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斯 實習記者 王星平 每經實習編輯 梁秋月
製造業巨頭鴻海精密(簡稱「鴻海」)系子公司或將在A股上市。
12月13日晚,據臺灣證交所公告,鴻海精密董事會通過子公司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並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提案。這也是繼鼎鵬之後,第二家泛鴻海集團赴大陸掛牌的公司。鴻海表示將於2018年1月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就有關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計劃進行表決。
鴻海集團稱,公司為全球化運營國際企業,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為集團發展既定戰略方針,契合鴻海近年來持續投資中國大陸,以及美、日、歐等全球化布局。
同時,鴻海在一份聲明中稱,此次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上市,將給鴻海發展帶來巨大機遇,不僅有助於集團留住本地關鍵人才,共享發展紅利,同時可充分運用大陸人才、資金、市場以構建工業網際網路生態系統,以落實集團「長期、穩定、發展、科技、國際」的經營目標。
記者於天眼查查詢得知,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3月,發起人為機器人控股有限公司和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其業務主要包括雲計算、網絡通信、物聯網等。鴻海方面表示,工業網際網路公司上市時,鴻海集團仍將持有85%之已發行股份。
富士康科技集團相關業務部門高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工業網際網路公司是為全集團工業網際網路的底層開發做支持,是富士康集團進入工業網際網路(工業4.0)的排頭兵。
事實上,在2015年6月,郭臺銘就曾在鴻海股東大會講話中表示鴻海在大陸的業務有可能在未來3到5年內分拆登陸滬深股市。此次通過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上市計劃也兌現了郭臺銘的說法。
「以前是各個次集團各自布局,現在整合起來,把以前分在不同產品線(手機、電視、電腦…)的技術都整合在一起,工業網際網路上市是富士康集團業務整合的重要一步,之後還會有其他更多的子公司會考慮上市。」上述高層說。
近年來,代工利潤逐漸稀薄,鴻海一直欲撕掉代工標籤,向高科技公司轉型。收購夏普、美國建廠等一系列的舉動,無不顯示著鴻海轉型的決心。目前,鴻海業務不再只是代工,還涉及電商、人工智慧、車聯網等領域。儘管多重舉措落地,但鴻海似乎依然戰戰襟襟。
11月14日,鴻海精密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鴻海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39%,為9年來的最大降幅。在截至9月底的第三季度,鴻海精密營收為1.08萬億元新臺幣,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此次通過子公司在上交所IPO,也有說法稱與近幾年科技企業瘦身風潮有關。對於子公司在A股上市,相關業內人士指出,A股的流動性和交易量較高,同時中國大陸市場對臺商來講,具有更高的潛力,也有更高的本益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