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著名學者對話「道家思想」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兩岸著名學者對話「道家思想」

  中新網廈門11月26日電 (記者 楊伏山) 包括臺灣著名哲學家、道家思想研究代表人物陳鼓應在內的兩岸三地著名學者,26日匯聚廈門,展開「道家思想之古今對話」,從獨特視角切入老莊思想的內在生命力,為當代社會提供現實觀照。

  以「道家思想之古今對話」為主題的「方太青竹簡國學計劃」2012年國學論壇,當晚在廈門大學舉辦。來自臺灣的國學大師陳鼓應先生,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劉笑敢,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支平教授,攜手德國漢學家、烏帕塔大學榮譽教授Gunter Wohlfart先生,縱觀古今,發表主題演講。

  當晚,陳鼓應先生首先上臺發表以《如何進入「道」的精神家園》為題的演講,與他的粉絲們分享了自己從尼採的存在主義進入老莊哲學的心路歷程。

  「西方傳統哲學被注入過多神的血肉,以至於缺乏生命感,讓人找不到自己。尼採則重估了生命價值,重定義了酒神精神,這一點與在道統天下,老莊哲學才能給予生命內在驅動力是一致的。我們今天來探討老莊,其實是通過老莊來表達現實追求。」陳鼓應闡釋了道家思想成為其精神家園的內在原因。

  劉笑敢教授《兩種逍遙及其現代啟示》的主題演講,則從道家出發,論述了道家思想對於當代社會的現實意義。他認為,「莊子的逍遙屬於卓越者,郭象的逍遙屬於每個人。莊子激勵我們追求心靈的超拔飛越,郭象勸誘我們自足其性,自尋其樂;二者對我們守護和尋找精神家園都具有啟示意義。」

  德國漢學家、烏帕塔大學榮譽教授Gunter Wohlfart先生融合自身作為歐洲學者的東西方哲學研究,立足比較哲學視角,不僅與聽眾分享他對道家的個人解讀方式,更重點探討了東西方語境下道家學說的異同,以及對當代生活美學上的啟示。

  陳支平教授另闢蹊徑,審視《道學的民俗化》主題,從道學與民間基層社會的結合流變來闡述道家思想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影響。

  四位來自兩岸三地及歐洲的著名學者,在演講之後又以圓桌對話的形式,討論了「面對衝突變幻的現實,道家思想如何幫助人們尋找心靈故鄉?如何守護人們的精神家園?」等議題,回答了在場觀眾關於「現實焦慮」、「精神家園迷失」、「東西方對話」等問題,反響熱烈。

  本次「年度國學論壇」是「方太青竹簡國學計劃」全年活動的收官之作,打破了高端學術與社會生活的界限,讓國學交流步入更多人的視野,為人們提供國學自修指導和心靈關照。

  「方太青竹簡國學計劃」作為國學推廣綜合性項目,自2010年3月全面啟動至今已歷時近三年,其內容包括面向在校大學生、為其提供一個學習國學和接觸國學機會的「高校國學周」,通過定期微博話題討論的「微說國學」,為基礎教育工作者搭建國學進修平臺的「孔子堂教室」以及「我陪孩子讀經典」、「相約論語100」、「年度國學論壇」等子項。(完)

相關焦點

  • 兩岸訓詁學者齊聚臺南大學 深度對話
    臺海網5月18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臺南大學近日連續舉辦第9屆思維與創作學術研討會暨第12屆中國訓詁學學術討論會,兩岸學者專家齊聚一堂,針對思維與創作及訓詁學相關議題,發表多篇論文,深度對話,激蕩學術火花,成果豐碩。
  • 第三屆「兩岸學者共話·教育學」論壇聚焦中華傳統教育思想
    來源:新華網記者17日從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獲悉,由葉聖陶研究會和西南大學主辦的第三屆「兩岸學者共話·教育學」論壇當天在重慶舉行。論壇以「中華傳統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為主題,採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18位教育學研究領域及有關方面專家學者與會。
  • 兩岸學者福州研討近代中國思想啟蒙者嚴復思想
    中新社福州十二月二十四日電(記者黃翔)嚴復思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首發式暨學術報告會二十四日下午在福建師範大學舉行,《嚴復與中國近代思想》一書正式面世。福建省臺辦、福建省亞太經濟文化促進會、福建師範大學專家學者與臺灣學者近百人,出席了學術報告會。
  • 兩岸百餘位專家學者齊聚篔簹書院 共襄國學文化盛會
    作為金磚「習普會」的地點——篔簹書院高朋滿座,來自海峽兩岸的50多所高校、研究所、書院等文化機構的百餘位知名專家學者齊聚綠竹猗猗、白鷺紛飛的白鷺洲,共襄一年一度的兩岸國學文化交流盛會。  本屆論壇由廈門篔簹書院、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臺灣「中研院」中國文史哲研究所單位共同主辦,廈門市書院協會、廈門理工學院國學研究所、華僑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協辦。
  • 傷心秦漢:儒家思想的興起和道家思想的再起
    而在諸子百家中,思想距離法家最遠的是儒家和道家,因此,很自然地,時代思潮便順著儒家和道家擺動。漢初,道家思想曾一度盛行,被稱為「黃老之術」。在道家的政治哲學中,一個好的政府,只要把前朝「苛政」取消,其後做事越少越好。這無疑正是漢初大眾的要求。漢高祖劉邦進鹹陽時,曾向民眾「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除此之外,秦朝的一切苛法都予以廢除。
  • 道家思想與中華文化(一)
    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道家是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最深遠的學派。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李約瑟說:「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於道家思想。
  • 解讀丨書法中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被當作中國哲學文化之魂。道家思想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美學的發展和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道家崇尚「道法自然」,認為道的運行要遵循自然規律。中國歷史上有諸多著名的道家學者同時也是知名的書法大家,他們既通道法又精通書法。王羲之出身於早期道教之天師道世家。
  • 兩岸青年學者聚焦臺海局勢 探討風險因素及管控辦法
    兩岸青年學者聚焦臺海局勢 探討風險因素及管控辦法 2017-04-與會兩岸青年學者認為,當前東亞局勢複雜嚴峻,要警惕臺日關係對於兩岸關係的不利影響,遏制「臺獨」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東亞安全與臺海局勢的風險管控」為題的第19次兩岸青年觀點論壇,4月18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兩岸青年學者認為,當前東亞局勢複雜嚴峻,要警惕臺日關係對於兩岸關係的不利影響,遏制「臺獨」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圖為研討會現場。
  • 道家思想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啟示
    道家思想的生態觀強調人要與生態自然萬物同生共運,強調天、地、人之間的自然生態平衡關係;道家思想提醒人們關愛自然。希望道家思想中的生態觀念能夠在民間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實際行動可以感染人們,從而產生更好的生態效益。  和誰對話?
  • 道家都有哪些代表人物?道教與道家思想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早在戰國時代,黃老學派就已經把黃帝、老子結合成一個體系,道家的發展與傳承中主要有老子、莊子與列子等代表人物,漢代出現的道教是繼承道家思想發展起來!一、道家思想代表人物1、老子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形成了完整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正式成型,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深遠。
  • 兩岸學者對話「漢字」:簡繁體字不應該成為心結
    對話嘉賓:許嘉璐:世界漢學教育學會會長,著名語言文字學家  林谷芳:臺灣文化總會副會長、文化學者  田 青: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  黃光男:臺灣藝術大學校長、著名學者  「中華民族有頑強的生命力,千百年以上的歷史從未中斷,靠的什麼?靠的是漢字的記錄。」
  • 兩岸學者臺北以文會友
    兩岸學者臺北以文會友 2016年01月25日 08:31:00來源:福建日報   本報訊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駐臺記者 薛洋) 第二屆兩岸中國文學研究座談會日前在臺北舉行。
  • 第三屆海峽兩岸中醫名家名師學術對話在京舉辦!
    2020年12月5日,「第三屆海峽兩岸中醫名家名師學術對話」暨「2020海峽兩岸中醫全科醫療學術大會」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隆重舉行。
  • 北大「道家學術講堂」開講 陳鼓應首談異質文化
    本報訊(記者  陳菁霞)由北京大學哲學系、北京大學道家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並由北京大學國學社協辦的「道家學術講堂」近日在北大正式開講。第一講由著名道家學者、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陳鼓應先生主講,講題為《異質文化的對話》。北大哲學系主任王博教授主持演講。
  • 第四屆「兩岸學者共話·世界史」論壇在上海舉行
    新華社上海11月21日電(記者楊愷、許曉青)由葉聖陶研究會和復旦大學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兩岸學者共話·世界史」論壇21日在上海舉行。論壇以「變動世界中的世界史研究」為主題,採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來自海峽兩岸22位世界史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專題共進行三場交流和一場討論。
  • 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在廈門舉行 兩岸近70名學者「共...
    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廈門開幕  華夏經緯網12月2日訊: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2日在廈門舉行,共有海峽兩岸近70餘位出版業界代表及專家學者與會「就是要通過我們交流研討,互相思想碰撞,來全力打造兩岸出版產業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共同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 道家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道家對中國哲學、政治、道德、人生觀、美學、宗教等各個方面都有深刻的影響。歷史上,道家除少數時期作為顯性文化存在外,多數時期以隱性文化在思想文化史上有著深刻的作用和影響,它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底,有著深刻的內涵和持久的生命力。
  • 拜登獲勝,臺灣學者:兩岸重啟對話新契機
    五年前,「習馬會」開啟了兩岸和解與和平互動的契機,實可說是成就斐然!但可惜的是,馬英九之後的蔡英文卻拒絕這份和平的果實,而且堅拒「九二共識」,寧願選擇兵兇戰危、零和對抗,也不願合作共贏、和平對話。其結果,不但造成臺灣民眾人心惶惶,而且戰雲密布,隨時備戰,兩岸關係也急速冷凍!就在兩岸敵對情勢瀕臨攤牌之際,峰迴路轉,美國大選結果卻帶來了新的希望。
  • 道家的思想在隋唐時期,得到充分的發展,成為治國的指導思想
    提到道家,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而我們就看下道家思想發展的歷程。從兩漢到唐代,道家治道思想呈現出兼收綜合、進一步豐富和多元發展的特點。這一切,為道家重登歷史舞臺提供了社會環境和理論基礎,於是,以道家思想為主幹,以道解儒、綜合儒道的新的理論體系—魏晉玄學應運而生。
  • 安徽省渦陽老研會「道家智慧」徵文:淺析道家思想中的入世思想
    大部分人認為「百家」中除了道家都是積極入世的,唯獨道家主張「無為」、「道法自然」、「小國寡民」是一種消極地避世思想,然而事實上道家思想是一種更加積極地入世思想。【關鍵字】道家思想 老子 入世思想縱觀諸子百家,按照班固《漢書藝文志》的分類:儒、道、法、墨、名、陰陽、農、雜、縱橫、小說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