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筒收藏:文房清供一枝獨秀

2020-12-18 魯網

   

   

  明代朱松鄰松鶴紋竹筆筒

   

  明浮雕魚龍海獸紫檀筆筒

   

  清雍正仿木紋釉墨彩山水高士訪遊圖筆筒

   

  鏤空筆筒

  比起近年書畫市場的高潮迭起,古玩拍賣的熱點顯得不多,然而難能可貴的是,筆筒作為古玩收藏中的「小器」,卻引起了市場廣泛的關注。筆筒,可以說是古今皆宜的小物件。雖然位列文房四寶之外,由於其精巧古樸,一直為藏家所鍾愛。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筆筒成為既有藝術價值又有使用價值的藝術品,收藏價格也一路上漲。

  文玩小器 屢創佳績

  在中國傳統書畫用具中,以筆、墨、紙、硯為文房四寶,隨著文房器具的發展,圍繞著四寶又出現了一些輔助用具,因使用便利,亦漸被文人視為不可或缺的文具。這些文具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同時因多有精美的工藝造型亦為書案上清雅的陳設品,稱文房清供。而筆筒正是文房清供的主要品種。

  作為古玩收藏中的「小器」,筆筒其實從未被市場所忽略,近年來在拍賣場上拍出的天價筆筒也屢見不鮮。2007年年底,香港佳士得「瑰玉清雕」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白玉鶴鹿同春筆筒以5408萬港元的成交價,打破了白玉雕刻的世界紀錄。這不僅是目前為止筆筒拍賣的最高價,也是文房用品拍賣的最高價。也正因為這驚世一拍,筆筒再度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其實,早在2003年,筆筒就已經引起藏家們的關注。2003年11月,在中國嘉德的秋拍上,一隻估價為80萬至100萬元的明浮雕魚龍海獸紫檀筆筒就引得拍場內風起雲湧,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最終以209萬元的高價成交。此後,筆筒的行情一路走高。2005年10月,一隻清雍正仿木紋釉墨彩山水高士訪遊圖筆筒現身香港蘇富比秋拍會。這隻估價為636萬至954萬元的筆筒,在買家的爭奪中成交價一直攀升到2209萬元才聞槌音。自此,筆筒當之無愧地成為文玩用品中的龍頭品種。

  目前,拍賣會上出現的筆筒作品,多為優秀作品或出自名家之手,所以價位比較高,起價基本上在兩至三萬,甚至有20萬元以上的精品,價格雖高,但根據近幾年市場行情來看,仍有較大的升值潛力。專家表示,老筆筒雖是古玩收藏中的「小器」,但在市場已漸成氣候,因而仿製品也非常多,有些甚至在材質上造假。初入此道者,當謹慎從事。

  不同材質 韻味天成

  從高價成交的筆筒來看,好的材質和極佳的雕工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目前有收藏價值的筆筒在材質上大致分為五大類:瓷、木、竹、漆、玉和象牙。

  瓷筆筒。明代筆筒紋樣多以人物故事為主,也有醬釉和單色釉。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以前的筆筒,是近年來升值最快的佳品。在這一時期,制瓷業空前繁榮已達巔峰。從年代上講,康熙筆筒屬藏家難得之物,市場上大量帶康熙款和畫風的瓷筆筒其實大多為晚清同治、光緒年間仿造,鑑定兩者區別必須從釉色、造型、畫意筆法仔細研究。目前晚清和民國時期出產的瓷筆筒存世量還很大,古玩市場上還常常可以看見。

  木筆筒。主要材質有黃花梨、紫檀、雞翅木、鐵力木、癭木、櫸木等。最具價值的是紫檀、黃花梨筆筒。鑑別木筆筒除要懂材質外,還應熟悉雕工刀法,木質筆筒,有的光素無紋飾,有的則帶雕刻。現在社會上流行著一種錯誤觀念,認為但凡木質器,只要是硬木,收藏價值也就高。其實不然,對於木筆筒還應從其工藝水平、年代早晚、產生的時代背景等諸方面綜合評估。

  硬木筆筒用料高貴,紫檀深沉雍容,黃花梨高雅清秀,但置於案頭卻沉靜有餘、活潑不足。相形之下柴木筆筒卻精雕細刻、不拘一格,更具有民間的生活氣息。如廣泛流傳於民間的黃楊木雕筆筒,題材多取自普通勞動人民的生活,或刻山水人物、或刻翎毛花卉、或刻對弈、或刻聽琴、或刻漁樵耕讀……構思新奇、造型小巧,為收藏之佳品。

  竹筆筒。目前最早的是明嘉靖、正德年間朱松鄰制松鶴紋筆筒,現今古玩市場多見仿製品,鑑定是否名家之作,先看筆筒時代風格,然後是皮包漿與雕工,最後看款識。

  漆筆筒。其收藏價值在於筆筒製作工匠的名氣,紋飾是創作還是仿作。其中鑲嵌百寶的,還要看是否完整,有無後鑲添補痕跡,原作無損品相佳則價高。

  象牙、玉質筆筒。目前市場較為少見,價值也很高。玉質筆筒多見於清代,其中白玉筆筒價值最高。象牙、玉筆筒鑑定方法與一般鑑定玉器、牙雕的方法相似。

  系列收藏 有助升值

  筆筒造型多為圓筒形,也有梅花、葵花、六方、四方等器口。筆筒的裝飾方法繁多,有刻、鏤、雕、繪等,瓷筆筒則又分青花、五彩、粉彩、三彩、顏色釉等。一般而言,決定筆筒價值的有材質、工藝水平、藝術水平以及它的品相。

  「物以稀為貴」,是收藏市場上永遠的真理。對所有材質的筆筒來講,具有特別器型的筆筒也具有較高的價值。2004年嘉德春拍創出當時瓷質筆筒成交第二高的青花嬰戲圖大筆筒,其最大特點不僅僅在於青花青翠豔麗,所繪88個童子神態生動、栩栩如生。更為重要的是,它是為目前所見瓷製的最大型筆筒,而且底部堆塑獨角獸首形足,非常難得一見。此外,在瓷筆筒中,以人物為主的青花筆筒價格比山水的高,這主要是人物比較難畫。

  選擇筆筒收藏,還應首先選擇名家作品。明代中晚期的朱松鄰、朱小松、朱三松祖孫三人都是製作筆筒的大家。清代還出現了吳之璠、周顥、鄧渭等著名的文人竹刻家。大家的製作,精美絕倫,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使筆筒更具魅力。

  筆筒收藏,更是一種文化的收藏,一種歷史的收藏。一般來講,文化含量越高的筆筒價值越高。清代中晚期的文化氣息很濃,文人墨客,詩畫名家在筆筒上做的功夫很足,所以筆筒上有名人題詩、作畫、或者題印的就比一般的筆筒價值要高。

  筆筒雖是文房清供收藏中的「小器」如果能夠細心收藏形成系列,就會具有較大的升值空間。據專家介紹,系列藏品的價格可能比單賣每件單品的價格高很多。專家建議,筆筒收藏最好能按不同材質有選擇地進行。如竹木筆筒當以清代為重點,傳世品較多,可供選擇的餘地較大。瓷質筆筒當以清早中期為重點,特別要注意的是清末及民國時曾燒造過許多仿康熙、雍正、乾隆時的青花、五彩、粉彩器物,需要收藏者分外留心。

相關焦點

  • 文房收藏識清供
    宋人蘇易簡撰《文房四譜》五卷,凡筆譜二卷,硯譜、墨譜、紙譜各一卷,此即為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的出典,亦為宋代初期文房清供風尚興起的寫照。到了南宋末,趙希鵠在《洞天清祿集》中就將文房清供歸納為十項:「古琴、古硯、古鐘鼎彝器、怪石、硯屏、筆格、水滴、古翰墨筆跡、古今石刻、古畫。」在此期間,宋代出現了許多文房清供的收藏家,例如蘇東坡、米芾、趙明誠,甚至堂堂的徽宗皇帝。
  • 文房清供:文人的自我審美
    文房清供是文人書齋中一切文化用具及陳設的總稱。按照《中國古代文房清供鑑賞》一書中的分類,包括筆用類、墨用類、紙用類、硯用類、輔助類、陳設玩賞類等。靈璧石等等而在眾多文房清供具之中王世襄先生收藏的都承盤原款為鸂鶒木,現藏於上海博物館。體型不大,為方形結構,上下兩層。上層由四面欄杆造成井字欞格,北京匠師稱之為「風車式」。
  • 文房清供|藏在案頭小景中的文人情懷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文房清供是筆耕丹青的必要條件,它既是書房的用具,亦是文人雅客賞玩之物,悠悠歷史長達千年。清供,又稱清玩,由佛前供花發展而來。最早是以香花蔬果替代告朔之牛羊,而後發展成為包括金石、書畫、等一切可供案頭賞玩的文雅物品。
  • 高阿申:文房用具與瓷器筆筒
    (筆者藏)為配合筆、墨、紙、硯的使用,古人於不同時期又先後設計出水盂、硯滴、硯匣、筆架、筆掭、筆床、筆洗、臂擱、墨匣、鎮紙,以及印盒、筆船、筆筒等各具功能的輔助件,這些物品,統稱為文房用具,質材有銅、石、陶、瓷、竹、木、玉、水晶、瑪瑙、象牙等。中國的文房用具,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比如研山,產生的年代可追溯到漢代,故宮博物院藏的「漢十二峰陶硯」便是一例。
  • 筆筒是文房用具之一
    筆筒: 用陶瓷、竹木、等製成的筒形插筆器具。筆筒是擱放毛筆的專用器物,據文獻記載,它的材質有金、翡翠、紫檀和烏木,現在我們能夠見到的傳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製作的。具有收藏價值。筆筒是文房用具之一。
  • 文房雅集 —— 筆筒
    從器型上看,清早期(順治、康熙),某些筆筒還保留了明代筆筒上下均略撇的特徵;清中期後,筆筒多為直身圓筒。從紋樣看,有山水人物、花鳥、松鶴、百壽字等,但以山水人物故事為多,如虎溪相送、竹林七賢、春夜宴桃李園等。清乾隆 乾隆款墨彩詩句筆筒
  • 文房清供的起源
    文房清供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種文人嗜好興趣的雅稱。文房和清供本來是分開的,文房指的是文人書房,清供指的是清雅的供品,二者結合在一起,是儒釋道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結果。
  • 文房用具明清筆筒特點詳解
    筆筒作為一種實用性的文房用具被世人所熟悉,但是明清兩代的筆筒各有千秋,各有所長。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講述明清兩代筆筒的特點,在您掌握全面的筆筒知識的同時,亦能品鑑當時的書卷之風。一、筆筒概述筆筒是文房用具中用來插毛筆的工具。筆筒不僅具有實用性,更頗有藝術性。筆筒的出現已有百餘年歷史,可見筆筒在文人學士心中的地位相當重要。
  • 文房清供,投資前景看好,你家以前有過嗎
    文人書房裡,常備文房四寶、以供時時舞文弄墨,抒發胸中錦繡文章。書香筆緣,墨趣硯韻,還有一些雅室清供,輔助器具,器玩陳設,羅羅清疏,讓人靜心閒賞,自得真趣。早在2003年,「文房清供」拍品曾在北京拍賣市場上掀起過微瀾。
  • 文房雜項收藏走向大眾
    不過,在當代藝術品投資收藏領域,文房雜項這一概念的外延,可以大大拓寬到筆格、筆床、筆屏、筆筒、筆船、筆洗,乃至水滴、香爐、袖爐、手爐、如意等其它文房工具或玩件。在古代文人的書房案頭,這些東西統稱為「文房清供」或「文玩」,而在當今的藝術品拍賣界,這些則被統一歸類到「瓷雜」板塊,與陶瓷、、佛教文物、古典家具、玉石器、竹木牙角、郵品錢幣和古籍善本等一起,組成整個藝術品市場裡邊品類構成最繁雜的一個板塊。
  • 清供文玩|宮廷 文人 紫砂器
    文房用具不但要求實用,更需注重藝術形態,表現出文人的雅趣。紫砂作為文人雅趣形態顯示的載體,是製作文房器具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文房用具是指文人攻讀場所中供使用、鑑賞及擺設的古物、奇巧的器物。其發軔於宋代文人團體,盛行於明清,在復興傳統文化、倡導人們回歸庭院的今天,再度興起,以紫砂為材料製作的文房用具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分支。
  • 它是文人雅士都喜愛的「文房第五寶」,也是收藏界的「潛力股」
    在我國傳統的文房用具裡,筆、墨、紙、硯是最基本的「文房四寶」。與之相配套的各種文具,如筆架、筆洗、墨床、硯滴、水盂、臂擱、鎮紙、印盒、印章等,由於其造型各異、雕琢精細,使之成為書房裡、書案上既可使用又可觀賞的工藝美術品,並被人們稱為「文房清玩」,簡稱「文玩」。隨著文房文化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文房清玩在市場上也越來越熱。
  • 山東文房清供精品展濟南東圖開展
    齊魯網濟南12月17日訊 12月17日至21日,由山東省古玩商會組織,朵雲軒(山東)美術館、濟南陶鍾齋藝術館主辦,山東省東方圖書公司、山東省新華置業有限公司協辦的「案上雅物—山東古玩商會文房清供精品展」將向熱愛文房清供的「同道中人」奉上一場別具一格的精品盛宴。
  • 筆筒材質多樣 該如何收藏鑑別?
    在翰墨飄香的中國傳統文化中,除了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之外,還包括了很多的輔助文具,如筆洗、鎮尺、臂擱等,即便是放置毛筆的器具,也有筆床、筆船、筆掛等。筆床形狀大多如雕飾精美的榻床,可以擱置數支毛筆於其上,故而得名。
  • 清代文房竹雕筆筒
    ,小葉紫檀筆筒清,吳之溥款人物故事竹雕筆筒,筆筒竹製,圓口,直壁,口沿底足嵌紫檀裝飾,下呈三矮足。清,吳之璠款人物故事竹雕筆筒清,裕周款人物故事竹雕筆筒,筆筒竹製,圓口,直壁,口沿底足嵌紫檀裝飾,下呈三矮足。
  • 文房清供 | 承載千年的文人雅趣
    圖片僅供參考文房清供是文人筆耕丹青的必要條件,是重要的書房用具,亦是文人雅賞之物,悠悠歷史長達千年。明代記述文房清供的專著,有屠隆《考槃餘事·文房器具箋》、高濂《遵生八箋·燕閒清賞箋》、文震亨《長物志》等,詳盡記述了書齋陳設器具及其發展演變。
  • 花1040萬買一個筆筒是什麼體驗?
    筆筒的收藏 目前,在收藏市場上,文房用具越來越受到藏家重視,那些珍貴材質的筆筒更是是受到藏家的追捧。 從眾多的拍賣數據能夠看到,大家對筆筒極其狂熱。而關於筆筒的收藏,一般而言,從年代、文化、材質、工藝以及名家作品幾方面來看。
  • 漫談古代文房清供的起源來歷
    文房和清供本來是分開的,文房指的是文人書房,清供指的是清雅的供品,二者結合在一起,是儒釋道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結果。而文人書房,除了必要的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外,還會陳列一些文人雅好以及崇信宗教的象徵性物品,逐漸形成文房清供。文房清供之風肇始於南北朝,興盛於唐宋,隆盛於明清。
  • 筆筒收藏材質多樣 各有特色
    原標題:筆筒收藏材質多樣各有特色  在翰墨飄香的中國傳統文化中,除了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之外,還包括了很多的輔助文具,如筆洗、筆舐、硯滴、鎮尺、臂擱等,即便是放置毛筆的器具如:清雍正木釉墨彩山水人物筆筒,在2009年北京瀚海春季拍賣會上以699.4萬元成交。清康熙青花萬壽筆筒,在2012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以322萬元成交。
  • 用冰冷的木,造風雅之器,你可以擁有的宋式文房雅趣
    「折騰」出了許多輔助工具,如印章、筆洗、筆架、筆筒、鎮紙、水注、水丞、墨床、臂擱、裁刀、文具箱等,常被稱為「文房清供」。 林林總總的文房四寶與清供、陳設,構成了文人筆耕硯拓的外在條件,同時營造出獨具品味的風雅情趣。一方天地,無盡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