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雲龍公孫勝在水泊梁山中排名第四位,是《水滸傳》小說中最為神秘的一個人物。
公孫勝的行事風格,正如他的綽號「入雲龍」一樣,很有點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味道。可以這樣說,在梁山一百單八個好漢中,故意隱藏自己行跡的,就他公孫勝一人。
那麼,我們為什麼說公孫勝是《水滸傳》小說中,最為神秘的一個人物呢?
下面,我們就先來說說公孫勝那兩個不一樣的名字。
公孫勝的第一次出場,是在小說第十五回。
那天,公孫勝來到鄆城縣的東溪村裡找晁蓋,想鼓動晁蓋與他一起,去劫了那梁中書的十萬貫生辰綱。
公孫勝見了晁蓋之後,是這樣介紹自己的。
晁蓋道:「不敢拜問先生高姓?貴鄉何處?」
公孫勝答道:「貧道複姓公孫,單諱一個勝字,道號一清先生。小道是薊州人氏,自幼鄉中好習槍棒,學成武藝多般,人但呼為公孫勝大郎。為因學得一家道術,亦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江湖上都稱貧道做入雲龍。」
後來,吳用見了公孫勝,也說道:「江湖上久聞人說入雲龍公孫勝一清大名,不期今日此處得會!」
小說第四十四回,楊林在一家路邊的酒肆裡,偶遇了欲回薊州老家探母參師的「公孫勝先生」,這個「公孫勝先生」還給楊林寫了一封推薦信,舉薦楊林去梁山泊入夥。
可見,這個出現在東溪村晁蓋莊上的道人,名叫「公孫勝」,道號「一清先生」,綽號「入雲龍」,江湖上又叫他「公孫勝大郎」。
可是奇怪的是,如果按照「公孫勝」的大名去薊州尋找,那麼,結果肯定是無功而返的,根本尋不到「公孫勝」的半點行蹤。
這方面感受最深的,莫過於神行太保戴宗了。
小說第四十四回,戴宗奉命去薊州尋找回家探母參師未歸的公孫勝。
結果,戴宗在薊州找了一大圈,也沒有發現公孫勝的一點蹤影。
不過,戴宗倒是在路上,碰到了因為公孫勝的介紹,想來梁山泊入夥的楊林,以及在飲馬川落草的裴宣、鄧飛、孟康這三位好漢。
小說第五十三回,為了破解高廉的妖法,戴宗、李逵兩人奉宋江的將令,又來薊州尋找公孫勝。
可是,戴宗、李逵他們在薊州城裡城外找了個遍,卻仍然找不到公孫勝的半點行蹤。
戴宗但凡遇到上了年紀的老人,便一一施禮拜問公孫勝的家在哪裡,可是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公孫勝的存在。把個李逵急得是心急火燎,罵道:「這個乞丐道人,卻鳥躲在哪裡!我若見時,腦揪將去見哥哥。」
這公孫勝,就好像是人間蒸發了一樣,了無蹤影。
後來,還是在薊州城外素麵店裡偶遇的那位老者,向戴宗他們道破了個中的玄機。
戴宗問老者道:「丈丈貴莊,曾有個公孫勝麼?」
老者答道:「客官問別人定不知,多有人不認的他。老漢和他是鄰舍。他只有個老母在堂。這個先生,一向雲遊在外,此時喚做公孫一清。如今出姓,都只叫他清道人,不叫做公孫勝。此是俗名,無人認得。」
這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位老者竟然是公孫勝的鄰舍,所以,對公孫勝的行狀是了如指掌。
所謂「出姓」,是指僧道出家後免去了自己的本姓。
原來,這「公孫勝」只是個俗名,在薊州當地幾乎無人知曉。因為,在薊州大家都喚這個道人叫「清道人」。
所以,後來戴宗、李逵他們在那位老者的指點下,來到九宮縣二仙山,隨便向樵夫、村姑打聽「清道人」的大名,他們居然全都認識他,而且也都知道這個「清道人」的住所在哪裡。
因此,後來當公孫勝在家裡見到了尋上門來的戴宗、李逵兩人時,竟然會吃驚地說道:「虧二位尋得到此。」
一個「虧」字,就道出了公孫勝見到戴宗、李逵之後,那份既驚訝又無奈的複雜心情。
那麼,公孫勝為什麼要刻意在薊州改名「清道人」,隱匿自己的行蹤呢?
(圖片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