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古代文房清供的起源來歷

2020-10-18 宜花得木

文:枯木

文房清供是我國傳統文化當中一種文人嗜好興趣的雅稱。文房和清供本來是分開的,文房指的是文人書房,清供指的是清雅的供品,二者結合在一起,是儒釋道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結果。

《北齊校書圖》局部

文人書房起源於春秋時期,諸子百家大興私人講學之風,白天授課教徒,晚上讀書寫作,這應該是最早書房的雛形,古代稱謂房屋名稱較多,諸如樓、閣、堂、齋、軒、室、居等等,只不過當時沒有文人給自己的書房命名。

最早給書房命名的當為曹魏時期曹操之子曹袞,《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禮:『男子不卒婦人之手。亟以時成東堂。』。堂成,名之曰遂志之堂,輿疾往居之。」。「遂志堂」出自《易經·困卦》:「王弼曰:澤無水,則水在澤下也。水在澤下,困之象也。處困而屈其志者,小人也。君子固窮,道可忘乎?君子以致命遂志。」。曹袞欽羨春秋衛國大夫蘧瑗(qúyuàn)的德行,希望可以和蘧伯玉一樣不以暗昧廢禮,不忘初衷。

在魏晉時期,除了曹袞給自己的居住的地方其名為「遂志堂」外,還有一個記載,那就是桓玄,東晉大司馬桓溫之子,也給自己居住的房屋起名,據《晉書·劉毅傳》記載:「初,桓玄於南州起齋,悉畫盤龍於其上,號為盤龍齋。」,意思是桓玄在自己居住的地方畫滿盤龍,命名「盤龍齋」,結果兵敗後卻被劉毅佔據,這應該是「書齋」最早的名字之一。

「齋」,在春秋時期則是禮敬潔淨之意,本意為「齊」,整齊之意,《禮記·曲禮》:「齊戒以告鬼神。」,《論語》:「齋必變食,居必遷坐。」,《孟子·離婁下》:「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祭天。」。因而齋指祭祀前沐浴更衣,清心寡欲,以示虔誠莊敬。到了漢代,齋指居室或起居室,《後漢·輿服志》:「有齋冠曰長冠,又燕居之室曰齋。」。東漢以後佛教傳入,逐漸盛行,講究懺悔清淨超脫,於是借用了儒教的齋戒,並且把齋戒的內涵不斷擴大,到了南朝梁武帝時期,梁武帝蕭衍頒布《斷酒肉文》,於是佛教將齋戒食素變成正統。

明·仇英《桐陰晝靜圖》

南北朝時期由於眾多政權交替變更,文士們以往崇尚儒家的入世觀念「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以拯救民眾於水火之中,然而由於權力爭鬥,受到不同政權的打壓,往往無所適從,因而開始轉向道家,隱居山林,閒雲野鶴,不問世事,不問政治,落得逍遙自在。於是玄學開始興起,道教反而成為主流,文士們大多崇尚清談的文風。

明·仇英·《臨宋人畫軸》

在這一時期,儒家、道家、佛家相互並存,相互競爭,相互借鑑,相互吸收,相互融合,逐漸形成了一種中庸的書房文化,那就是文房清供。清供,起源很早,最早是古代祭祀習俗文化的一種延續,人們在廟堂几案陳列供品,祭拜神靈和祖先,後來逐漸發展為在居室書齋陳列物品,以示虔誠,而清供之風主要形成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們聚會屬文,品茗談玄,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逐漸成為一種文風。諸如「蘭亭雅集」源自古代「修禊」習俗,文士們競相吟詩作賦,揮毫潑墨,而作為陳列的時令鮮花果饌,茶具杯盞等,則成為以後文人相聚的必備。

隨著佛教的傳播,信徒逐漸廣泛,不少文人也開始崇敬佛教,然而和崇信道教一樣,只是一種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皈依,並非形式上剃度出家,因而在家精修,稱為居士。這樣,文人居所就成了儒釋道相互交匯相互融合的場所。而文人書房,除了必要的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外,還會陳列一些文人雅好以及崇信宗教的象徵性物品,逐漸形成文房清供。

文房清供之風肇始於南北朝,興盛於唐宋,隆盛於明清。隋唐時期,隨著開科取士,文人們為了躋身龍門,於是開始了寒窗苦讀的經歷,書房成了每位文人必不可少的學習地方,即便是有的簡陋,或者和居室混雜在一起。然而,文人素以清雅著稱,為了顯示自己的高雅和情趣,以及心靈慰藉和寄託志願,有的常常給自己的居室或書房取一個寓意深刻的名字。諸如杜甫給自己的居所命名為「草堂」,劉禹錫則以「陋室銘」蜚聲詩壇,而這些都是文人自我激勵自我陶醉的一種體現。

仇英《輞川十景圖》

還值得注意的是,在隋唐時期,盆景奇石文化開始興盛,不少文人在閒暇之餘,栽花植草,蓺蘭種竹,找尋奇石,盆栽花木,一則興趣使然,孤芳自賞;再則標榜志向高遠,回歸自然;三則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把興趣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寧靜中享受自己的一片綠洲。於是王維「以黃瓷鬥貯蕙蘭,養以綺石,累年彌盛。」,白居易《雙石》中的「洞庭石」,韓愈的盆池等等,尤其是王維在《山水論》和《山水訣》中的關於文人畫的論述,從美學的觀念和詩意的精神,營造除禪意的精思和恬淡超脫的境界,隨之被後世文人墨客奉為圭臬。

然而隋唐時期,對於居所命名僅限於整體,並沒有對單獨的書房予以命名,清供種類,除了佛教信徒的清淡供養以及盆景奇石以外,僅限於少數文人的嗜好和情趣,尚未有更多發展。到了宋代,文房清供開始興盛,從達官貴族到普通文人,開始給自己的書房單獨命名,清供種類也開始增多。

諸如司馬光有齋名「讀書堂」,平白質樸;蘇軾敬慕白居易,將自己居住的地方命名「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南宋洪邁的「容齋」,陸遊的「老學庵」,衛涇的「後樂堂」等等,書房名號已經成為不少文人墨客的標誌。而且宋朝清供種類大為增多,除了盆景花卉,以珍奇怪石居多,這也是和宋徽宗喜好奇花異草珍石假山有關。文人裡面,又以蘇軾、米芾、黃庭堅、陸遊、王十朋等為代表,把玩奇石、萟蘭植蕙、養花培草、栽種菖蒲、製作盆景等等,使得文房清供的種類大為增多,隨之文玩清供形成一種文化。

到了元明清時代,書房名號盛行,文人學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雅名書齋;而清供也成為了一門藝術雜學門類,不少專著紛紛出版。諸如金代文學家元好問的「野史亭」,明代歸有光的「項脊軒」,袁宗道的「白蘇齋」,唐伯虎的「夢墨堂」,張溥的「七錄齋」,清代紀曉嵐的「閱微草堂」,潘祖蔭的「八求精舍」等等,諸如此類,俯拾皆是。而清供類更是詳細區分,盆景花木,假山奇石,書法字畫,文房用具,工藝雜項等,都單獨分門別類,從把玩到鑑賞,從產地到工藝,上升到極致高度。

縱觀古代文房清供的形成,是文人精神情趣的一種投射。古代文人崇尚君子之風,一向以「清貧」、「孤高」自詡,儒家講究「入世」拯民於水火之中,「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如何獨善其身?佛家和道家的清心寡欲、無欲而剛思想便成為文人的自我修養之法。

文人們在鬥室之中,方寸之間,抒發胸意,盡情灑脫,充分展現自己的理想和志願,從那些精微的花草木石之中領悟自然的奧妙和人生的精義,營造出理想的精神世界。正如明代畫家董其昌所言:「先治幽軒邃室,雖在城市,有山林之致。於風月晴和之際,掃地焚香,烹泉速客,與達人端士談藝論道,於花月竹柏間盤桓久之。飯餘晏坐,別設淨幾,輔以丹罽,襲以文錦,次第出其所藏,列而玩之。」。可以這樣說,清供就是文人心跡的表現,精神的寄託。

曾幾何時,文房清供被拋之腦後,視為糟粕,近些年,隨著傳統文化的回歸,文房清供開始重新展露出曾經的風採。如今城市高樓林立,大廈遍地,交通縱橫,信息發達,經濟繁榮的背後,卻似乎在精神層面出現了偏離,一切的便利並不能拉近人們內心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越來越寬,不少人內心的空虛和寂寞難以描述,於是,文房清供成了一種很好的宣洩。

在自己的世界,可以盡情揮灑;在自主的空間,可以隨意把玩;心中的積鬱,可以得到略微釋放;內心的孤寂,可以得到些許安慰。獨善其身的書房,蘊含文化傳統的清供,正是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空間,這,也是文人的一種精神符號吧。

2019/7/21榆木齋

相關焦點

  • 文房清供的起源
    文房和清供本來是分開的,文房指的是文人書房,清供指的是清雅的供品,二者結合在一起,是儒釋道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結果。清供,起源很早,最早是古代祭祀習俗文化的一種延續,人們在廟堂几案陳列供品,祭拜神靈和祖先,後來逐漸發展為在居室書齋陳列物品,以示虔誠,而清供之風主要形成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 文房收藏識清供
    宋人蘇易簡撰《文房四譜》五卷,凡筆譜二卷,硯譜、墨譜、紙譜各一卷,此即為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的出典,亦為宋代初期文房清供風尚興起的寫照。到了南宋末,趙希鵠在《洞天清祿集》中就將文房清供歸納為十項:「古琴、古硯、古鐘鼎彝器、怪石、硯屏、筆格、水滴、古翰墨筆跡、古今石刻、古畫。」在此期間,宋代出現了許多文房清供的收藏家,例如蘇東坡、米芾、趙明誠,甚至堂堂的徽宗皇帝。
  • 文房清供|藏在案頭小景中的文人情懷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文房清供是筆耕丹青的必要條件,它既是書房的用具,亦是文人雅客賞玩之物,悠悠歷史長達千年。清供,又稱清玩,由佛前供花發展而來。最早是以香花蔬果替代告朔之牛羊,而後發展成為包括金石、書畫、等一切可供案頭賞玩的文雅物品。
  • 文房清供|菖蒲的生日來歷,應和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有關
    然而,其中僅僅有一種植物,不但受到人們崇拜,而且還有生日,確實稱得上有板有眼,這就是眾所周知的文房清供之一——菖蒲。十分契合「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文人秉性氣質,因而是不可多得的案頭清供之物。於是人們由崇拜變為珍愛,不少文人墨客都會蓺養菖蒲在書房,作為清供賞玩之物。
  • 文房清供 | 承載千年的文人雅趣
    圖片僅供參考文房清供是文人筆耕丹青的必要條件,是重要的書房用具,亦是文人雅賞之物,悠悠歷史長達千年。明代記述文房清供的專著,有屠隆《考槃餘事·文房器具箋》、高濂《遵生八箋·燕閒清賞箋》、文震亨《長物志》等,詳盡記述了書齋陳設器具及其發展演變。
  • 文 房 清 供 的 起 源
    文房清供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種文人嗜好興趣的雅稱。文房和清供本來是分開的,文房指的是文人書房,清供指的是清雅的供品,二者結合在一起,是儒釋道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結果。清供,起源很早,最早是古代祭祀習俗文化的一種延續,人們在廟堂几案陳列供品,祭拜神靈和祖先,後來逐漸發展為在居室書齋陳列物品,以示虔誠,而清供之風主要形成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 筆筒收藏:文房清供一枝獨秀
    清雍正仿木紋釉墨彩山水高士訪遊圖筆筒    文玩小器 屢創佳績  在中國傳統書畫用具中,以筆、墨、紙、硯為文房四寶,隨著文房器具的發展,圍繞著四寶又出現了一些輔助用具,因使用便利,亦漸被文人視為不可或缺的文具。這些文具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同時因多有精美的工藝造型亦為書案上清雅的陳設品,稱文房清供。
  • 山東文房清供精品展濟南東圖開展
    「案上雅物—山東古玩商會文房清供精品展」所展示的文房精品。「案上雅物—山東古玩商會文房清供精品展」所展示的文房精品。  齊魯網濟南12月17日訊 12月17日至21日,由山東省古玩商會組織,朵雲軒(山東)美術館、濟南陶鍾齋藝術館主辦,山東省東方圖書公司、山東省新華置業有限公司協辦的「案上雅物—山東古玩商會文房清供精品展」將向熱愛文房清供的「同道中人」奉上一場別具一格的精品盛宴。
  • 清供圖與清供
    清供最早為香花蔬果,清供在室內放置在案頭供觀賞的物品擺設,後來漸漸發展成為包括金石、書畫、古器、盆景在內的一切可供案頭賞玩的文物雅品。而清供圖,以新春清供入畫的畫作,便稱之為「歲朝清供圖」。清供的起源得從祭祀說起。清供源於佛供,回溯魏晉時期的蘭亭雅集: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之蘭亭舉行風雅集會,即「修禊」,這種古老的民俗,為的是洗去冬日塵埃,感受春意。樹叢中有人煮茶,有人弄酒,石頭上放著一瓶花,就成了曲水流觴,那些花瓶,杯盞也成了清供擺設的雛形。清供的完整體系產生於漢唐以後,唐宋時期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 文房清供:文人的自我審美
    文房清供是文人書齋中一切文化用具及陳設的總稱。按照《中國古代文房清供鑑賞》一書中的分類,包括筆用類、墨用類、紙用類、硯用類、輔助類、陳設玩賞類等。鼻煙壺、太湖石、靈璧石等等而在眾多文房清供具之中這些細節的設計,都顯示出古代高超的榫卯工藝。
  • 文房清供,投資前景看好,你家以前有過嗎
    文人書房裡,常備文房四寶、以供時時舞文弄墨,抒發胸中錦繡文章。書香筆緣,墨趣硯韻,還有一些雅室清供,輔助器具,器玩陳設,羅羅清疏,讓人靜心閒賞,自得真趣。早在2003年,「文房清供」拍品曾在北京拍賣市場上掀起過微瀾。
  • 清新雅致的文房清玩
    文房,書房,中國意蘊集聚之處;清 範匏花式罐文具,文人雅士 揮毫潑墨、行文作畫之用具。清 玉事事如意擺件文房,讀書寫字賞藝之地也,其間不乏古今雅玩器物,古人統稱為「骨董」,即今日所謂之「古董」。古代文人書房中除了賞玩擺放的大器物以外,最為實用的是筆墨紙硯所謂「文房四寶」。
  • 中國文人最愛的文房清供:花中第一雅,小隱隱於野,大隱於市
    書房在古代又叫書齋,是專門用作閱讀、寫字、清修或工作的地方。在以文為業、以硯為田的文人眼中,書房既是他們追求仕途的起點,更是他們逃避黑暗政治與社會爭鬥,尋找自我的終點。紅袖添香焙名茶,雪夜閉門讀禁書,想想就很美。不是所有放書的房間都能稱作書房的,書房還有蠻多講究的。
  • 文房清供話佛手
    顧名思義,案頭清供重在「清」字, 講究的是一種格調、突出的是一份雅致。 數枝折花、幾塊奇石、三兩果子 擺放案頭,既賞心悅目又怡情養性。
  • 古人的文房裝飾,看的就是一個氣質
    隋代是我國科舉制度的起源時期,隨著科舉的興盛,促進了隋唐文人階層的出現,於是與筆墨情趣不可分離的文房用器大量出現,這些文房用器早超出了筆、墨、紙、硯的範疇。  古人好古,讀先賢書,重歷史經驗,發思古幽情,追求會古通今的樂趣。書畫真跡、碑帖原拓、古籍善本自然是書房的珍品,那些文房用具也最好有些古意。
  • 古人的文房,不止四寶
    大家都熟知在古代的文房書齋中常用工具就是筆、墨、紙、硯這四種,但是在這四種之外還有一些與之配套的其他器具 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編》中記述了四十多種文房用品,以下就帶大家看看古代的書生們,在自家的書桌上都擺了些什麼,它們長什麼樣子,各自有什麼用途吧!
  • 文具控們不可錯過 滬上這裡可以穿越去看古代文房用具
    而在中國古代,大文人也都是文具控,有筆架、筆洗、鎮尺、墨床等各種文房用具。1月18日起,在上海觀復博物館,為期八個月的「雲煙翰墨」特展將帶你穿越,一睹七十餘件古代文房用具真容。  哪個時代的文房用具最美?
  • 為什麼說古代文人講究?看看這些文房裡的木質器具就懂了!
    在很多古代文化當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以文為業、以硯為田的古代文人是非常講究的,尤其是在文房的布置方面。文房作為文人吟詩作畫、會客會友的不可或缺的消遣、休憩的場所,布置往往都很文雅,能夠從其陳設當中,看出一個人的品位與修養。
  • 文房清玩,小器大雅,見物即道
    其中,文房清玩者,形微身盈,小型大器,於文房讀書、寫字、作畫,實用又解悶,以纖悉畢具的細節,將書齋文化的雅氣、雅趣、雅境發展到極致。曹昭《格古要論》、高濂《遵生八箋》、文震亨《長物志》等著作對文房清玩皆有詳細論及。仇英的《臨宋人畫軸》就展示了一個並不奢華的明代文人書房,家具陳設,案頭文房,意境別致。
  • 除了「筆墨紙硯」 古代書房裡還有40多種文房用品
    我們都知道,筆墨紙硯是中國書房裡必不可少的文房四寶,但你可知道,古代書房裡並不只這四樣寶貝,以下就帶大家看看古代的書生們,在自家的書桌上都擺了些什麼,它們長什麼樣子,各自有什麼用途吧!  一、印泥  印泥,是我國特有的文房之寶,無論是文件籤署,還是歷史文物以及金石書畫之鈐記,都需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