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篤:中國抽象藝術的境遇

2020-12-05 中國網

黃篤

一、抽象詞語的涵義

關於抽象(abstract)的概念,它實際上是一個西方翻譯的概念。從詞根上看,抽象最早出現在14世紀的拉丁語中。抽象(Abstract)的詞源來自於中世紀拉丁語abstractus,abstractus來自拉丁語過去分詞abstrahere,意為拉開、拽出,其中前綴abs,指離開,trahere是指:拉,曳。

事實上,「抽象」的本源包含了如下幾個層面的含義:「與具體事實無關的,如『抽象實體』」;「不易把握的,隱晦的,如『抽象問題』」;「與具體物體無關的一種屬性,如『Poetry是抽象的』」;「從抽象的視角處理主題之意」;「非個人的,中立的之意」;「除了形式本體之外,基本沒有主題或敘事內容」。

因此,理清這個詞語的本意旨在使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和理解抽象藝術的本質和特徵。

馬列維奇白布上的白方塊

二、抽象藝術與現實主義藝術的對峙

20世紀30年代,以蘇聯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與以美國為主的「抽象主義」形成兩極對抗陣營。事實上,蘇聯提倡的藝術類型在方法論上反映了一種黑格爾主義的美學方法,即以文學為中心的反映論——藝術是模仿的或再現的。這種「積極的反映論」的最高表現形式經由浪漫的現實主義和社會的現實主義發展而達到頂點。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與抽象藝術相牴牾的原因。

蒙德裡安 Composition with large red plane,yellow,black,gray and blue 1921

關於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它的思想根基主要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理論的影響。20世紀上半葉巴黎的墮落預示了現代主義的失敗,紐約的崛起也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藝術家的價值觀從社會轉向個人。正像盧森堡所指出的那樣,美國出現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表達的「不是一種理智的,哲學的或社會理想的,而基本上是個人的、感覺的、心理對當今生活所起的作用」。他把藝術家的創作經驗歸結為日常生活經驗對人產生刺激作用的結果。這種美學觀顯然受到了杜威「藝術即經驗」的實用主義的影響,杜威認為,經驗就是人在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中發生關係的結果。他還特別強調了藝術中的經驗與生活中的經驗之間連續性,也就是說它們是模糊性。可以說,杜威的美學觀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美國現代藝術的觀念。

馬瑟韋爾西班牙共和國的輓歌100號 1975

值得注意的是,黑山學院對美國現代藝術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其中又體現著德國包浩斯的重要影響。黑山學院的創始人萊斯想邀請一個很懂藝術學院教育的人來指導該院的發展,於是他特意向紐約現代美術館建築部的策展人諮詢意見,這位對包浩斯非常熟悉的專家直接向萊斯推薦阿爾伯斯夫婦,正值他們於1933年來到紐約教學,於是被邀請到黑山講學。當時《紐約時報》為此發表一個社論:「阿爾伯斯夫婦到來預示著美國的藝術教育新時代的來臨」。他們為什麼對阿爾伯斯有這麼大的期待?因為阿爾伯斯在黑山教了很多包浩斯時期的色彩和構成課程,並把學院之外的現代藝術系統化地納入到教學之中,也就是說,請了很多院外出色的藝術家(凱奇、蒙德裡安、萊熱、格羅皮烏斯等),這就對後來美國的「幾何抽象」、「極簡藝術」、「波普藝術」影響很大,培養出了如肯尼思·諾蘭、馬瑟威爾、勞生柏、湯布裡等一大批非常出色的藝術家,他們後來奠定了美國藝術在世界上的影響地位。所以,只有從藝術譜系的角度看黑山學院的藝術教育作用,我們才不難理解,美國後來為什麼會出現從「抽象主義」到「極少主義」這樣一個發展過程。

弗朗茲·克蘭米歇·C

因此,我認為研究現代藝術現象,還是要把它放在一個語境中去考察,或放在歷史線索上來追溯這些藝術現象的關聯性。當然,如何清理這些藝術線索的本質聯繫也是現代藝術理論的基礎。除了藝術本體的問題,我們也不能忽視藝術與意識形態的關係。我們可以說,美國抽象表現主義除了藝術自身發展的邏輯,也與外部因素的推波助瀾也有關。與那個時期美國在政治文化政策上把抽象表現主義作為「冷戰」時期意識形態的武器有關,當時它是被作為美國現代文化價值觀的標誌。

馬克託比 zonder titel 59 x 68 cm 1970

三、抽象藝術的中國境遇及其中國方式

中國近現代的幾次大的社會變革使藝術家對於本體性的探討讓位於革命的社會需要,以1949年以前為線,當時中國經歷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歷史關鍵時期。藝術被劃分國統區的藝術和解放區的藝術。國統區以法國學院主義為主,解放區則以革命現實主義為代表。在這樣的社會語境下藝術基本圍繞著革命需要而展開。抽象藝術在革命藝術的洪流中被淹沒。1949年之後,革命現實主義和學院主義匯合,再加上50年代深受蘇聯教條文藝思想和「極左」文藝思想的影響,中國文藝的發展方向基本由這幾條路線所組成。

盧西奧·豐塔納 CONCETTO SPAZIALE,ATTESE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根植於中國的兩種傳統(法國的學院派藝術和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控制和支配著中國藝術的主流「話語」,其美學核心是以表現崇高、和諧、秩序作為學院原則和以「積極的文學反映論」作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敘事原則。而抽象藝術則強調的是藝術家的主觀性、自由性、偶然性、非敘事性和個性的美學原則,它不依賴於固定的、外部的客觀事物的意識,強調個人的主觀意志以及偶然性和流動性。它所彰顯的是一種民主意識。因此,這種非具象藝術在歷史上被看作是「為藝術而藝術」的資產階級藝術,並進而被批評為逃避現實的形式主義和無表現力的藝術。這就是抽象藝術在中國曾遭排斥和被貶低的根本之所在。

湯伯利玫瑰

在中國,抽象藝術真正抬頭應是始於20世紀80年代。這主要與中國當時的社會文化語境有關。80年代的抽象藝術是對西方抽象藝術的移植,是一種「集體無意識」的創作心理,是一種社會「烏託邦」的表現,是一種學院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反動。90年代,中國湧現出一些新的抽象藝術。這一特徵主要表現在藝術家表現方式的變化,既拋棄了80年代藝術家的理性化的烏託邦意識,也放棄了對(西方)抽象傳統的關照,他們直面日常生活的經驗和精神衝動進行創作,並加強調了自由性、主體性和自我意識,更是與後殖民「異國情調」式的商業繪畫形成了對抗。儘管他們把抽象的意念和行動看作是擺脫繪畫性約束的手段,但他們的觀念已不同於(西方)純粹抽象繪畫,他們或注入某些中國式的符號來做不確定的暗示,或以文字做了詩性的提示,或利用符號的重複造成一種量的結果。這也許就是藝術追求的抽象性的中國方式。事實上,抽象繪畫中的要素主要以冷與暖、輕與重、動與靜、粗野與柔和、歡樂與悲哀及線條的流暢與色塊的凝重來編織一種強度的視覺語言。雖然交織在具像藝術中的規律、秩序、和諧、平衡是我們審美的需要,但抽象藝術蘊涵的不安、激動、衝突、破壞、掙扎的內涵也是我們一種另類美學需要。

因此,以個人的角度看,如果說現實主義/寫實主義藝術再現的是製造觀看的方式,那麼抽象藝術就是表達製造感情的方式。

趙無極無題 75cmx63cm 1998

當然,在今天「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當中國現代藝術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去看今天出現的藝術現象或藝術類型——如「抽象藝術」本身?這種藝術類型跟外部世界又是什麼關係?我的意思是要反問,中國「抽象藝術」發展的邏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命名呢?我想日本戰後出現了的現代藝術現象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50年代末,日本出現的「Gutai」,中文譯成「具體派」;而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出現的「Mono-ha」,中文譯成「物派」,為什麼日本出現這兩種藝術?日本現代藝術的命名為什麼會非常日本化?而中國現代藝術為什麼在命名上缺乏自信和獨立性呢?如果審視一下日本現代藝術史,我們就不難發現,日本「具體派」產生正與當時的「達達主義」相呼應,也與「行動」或「偶發」藝術相對應。如再看一看「物派」,當時歐美正盛行「貧窮藝術」、「觀念藝術」和「極簡主義」,日本「物派」幾乎與這些藝術現象處於同一時期,但日本「物派」在命名上充分體現了一種文化自覺和自信。他們並沒有把日本當時的藝術命名為「新極簡主義」或「後極簡藝術」,也沒有變成「新貧窮藝術」。這種藝術立場給予我們很多啟發性思考。這些現象對中國的批評家和策展人來說也應引起深入反思。事實證明日本現代藝術的自覺在國際上最終獲得了認可。相比之下,我們的現代藝術自覺意識還很迷茫或模糊,或者說處在一種沒有具體方向的階段。我覺得理論批評應承擔起這樣的責任。可以說,目前中國的批評幾乎全面陷落,這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悲哀之處。

來源:中國藝術批評家網作者:黃篤

相關焦點

  • 藝術人物|祁海平:抽象繪畫中的中國表情
    抽象繪畫的中國表情抽象藝術是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中生成的藝術語言或者藝術現象。它也是工業文明時代,人本主義世界觀和理性主義思維方式,用符合數學、物理學和心理學原理的視覺語言,揭示宇宙和生命本質的藝術。祁海平《天之文》 600x230cm 綜合材料 2014年中國的抽象繪畫從產生之初就曾得益於西方抽象藝術的滋養,然而,由於中西文化和社會語境的差異,中國的抽象藝術並不以西方抽象藝術的價值標準作為準繩,如果僅僅是重複抽象藝術的歷史,沒有存在的價值,藝術永遠需要創造。
  • 英國抽象藝術家赫斯李亞洲巡迴展登陸北京
    2009年6月26日,英國頂尖抽象藝術家、前泰特美術館理事保羅•赫斯李亞洲巡迴展北京站開幕式在北京798藝術區昌阿特畫廊圓滿結束。昌阿特畫廊代表金彰玄、藝術總監金律希、藝術家保羅•赫斯李出席了開幕式並致辭。知名策展人黃篤、藝術家李天元、潘德海等對展覽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展覽將展至7月26日。
  • 廣美舉辦學院當代教育國際研討會 主題聚焦「抽象藝術的過去與未來...
    ,也將為抽象藝術如何進入學院當代藝術教育提供十分有價值的經驗與反思。Bombeck、王野夫、周力分別從抽象藝術的理論研究和創作以及本土實踐等不同角度作了主旨發言,胡斌、胡震、Claus Mewes、鄧箭今、冀然和陳國輝擔任對話嘉賓,分別參與討論。
  • 抽象藝術在中國:如何欣賞你看不懂的畫
    本次展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和今日美術館承辦,匯集陳若冰、丁乙、馮良鴻、江大海、李磊等16位抽象藝術家的81件作品,展覽持續至3月13日。抽象藝術是西方現代藝術發展的邏輯終點。
  • 抽象藝術的中國精神
    原標題:抽象藝術的中國精神   抽象藝術一向被認為是外來的藝術。中國接受西方抽象主義影響最早可上溯到上世紀30年代決瀾社的崛起。但是,之後半個世紀,中國幾乎和抽象藝術無緣,在40年前,抽象藝術還曾被誤解為「腐朽的藝術」。
  • 魯虹:中國的抽象與半抽象藝術
    必須說明,前者專指結合中國傳統藝術特點與文化現實對西方抽象藝術借鑑與改造後所產生的作品。在這一類探索中,有藝術家常常是在西方抽象藝術形式的基礎上,適當融進中國性元素;有的則是在中國傳統形式的基礎上探討具有國際性與當代性的表達,可謂是殊途同歸。
  • 祁海平:抽象繪畫中的中國表情
    抽象繪畫的中國表情 抽象藝術是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中生成的藝術語言或者藝術現象。它也是工業文明時代,人本主義世界觀和理性主義思維方式,用符合數學、物理學和心理學原理的視覺語言,揭示宇宙和生命本質的藝術。
  • 中國抽象藝術的發展:從藝術史走向當代藝術
    儘管從1980年代開始,在中國新藝術的進程中就有一部分藝術家從事抽象藝術的實驗,但是,「中國抽象藝術」這個概念卻晚至近年才開始得以展開和討論,這是因為在抽象藝術這個領域,中國藝術家所面臨的現實處境和中國藝術發展的自身邏輯都與西方有著根本的不同。
  • 中國當代抽象藝術的學術意義
    中國當代的抽象藝術要發展就必然要依靠自身文化的營養和東方哲學精神的優勢,並正確理解西方現代藝術的脈絡和精進,朝著多元開放和發展。今天中國現當代藝術展現的形式與表現方式趨向自由化,藝術的展現得以多元化。今天的藝術家面對著時間的單向維度,面對自我的藝術生命,每個真正的藝術家都在譜寫著一段「當代史」。
  • 呼喚具有中國精神的本土抽象藝術
    抽象藝術一向被認為是外來的藝術。原因其一,抽象兩字是翻譯而來的,中國歷史上和抽象意思接近的只有象、意象、超象等。其二,近代抽象主義起源於歐洲,是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的主要藝術形式。中國受到西方現代抽象主義的影響最早可上溯到上世紀30年代決瀾社的崛起。但直到改革開放,抽象藝術才出現在中國各類美術展覽。
  • 抽象藝術的處女地——瞻望中國當代藝術新流派
    記:《波洛克藝術家》獎是否僅僅頒發給抽象繪畫?江:《美國當代中國藝術研究基金會》是2010年成立的非盈利組織,《波洛克 藝術家》是為促進中國當代藝術研究設立的獎金。中國當代藝術研究促進學會,其前身來自設立在紐約的亞洲現代藝術研究學會,應中國的國際地位崛起文化復興,而轉向為中國當代藝術研究而易名。
  • 抽象藝術?如何看懂抽象畫?
    抽象藝術一般被理解為一種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藝術,反而透過形狀和顏色以主觀方式來表達。20世紀初期,抽象藝術主要是指表達自然世界的藝術,譬如立體主義和未來派藝術。雖然奪取某事它不變的內在質量而不是由仿效它的外在表現。抽象是具象的相對概念,就說多種事物抽出其共通之點,加以綜合而成一個新概念,此一概念就叫做抽象。
  • 中國抽象藝術有「先天」的悲劇色彩
    藝術史告訴我們,自從康定斯基在二十世紀初畫出第一張抽象畫以來,自從他寫作《藝術的精神性》以來,關於抽象主義藝術發展的成就有目共睹,其理論建設也成果斐然,不僅本身分化為「冷抽象」與「熱抽象」兩個相異的方向,而且,也形成了基於不同地域、不同時期與不同目標的諸多流派。顯而易見,如何理解抽象藝術,是進入現代主義的一條重要路徑。但是,在中國當代藝術語境之中,抽象藝術仍然是一個問題。
  • 展覽預告——中國國際抽象藝術學會
    《2020第三屆國際抽象藝術聯展》《2020第三屆奼紫嫣紅百花展》將於9月初上線展覽,屆時每個展覽都將有一百位以上中外藝術家參展,為觀眾提供當今中外現當代藝術的發展動態。主辦中法藝術交流協會(ASFET)中國國際抽象藝術學會中國國際抽象藝術聯合體中國抽象藝術聯盟
  • 王春辰 | 北京的抽象
    首都固然是政治中心,而能擔當起文化藝術中心卻不僅僅是因為政治導致。美國的華盛頓是首都,政治中心,但美國的藝術中心在紐約,這也是歷史形成的結果。同樣,北京在今天成為中國的文化藝術中心,也是歷史的結果,這是百餘年的結果。歷史上,以西北、以中原、以江南為文化核心區,而今北京的文化藝術聚集、吸納能力也在於中國的社會特點和歷史選擇,以目前的觀察,能取代北京的藝術中心地位的城市,在國中還沒有出現。
  • 藝術家熊藝為談中國的抽象藝術的發展
    熊藝為談中國的抽象藝術的發展三十多年來,中國的當代藝術蓬勃發展,已經從過去的具象寫實逐漸走向抽象主義,大批的藝術家都已經投入到了抽象主義的藝術創作當中,各自發揮著自己的藝術才能。這時值得可喜的,但是又是可悲的。
  • 劉剛:中國抽象視覺藝術教育的探索與研究
    ——劉剛中央美術學院作為中國美術的最高學府,在中國美術教育體系中擔負著重要作用。油畫系第五工作室以探索建立中國抽象視覺教育體系為目標,致力於研究和發展抽象藝術教學的內在規律。伴隨著中國社會和藝術教育的發展,抽象藝術教學已成為中央美術學院現代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5年創立以來,第五工作室已經培養了許多優秀學生,從學科建設上目前形成了從本科、碩士到博士的完整教學層次,也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和形成了一系列體系性的階段性成果。
  • 誰是推手——抽象藝術的幾道坎?
    我說的「內容」是指「抽象藝術」的中國經驗,是指在多元並存的全球化格局裡,爭取與維護在地言說和話語指向的努力,而不是被迫「貼牌」地「未出徵前身先死」。在中國,抽象藝術會呈「剃頭挑子一頭熱」狀,絕非偶然。不僅因為被今天國內理論家所追捧的抽象藝術概念和形態在它的發源地早被揚棄,新抽象或稱「後抽象」的概念也早被玩膩。抽象藝術、或觀念抽象、非抽象的抽象為什麼會出現在中國?
  • 【雅昌專欄】王端廷:狀態主義——中國抽象藝術的特徵
    中國抽象藝術來源於西方現代抽象藝術的啟迪和引領,但中國抽象藝術始終不是西方抽象的複製和翻版,也就是說中國抽象藝術有著不同於西方抽象藝術的本體特性。對於中國抽象藝術的特性,我國藝術理論界一直在進行研究並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概念,因為西方既有的抽象藝術理論在定義中國抽象藝術時不再有效。
  • 鳳凰藝術 | 抽象繪畫,或藝術中的慣習——從陳耀明的抽象畫說起
    陳耀明抽象畫抽象藝術在中國生存需要藝術觀念與藝術表現的區域文化思考。因此中國抽象藝術既不是要靠向西方抽象藝術,也不是回歸傳統,而是在當代語境中進行創作。陳耀明通過抽象藝術創作,在更深層次上體現靜觀其視覺經驗與其對周圍世界認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