的翻譯家多多交流。

  白錦麟:希望能找到一些鴛鴦蝴蝶派作家的作品,這些在法國已經找不到了。

  梅:我最關注的是中國的當代文學。埃及每年都有新的中文書出版,但並不很多,新書更少。我想買中國新出版的書,只能去中國文化中心等地方去找。我希望多帶一些中文書回去,尤其是年輕作家的小說和散文。

相關焦點

  • 外國人讀什麼中國書
    從古代到現代、從經典到新銳的中國文學,無疑是這些年輕人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有哪些中國文學走出了國門?外國讀者喜歡哪些中國書?哪些中國作家在國外受歡迎?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了4名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漢學家。
  • 馮驥才畢淑敏等作家國外受歡迎 揭秘外國人讀什麼中國書
    原標題:外國人讀什麼中國書    來自保加利亞的韓裴法國人有重視文學的傳統,而且很早就對東方文化感興趣,對中國和日本的文學評價都很高。   梅:埃及和中國兩個國家之間有很多相通相融的地方,所以當埃及讀者讀中國文學作品時,會感覺到兩個文明之間的共鳴。中國文學在埃及越來越受歡迎,銷量也越來越好。對有的人來說,長篇閱讀不太方便,所以我現在翻譯的作品都是發表在報紙和雜誌上,很多時候也會發到網上。
  • 外國人最愛看什麼中國書?
    中國圖書,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中國國家形象的「代言人」。《環球》雜誌記者為此走訪了十幾個國家的數十家主要書店,試圖通過中國圖書這個「密碼」,解讀外國讀者眼中的「中國形象」和「中國軟實力」。  外國人最愛看什麼中國書?  最受歡迎傳記——毛澤東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在外國人眼中,最熟悉的中國人,毛澤東絕對應該排進前三位。
  • 外國人可以去哪裡讀中國文學作品?
    外國人想讀中國的現當代文學,渠道卻不多。如果想推薦你的外國朋友讀中國人也在讀的文學作品,不妨關注這個平臺。自2001年在中國定居至今,從事過記者、編輯,2006年起從事中國文學翻譯。他翻譯過蘇童、畢飛宇、阿乙、盛可以、徐則臣等中國著名作家的作品。他創辦的中國文學海外推介站「Paper Republic」獲得英國藝術委員會頒發的獎項。
  • 外國人如何讀中國武俠小說?來看這場讀書分享會
    2020南國書香節於8月21日至31日舉行,期間,一場別開生面的「外國人如何讀金庸武俠」讀書分享會在廣州市越秀區吾悅青年之家舉行。《射鵰英雄傳》更是因其宏大的歷史背景,濃厚的中國文化內涵以及精彩的故事情節被數以億計的讀者所喜愛。中國獨有的武俠經典作品英譯本成為英語世界現象級的暢銷書,受到英美主流媒體圖書評論界的熱評。
  • 外國人眼中,中國的國粹是什麼?中秋節讀一讀《好想去旅行》系列
    當我們問小朋友:我們中國的國粹是什麼?孩子們可能會說:我們貼春聯,我們用筷子,我們放風箏,我們唱京劇……是的,我們國家有那麼多的世界獨有的文化、習俗與傳承。一下子我們自己也說不清,中國地大物博,華夏民族文化悠久,是得有多麼精深的文化流傳於世。
  •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這在「紅學」中是一個冷門的課題。李晶,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卻對這門「冷知識」進行了多年研究。和大家想像的不同,最早翻譯《紅樓夢》的人並非來自近鄰日韓,而是來自西方。
  •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這在「紅學」中是一個冷門的課題。李晶,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卻對這門「冷知識」進行了多年研究。   和大家想像的不同,最早翻譯《紅樓夢》的人並非來自近鄰日韓,而是來自西方。「當時有很多到中國工作的西方外交官、傳教士,中西文學和文化的交流開始得非常早,而且他們用功之深,遠超一般人想像。」
  • 讀什麼書,才能真正讀懂中國?
    隨便一首詩,每個人讀有不同的境界,那是屬於自己人生最好的一種狀態。《人間詞話》正是這樣一本書,一本可以隨時隨地深深打動你的書。傅雷在《傅雷家書》中說:我個人認為中國有史以來,《人間詞話》是最好的文學批評。開發靈性,此書等於一把金鑰匙。
  • 外國人來華旅遊:中國文化是本值得不斷研讀的書
    外國人來華旅遊:中國文化是本值得不斷研讀的書 2018年05月09日 09:1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書單:《大唐狄公案》——一個外國人筆下的中國風傳奇
    一個外國人,卻寫下了中國風的傳奇,你相信嗎?這個外國人,就是荷蘭作家高羅佩。他寫下了《大唐狄公案》。這套《大唐狄公案》講述的是唐朝宰相狄仁傑在州、縣及京都為官斷案,與民除害的傳奇經歷。書中對風俗人情世間百態無不道盡,國學大師南懷瑾評價作者為:雖是外國人,但比很多中國人更了解中國。但與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的形象不同,高羅佩筆下的狄仁傑是個三十出頭,相貌英俊,身材清瘦結實,能文能武,聰穎至極的古代中國福爾摩斯。書中狄公所破案件委婉曲折,辦案手法也迥異於傳統公案小說裡的「青天大老爺」。
  • 外國人加入中國國籍,身份證一欄填什麼民族,你一定猜不到!
    那麼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越來越多外國人被我國吸引,迫切想要加入中國,那他們怎麼才能獲得中國國籍?身份證上又該寫什麼民族呢?  首先,想獲得中國國籍和身份證可不容易,第1,我國不承認雙重國籍,你要想加入中國國籍,就要放棄原有國籍;第2,根據我國國籍法規定,要拿到中國國籍,必須在中國本土出生,且父母至少一人為中國國籍;第3,要認同中國的文化和歷史,經過審查等等。
  • 來新夏:讀什麼書與怎麼讀
    來新夏 《 中華讀書報 》( 2011年11月30日   03 版)  想讀書,但不知讀什麼書,這是常見現象,不足怪。籠統地說,我們應讀兩種書,一是用文字寫成有載體的書,即通常意義上的紙書或網書,另一種是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的社會大書,定無載體無文字的,但內容極豐富。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 外國人喜歡讀哪些中國作品?
    保加利亞的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很接近,一些道德觀和儒家思想也比較相似。可能因為我們的文明搖籃都是鄉村,我們都是從鄉村走出來的人。施露:我從中學開始看有關中國文化、歷史的書,加上從小對語言感興趣,於是在大學選擇了漢學專業。我對中國的印象是,發展很快,所有人都非常努力,是一個富有能量的國度。在中國生活過,會對理解中國的文學有很大幫助。比如我讀劉震雲的《我不是潘金蓮》。
  • 2020年二季度讀的書
    二季度讀的書,10本。這裡不是要為《大唐狄公案》打call,外國人的行文風格雖然模仿了中國古典小說,為每個回目加對句,篇頭有楔子,但總是不如古典小說讀著舒服。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吧,我喜歡《大唐狄公案》的後記,它會告訴你這部小說的靈感來源,還順帶介紹了中國古代縣令的職能,算是一個小科普。
  • 日本人看中國:外國人能翻譯中國古籍嗎?
    也就是說,如果要普及推廣,就必須吸引外國人的興趣,探討對他們來說的到底什麼樣的譯文是容易讀下去,並且容易讀懂的。 研究者對古籍中難以理解的部分有強烈的興趣,且有著探尋研究的熱情。假如大眾也對這些古籍著作有研究熱情,那這個作品大抵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並且大半內容恐怕已經是常識了。
  • 外國人對中國菜有什麼看法?中國的米飯是最神奇的
    其實現在很多外國人都還是比較喜歡吃中國菜了,不管是到中國留學或者是旅遊的外國人還是在自己的家鄉就能吃到中國菜的外國人,或多或少都對中國菜存在一定的喜愛。不過或許剛開始的時候,會覺得中國菜比較奇怪,就好比很多外國的小夥伴第一次見到中國的火鍋都不敢下口一樣。
  • 推薦書籍:領略社會各階層對於性的探討,外國人視角看中國食物
    推薦書籍:領略社會各階層對於性的探討,外國人視角看中國食物編輯:悅讀有書我認為書籍並不是沒有生命的東西。反而一個生命力很強的事物。看書可以讓我們和讀者共同領略不一樣的世界。所以我們要多讀一些書籍,多看一些不一樣的書籍,下面我就推薦一些不一樣的書籍,帶你領略社會各階層對於性的探討,外國人視角看中國食物。第一本 《魚翅與花椒》《魚翅與花椒》這本書是由英國的扶霞·鄧洛普創作的,這本書在某瓣評分達8.4分,本書的作者在美食方面非常有研究,扶霞·鄧洛普創作的大多數作品都是跟美食有關。
  • 最懂中國的外國人,都起了什麼中文名?
    學漢語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了,給自己起中文名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了。可是,好多外國人的名字都是來搞笑的,有叫活雷鋒的,有叫好厲害的,還有一對情侶,男生叫司馬當,女生叫霍瑪伊,合起來就是「死馬當活馬醫」。
  • 毛澤東喜歡讀什麼書?馬列、哲學及中國文史(圖)
    毛澤東喜歡讀什麼書?其閱讀視野,常常越出各知識領域「大路貨」,喜歡閱讀專業性很強的文史和自然科學論著,以及古代筆記和各種笑話作品這類「閒書」。在這個意義上說,他的閱讀不僅廣博,而且專深。  閱讀範圍雖然廣博和專深,但也不是漫無目的,沒有重點。毛澤東的閱讀重點,排在前三位的,是馬列、哲學和中國文史。  關於讀馬列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