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的修行密碼:老子在《道德真經》裡留下個「十」字星

2020-12-11 心智玩家

「大道至簡」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句話,但是,從最近的反饋來看,了解「大道至簡」真正涵義的網友,似乎並不多。

「大道至簡」的「大道」,並不是呂祖呂洞賓所講的「大道視天地亦泡影」的「大道」,呂祖所言的「大道」是不可能「簡」的,這個「大道」是指形成「重疊結構世界」的、更大範圍的「隱性世界」。

一直閱讀「心智玩家」專欄的網友一定了解,「重疊結構世界」以及陷落在其中的「重疊結構人體」都是極其複雜的,形成TA們的「大道」,更為複雜。

那麼,我們一直在講的「大道至簡」的「大道」,又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會「至簡」呢?

「大道至簡」的「大道」,指的是:「中華原生修行文化」。因為「中華原生修行文化」是人類所有已知修行文化中的巔峰。

在由黃帝開創,由老子、孔子傳承的「中華原生修行文化」中,「人類社會」的本身,就是讓人用來修行的,所以,在人類社會中不用出家,不用出世,不用迴避任何人類社會中的競爭關係,也不分任何社會階層、民族,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人類社會複雜的環境中修行。人生,即在修行,修行,即是人生。

而且,這樣修行的最終結果,在已知修行方式中,是最高的境界——組成「重疊結構人體」的三層人體,統統將回歸「隱性世界」,用道家的說法就是「一氣化三清」

因此,「中華原生修行文化」是真正的「大道」

而「中華原生修行文化」的修行原理,又是極其簡便的,人只需體驗到自身的「感知的主體」以及其內在的「勁」,然後運用這種「勁」,把「感知的主體」往回收,一直收到底。

對於練習者來講,完全不用管在練習過程中,感知到的所有一切,甚至都不用去感知,就是把「感知的主體」一收到底。在這個過程中,練習者在生活、工作中該做什麼,自然都會做好。

這就是老子講的「無為」,孔子講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王陽明講的「隨感而應,無物不照,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感知的主體往回收以後,練習者的整個「心智系統」、「感知模式」都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

而且,發現、強化「感知的主體」運「勁」的方法也很簡便,就是學會在「意識空間」裡還原「意識影像」,並感知「意識影像」

就從這種感知「意識影像」開始,人的思維模式就發生了轉變,思維能力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在這種良性的反饋中,人會感受到「感知的主體」的「勁」。感受到這種「勁」,「感知的主體」就能開始往回收。

整個發現、體驗「感知的主體」的「勁」的練習過程,就是甲骨文「禮」字所包括的內涵,老子又用五個「密文」,對這個「禮」字進行了註解。請看下圖:

上圖,就是《帛書·老子》首句中的「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的圖示。

相關焦點

  • 老子 上善若水,大道至簡
    老子本姓李名耳,字伯陽,又名老聃,春秋時期楚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人。 相傳老子是異像奇人,他一出生就是白眉毛白鬍子,大眼睛大耳闊,目如深淵珠清澈,鼻含雙梁中如轍。老聃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常常向大人們請教國家興衰、戰爭成敗、祭祀佔卜、觀星測象之事。面對日出日落,星轉鬥移,老聃總有無盡的疑問:「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長幼,何人定而分之?
  • 老子說,大道至簡
    老子天下第一,老子說大道至簡,剛開始修行之時,感覺到修行難如登天,人在地上,天人合一,難如登天,說說簡單,實際如何才可以一步登天。修行必須的要具備三寶,即是三魂,天魂,人魂,生魂,如同修車,三個零件不能丟,零件如果不全又怎麼能修車呢?所以修行前必須的有大醫王,幫你招魂復魄扶正固本。這樣你才配修行。第二就算你的三魂七魄全,你打坐之時,外靈附體,你沒有人保護你,他們抓走你魂魄,佔有你身體修行,你如何避免呢?所以天下盲修瞎練者皆走火入魔,無一人倖免。
  • 老子說,大道至簡
    老子天下第一,老子說大道至簡,剛開始修行之時,感覺到修行難如登天,人在地上,天人合一,難如登天,說說簡單,實際如何才可以一步登天。當年老子,釋迦牟尼佛,耶穌等很多的聖人,是從天上下來的,這些都是乘願再來者,他們出生就是天人合一者,天人合一指的是,天魂(天命)人魂(元神宿命)合為一魂,叫天人合一,天魂天命為自性,為神,為道,為佛。
  • 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含德之厚,比於赤子。簡單,是人生的修行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道德經》。萬物最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是最簡單的,經過演化後變得複雜。道在中國哲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表示"終極真理"。大道至簡意味著"少而精",反面是博大精深,意味著"多而廣」,兩者是一對矛盾,是一體的兩面,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璞歸真的高級功態。
  • 老子最後的總結:「大道至簡」到底是什麼?
    老子最後的總結:「大道至簡」到底是什麼?(與本章相似內容,在通行本《道德經》第九章)二、 本章主要內容與結構《郭店楚簡·老子(甲本)》總共二十一章,從總體上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是講「心智系統轉換」的基本方法以及老子自己練習基本方法的心得。
  • 對大道至簡的理解
    易學有句名言:「大道至簡」。對這句話的理解,不能浮在表面,認為大道理是簡單的。這種理解真的是太簡單了。中國古代經書,語句精煉,大多內涵深刻,遁藏非常重要的思想和道理。《周易》卦爻辭如此,孔子《繫辭傳》如此,老子《道德經》更是如此。
  • 《道德經》:大道至簡,真正的「道」存在於無形之中
    《道德經》:大道至簡,真正的「道」存在於無形之中。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是道德經中開篇的第一章,天地之始中。在這一章節中就出現了一段話,其中有一句很多人都聽過,叫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 大徹若空,大道至簡
    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而《道德經》便是對此最好的例證,短短五千言,從古至今一直被道家奉為經典。並且也深深影響到其它學派,其精髓也在諸子百家流傳下來的各種著作中得以體現。大道至簡大道至簡,真正的人生道理,都是特別簡單,婦孺能知的。
  • 發現《老子真經》之鐵證:《道德經》中的「地」是個誤解字!
    在上一篇中,我們用甲骨文字義解讀了《郭店楚簡·老子甲》中,根據《道德經》字義標記的「天」字與「大」字。我們發現:在《道德經》中的「天」字與「大」字都是誤讀字。在這篇中,我們就解讀在《道德經》中,與「天」字有著十分密切關聯的「地」字。
  • 傅崇瑞老師:《道德經》的智慧——「大道至簡」是何種境界?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功態。在這種清淨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
  • 李克強詳解「大道至簡」 :是出自孔子而非老子
    報告進行至中段,總理的一句「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更讓全場沸騰,雷鳴般的掌聲久久不息。4月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引發熱議的「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做出詳細解釋。 當天的會議確定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措施。李克強說,本屆政府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目的是為了轉變政府職能。
  • 沉思錄(1):大道至簡徹底錯了
    和絕大多數人一樣,我一直堅信大道至簡。但當我靜下心來,仔細思考時,卻發現大道至簡徹底錯了,找不到一個對的理由。我一直不知道大道至簡的出處。網上一搜,異口同聲,出自老子《道德經》:「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但《道德經》裡沒有。
  • 《道德經》:人生最好的狀態,是「大道至簡」
    《道德經》:人生最好的狀態,是「大道至簡」。人生最好的狀態,是化繁為簡,正所謂說大道至簡。>當一個人學會把複雜的事物簡單化,把那些內心的執念與狡詐去除,這便是修行的一個境界《道德經》之中說:天下之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天下是大自然神奇造化之物,是不能憑著主觀意願去施為和改變的,否則必定會失敗。
  • 8月16日甲級聯賽半決賽第2場比賽|大道至簡/大道至繁
    開宗明義,大道至簡,來自後人對,老子道德經思想的歸納,大道是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簡則是指簡潔、簡明扼要;繁是指繁瑣,複雜。 其次,認為大道至簡,讓大道更具有時代意義與普世價值。 老子思想在過去指君主之治,時至今日已推廣到企業教育領域。法家理念原指法律對君臣的約束,如今也可以應用到社會階級的方方面面。
  •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作者||yesuo聽說老子已不知何年何月的事了,然真正開始關注老子並他的《道德經》源於那句「上善若水」。前些年房地產盛行時某房產公司將這四個字的廣告打得鋪天蓋地,很簡單的幾個字我當時似懂非懂,翻看《道德經》也覺得高深莫測,很難體會。今年有閒系統地認真閱讀《道德經》,居然很順利地讀完,並且深有感悟。後人總結云:大道至簡,說易行難。是也。現行的《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語錄體結構。
  • 大道至簡---青青兒
    大道至簡 青青兒 2020.7.29老子曰:「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大智慧往往體現在生活裡的鍋碗瓢盆裡,細節才能體現出智慧,而看破不說破則是一種境界。每天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吃多少?每天喝什麼?什麼時候喝?喝多少?每天睡多少?什麼時候睡?這就是大智慧的用武之地,細節體味出人性。從小,爸爸就要求我們掃地,且要認認真真地掃,不能落下一點死角。
  • 大道至簡,見素抱樸,老子之「道」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並非易事
    「大道至簡」,「見素抱樸」,老子在《道德經》所闡述的「大道」似乎非常簡單,即保持一種純樸自然的本性,減少私心欲望,身心才能自然和諧。老子認為「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萬物的初始,都簡單明了,但是經過繁衍變化後,人為使其變得比較複雜,以至於人們常常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而去追求種種毫無意義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可能使人失去本性的自然柔和,而產生許多違背自然發展的事情,以至於使禍患潛伏。老子善用正與反,辯證統一的思想去看待事情的推演變化。
  • 大道至簡——聰明人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為文如此,處世亦是如此
    「萬經之王」《道德經》區區五千言,就把為人處世的道理說清楚了,這就是「大道至簡」老子在《道德經》中說:「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是說萬物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是最簡單的,是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講明白、說清楚,但經過衍化後就變得複雜了。正所謂是「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 發現五千字整的道德真經文本
    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中記載:「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道教的四大天師之一——太極左仙公葛玄在《道德經注》中寫道「於是作道德二篇五千文上下經」,明確認為道德經是五千字整。
  • 超實用的生活智慧:大道至簡、渡己渡人、知行合一!
    三個超實用的生活智慧:大道至簡(老子哲學)、渡己渡人(佛家智慧),知行合一(陽明心學)大道至簡,而不是雜多無序——《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是「無為而為,道法自然」,其終極真理就是「大道至簡」。「大道至簡」體現在哪裡呢?體現在: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甚至是極簡。對此,清代儒將左宗棠有一句極好的詩句概括:「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生活到極致,肯定是做減法,肯定是越少越好,越精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