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來介紹以下五種著名的用鴨製作的菜品,可謂是家喻戶曉的級別了。也許你沒吃過,但一定聽過這些名字,那麼今天就好好的重新認識它們吧~
1|醬鴨
醬鴨是中國江浙一帶的一種特色名吃,屬於浙菜系,其流行於浙江省,上海市與江蘇省蘇南地區;
因其色澤黃黑而得名,其具有鮮、香、酥、嫩的特點,還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止血痢和滋補之功效。
醬鴨的烹飪技巧:
1、鴨子最好選取肉質較嫩的,容易煮些。
2、香料用茶包裝起來或用紗布裹起來較好,省得散落各處。
3、要上色均勻,記得一定要不時翻動並淋上湯汁,此過程需要有些耐心,。
4、這道菜一般是冷食,喜歡吃熱的,可以在斬件以後,在微波爐裡加熱一下就可以了。
醬鴨的皮黑肉嫩、醇厚不膩、香鮮美味,具有香、辣、麻、酥、嫩的特點,而且肉質筋道、鮮嫩誘人。
醫學認為,鴨肉味甘微鹹,性偏涼,入脾、胃、肺及腎經,具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息驚」等,即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止血痢和滋補之功效,特別是對麻疹患者、熱症的治療有明顯療效。
這裡簡單的推薦兩種相關的醬鴨。
1.杭州醬鴨
杭州醬鴨是杭州特色美食之一,選用當年飼養成熟的肥壯鴨子,經先醃後醬精心製作而成,其做法簡單是家常涼菜菜譜裡的常見菜,杭州醬鴨的做法口味屬於醬菜類。
鴨子先醃後醬,肉色棗紅,芳香油潤,鹹中帶鮮,富有回去味,是杭州傳統的風味名菜。
2.五香醬鴨
五香醬鴨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餚,屬於江西菜。此菜色澤金紅,皮酥香,肉鮮爛,醬香濃厚,是佐酒佳餚。
2|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它以色澤紅豔,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
相傳,烤鴨之美,是源於名貴品種的北京鴨,它是當今世界最優質的一種肉食鴨。據說,這一特種純北京鴨的飼養,約起於千年前左右,是因遼金元之歷代帝王遊獵,偶獲此純白野鴨種,後為遊獵而養,一直延續下來,才得此優良純種,並培育成今之名貴的肉食鴨種。即用填餵方法育肥的一種白鴨,故名「填鴨」。不僅如此,北京鴨曾在百年以前傳至歐美,經繁育一鳴驚人。因而,作為優質品種的北京鴨,成為世界名貴鴨種來源已久。
明初年間,老百姓愛吃南京板鴨,皇帝也愛吃,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就「日食烤鴨一隻」。宮廷裡的御廚們就想方設法研製鴨饌的新吃法來討好萬歲爺,於是也就研製出了叉燒烤鴨和燜爐烤鴨這兩種。叉燒烤鴨以「全聚德」為代表,而燜爐烤鴨則以「便宜坊」最著名。
烤鴨家族中最輝煌的要算是全聚德了,是它確立了烤鴨家族的北京形象大使地位。「全聚德」的創始人楊全仁早先是個經營生雞生鴨生意的小商,積累資本後開創了全聚德烤鴨店,聘請了曾在清宮御膳房當差的一位烤鴨師傅,用宮廷的「掛爐烤鴨」技術精緻烤鴨,使得「掛爐烤鴨」在民間繁衍開來。
全聚德採取的是掛爐烤法,不給鴨子開膛。只在鴨子身上開個小洞,把內臟拿出來,然後往鴨肚子裡面灌開水,然後再把小洞系上後掛在火上烤。這方法既不讓鴨子因被烤而失水又可以讓鴨子的皮脹開不被烤軟,烤出的鴨子皮很薄很脆,成了烤鴨最好吃的部分。掛爐有爐孔無爐門,以棗木、梨木等果木為燃料,用明火。果木燒制時,無煙、底火旺,燃燒時間長。烤出的鴨子外觀飽滿,顏色呈棗紅色,皮層酥脆,外焦裡嫩,並帶有一股果木的清香,細品起來,滋味更加美妙。
燜爐烤鴨是便宜坊的招牌,只是燒秫秸的燜爐早已改成了電燜爐。如今,使用燜爐的烤鴨店很少,大部分的烤鴨店採用的是全聚德掛爐的烤制方法。燜爐烤鴨口感更嫩一些,鴨皮的汁也明顯更豐盈飽滿些。而掛爐烤鴨帶有的果木清香,似乎更能讓人體會到人類最早掌握的「烤」的烹飪方法的智慧。
北京烤鴨已是名揚世界的美食品,歷代美食家吃北京烤鴨,吃出了許多講究來,似乎非如此吃食,則不能體現出正宗風味。這裡簡單的說兩個吃法講究:
1.講究季節。吃烤鴨必須在合適的季節裡,季節不好則影響口味。品味者主張在冬、春、秋三季吃烤鴨其味最佳。原因是冬春二季的北京鴨,肉質肥嫩;秋天天高氣爽,溫度和溼度都特別適宜製作烤鴨,而此時的鴨子也比較肥壯。夏季氣候炎熱,空氣溼度較大,此時的北京鴨肉少膘薄,質量較差,烤制後的鴨皮容易發艮(即不鬆脆),所以口味相對較差。
2.講究片法。因為片得好不僅菜餚造型更佳,而且口味更美。烤鴨烤製成後,要在鴨脯凹塌前及時片下皮肉裝盤供食。此時的鴨肉吃在嘴裡酥香味美。片鴨的方法也有講究,一是趁熱先片下鴨皮吃,酥脆香美;然後再片鴨肉吃。二是片片有皮帶肉,薄而不碎。一隻2公斤重的鴨子,能片出100餘片鴨肉片,而且大小均勻如丁香葉口感則酥香鮮嫩,獨具風味。
3|南京板鴨
南京板鴨俗稱"琵琶鴨",又稱「官禮板鴨」和「貢鴨」,素有「北烤鴨南板鴨」之美名,是南京地區一道傳統名菜,用鹽滷醃製風乾而成,分臘板鴨和春板鴨兩種。
因其肉質細嫩緊密,像一塊板似的,故名板鴨。板鴨色香味俱全,外形飽滿,體肥皮白,肉質細嫩緊密,食之酥、香回味無窮。南京板鴨外形較幹,狀如平板,肉質酥爛細膩,香味濃鬱,故有「幹、板、酥、爛、香」之美譽。
作為江蘇三寶之一的南京板鴨馳名中外,製作技術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為金陵人愛吃的菜餚,因而有「六朝風味」,「百門佳品」的美譽。明清時南京就流傳「古書院(南京國子監),琉璃塔(大報恩寺塔),玄色緞子(南京雲錦),鹹板鴨」的民謠,可見南京板鴨早就聲譽蜚然了。到了清代時,地方官員總要挑選質量較好的新板鴨進貢皇室,所以又稱「貢鴨」。朝庭官員在互訪時以板鴨為禮品互贈,由於容易保存,後成為人們的饋贈隹品,故又有「官禮板鴨」之稱。
今天的南京板鴨,已經衍生出了一些其它品種。如桂花鹽水鴨則是其中之一,南京桂花鹽水鴨同樣久富盛名。南京桂花鹽水鴨一年四季皆可製作,醃製復滷期短,現做現賣,現買現吃,不宜久藏。 此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的,故美名日:桂花鴨。 《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鴨「清而旨,久食不厭」,是下酒佳品。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買一碗鹽水鴨,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
南京板鴨外形較幹,狀如平板,肉質酥爛細膩,香味濃鬱,故有「幹、板、酥、爛、香」之美譽。其中板鴨分為臘板鴨與春板鴨兩種,前者的產季是小雪至立雪,後者是立春至清明,質量以前者為佳。其它還有琵琶鴨、醬鴨等。
4|薑母鴨
薑母鴨起源於福建泉州,而後傳至中國其它地區如臺灣等乃至海外,是福建一道地方傳統的名小吃。它既能氣血雙補,同時搭配的鴨肉有滋陰降火功效。美食中的藥膳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適合於春季食用。
薑母鴨之所以受歡迎,與其獨特性相關:
1、食色誘人、香氣撲鼻、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其中薑母片的滋味獨特
2、春夏祛暑溼、秋冬祛肺燥,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3、鹽鴨,整隻帶頭帶爪,在福建閩南常常先做「拜拜」(供奉),後食用。
據《中國藥譜》及《漢方藥典》兩書所載,薑母鴨原系一道宮廷御膳,相傳為商代名醫吳仲所創,後來流傳至民間,遂成為一款名菜。熟地、當歸、川芍有補血活血功效,枸杞子有補肝益腎作用,黨參、黃芪有補氣的效果,老鴨可以滋陰降火。因此,薑母鴨妙就妙在氣血雙補的同時,搭配鴨肉的滋陰降火功效,使得此道藥膳滋而不膩,溫而不燥。老薑除腥熱身的藥膳效果也是讓人們普遍喜愛的主要原因。
5|清燉肥鴨
「清燉肥鴨 」原是清代慈禧太后最喜歡吃的一款菜餚,現為北京菜。
鴨在我國歷來被當做家禽中之珍品,它營養豐富,具有滋補身體之功效。據清代《隨息居飲食譜》記載:「鴨,甘涼。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息驚,消螺螄積。雄而肥大極老者良,同火腿,海參煨食,補力尤勝。」所以歷代帝王將相都喜歡食用鴨餚。從唐代以來宮中宴會多備全鴨,宮廷御醫也用鴨和冬蟲夏草共煮製作藥膳。
但是清宮御膳房燉鴨的方法與眾不同。它是把治淨的鴨子加調味,裝在一個瓷罐裡,蓋嚴鍋蓋,不使漏氣,用文火連蒸3天,鴨便完全酥爛的不必用刀切,只用筷子便可以毫不費力地夾開。慈禧太后食用時,雖然有時也夾些鴨肉吃,但大都是夾鴨皮吃的,因為她認為那層鴨皮才是「清燉肥鴨」最鮮美可口的部分。後來這款菜也成為「滿漢全席」中的大菜。直到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執政時,他幾乎天天都吃鴨子,但名稱不叫「清燉肥鴨」,而叫「三鮮鴨子」。這種請燉鴨子,後來各地菜館都普遍製作供應,在用料上又加了香菇和火腿作配料。
袁世凱也喜歡這道美食「清燉肥鴨」,這道菜是由慈禧鍾愛的「糯米八寶鴨子」改進而來的。袁世凱鴨子的吃法是在清燉肥鴨的基礎上,結合糯米八寶鴨的做法,在鴨肚子中釀入糯米、火腿、酒、薑汁、香菌、大頭菜、筍丁等,然後再隔水蒸。慈禧的做法是用清水蒸,但袁世凱是用雞湯來蒸,也是蒸3天,雞的味道能慢慢地融入。
特點是鴨肉酥爛,湯濃肥鮮,香氣四溢。必須選肥壯嫩鴨烹製,洗淨汙血後放入開水鍋中略
焯,成菜後便香味純正無羶味。重用文火燉酥。
結語
今天的有名的鴨子菜品就介紹到這裡啦,不知道哪一款是你吃過的呢?快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吧。
省點,使人們花對每一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