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源於愛,心靈因孤獨而豐盛

2020-12-12 流光異彩

雖然我們有親人、有朋友、有熟人、有這麼多的人陪我們一起穿過歲月的長河,陪我們一起成長和衰老,但我們依然會感到孤獨!因為歲月在每個人心靈和身體上的刻痕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使命!

人在孤獨的時候就會想起和自己相知相愛的人,因為其餘的人不僅擾亂我們的孤獨,反而使我們更加孤獨。心靈的孤獨與性格的孤僻是兩回事,孤僻屬於弱者,孤獨屬於強者,前者是懼怕受到傷害,後者是因為精神上的超群卓絕。

一個特立獨行的人而又不陷於孤獨,是不可能的。儘管孤獨是註定的,但仍然會感到孤獨的可怕和難以忍受。上帝給了ta一個與眾不同的靈魂,卻又賦予ta一個與普通人一樣的對與人間溫暖的需要,這正是矛盾所在。

孤獨源於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唯有懷著愛的希望,孤獨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是甜蜜的,孤獨的時候可以去愛那些小花、小草、樹木、河流......會感覺世間萬物都有靈性,與這些生靈交流,也就是與自己進行交談,體會ta們世界的風景,我們的心靈也會得以慰藉,得以豐盛!

孤獨是人的宿命,它基於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一個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我們的這個命運。凡是領悟人生這樣一種根本性孤獨的人,便已經站到了一切人間歡愛的上方,愛得最熱烈時也不會做愛的奴隸。愛可以撫慰孤獨,卻不能也不該消除孤獨。如果愛妄圖消除孤獨,就會失去分寸,走向反面。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對方獨處的權利。

人在世上需要有一個伴。有人在生活上疼你,終歸比沒有好。至於精神上的幸福,只能靠你自己──永遠如此。只要你心中的那個美好的天地完好無損,那塊新大陸常新,就沒有人能奪走你的幸福。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這樣一個伴侶,我和她互相視為命根子,真正感到誰也缺不了誰。我自問是一個很有自我的人,能夠欣賞孤獨、寂寞、獨處的妙趣,但如果沒有這樣的伴侶,我會感到自己孤零零地生活在無邊的荒漠中。

也許孤獨是愛的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於它們之中的深邃的愛,從而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

相關焦點

  • 讀《百年孤獨》:孤獨,源於愛的缺失
    3孤獨,源於愛的缺失莫言說:「加西亞·馬爾克斯站在一個非常高的高度,充滿同情地鳥瞰紛紛攘攘的人類世界。」馬孔多的世界裡,我們看不到真正的愛,人們似乎只有原始本能,亂倫與縱慾在小說中十分常見;人們之間沒有信任,永遠只有你爭我鬥,這正是導致馬孔多世界孤獨的原因。馬爾克斯用一個個無愛的生命啟示人們,愛是人生的火把,沒有愛,人們將在黑夜中踽踽獨行。
  • 周國平《人生因孤獨而豐盛》:人生,是一場修行,修的是一顆心
    本書從生命、獨處、愛情、人生、生活、靈魂等六個方面,選取了周國平先生在不同時期發表的各類散文與隨筆,包括《孤獨的價值》《男人眼中的女人》《愛的反義詞》《成為你自己》《珍惜平凡的生活》《信仰之光》《靈魂只能獨行》等膾炙人口的名篇,在諸多周國平的作品選集中別具一格。
  • 周國平《人生因孤獨而豐盛》:人生,是一場修行,修的是一顆心
    本書從生命、獨處、愛情、人生、生活、靈魂等六個方面,選取了周國平先生在不同時期發表的各類散文與隨筆,包括《孤獨的價值》《男人眼中的女人》《愛的反義詞》《成為你自己》《珍惜平凡的生活》《信仰之光》《靈魂只能獨行》等膾炙人口的名篇,在諸多周國平的作品選集中別具一格。
  • 【日語晨讀100篇】10:因孤獨而敞開愛的心
    雙語文摘「最豐盛的語言文化大餐
  • 最初的溫暖-讀《人生因孤獨而豐盛》有感
    最初的溫暖-讀《人生因孤獨而豐盛》有感 2019-09-29 1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的孤獨,其本質源於哪兒?
    阿里斯託芬說這就是愛的起源,「半人」這種不完整的狀態更隱喻著個體永遠是未完成的、殘缺的,它訴說著人類精神的孤獨,和人類試圖從孤獨中走出來的焦慮。在很多哲學家看來,孤獨,乃是人存在的本質。孤獨不是一種心理狀態,而是全人類要面對的客觀事實,是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第一種認識孤獨的哲學觀點:「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 《瓦爾登湖》|真正的孤獨源於心的距離
    ,撫平他內心的傷痕,幫他走出城市的喧囂,邁入心靈的寧靜。山川草木均是他的密友,甚至他的朋友也這樣說過他:&34;梭羅的心靈是孤獨的為什麼還會感到越發的孤獨呢?我想,也許真正的孤獨不在於空間的長度,而源於心的距離。
  • 周國平:愛與孤獨,一體兩面
    孤獨是一顆心沒有得到理解後的主觀感受,如果一個人身處在熱鬧的環境中,卻沒有得到一種心靈上的聯結,那他就會感到孤獨;而獨處是一種生活態度和能力,是「此時此刻只有我一人」的客觀狀態。戀愛中的兩個人,即使面對面在一起,有時也是無法避免孤獨的。
  • 孤獨才是一個人的最后豐盛
    比如,愛和幸福,比如:新鮮和濃鬱。要麼新鮮,要麼濃鬱。二者居其一,已經活得很好了,兩者皆得,人生已是天堂裡。 有人說,茶是一種人生,喝茶是簡單的事,其實也是複雜的事,而我喜歡喝的是歲月裡的那份清幽、生活裡的那份平淡。 自尊、自愛、自信,哪怕認真做到一樣,已是出類拔萃的人生。
  • 在孤獨裡,開出心靈的繁花
    人生路上,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獨自前行,面對孤獨,陪伴著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因為孤獨是生命的常態,即使我們面對最親近的人,我們也會選擇在心靈一隅,為自己留一個孤寂的角落,讓心靈在那裡舒展,在那裡放鬆,讓思想在那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三毛和荷西,兩個人誠摯相愛時,愛得如膠似漆,纏綿悱惻,而即便這樣的深愛,三毛也會為自己尋找一個孤獨的角落。
  • 「我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心中有愛,才會享受孤獨
    文/學乃身之寶小說《圍城》裡有這樣一段話:"擁擠裡的孤寂,熱鬧裡的悽涼,使他像許多住在孤島上的人,心靈也仿佛一個畔的孤島。"這是作者錢鍾書在描寫方鴻漸和妻子孫柔嘉回上海後,內心孤獨寂寞的狀態。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和方鴻漸的狀態相似,包括我們自己:或因生活不如意而心生煩悶,亦或因缺少自我認同而意志消沉;再或是遭遇挫折而對生活喪失信心,總之就是,有種"我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的感覺。對於這樣的孤獨感,我們該怎麼應對呢?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如何享受孤獨心境。
  • 孤獨情結:「兩百年的孤獨」與「精神失根的孤獨」
    詩人賴內馬利亞裡爾克曾對人類的生存處境下定義說:「人存在於萬物之中,是無限的孤獨。」人類這種源於自我審視與外在世界的現實處境的孤獨感,對于敏銳多感的小說家而言,無疑是最好的建構文學世界的材料和資源。因而,在對人性世界的建構過程中,「孤獨」從一幵始便奠定了它在文壇上的地位。作為作家們筆下歷久彌新的文學主題,孤獨情結自古希臘文明始便映入了文學家們的眼帘了。
  • 孤獨,是一場心靈的獨舞
    孤獨,已經在唐詩宋詞裡描摹到極致。柳宗元更是將孤獨渲染至一種境界:「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莽莽雪野,渺無人煙,連鳥都看不到一隻。僅僅一小舟,一人,獨釣寒江雪。確實是「千萬孤獨」。孤獨是自我的突破。孤獨並不可怕。人處於無人打擾的角落,周圍的世界仿佛不存在,人間煙火,絕世繁華全成過眼雲煙。沉浸在自我的世界,思緒翻騰,百感交集。
  • 慰藉心靈的人生感悟——讀畢淑敏《孤獨是靈魂的必修課》
    作家畢淑敏的新作《孤獨是靈魂的必修課》(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年4月出版),以溫暖雋永的文字,道出了她對人生和孤獨的認識和理解。全書由42篇文章構成,或源自畢淑敏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感悟,或擷取其人生過往中的橫斷面,或取材於她在高校的演講。這些溫暖的小文,有的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點明孤獨是人生的常態;有的是用感懷的方式,直抒胸臆地表達對人生真諦的深刻把握。
  • 愛無法抵禦孤獨,孤獨是與生俱來的宿命
    松子是一個被生活反覆蹂躪、摧殘的人,從小因父親偏愛生病的妹妹,而被忽視,甚至被冤枉偷竊,還有她那幾次一敗塗地,慘不忍睹的愛情,生活一次又一次的傷害著她。她曾說過「只要能跟他在一起,就算前面是地獄,我也願意跟著他去」,哪怕被毒打,被家暴,被一次次拋棄,也好過一個人行屍走肉孤孤單單地了結餘生。
  • 莫言的孤獨情結:「兩百年的孤獨」與「精神失根的孤獨」
    詩人賴內馬利亞裡爾克曾對人類的生存處境下定義說:「人存在於萬物之中,是無限的孤獨。」人類這種源於自我審視與外在世界的現實處境的孤獨感,對于敏銳多感的小說家而言,無疑是最好的建構文學世界的材料和資源。因而,在對人性世界的建構過程中,「孤獨」從一開始便奠定了它在文壇上的地位。作為作家們筆下歷久彌新的文學主題,孤獨情結自古希臘文明始便映入了文學家們的眼帘了。
  • 《古都》:孤獨是不被人理解的自我,愛是彼此心靈的慰藉
    靜謐而破敗的古都裡滿是孤獨的味道,這裡的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孤獨,但他們又總是竭力給予身邊的人情感的慰藉,把美好的事物留給對方。在清水寺舞臺之上,她想要自己所愛之人了解她「棄兒」的身份,在千重子心中這是一種表白愛意的方式,但在真一心裡,這卻是一種為了拒絕自己愛意而編造的謊言,是一種拒絕。無疑,千重子隱隱約約察覺到真一在愛她。她的告白,也許是為了讓自己愛著的人了解自己的身世。可是真一卻聽不出來。相反的,使他感到她的話音裡包含著拒絕他的愛的含意。
  • 《鯨背上的少年》: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後是成長
    這本書是作者張雲送給兒子的禮物,故事中的阿古、喬和莫妮卡,在父親的影響下,走上自己的命運之旅,最終因白鯨而相遇,阿古與白鯨的友情,莫妮卡對白鯨的痴迷、喬來到這個「鬼地方」,都是源自對父親的追尋,在對父親孤獨靈魂的解讀中找到勇氣和方向。
  • 每日有書今日薦書|《人生因孤獨而豐盛》
    新書延續了「周國平三十年文集」(新版)的一貫的文學風格理念,從獨特的哲學視角出發,對如何學會與孤獨和平相處、怎樣獲得恰到好處的愛情等六大人生主題進行解答。他說「豐盈的靈魂總是倍感孤獨,可我相信,一顆優秀的靈魂,即使永遠孤獨,永遠無人理解,也仍然能從自身的充實中得到一種滿足。」這本書想要告訴你,在人生路上,你不孤獨,周國平就是你的同伴,而如果你正在人生的難題中苦苦掙扎,它會給你力量。
  • 每一個孤獨的人都有著他們不同的孤獨
    我感覺孤獨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問題的本身不在於孤獨,而在於如何看待孤獨。孤獨有時候是一道保護自己的隔牆,有的人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習慣遷就別人,總是委屈自己,久而久之,為了讓自己不被傷害,大都數時候選擇獨自一個人去面對這個世界。但其實內心渴望有人關心,能平等的交流,渴望人群的溫暖。孤獨主要是指心靈的孤獨。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滿是人流,而沒有一個是你志同道合的朋友。心中有話沒處去訴說,眼裡有淚不敢流出來。一杯清茶,一卷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