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改山東,95%以上類同
新聞提示:近日在網絡上備受關注的東北財經大學一碩士論文涉嫌抄襲事件有了最終結果,東北財經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27日做出決定,抄襲者袁新被撤銷碩士學位,收回已發放的碩士學位證書。這一事件帶給人們的啟示遠非事件本身,論文抄襲現象也不會因此而絕跡。因此,如何整治學術不端行為,已經成為全社會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
「最牛論文抄襲」
網友大呼「無語了」
「經查實,我校2005級統計學專業研究生袁新的碩士學位論文《山東省FEEEP協調度研究》系抄襲南京財經大學研究生曾康寧的碩士學位論文《江蘇省FEEEP協調度研究》。袁新的抄襲行為違反了國家和學校的相關規定。為此,東北財經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於5月27日召開全體會議……決定撤銷2007年第四次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授予袁新經濟學碩士學位的決議,並收回已發放的碩士學位證書。」
27日出臺的《東北財經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關於撤銷袁新碩士學位的決議》,從官方角度為網上沸沸揚揚的「最牛論文抄襲」事件畫上了句號。
事件起於5月21日中午,一名網友在「天涯社區」論壇發帖曝光「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事件」。表示自己已經「無語了」的發帖人寫道:「昨晚在期刊網上查資料的時候,無意中下載了這兩篇碩士學位論文,學術造假的新聞、論文抄襲的故事咱也聽多了看多了,但看到這樣抄襲的還是第一次,這可是碩士學位論文啊……」
被抄襲的論文來自南京財經大學2006年的一篇碩士學位論文《江蘇省FEEEP協調度研究》,作者為該校統計學專業學生曾康寧。答辯日期為2006年12月27日,網絡出版時間為2007年7月16日。
抄襲者的論文是東北財經大學的《山東省FEEEP協調度研究》,作者為該校統計學專業學生袁新。答辯日期是2007年11月,網絡出版時間為2008年3月19日。
對比兩篇論文可發現,除了地名、統計數據以及一些統計指標的對比排序結果稍微改變之外,兩篇文章基本相同,包括中英文摘要、目錄、文獻綜述、提出的對策等,論文後附的參考文獻內容和順序一模一樣。從答辯時間以及網絡出版時間來看,很顯然是袁新抄襲了曾康寧。
事件於25日在網上「井噴」,數百家網站進行轉載,上千名網友轉發或跟帖,在習慣了「過度引用」、「雷同」的今天,人們還是「被雷倒了」,紛紛訝然「抄襲者也太省事兒了,只要動動『替換鍵』就一切搞定。」
誰該為 抄襲論文過關負責?
在網際網路資訊時代,各種信息「共享」大有見怪不怪之勢。但此次,抄襲者可謂膽大至極,不但抄錄原文95%以上,還大大方方地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甚至此文還被收錄到「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裡,難免讓人震驚。
為此,人們不禁對論文出爐的整個過程充滿疑問。一名網友質疑說:「對這一篇顯而易見的抄襲論文,為何能順利通過各個『關卡』呢?導師如果看過,怎麼會幾乎沒改過學生的論文?評審專家組如果審過,為何那麼多人沒一個看出問題來?答辯委員會如果問過,為何沒問出一絲端倪?只要其中一個環節認真了,仔細了,那篇抄襲論文恐怕很難過關。」
經查,袁新與導師原來商定的碩士學位論文是另外一個題目,不過在後期改成了現在的題目;在論文的定稿和答辯階段,袁新的導師恰好出差在澳大利亞培訓了一個多月,在此期間對學生的指導是通過網絡方式進行的。
遼寧省高校工委副書記曲建武指出,論文抄襲表面看是學術行為,實則是品德問題。除了學生自身寫作能力低下、浮躁、急功近利等自身原因外,指導和審閱教師把關不嚴也有一定責任。
多管齊下
治理「學術快餐」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校長姜軍指出,論文抄襲等源於當前教育體制的缺陷:學生為了畢業而寫論文,老師為了評優晉級、獲得科研立項經費而寫論文;學生缺乏創新思維的訓練,先定題目再寫論文,很容易脫離實際,自然只能通過抄襲得來;一個導師帶十幾個碩士、博士研究生,精力有限,缺乏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學生樂得走捷徑也不足為奇。
由此帶來的後果是,論文造假後再自費請來專家進行評審、購買版面發表論文等學術腐敗行為愈演愈烈。曲建武建議,治理「學術快餐」,首先教育部門應加強教學管理,特別是教師的管理,在打擊弄虛作假的同時,積極探索改變教師評價方式的新思路。如目前遼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方面,已經改變了「論文為重」的考核方法,而是注重考核教學能力和教學實績。
姜軍建議,教育部門應改變當前「普惠制」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控制招生規模,從注重培養質量上下功夫。對於學生的培養過程,應更多地將學生引入社會,讓其在實踐中進行思維創新和學術創新,研究出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方是解決學術不端行為的治本之策。 新華社大連5月28日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