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上梁山後,人稱「入雲龍」的公孫勝為何以回家探母為由離開?

2021-01-15 一半秋色一半月

入雲龍公孫勝,是梁山108好漢裡面最莫名其妙的人。

一個道士,不好好修煉得道成仙,當聽說生辰綱要打山東經過時,就再也坐不住了,丹也不練了,經也不讀了,連夜撒丫子跑到了晁蓋莊上,砰砰砰敲門。

當時,晁蓋早就從劉唐那得到消息了,哥六個聚在屋裡,正商議如何智取生辰綱呢!

此事非同小可,萬一洩密可是要吃官司的!晁蓋交代僕人,任何人都不許放進來!

不給開門!公孫勝怒了,開始踹門!咣咣咣!這哪是什麼道士啊,分明是李逵嘛!

僕人受不了了,開門去罵,哪知道公孫勝一記無情腳,把僕人踢飛了,之後便往院子裡衝,其他僕人見狀,趕忙上去阻攔,公孫勝又飛起幾腳,瞬間打倒五六個!

身手不凡啊!

晁蓋一夥聽到外面有動靜,趕緊讓大家藏起來,他一個人出去看看情況,到了院子裡,公孫勝第一句話就是:

「我是來分贓的,十萬貫不能少了我的!」

我去!這是啥道士呀!道士不該淡泊名利,看破紅塵的嘛!可公孫勝見了錢,像蒼蠅見了屎一樣,奮不顧身撲上去!

公孫勝似乎是愛錢的!生辰綱到手之後,公孫勝自然分得了不少錢財,分了錢財之後,公孫勝並沒有離開,而是跟著晁蓋上了梁山,成為梁山創始人之一。

公孫勝排位不低,排第四,他是搞迷信思想那一套的,什麼上應天命啊,什麼神呀,什麼命啊,古代人都信這個,說白了,就是替領導製造輿論忽悠普通百姓的,這個工作很重要,古代統治者都需要這樣的人,又叫做國師。

然而,公孫勝卻在梁山事業蒸蒸日上之時,選擇離開,理由是老娘需要贍養,他要回家!

百善孝為先,這個理由無懈可擊,無可辯駁,然而,當初你冒著殺頭危險搶劫殺人,那時候怎麼不擔心老娘安危啊,要是你掛了,老娘誰來養啊,現在混出點人樣了,卻忽然辭職,回家贍養老娘,這實在說不過去呀!

公孫勝腦袋裡到底想的啥呀!

有人說,公孫勝擔心身上濺到血,因為宋江野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早晚要對晁蓋動手,而公孫勝不想看到昔日大哥慘死,也不願牽連到自己。

這個理由似乎很充分,但並不對。

因為公孫勝離開之後,又回來了,打高唐州那回,高俅的弟弟高廉會法術,而梁山好漢難以抵擋,慘敗,後來,宋江派戴宗、李逵連脅迫加哀求,終於請回了公孫勝,公孫勝出馬三下五除二,殺了高廉。

這個時候,晁蓋還活著呢,還沒攻打曾頭市呢!

晁蓋還沒死,領導人權力之爭還沒結束,按理說,公孫勝不該這麼早回來呀!

所以,說公孫勝擔心身上濺到血是不對的!那麼,公孫勝到底因為什麼離開梁山的呢?

我認為,沒有理由!或者說是施耐庵故意安排公孫勝離開的,只有這樣,故事才曲折離奇,一去一請,李逵還斧劈羅真人,這樣故事多精彩啊!

要是公孫勝不離開,三下五除二就滅掉了高廉,那故事就太平淡無奇、瞭然無趣了!

對不?

相關焦點

  • 宋江上梁山後,「入雲龍」的公孫勝,為何要以回家探母為由離開?
    七星聚義大家都知道,所謂的七星聚義智取生辰綱,實際上的參與者有八個人,書中用晁蓋夢見一顆小星離開,所以交代應在白勝身上,然而,白勝雖然被捕,但是最終還是上了梁山,與眾人走到一起,所以無論怎樣,白勝都不應該算是那顆小星。有一種說法是晁蓋才是那顆離開的星,因為他並不屬於天罡地煞,但以晁蓋的地位來說,即便他的那顆星與別人不同,但絕不應該「小」。
  • 小李侃水滸:入雲龍公孫勝的急流勇退
    入雲龍——公孫勝,梁山兩朝元老,領導層核心人物之一,而且是梁山四大領導中結局最好的一個,82歲,壽終正寢。公孫勝之所以能壽終正寢,皆因他深深明白急流勇退的道理。不知讀者發現沒有,公孫勝曾經兩度離開梁山。第一次是在解救宋江之後,宋江上山的第三天,公孫勝以思念家中老母為由,下山探母。直到宋江攻打高唐州,不敵高廉法術,才被戴宗、李逵請回。第二次是招安以後,破遼回京時,公孫勝想起師父之言:「逢幽而止,遇汴而回」,便辭別眾人,回山隨師父繼續修行。
  • 梁山108將誰的結局最好?唯獨他早看透了宋江,謊稱探母一去不返
    政治上不稱意,宋江便把心中的主意打在了梁山眾人身上。原本宋江上梁山時,梁山是晁蓋主事,宋江此人有一肚子謀略,他一直暗暗的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但在梁山108將之中,有一人卻早早就識破了宋江的真面目,藉口探母而離開梁山,從此再沒回過梁山上。
  • 梁山上最神秘的高手:看透宋江為人,最先以探母為由離開得以善終
    宋江從上了梁山那一刻開始,就天天想著如何儘快受到朝廷的招安,為此小動作不斷。當朝廷真的招安後,梁山好漢則成為了朝廷的棋子,結果在攻打方臘時損失慘重,下場悽慘。梁山好漢的下場以悲劇居多,忠心耿耿的李逵更是直接被宋江活活毒死。不過,梁山好漢也有善終的,比如魯智深、武松等人。
  • 入雲龍公孫勝為何離開梁山?原來他背景通天,梁山覆滅都因他!
    很多人都說入雲龍公孫勝離開梁山,是因為宋江,因為宋江的招安路線。其實不然。公孫勝認同晁蓋嗎?其實,在智取生辰綱之後,入雲龍公孫勝就沒有主動出手過。幾次梁山遇到高人,都是別人請他,甚至逼他,他方才出手。其實,翻遍《水滸傳》公孫勝主動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聯絡晁蓋、吳用等人,勸說——挑唆,他們劫取生辰綱。我們因為同情梁山好漢,經常站在梁山好漢的立場上看問題,於是都認為奪取生辰綱是件大快人心,劫富濟貧的好事情。其實,按照水滸原著的描寫,梁山一百零八將那都是魔星下界,是來攪亂人間的。
  • 水滸人物誌—入雲龍 公孫勝 為何前後2次離開梁山?
    公孫勝在梁山的地位,可以說是比較超然的,雖然排名高居第四位,可他人如其名,神龍見首不見尾,經常躲起來玩失蹤。在徵方臘之前,更是早早地脫離了梁山大部隊。正因為公孫勝這種超然的態度,才使他成為了梁山排名前四的好漢中,唯一得到善終的。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公孫勝的事跡。
  • 入雲龍公孫勝非得提前離開梁山不可嗎?
    第三種是離開或歸隱。除了第一種裡面說到的辭官回鄉之外,最讓觀眾們揪心和懷念的代表人物就是斷了一隻手臂最後在杭州六和寺出家的武鬆了;還有花和尚魯智深、浪子燕青的歸隱等。但是,還有幾位梁山好漢是中途半道就離開了的,這其中就有今天要說到的入雲龍公孫勝了。
  • 水滸英雄一百零八之:公孫勝-入雲龍
    一百單(dan)八將,指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梁山泊上的一百零八個頭領,由天罡星三十六員和地煞星七十二員組成。這一百零八人性格各異,各有所長,結局不同,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人物群像。今天我們來探討探討公孫勝。
  • 恐怕山寨有人尋來——入雲龍公孫勝的歸去(之二)
    所以,明明公孫勝就在屋後煉丹,但公孫勝的老母親卻要對尋上門來的李逵說道:「我這裡不是公孫勝家,自喚做清道人。」各位看官看到這裡,我們便好解開公孫勝作為一個出家的道人,當初為什麼要主動來找晁蓋,去劫了生辰綱,並反上梁山這樣一個疑問了。
  • 公孫勝為何在宋江上山以後,找個藉口離開了梁山
    入雲龍」公孫勝離開梁山回家探母,還不是宋江初上梁山之時,而是在宋江回家接父親兄弟,經歷九天玄女廟驚險之後。這就有意思了,宋江接了老父,公孫勝便忽然思念老母。宋江死心塌地上梁山,公孫勝卻要離開。這其中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公孫勝離開梁山回薊州探母大有隱喻。
  • 徵方臘前,公孫勝為何離開梁山,只因他知道了一個秘密
    在梁山徵討方臘前夕,入雲龍公孫勝以「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為由,毅然脫離了水泊梁山組織。與上一次離開組織不同,本次離開梁山有他自己的苦衷,他成了第一個脫離梁山之人。其他眾兄弟還在為梁山事業努力拼殺的時候,公孫勝為什麼選擇在此時離開呢?
  • 那奇怪的兩個名字——入雲龍公孫勝的歸去(之一)
    入雲龍公孫勝在水泊梁山中排名第四位,是《水滸傳》小說中最為神秘的一個人物。公孫勝的行事風格,正如他的綽號「入雲龍」一樣,很有點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味道。可以這樣說,在梁山一百單八個好漢中,故意隱藏自己行跡的,就他公孫勝一人。
  • 作為梁山四巨頭之一,公孫勝為何突然離開梁山?金大堅道出真相
    在程善之所著《殘水滸》中,梁山好漢的結局與《蕩寇志》、《水滸後傳》等續書截然不同。書中梁山好漢的結局分成了五種,一種是主動離開梁山後退隱不出;第二種是接受朝廷的招安,成為朝廷官吏;第三種是在抵抗官軍的戰鬥中陣亡;第四種是死於梁山內訌當中;第五種是被官軍抓獲後等待處理。在五種結局當中,首次出現的是第一種。
  • 梁山中結局最好的人,早早識破宋江真面目,謊稱回鄉探母一去不返
    可是梁山好漢之中卻有這麼一個人,他早早就看穿了宋江的真面目,在宋江上梁山不久後,便藉口回鄉探母,一去不返。可就是這麼一個位高權重的人,在宋江上山不久後,便悄然離去,一去不返,結合後來梁山好漢的下場,公孫勝的此等操作屬實是有先見之明啊。從中也不難看出,其實公孫勝早就看穿了宋江的真面目。
  • 梁山108將誰的結局最好
    宋江上梁山時,梁山是晁蓋,徵戰結束後就連對他忠心耿耿的李逵,也被他送了一杯毒酒。但在梁山108條好漢中,有一人卻早早就識破了宋江的真面目,藉口探母而離開梁山,從此再沒回來過,也因此躲過了大多數梁山好漢的悲慘命運
  • 梁山108將,誰的結局最好
    宋江上梁山時,梁山是晁蓋主事,可宋江有一肚子的謀略,他一直暗暗打著自己的小算盤,那時候晁蓋意氣用事,率領一幫兄弟攻打曾頭市,可宋江早已看破局勢,明知晁蓋此去必輸無疑,卻還擺了宴是含淚相送,最後不出宋江所料,晁蓋被毒箭所傷,拉回梁山後就不治身亡,此後在大家的推舉下,宋江就十分謙讓的坐上了梁山坡第一把交椅交椅,坐上頭把交易沒多久,就十分積極諂媚朝廷,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 水滸傳中結局最好之人:第一個識破宋江 以探母為由頭一去不返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水滸傳中結局最好之人:第一個識破宋江 以探母為由頭一去不返 《水滸傳》中人物眾多,但施耐庵對於其中108位英雄的刻畫卻可以用入木三分來描述。也正是如此各有特點、各有不同的英雄形象才讓這本書在後世的傳播之中有了超強的生命力,供後人點評,得以位列四   原標題:水滸傳中結局最好之人:第一個識破宋江 以探母為由頭一去不返    《水滸傳》中人物眾多,但施耐庵對於其中108位英雄的刻畫卻可以用入木三分來描述。
  • 《水滸傳》裡入雲龍公孫勝兩次離開梁山跟宋江有關係嗎
    水泊梁山入雲龍公孫勝是一個能夠呼風喚雨降妖驅魔的人物,他和晁蓋、吳用、劉唐、三阮白勝一起劫了生辰綱,又一起上了梁山。但他又率先離開了梁山,有人說,是因為他看不慣宋江才離開的。真的是這樣嘛?公孫勝兩次離開和宋江有關係那?
  • 《水滸傳》裡晁蓋的死黨入雲龍公孫勝為何拋棄了他?
    作者:屈明(一)拖晁蓋下水公孫勝是薊州人氏,自幼鄉中好習槍棒,人稱公孫大郎,學得一家道術,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江湖人稱入雲龍。託塔天王就這樣硬生生被這夥不安分的江湖好漢們拉下了水,吳用和公孫勝這兩位後來的梁山軍師的推波助瀾,是其主因。(二)宋江來了,淪為閒人宋江一上梁山,吳用經過權衡馬上選擇了勢力更強大的呼保義,而棄晁蓋不顧。
  • 《水滸傳》中的一清道人,入雲龍公孫勝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水泊梁山上,這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是各有特點,各有所長。每個人在梁山上,都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而每個人在上梁山之前,也都是名冠一方的英雄好漢。這其中,有這麼一位仙風道骨的老道長。這位老道長,道號一清道人。這位老道人,可以算是水泊梁山上的一位近乎於神仙一樣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