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謝禮恆
編輯丨三三
特別鳴謝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王金聲
圖片丨陸小曼杜甫詩意圖四件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提供,謝絕轉載及複製
其餘圖片由來自王金聲《金聲長物》
設計丨張涵
今年5月,上海的王金聲先生輾轉找到我,想約陸小曼50年代末給成都杜甫草堂畫的幾件畫作圖版,要給陸小曼編輯一本專題畫冊,還費心找到草堂當年寫給陸小曼約畫的信,信封上的草堂地址還是「成都新西門外」,我一看那照片就想起在草堂那些年採訪的日子,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數位老朋友的相交,相熟。王先生是滬上名人,國內知名收藏家,除了雅藏寫收藏文章也是一把好手,去年將數十年來在報章發表過的舊文,涉及晚近文人書畫、信札以及文玩之類的散文隨筆,「或長或短,一堆散沙碎石,友人見之不棄,謂之散金碎玉,頗可玩味,恰又主政『文人空間』,才有了結集的機緣,湊成一本《金聲長物》。」
丨陸小曼與徐志摩
王先生籤名的《金聲長物》寄給我的時候我還未與他交誼,眼見他心誠,我專程去託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劉洪先生。數十年前草堂寫給陸小曼的信,言辭誠切;那四張杜甫詩意圖(登高、宿府、客夜、南徵)畫得娟媚動人,加上這位閨秀畫家一生傳奇,故事頗多,如今陸小曼的後人(旁系親屬)欲重編撰專題畫冊,上海中國畫院、浙江博物館這幾處存有陸小曼畫作的單位也願意分享(浙江博物館存陸小曼畫作據說是中國著名古建築園林藝術學家陳從周先生捐贈),果然雅事一樁,難怪劉館長一聽慨然應允,後終於將畫作的高清圖樣傳給王先生備存編輯,我也算完成一件重託。王先生更託陸小曼後人轉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一件陸小曼高清照片複製品(德國制),以為回應。我想,這張照片可在今後於草堂舉辦陸小曼專題書畫展時一同展出,更是件討人心歡的事!
丨登高圖 畫心縱66橫100釐米 紙 陸小曼 1959年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
丨客夜圖 畫心縱67橫100釐米 紙 陸小曼 1959年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
丨南徵圖 畫心縱66橫99.5釐米 紙 陸小曼 1959年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
丨宿府山水圖 畫心縱70橫101釐米 紙 陸小曼 1959年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
丨成都杜甫草堂與陸小曼之書信
王先生後來告訴我,陸小曼當年畫完作品奉上,稿酬分文未取,也算是追慕杜甫勝地的遙遠迴響。陸小曼年譜裡還提及過此事,說當年陳毅元帥還專門問起,陳先生是徐志摩學生,稱小曼為「師母」。可見陸小曼對此事也頗為認真重視。這些段落在王先生友人丁言昭《悲情陸小曼》一書裡專門寫過,(《悲情陸小曼》是2008年3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丁言昭。該書簡述了陸小曼的一生,以及與他生活過的三個男人王庚、徐志摩和翁瑞午的婚姻。作者採訪了翁瑞午的家人和健在的一些當事者,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完整地敘述了陸小曼的一生。)
我那日認真讀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當年給陸小曼的信:
小曼同志:我們準備在今年舉辦「杜甫生平」展覽,為了充實這一展覽的內容,必須繪製很多畫幅,用作陳列展品,我們誠懇地希望您在百忙中抽暇為這個展覽繪製幾幅畫,用作永久的陳列品,既富意義,又與草堂增色不少。為蒙允諾,請速復示,當將擬煩繪製的畫幅內容、尺寸寄上。至於畫幅稿酬,也盼一併告知,以便奉上。務望大力協助,我們無任感謝。
特此函請,敬侯復示。
此致。敬禮。
成都市杜甫草堂管理處(公章)1959、4、9
至於陸小曼的繪事,王先生《金聲長物》裡幾篇文章輕重緩急娓娓道來,後文專錄精華部分,以饕讀者。只是網上文字雜亂報導甚多,大多都說陸小曼經歷十餘年繪藝,終於在1941年假座上海大新公司(今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樓上,開了一個饒有意味的個人畫展。畫展山水、花鳥都有,作品多達100多件,受到參觀者的相當好評。此後又在1949年、1955年以優異的繪畫水平,兩次入選全國美展。「隨之小曼又馬不停蹄,再接再厲,並且在1958年加入上海美術家協會和正式成為上海中國畫院的專職畫師。接下來在1959年,她還有幸被全國美協評為『三八』紅旗手。1964年秋,小曼又投入精力,為成都杜甫草堂畫了四幅條屏山水。關於小曼愛畫山水,她曾自述:『我愛大自然,但我無法旅遊(因病),因此我願陶醉在丹青的河山風景中。』」現在看來,草堂這封信明確落款1959年,作品上也明確寫明「一九五九年作」,如是勘誤。
以下內容節選自《金聲長物》
閨秀的字畫,向來惹人喜愛,然「丹青之在閨秀,類多隱而弗彰」。大凡舊時女子,受舊式閨儀束縛,囿於深閨,行止受限,足不出中門, 即具清才無非織錦詠絮,吟詩作畫實為怡情養性,而繪畫題材襲舊摹古,無非花卉翎毛、嬰戲仕女之類,且多以工筆為主,倘涉筆山水,往往亦似「隨園」裡的幾許微波煙雲。若精於此道者,僅冠以「某夫人」「某氏」替代,雖有管道昇、文俶和仇珠等享有畫名,也常依附於趙孟頫之妻,文徵明玄孫女和仇英之女,未免有失公允。明清之際還真有不少驚豔聞名且雅擅丹青的女子,恰以青樓居多,如柳如是、馬湘蘭、薛素素等,惜才貌雙全者多英年早逝,難逃自古紅顏多薄命的宿論,她們所遺的片楮零箋更是得到名流、士大夫的揄揚,珍愛有加。
丨周煉霞(1906-2000)四十初度
丨《紅葉催詩到畫樓》周煉霞作
近世閨閣畫家倒也為數不少,她們大多系出名門或丹青世家,亦有為名家妻女者。曾見過一張「中國女子書畫會」成員的合照,近三十位閨秀圍桌或坐或立,相貌殊平平,出眾者少。閨秀的姿色不必苛求,五官勻稱、面目清秀即是姿色,而氣質風韻尤為重要,才情不能隨便冒充,會寫會畫才算數;倘若學識宏富,氣質優雅,穿戴摩登入時,則更令人稱羨。以筆者愚見,冊中 羅列之閨秀,陳小翠、周煉霞、陸小曼能算,江採、談月色勉強,僅此而已。不知何故未見著者收錄凌叔華、張充和二人。
丨「中國女子書畫會」部分成員合影
丨《秋林覓句》陳小翠作
丨《煙波拾菱翠》陳小翠作
丨《煙柳汀鷺白》陳小翠作
丨《雲壑舒嘯》陳小翠作
女子書畫會員中,論畫技,最出色的並非陸小曼,論名氣則莫過於陸小曼。這位從舊時代 走來的前衛女子,似乎因為與徐志摩一段頗受爭議的姻緣,才得以在民國史上留下一抹亮色,而小曼畫的山巒樹影也擋不住徐志摩揮手即來的一片雲彩。有關陸小曼諸多傳奇般的經歷,絕非三言兩語說得清楚,也不容我輩妄加評說。坊間有關徐志摩傳記中的小曼則是以任性、奢華、嗜煙和揮霍無度的負面形象出現,而她閨秀畫家的身份知道的人反而少了。
丨小曼用功圖
丨《山居秋霽》陸小曼作
丨《松蔭觀瀑》陸小曼作
陸小曼(1903-1965),原名眉,江蘇常州人。父陸定,清末舉人出身,留學日本擔任北洋政府賦稅司長,母吳曼華,擅畫,故改眉為小曼。少年時小曼隨父母定居北京,就讀北京法國聖心學堂,自幼聰慧,集諸般才藝於一身,並精通英、法兩種語言。
丨《草閣臨流吟松風》陸小曼作
她的親友曾做過如下描述:「人不夠高,身材瘦弱,皮膚白晳,但她卻別具一種林下風致,淡雅靈秀,若以花草擬之,便是空谷幽蘭,正是一位絕世詩人心目中的絕世佳人……」「她從不刻意修飾,更不搔首弄姿,平日家居衣飾固然淡雅, 便是出門也是十分隨便……一雙平底便鞋,一件毛背心,這便是名著一時,多少人為之傾倒的陸小曼。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別具風韻。」雖無傾城之貌,可她有種與生俱來的魅力,胡適形容她是舊北京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
丨胡適: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
丨《溪橋歸櫂》陸小曼作
丨陸小曼畫山水
惟她耽於逸樂,周遭一直圍繞一群驚才絕豔的朋友,又崇尚個性解放、戀愛自由,毅然離開赳赳武夫王賡,再嫁詩人徐志摩,被嘲「寧食中餐,不吃『西點』」(王賡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與徐志摩成婚後,兩人個性的相互輝眏,更是達到極致,他們發出的光和熱形成了一個超強的磁場,「四明邨」的家中儼然成了文藝沙龍,吸引了胡適、江小鶼、邵洵美、吳湖帆、陳定山、賀天健、劉海粟、錢瘦鐵以及翁瑞午等海內俊彥、丹青聖手,幾乎天天詩灑酬酢,竟夕為歡。
丨小曼凝思圖
丨陸小曼畫扇
丨《武陵源圖》陸小曼作
而當徐志摩如同一顆炫目的流星划過夜空,消失在開山的濃霧之中時,小曼的情愛天空轟然坍塌。值得一提的是,小曼在其生命當紅絢爛之際,抽身而退,歸於平淡,摒棄一切交際應酬,離群索居,獨力攬下彙編《徐志摩全集》的工作,並重新撿起擱置多年的繪事。
謝禮恆 著,定價68元,特惠38元。掃碼即可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