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莫奈與馬蒂斯來到春天

2020-12-16 網易時尚

花園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藝術家重要的創作主題,從印象派到先鋒派藝術家,都圍繞花園進行過重要的系列創作。TANC將在春日賞花時節帶你回顧這些傑出藝術家的花園題材作品。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那些最傑出的藝術家的筆下,花園是極具代表性的表達主題,而這些傑作的誕生亦影響了此後的造園風格。今年1月在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Royal Academy)展出的「現代園林繪畫:從莫奈到馬蒂斯」(Painting the Modern Garden:Monet to Matisse)在印象派、後印象派以及20世紀先鋒派藝術家作品中沿著花園小徑尋訪1860年代至1920年代藝術與社會變革的發生與發展。



莫奈於1921年在吉維尼花園裡

19 世紀晚期,溫室不再是奢侈的消費,從英國皇家植物園到中產階級家庭都有能力培育一些異域植物,由此,一種新的花園美學開始顯現。當時的藝術家廣泛地受到了這種新式美學的影響,其中莫奈尤為突出。「 莫奈是最傑出的藝術家兼園丁。」策展人安· 杜馬斯(Ann Dumas)說,「沒有任何一個藝術家像莫奈一樣在園藝方面這麼認真和博學。」而莫奈本人也曾說過:「我成為一個畫家也許都是因為花。」 莫奈於19 世紀90年代購買了位於法國諾曼第吉維尼的一棟房屋及其周圍的土地並一絲不苟地重新設計了花園,展示了當時對歐洲來說還很新奇的鳶尾和菊花等植物。這個花園成為他此後20年內最主要的創作題材,其早期的作品《春天的花》(1864)和後期描繪睡蓮的大型作品的靈感皆來源於此。


克勞德·莫奈《睡蓮》(細節),1916 – 26

最著名的花園題材作品非莫奈創作於1916年至1926 年的《睡蓮三聯畫》莫屬。這件作品由三幅畫作組成,在莫奈去世後,它們分別被出售給美國三家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和納爾遜- 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著迷於花園的並不止莫奈,對於雷諾瓦、塞尚、畢沙羅、馬奈、薩金特、凡· 高、康定斯基、克裡姆特等藝術家來說,花園使他們得以自由地探索周圍轉瞬即逝的光影變換,以無數可能的方式來打破當時的繪畫規則。

而另一方面,印象派、後印象派畫家對光與色彩的理解與描繪也反過來影響了後世的園林設計風格。19世紀末的歐洲畫家迷戀於日本文化,不僅凡· 高受到浮世繪的影響,莫奈也常在他的「花園繪畫」中描繪日式拱橋。在「印象派式園林」中,東方建築與西方花卉的相得益彰是常見的手法,美國作家、園藝家德裡克· 非勒(Derek Fell)就曾在《印象派園林》一書中討論印象派繪畫與園林設計之間的相互關係。


莫奈《春天的花》(1864)與雷諾瓦《Monet Painting in His Garden at Argenteuil》(1873)

莫奈在繪畫與園藝上傾注了一生的熱情。作為印象派的先驅,莫奈將花園這一環境作為描繪現代生活和印象派觀念與色彩的理想載體。在他一幅早期作品《春天的花朵》(1864年)中可以窺見莫奈在花卉描繪方面的深厚功底和在園藝方面的造詣。他另一幅作品《花園中的女人》(1867年)描繪了自己姨母在諾曼第的花園。這幅作品蘊含了莫奈濃厚的個人情感,因為這裡就是他兒時學習園藝的地方。花園中的植物形式多樣,色彩鮮亮,是19世紀法國的一種流行的種植方式。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 《Kitchen Gardens at L』Hermitage, Pontoise》(1874)

印象派大師卡密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的這幅作品描繪了巴黎郊外菜園景象,畫中的菜園裡生機勃勃。這是萬物復甦的早春三月裡的一個晴好天,畫中所描繪的一切都是完完全全的生活寫照,這種生活化真實的美真切地傳達給了觀眾。我們從畫作的日期可以得知連接鄉村和城市的鐵路剛剛興建完成,這種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方式即將被商業化的生活所吞噬。作品所描繪的正是這樣一種正在消逝中的生活方式。


華金·賽羅拉(Joaquin Sorolla)《Louis Comfort Tiffany》, 1911

在這幅肖像畫裡,畫中的主人公蒂芙尼(Tiffany)手握著油畫筆和調色板,面對著畫架,坐在鮮花簇擁著的長島花園中。衣冠楚楚的主人公身穿著白色西裝,漫不經心的坐在畫架前,腳邊是他的狗。他仿佛因為畫家的到來而十分驚訝。

畫面呈現了世外桃源般的景色,主人公身後被大面積的黃色,白色,藍色花朵布滿,在遠處是蔚藍色的海洋,花朵和海洋中間的是裸露枝幹和針葉灌木的尖頂。


藝術家筆下的現代花園


馬克斯·利貝曼(Max Liebermann),《Flower Terrace in the Garden, Wannsee》1915


愛德華·馬奈《Young woman in the garden》,1880


愛德華·馬奈,《Young Woman Among Flowers》, 1879


亨利·馬蒂斯 《Acanthus》


皮埃爾·伯納德,《Resting in the Garden》,1914


瓦西裡·康定斯基,《Murnau The Garden II》, 1910


克勞德·莫奈《睡蓮》,1904


埃米爾·諾爾德,《Flower Garden (O)》, 1922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Farm Garden with Crucifix》,1911-1912

本文來源:網易藝術 責任編輯:郭偉_NQ1725

相關焦點

  • 從莫奈到馬蒂斯的繪畫旅行
    《與瑪德琳在春天愛的樹林裡》(Printemps ou Madeleine au Bois d'Amour,1892),埃米爾·伯納德(Émile Bernard),74 x 100,2釐米,伊莎貝爾和斯科特布萊克藏品(Collection
  • 馬蒂斯的宮娥與莫奈的塞納河,洛克菲勒家族要拍了用於捐贈
    4月10日,佳士得攜即將於五月紐約拍賣的佩吉與大衛·洛克菲勒夫婦珍藏中的兩幅名畫來到上海,觀眾可以在兩天的公開展示中,欣賞到亨利·馬蒂斯藝術鼎盛時期創作的《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及極為克勞德·莫奈的《拉瓦古的塞納河》。
  • 莫奈、畢卡索、馬蒂斯西方「畫家天團」組隊來蓉
    據介紹,除了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睡蓮》,還有包括畢卡索、馬蒂斯、蘇拉熱等大師共51幅作品參展。屆時,從法國大革命後現實主義、印象主義、立體主義、野獸主義、超現實主義等十餘種藝術流派將華麗亮相,免費向公眾開放。
  • 「畫家天團」組隊來蓉 莫奈畢卡索馬蒂斯原作掀藝術狂潮
    本月27日起,「天價」莫奈、奇才畢卡索、「野獸」馬蒂斯、法國目前在世最貴藝術家蘇拉熱等51幅畫家作品,涉及從法國大革命後現實主義、印象主義、立體主義、野獸主義、超現實主義等十餘種藝術流派將華麗亮相,免費面對觀眾。
  • 現代藝術博物館:欣賞莫奈《睡蓮》、梵谷《星夜》、馬蒂斯《舞》
    最喜歡的還是莫奈、馬蒂斯、梵谷、畢卡索。其中,梵谷的《星夜》,巨幅的莫奈睡蓮還是很有衝擊力的。可能是我們的欣賞水平有限吧,現代派的繪畫能理解的不多。有一個作品是一隻巨大的鳥籠,上面趴一巨型蜘蛛,挺適合照相。博物館門前有一個噴水池,各國遊客坐在四周曬太陽,很是愜意。推薦禮品部,有很多有設計感或藝術性的小禮物,當手信很是不錯。
  • 藝術大師馬蒂斯和畢卡索,對後世藝術家的影響
    我今天談馬蒂斯和畢卡索,也是放到那個渴望藝術革命的時代來談。畢卡索作品19世紀末,法國為中心的歐洲藝術界,以莫奈在這批藝術家當中,因為馬蒂斯比畢卡索大12歲,年齡的優勢,他率先發難。此後,布拉克等一批年輕藝術家跟隨畢卡索繼續探索立體主義風格。野獸派慢慢沉寂。
  • 梵谷、莫奈、畢卡索、常玉為何都鍾情於這種花
    全世界不少人都對它情有獨鍾,藝術家們也頻頻用畫筆表現它,其中既有梵谷、莫奈、畢卡索、馬蒂斯等一眾西方藝術大師,也不乏唐雲、來楚生等中國畫名家。讓我們循著中外畫家筆下鬱金香的靚麗風姿,相信鬱金香的詩和遠方依然充滿希望。
  • 梵谷、莫奈、畢卡索、常玉為何都鍾情於這種花
    全世界不少人都對它情有獨鍾,藝術家們也頻頻用畫筆表現它,其中既有梵谷、莫奈、畢卡索、馬蒂斯等一眾西方藝術大師,也不乏唐雲、來楚生等中國畫名家。讓我們循著中外畫家筆下鬱金香的靚影風姿,相信鬱金香的詩和遠方依然充滿希望。
  • 估值九千萬美元的馬蒂斯作品亮相上海
    另一幅克勞德·莫奈的油畫《拉瓦谷的塞納河》估值也高達800萬至1200萬美元。  《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創作於1923年,此前一直掛在大衛·洛克菲勒夫婦的莊園客廳內。畫中的女子是馬蒂斯最喜愛的模特亨麗葉特·達麗卡賀。畫面上,模特躺在馬蒂斯豪華的畫室裡,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中。藝術家運用明亮而豐富的色彩,構圖的完美平衡和比例令人讚嘆。
  • 梵谷、莫奈和常玉為何都鍾情於它
    全世界不少人都對它情有獨鍾,藝術家們也頻頻用畫筆表現它,其中既有梵谷、莫奈、畢卡索、馬蒂斯等一眾西方藝術大師,也不乏唐雲、來楚生等中國畫名家。讓我們循著中外畫家筆下鬱金香的靚影風姿,相信鬱金香的詩和遠方依然充滿希望。
  • 快來瞧瞧 莫奈名畫《睡蓮》「長」啥模樣
    快來瞧瞧 莫奈名畫《睡蓮》「長」啥模樣   莫奈的《睡蓮》。本報記者郝飛攝 觀眾參觀展覽。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展匯集了莫奈、畢卡索、馬蒂斯、蘇拉熱等西方繪畫「大咖」的代表作品,在開展當日就吸引了上千人觀展,而價值兩億的莫奈的《睡蓮》,刷得一片漆黑的蘇拉熱的「黑畫」,無不吸引著公眾駐足品玩。
  • 畫畫有色彩天賦的幾種表現,對比莫奈、馬蒂斯,佔一條也值得恭喜
    畫畫色彩有天賦的幾種表現,對比莫奈、馬蒂斯,佔一條也值得恭喜。一個人有沒有色彩的天賦,是很多人關心的事情,在色彩方面有天賦的人則會在從事繪畫,設計等方面有很大優勢,容易快速入道。繪畫史上很多有名的大畫家,例如,莫奈,馬蒂斯,梵谷,夏加爾等人都被認為是色彩方面有天賦的人,因此才會在繪畫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 畫畫有色彩天賦的幾種表現,對比莫奈、馬蒂斯,佔一條也值得恭喜
    畫畫色彩有天賦的幾種表現,對比莫奈、馬蒂斯,佔一條也值得恭喜。一個人有沒有色彩的天賦,是很多人關心的事情,在色彩方面有天賦的人則會在從事繪畫,設計等方面有很大優勢,容易快速入道。繪畫史上很多有名的大畫家,例如,莫奈,馬蒂斯,梵谷,夏加爾等人都被認為是色彩方面有天賦的人,因此才會在繪畫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 拍賣史上最珍貴的馬蒂斯作品今亮相申城
    原標題:拍賣史上最珍貴的馬蒂斯作品今亮相申城  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國歷史上擁有特殊地位,在藝術收藏、貿易與慈善事業方面亦有豐厚遺產。今天,佩吉及大衛 洛克菲勒夫婦珍藏全球巡迴展覽亮相位於圓明園路97號的佳士得上海藝術空間,免費向公眾展出兩天。
  • 莫奈《日出·印象》首次來到中國
    莫奈《日出·印象》首次來到中國文匯報記者 李婷 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而法國藝術家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意義非凡。它觸碰了學院派的界限,使人們的審美觀念發生了轉變,推動了美術觀念和繪畫技法的革新……昨天起,這幅曠世傑作創作近150年來首次來到中國,亮相在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舉行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透露,作為全世界收藏莫奈作品最多的博物館——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日出·印象》鮮少出國展出。
  • 從馬蒂斯和畢卡索看西方現代主義美術
    馬蒂斯作品當時,以莫奈、畢沙羅為代表的印象派畫家風頭正盛,他們反官方沙龍的革命已獲成功。1905年馬蒂斯帶著一批年輕畫家,在法國巴黎秋季沙龍中,展出了一批比印象派更為前衛的油畫。這些畫風格狂野、造型誇張、追求視覺的表現力。人們稱其為「野獸派」。
  • 「日出」來到魔都:莫奈是怎樣成為莫奈的?
    莫奈《日出·印象》那朦朧之美。縱觀西方風景畫幾百年的發展史,我們今天完全可以斷言:莫奈是站在多位風景畫巨匠的肩膀上,才在十九世紀下半葉的歷史節點創作完成了這幅劃時代的「印象派名片」。從透納到莫奈1870年9月,普法戰爭的爆發讓莫奈攜家人逃往英吉利海峽對岸的大不列顛。
  • 傑作| 以為你已經很了解馬蒂斯了?來看看他的工作室再說吧
    20世紀初,歐洲的藝術家們都喜歡在歐洲之外尋找靈感,不管是讓妻子穿上東方服飾的莫奈,還是臨摹日本浮世繪的梵谷,當然還有被非洲吸引的馬蒂斯。世紀初(圖源: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 「我花幾法郎買下這個小黑人頭,拿著它來到斯坦因家。
  • 百幅馬蒂斯與畢卡索作品被困在了澳大利亞
    位於坎培拉的澳大利亞國家藝術館館長尼克·米茨維奇(Nick Mitzevich)表示,「我們有來自全球的23家藝術機構的借展作品,包括倫敦泰特美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巴黎畢卡索博物館的近100幅馬蒂斯與畢卡索作品。」在新冠疫情迫使藝術場所關閉大門前,坎培拉國家藝術館是展覽「馬蒂斯與畢卡索(Matisse&Picasso)」展示的地方。
  • 傳世大作的家:畢卡索的城堡、莫奈的花園
    莫奈的房子是一棟粉牆綠窗青瓦的二層小樓,而令莫奈最為得意的還有他的花園,院子裡有他親手種植的各種植物,從4月到10月都能欣賞到馥鬱美景。作為一名畫家,莫奈也同樣發揮了他對顏色的天賦和敏感性,用從全世界引進的花種將花園布置地格外漂亮。花園還將附近埃普特河的河水引入園中,形成一個小池塘,莫奈生前在池塘中種滿了睡蓮,並建造了一座著名的日本橋,光影的無窮變換激發了莫奈的藝術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