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館文化的千年曆程

2021-01-17 荼趣

      小茶館大世界,茶館的環境可以幫助人們快速消減疲勞,放鬆身心,也與各個階層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為各行各業的人士所利用和服務。茶館是一個五方雜處、信息靈通、文化氣息濃鬱、民俗風情匯聚的地方。近百年來,茶館在豐富社會生活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茶館有著消閒去煩悶,調節生活的功能。給人享受生活提供場所,約一些好友相聚於此,談論人生,了解彼此互相的生活,源於一個「趣」字。



     茶館有著品嘗佳茗,賞玩茶器的功能。茶館的建築風格極有特點,在此可以品嘗到各種不同特點風味的茶飲,鑑賞和把玩新奇的文玩、茶器等,擴大交友的同時也將文化傳播給更多的人。專業的茶學人員進行專業的衝泡和講解,更快的了解中國千年的茶文化。



      茶館有著以茶會友,洽談交易,傳播新聞的功能。經常去茶館的人慢慢結交各行各業的朋友,因為茶館這個地方不分高低貴賤,所有人都可以在一起平等交流,更容易讓人放下心中的欲望和地位,更快的結識新的朋友。有的茶館也會設立小的包房,是商業人員洽談業務最佳的地方,研究表明:優雅舒適的環境更容易促使生意談成,所以更多洽談商務的人會優先選擇茶館的原因。「茶館一壺茶,勝訪千家屋」喝茶的人看似不動聲色,恰能耳聽八方,通過相互交流信息,了解到更多的新事。

相關焦點

  • 中國的茶館文化
    茶館是愛茶者的樂園,也是人們休息、消遣和交際的場所。茶館這個稱呼多見於長江流域,兩廣地區稱茶館為「茶樓」,而京津地區又稱為「茶亭」。茶館是供人品茶、喝茶的公共場所。中國茶館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名稱和風俗,有北京茶館、四川茶館、天津茶社、杭州茶室、廣州茶樓等等,形成了中國的茶館文化。
  • 茶館文化的新興起
    茶館文化的新興起清代,一些地方茶俗在繼續流傳,而一些茶俗則在這一時期發展面成,從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茶文化。每當晨光贏微,蘇州人便聚在茶館裡飲茶,俗語云「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有飲茶嗜好的人,幾乎天天上茶館,這叫「吃飲茶」。此外,江浙一帶的人們繼續保留著於立夏之日,家家「飲七家茶」的習俗,即煮新茶,配以各色水果、糖果饋送鄰居和親友。在清代以後的茶俗中,風格最獨特,也最能體現唐宋以來品茶藝術流風餘韻的,是當時流行於閥南和廠東潮油的「工夫茶」。
  • 中國茶館走進「星時代」 百家標杆撬動行業「裂變」
    但不久之後,傳承千年的中國茶館也可以這樣被你選擇。近日,全國茶館等級評審委員會華東地區評審工作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州、寧波等地舉行。繼四川省星級茶館首評工作後,該評審工作引起了全國茶館業界的高度共鳴和響應,諸多茶館業者稱中國茶館將進入「星時代』」。
  • 茶館遇上高科技 「AI」賦能傳統文化
    「AI」茶館正式揭牌人民網北京10月31日電 (易瀟)中國的普通老百姓開門有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在此之中也佔有一席之地,深秋北京,正是品茶好時節。10月30日,百度大腦聯合老舍茶館共同打造的「AI茶館」在北京鬧市中首度開門宴客。
  • 【茶館世界】(原創)茶館文化三要素
    今天(11月8日)下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2020中國(京津冀)茗星茶館交流論壇會上,中國經濟年鑑編輯部原副主任、經濟管理雜誌社原社長助理、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原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 引領中國茶館發展 倡導國學文化生活
    劇目以孩子的視角勾勒出從1979年的大碗茶露天茶攤到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41年的發展畫卷,展現出一個民營企業的責任和擔當。32年來,創始人尹盛喜和二代掌門人尹智君帶領大碗茶老舍茶館人,植根京味兒文化、勇於探索,不斷創新出新,著力打造首都京味兒文化新地標,築牢老舍茶館金質品牌。
  • 2020東莞茶博會⑤:茶館超萬家,未來在何處?2020中國茶館業峰會帶你...
    徜徉千年的茶文化,從一片葉子的故事,到一部浩瀚的茶史,讓多少茶人為之著迷。正是這一間間的茶館,成為了人文茶生活方式的載體,讓茶的香、色、境、意有了可觸、可感、可觀、可賞、可品的真切體驗。鬧市有茶樓,陋巷有茶攤,公園有茶座,大學有茶園。在愛茶之都——東莞,茶是東莞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湖南華萊中華茶文化館、科技館、萬隆茶館開館
    華聲在線5月23日訊 傳承千年茶文化,讓世界愛上中國茶。5月22日,湖南華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華萊)重資打造的「湖南華萊中華茶文化館、科技館、萬隆茶館」在益陽安化萬隆黑茶產業園正式開館。湖南華萊總裁張先枚表示,中國是茶的故鄉,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湖南華萊建設華萊中華茶文化館、科技館、萬隆國家五星級茶館的意義,都在於積極弘揚和傳承優秀的中華茶文化,使茶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他期望,全國的茶商精英能夠積極承擔起傳承和發揚茶文化的重任,真正為全民飲茶、全民愛茶做出應有的努力。隨後,董事長陳社強宣布三館正式開館。
  • 【茶館文化】唐代「茗鋪」的源起
    茶館便是這樣一個自在清靜的地方,無論階層,不講貧富,泡上一壺茶,便可閒坐半天。茶館是最具平民性質的公共娛樂場所,文人雅士,清茶一杯,談風論雅;平民百姓,談天說地,海闊天空。茶館是不僅是平民大眾的飲茶之所,更是他們的休憩、聊天之所,大到天南地北,小到鄰裡短長,道聽途說,市井傳聞,家事國事,可謂是信息薈萃、縱橫議論之地。茶館之風,歷經千年而不衰。
  • 淺析我國茶館文化--以茶館為例
    淺析我國茶館文化--以茶館為例作者:葉爾克江·葉爾森【摘要】伴隨著社會民俗娛樂文化的發展,茶館作為當代優秀民俗文化的一種
  • 四川青神漢陽老茶館裡藏著的非遺文化
    然而,這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小鎮最近卻因為一處老茶館又熱鬧了起來。「好,好啊,演得好!」7月11日,漢陽鎮坤隆昌茶館內正在上演著一出「好戲」:妙語連珠的評書,變化莫測的川劇變臉……精彩的曲目一個接著一個上演,茶客們在老茶館裡品茶觀賞,叫好聲此起彼伏,不斷響起。
  • 《么妹茶館》,一部反映成都茶館文化的喜劇電影即將來襲
    四川是中國產茶大省,而成都茶館又全世界聞名。成郡茶館不僅數量多,自古以來就有「四川茶館甲天下、成都茶館甲四川」的說法,而且地方特色濃鬱,歷史悠久,人氣火爆,喝茶的人形形色色,一個茶館就是一臺戲,長演不衰。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茶館起源於四川。
  • 中國茶館,英國酒吧
    飲食文化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要說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和影響,這吃吃喝喝的飲食文化功不可沒。君不見,凡有華人之處,必有中餐館,中餐館隨著華人的足跡遍及全球。其獨具特色之處不僅在於美餐佳餚,還在於集飲茶、喝酒、用餐於一身。而室外清一色的漢字招牌,室內盤龍圖案的木雕、石牆,明清風格的鳥籠式大紅燈籠,以及桌上的竹編小籃、竹節小碟、瓷器餐具和竹筷……中國文化盡收眼底。
  • 未見舊時茶館的90後,茶館文化在消亡還是已重生
    在這個有著幾千年茶文化的國度裡,現代人對茶的喜愛依然不減,這其中不僅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還和我們的歷史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對於中國的飲茶有著很長的歷史記錄,但已沒有確切的時間記載,中國是茶的原產地這一點讓人毋庸置疑。中國人對茶的喜愛可以達到哪種程度呢?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挑夫販夫,無不以茶為好。
  • 文旅融合·文化篇——成都茶館文化
    茶館是除居住、工作外神一樣存在的第三空間,與一般熟的人見面最好約在茶館了,可以與熟悉的人隔離,氛圍輕鬆而且很具有中國特色。來過成都的人兒都知道成都茶館多,喝茶的人多,因而茶館文化就深厚了。來源於網絡成都人喜歡到茶館去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在茶館聊天、談生意、寫文章、壘長城等等。
  • 百度大腦聯名老舍茶館推出國內首個「AI茶館」
    當世界最前沿的AI技術與中國千年傳統文化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新奇體驗?基於百度大腦的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AI技術首度入駐老舍茶館,與茶館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及場景,如茶藝、詩詞等進行結合,打造了AI辨茶、AI寫詩等趣味環節,將老舍茶館改造成一間獨特的AI茶館。
  • 為什麼在中國茶館不盛行
    值得感慨的是,中國文化已經全面沒落,被外來文化衝擊的七零八落。一個典型的事例是咖啡館的盛行,茶館的沒落。在中國,咖啡館已經很多見了,就像麥當勞和肯德基一樣。在有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地方,就會有一家咖啡館。我所感到悲哀的是,茶館到底沒落了。茶館是中國文化的承載地。在茶館裡,你所感受到的是古典的優雅氣息。但是在咖啡館裡,那是後現代的生活氣息。我們的文化到底沒落了,高行健的小說無人閱讀。莫言的書太粗陋。
  • 獨步天下的成都茶館文化
    成都茶館的正式歷史到今天也有200多年了吧,很多特點仍是成都所獨有,成都茶館文化獨步天下,外地人來成都,真有意了解成都文化,茶館是個最便捷的切入口。成都茶館的特點大致有以下幾點:1、剛解放之際,全市人口60萬,茶館600家,現在茶館將近一萬家,其密度仍居全國之冠。
  • 中國是茶的故鄉 最早的茶館出現在唐朝 四大派別的茶館你愛哪一派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喝茶作為中國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有著漫長而悠久的歷史,正如民諺所語:「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而作為愛茶者的樂園,同時也是人們休息、消遣和交際的場所——茶館而言,中國的茶館歷史十分悠久,據史料記載兩晉時已有了茶館。
  • 中國茶館的四大「茶門」
    各個城市的茶門風範各不相同(圖片來源:資料圖)中國人上茶館喝茶可謂歷史悠久,而四大「茶門」的說法就是對那些茶館風氣最盛的城市的簡稱。如果現在要在中國找出茶樓文化最為豐盛的城市,那東有杭州,西有成都,南有潮汕,北有北京。類似太極茶道、老舍茶館、聖陶沙、五福茶藝館等等大品牌,都屬出自這些「茶氣」極盛的城市裡。杭州的茶,喝的是精緻文化。「青梁湖山供慧眼,藤索茗話契禪心」,西湖邊上的青藤茶館,已成為杭州上千家茶館的代表。中國美術學院設計的建築風格,木圈椅、紅緞面、吊蘭悠長地從身邊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