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孔子:弟子是聖人,孫子是聖人,兒子為何是個「二世祖」?

2020-12-15 米蘭守望

儒家思想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孔子是歷代公認的至聖先師,孔子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出類拔萃者七十二人,合稱「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繼承和傳播者,而弟子中最出色的兩位顏回、曾參,更是都有聖人之稱。

顏回,字子淵,又稱顏淵,魯國人,拜孔子為師時年僅十三歲,是年紀最小的弟子,卻成為孔門七十二賢之首,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顏回謙虛好學,品性高潔,孔子多次稱讚顏回:「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認為顏回兼具「賢」、「仁」、「禮」等優秀德行。顏回的思想,和孔子高度一致,致力於建立一個「君臣一心,上下和睦,豐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鹹服,天下安寧」的理想社會。公元前481年,顏回去世,年僅四十歲。孔子極為悲痛,不禁哀嘆道「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回在後世聲望極盛,配享孔子,陪祭於文廟,尊稱為顏子,被封為「復聖」,意思就是繼承孔子思想的第二位聖人。

曾參字子輿,魯國人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父親名叫曾點,字皙,七十二賢之一,與子曾參同師孔子。曾參倡導以「孝恕忠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齊治平」的政治觀,「內省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曾子參與編制了《論語》、撰寫《大學》、《孝經》、《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參在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曾子在儒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後世尊為「宗聖」,成為配享孔廟的四配之一,僅次於「復聖」顏回。

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從小拜在曾參的門下,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給另一位聖人——亞聖孟子。子思發揮了孔子「中庸」思想並使之系統化,成為自己學說的核心。他宣傳儒家「誠」的道德觀念,並視之為世界的本原。後孟子受業於他的門人,全盤接受並進一步發揮了他的學說,從而建立了思孟學派。

孔伋一生除授徒外,致力於著述。《漢書·藝文志》中即著錄其著述23篇,相傳《禮記》中之《喪記》、《坊記》也出自他手。子思在元朝被封為「沂國述聖公」,因為被後世稱為「述聖」。

孔子的弟子、孫子都如此出色,那麼孔子的兒子呢?因為孔子兒子出生時,魯國國君派人送來一條大鯉魚道賀,孔子便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孔鯉,字伯魚,頗有點以國君送禮而自豪的意思。孔鯉在歷史書中沒有留下太多記錄,自然也看不出做出過什麼貢獻。大概因為他成長時,孔子正周遊列國,對他的教育可能有所缺失,而且孔鯉死得比較早,五十歲便去世了,當時六十九歲的老人家孔子只能強忍悲痛白髮人送黑髮人。多年後,孔鯉被孔府後人稱為「二世祖」,不過這並不是什麼貶義詞,而是說孔子為孔府第一世鼻祖,孔鯉則是孔府第二世的祖先,實際上是對沒有建樹的孔鯉一種血統上的尊稱。

相關焦點

  • 父親兒子都是聖人,自己卻被稱為「二世祖」,孔鯉是個怎樣的人?
    朋友們好,我是小奇,大家對於孔子應該並不陌生,但是你們知道孔子的兒子,孔鯉的故事嗎?孔鯉,字伯魚,是孔子唯一的兒子。據說他出生是,當時的魯國國王魯莊王送來一條大鯉魚作為賀禮。孔子素來注重禮法,認為國君送來賀禮是自己莫大的榮幸,因此,就以「鯉」作為兒子的名字。「伯、仲、叔、季」在古代是指兄弟排行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意思,因為這是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孔子以「伯魚」為兒子的字。伴隨著一條大魚的到來,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孔鯉就誕生啦!
  • 孔子說的聖人是什麼樣的?孔子是聖人嗎?
    後世儒者根據統治者的需要,重新塑造了孔子的「人設」,開始打著孔子旗號,幹著不符合孔子思想的事情。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在先秦的著作中,誰不敬畏聖人呢?《老子》中近乎三分之一的內容在說聖人,當然老子不認為自己是聖人,只是規勸天子、大夫、諸侯要像聖人學習。孔子講聖人,其作用跟老子是相同的,區別在於孔子的聖人更具有「復古色彩」。
  • 孔子,聖人的吶喊!
    這只是我對「野合」二字的胡言亂語,希望這算不得是對聖人的不敬。在孔子出生前,他的父親叔梁紇(he,二聲)和正妻施氏已經生了九個女兒,沒有兒子。小妾雖然生了一個兒子,但是這個孩子患有腿腳的疾病,行動不便,不太夠傳宗接代的標準,叔梁紇對這個兒子不滿意。這個殘疾的大兒子單名一個「皮」,叫孟皮。
  • 孔子,聖人的吶喊
    這只是我對「野合」二字的胡言亂語,希望這算不得是對聖人的不敬。在孔子出生前,他的父親叔梁紇(he,二聲)和正妻施氏已經生了九個女兒,沒有兒子。小妾雖然生了一個兒子,但是這個孩子患有腿腳的疾病,行動不便,不太夠傳宗接代的標準,叔梁紇對這個兒子不滿意。這個殘疾的大兒子單名一個「皮」,叫孟皮。
  • 孔子是「至聖」,孟子是「亞聖」,那儒家其它四位聖人都是誰?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兒子出生後,魯國的國君送來鯉魚祝賀。孔子因此給兒子命名為孔鯉。對於兒子孔鯉的教育,孔子非常上心,這是孔子一手抓起來的。孔鯉小時候從院子裡走過,孔子看到後馬上問他讀過《詩經》沒有。孔鯉說沒有。
  • 孔子真是道德聖人?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聖人孔子的故事。白公找到孔子,企圖希望孔子為他出謀劃策,一起密謀發動政變。孔子自然察覺了白公的來意,他可不想趟這灘渾水,於是他顧左右而言他,並不明確表態。白公沒有辦法,只得放棄拉攏孔子的想法。不過孔子還是將石乞這個人推薦給了白公,與白公結個善緣,算是一種政治投資。
  • 我們為何尊孔子為聖人?誰又是連聖人孔子都搞不定的熊學生?
    我只希望能在一個春風不太大的天,約幾個交情不太淺的人,開一瓶年份不太近的酒,酒足飯飽之後,到沂水裡去泡個澡,在大雩臺上唱唱歌,跳跳舞,這樣的生活滋潤不?孔子說,嗯,這樣的生活才滋潤,記得帶著老師一起去。
  • 孔子說「西方有聖人」,這裡的聖人是誰?
    孔子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儒家聖人,早在中學階段,我們就學習過孔子的《論語》。如今,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春秋時期的偉大聖人,直到今天,我們的影響依然存在。2000多年後的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有用。列子是十世之一,他和孔子一樣,都是歷史上非常厲害的哲學家、思想家。在《列子·列子仲尼》一書中,孔子說"西方有聖人",那麼這裡的聖人是誰呢?現在人們對孔子的聖人有不同的理解,佛教學者認為西方的聖人是指釋迦牟尼;基督教學者認為這裡的西方聖徒是耶穌。如果你想知道孔子所說的西方聖人是誰,有三個問題你需要知道。
  • 孔子:聖人並不完美
    儒家的創始人孔子被尊為聖人,印象中他待人和藹,溫文爾雅,誨人不倦。但真實歷史中的孔子,並非這般模樣。童年時期的孔子並不像其他頑童一樣愛玩愛鬧,纏著爸比買玩具,而是喜歡擺弄各種祭祀用的瓶瓶罐罐,還模仿大人的行為禮儀,又是作揖又是磕頭,鄰居們看到,紛紛祝孔老爹日後能得一個做官的兒子。由於對禮儀規章制度爛熟於心,孔子如願以償,成為魯國的一位禮儀官員。
  • 孔子說「西方有聖人」,這裡的聖人,指的是誰?
    孔子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位儒家聖人,我們早在中學階段,就學習過孔子的《論語》。現如今,孔子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教育家、思想家了,這位春秋時期的大聖人,時至今日,對我們的影響力依然存在。2000多年過去了,孔子的思想直至今日依然受用。
  • 鄒魯文化與聖人家風
    :   孔子的聖人家風由一則「庭訓」的典故可見一斑。孔子居家時,獨自一人站在庭中,兒子孔鯉從其身旁走過,孔子叫住兒子,問:學《詩》了沒有?兒子回答:沒有。孔子接著指教:不學《詩》,就不會談吐優雅地講話。於是兒子回去學《詩》。隔了幾天,同樣的情景再次出現,孔子又教導兒子學禮,說:不學禮,就無法立足於社會。於是兒子回去學禮。孔子教導兒子學《詩》、學禮的家教案例,感動了弟子陳亢。
  • 孔子如果沒有二個貴人,二次逃亡,三件大事,聖人難成|百家故事
    孔子就是孔子,聖人就是聖人,不一樣的煙火。聖人並非生而聖人,一開始也是普通人,草根。走過路,過過橋,遇到人,碰到事,一步一步地成的聖人。孔子的一生可以簡單概括為「二二三」。遇到了「二」個貴人,經歷了「二」次流亡,做了「三」件大事。貴人,季平子。
  • 《孔子》:聖人亦是普通人
    魯網9月28日訊孔子是聖人,可我覺得他就是個普通人。這是看完張繼剛導演的話劇《孔子》後唯一想說的話,這應該也是張繼剛在話劇《孔子》裡想表達的。話劇《孔子》塑造了一個在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時代,為了理想而四處碰壁,同時痴心不改的孔子形象。
  • 《孔子》:聖人亦是普通人
    孔子是聖人,可我覺得他就是個普通人。這是看完張繼剛導演的話劇《孔子》後唯一想說的話,這應該也是張繼剛在話劇《孔子》裡想表達的。話劇《孔子》塑造了一個在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時代,為了理想而四處碰壁,同時痴心不改的孔子形象。
  • 何為聖人?成為聖人到底有多難?千年以來,到底又出了幾個聖人?
    孔子是一個,王陽明是一個,曾國藩算得半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加入了諸葛亮,被稱為「三個半聖人」。再後來又不知經什麼人揮動如椽大筆,又添進了孟子、老子,把它變成了「五個半」。可是無論怎麼變動,大家都一致認為,曾國藩在所有的「聖人」當中,只能算是「半個聖人」。
  • 中國古代第一個聖人,竟然不是孔子
    孔子在世時,孔子的弟子及民間人士就已經以「聖人」稱孔子了。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論語·子罕》假如民間沒有「孔子為聖人」的說法,太宰也就不會提出「夫子聖者與」的問題;假如不認可老師的聖人地位,子貢也就不會說孔子「固天縱之將聖」。這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孔子弟子和民間人士對孔子聖人稱謂的認同。至戰國時期,孔子的聖人地位和稱號更加明朗化和固定化。
  • 天壤之別,孔子之前的「聖」與「聖人」是什麼樣?
    文/劉康聲孔子生活於春秋晚期。孔子在世時已經被人稱為聖人,而在孔子之前也有「聖」或「聖人」,這些「聖」或「聖人」與孔子的「聖人」稱謂指的是一回事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我們這裡討論的時間問題是指先秦典籍成書的時間,「孔子之前的『聖』與『聖人』」是指孔子生前已經出現的歷史文獻中的對象。
  • 何為聖人?如何才能成為聖人?看孔子和孟子怎麼說
    孔子常言:&34;相應的,孔子對於聖人的標準要求也非常之高,&34;從側面來講,咱們可以認為,在孔子心目中,他的同時代人沒有一個真正夠得上聖人的標準。孔子在回答魯哀公所提如何選拔人才時,他認為:&34;也就是說,在孔子看來,人才應該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庸人、士人、
  • 孫子兵法全球行:巴西人稱孫子與耶穌同是聖人一樣偉大
    一位巴西孫子研究學者說,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兩千多年前出生於以色列的伯利恆,孫子是皇帝的軍師,兩千五百多年前出生在中國的山東;耶穌三十歲左右開始傳道,孫子三十歲撰寫世界第一兵書;耶穌是基督教的創始人,也是基督教徒所信奉的救世主,孫子是中國古代軍事辯證法的創始人,也是百世兵家之師;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努力傳播福音,《孫子兵法》誕生,為要拯救戰爭災難,倡導人類和平。
  • 中國文化中的聖人崇拜!儒家、道家和墨家的聖人都長什麼樣?
    你是個讀書人,你大概最想成為孔子——他創立了儒家學派,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性格;你是個商人,你大概最想成為陶朱公,他不僅官做得大生意做得大,還能帶著美女西施泛舟於五湖煙海之間;你要是喜歡軍事,你大概喜歡成為孫子那樣的人,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裡之外以智止戈。但在佔據中國主流的儒家文化的影響下,數千年來中國人共同的理想人格就是聖人——既有平治天下的偉大事功,又有崇高的道德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