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1979,人人都想綁架卡拉揚

2020-12-14 澎湃新聞

郎朗:1979,人人都想綁架卡拉揚

2019-01-24 0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郎朗:1979,人人都想綁架卡拉揚

經版權方蜻蜓FM授權發布,音頻及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使用

大家好,我是郎朗,我在蜻蜓FM的「大師小課」中主講《兩小時愛上鋼琴》。今天,我要帶大家重返1979年,重溫那一年關於音樂的大事件!

1979年,是中國古典音樂發展具有裡程碑的一年。指揮家小澤徵爾,小提琴家斯特恩、梅紐因,指揮大師卡拉揚、戴維斯先後來到中國演出,掀起了國內古典音樂的熱潮。

我記得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伯樂,就是我當時學鋼琴的時候,這個人姓白,現在跟我關係也很好。白老師原來是瀋陽空軍文工團的指揮。當時我還沒出生,所以我也不知道這事。但是我爸跟我說,他當時坐了一天一夜火車,後來買的黃牛票,帶著20多個人從沈空(瀋陽空軍文工團)來到北京來聽這場音樂會。所以雖然我那時候沒出生,但是這個事情當時對我爸都是很大的衝擊。

卡拉揚演出照

「指揮皇帝」卡拉揚,率領世界級樂團——柏林愛樂樂團的歷史性訪華是在10月。這不僅是卡拉揚與柏林愛樂樂團的首次訪華,也是卡拉揚唯一一次訪華演出。他在北京體育館連演三場音樂會,三套曲目。卡拉揚以其天王巨星般的偶像地位,和魔法般的神奇指揮技藝徵服了音樂界,並且在國內掀起了一陣風靡卡拉揚和古典音樂的追星熱潮。這股熱潮進而發展成古典音樂熱,並且保持到了80年代末期。他讓中國民眾大開了眼界,並且親身感受到了真正的西方古典音樂。當時的進口唱片展,人山人海的場面,就像今天的粉絲見面會一樣火爆。

卡拉揚1908年出生在奧地利,他在指揮舞臺上活躍了70年,他帶領過歐洲眾多頂尖的樂團,並且和柏林愛樂樂團有過長達34年的合作關係。他熱衷於錄音和導演,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資料。

我非常榮幸地和卡拉揚的太太是非常好的朋友,我每次去薩爾茨堡她都會去。她是很有意思的一個法國女人,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原來好像是香奈兒的模特。她特別逗,現在看著也依然年輕。平時他們住在奧地利薩爾茨堡,每年夏天他們幾乎都會在。每次音樂會我都邀請她,然後她也每次都會來。有一次音樂會結束以後,我在彈《愛之夢》,她當時是痛哭流涕。當時我心想你哭什麼?她說她跟卡拉揚結婚的時候,卡拉揚給她彈的這首曲子。從此以後她就給我成了特別好的朋友。《愛之夢》打開我和她之間的友誼的大門。

卡拉揚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被中國樂迷接觸到的世界級指揮大師的代表,由此卡拉揚也成為了向中國聽眾介紹西方古典音樂的引路人。在剛剛改革開放打開國門的80年代初,中國廣大業餘愛好者差不多都是聽著卡拉揚的唱片走上愛樂之路的,而且基本上是走了正路沒走歪路,這都是卡拉揚的功勞。所以卡拉揚擁有數量最多的專業圈子以外的崇拜者,尤其是擁有了一大批女性崇拜者。這種個人魅力,絕對不光是女性崇拜者,我都很崇拜。不過也確實有實力,他可不是花瓶,那可真是真正的大師。80年代初,高雅的古典音樂甚至成為了一種時尚。年輕人都以收集卡拉揚的唱片為時尚,省吃儉用也要在家裡配置一套高檔音箱。

1988年導演張建亞拍攝了一部非常荒誕劇情片,《綁架卡拉揚》。講的是四個社會青年在聽了卡拉揚的唱片後把他封神,頂禮膜拜,他們聽說卡拉揚要到上海演出,精心密謀,準備綁架卡拉揚。但最後由於劇場保安維持秩序,綁架計劃被徹底打亂,四人拿著意外得來的入場券興高採烈地進入音樂廳欣賞指揮大師的音樂會。雖然卡拉揚從未到上海,這個劇情也很荒謬,但直接反映了當時卡拉揚在中國樂迷心中的地位。

斯特恩與小提琴手交流

除了卡拉揚之外,79年到訪中國演出的還有小提琴家斯特恩,指揮家小澤徵爾,他們都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和中國樂迷、音樂家們都有著很深的淵源。他們對鋼琴家郎朗的學習成長又產生了哪些影響?……更多精彩,敬請關注收聽蜻蜓FM重磅自製節目《請回答1969-2019》。

眾所周知的大時代,不為人知的曉年鑑。這裡是蜻蜓FM出品的《請回答1969-2019》。下周將有另一位嘉賓帶你走進1980年的世界,再見。

【延伸閱讀】《卡拉揚訪談錄》,理察·奧斯本著,東方出版社2004年2月版

《卡拉揚訪談錄》揭示出這位傳奇的指揮家「極富個性魅力的一面:坦率、真誠、嘻笑嘲諷、幽默風趣……各種音樂軼事信手拈來,音樂模仿天賦顯露無遺」 。著名作家、古典音樂節目主持人理察•奧斯本向我們展示了這位頗有爭議的人物的最客觀的畫像。這些對話是幾年中陸陸續續進行的,一直記錄到卡拉揚逝世的前夕,因此它既吸引廣大樂迷,又具有相當的歷史文獻價值。

關鍵詞 >> 卡拉揚,請回答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請回答1979|郎朗:人人都想「綁架」卡拉揚
    大家好,我是郎朗,我在蜻蜓FM的「大師小課」中主講《兩小時愛上鋼琴》。今天,我要帶大家重返1979年,重溫那一年關於音樂的大事件。1979年,是中國古典音樂發展具有裡程碑的一年。指揮家小澤徵爾,小提琴家斯特恩、梅紐因,指揮大師卡拉揚、戴維斯先後來到中國演出,掀起了國內古典音樂的熱潮。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卡拉揚的中國之旅
    作為聞名世界的指揮家,卡拉揚在舞臺上活躍了60多年,與包括德國柏林愛樂樂團在內的許多世界頂尖樂團都有過合作。1979年10月,應中國政府邀請,卡拉揚率領柏林愛樂樂團在北京進行了三場演出,為剛剛打開國門的中國留下了一場精神盛宴,也留下了他對音樂的感悟和理解。  卡拉揚其人  對於全世界古典音樂愛好者來說,卡拉揚是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也是一個傳說般的存在。
  • 中國人眼裡的卡拉揚
    雖然西方有音樂評論家認為,卡拉揚激情四射的指揮已經不再流行,人們現在更喜愛清新、能反應作品原貌的演繹,而卡拉揚激情的演繹已經到了影響樂曲本身的程度,但這樣的觀點絲毫不能影響這位「指揮皇帝」在中國樂迷心中的地位。對大部分中國樂迷來說,卡拉揚是引導他們進入古典音樂殿堂的啟蒙老師。上海徐匯中學的高三學生張殷帆將自己的大部分零花錢都用在購買卡拉揚的光碟上了。
  • 指揮大師馬裡斯·揚頌斯心力衰竭去世,享年77歲,郎朗曬合照悼念
    鋼琴演奏家郎朗在微博曬出兩人的同框照,發文悼念。郎朗在文中稱他和大師上個月還在巴黎見過面,沒想到會是最後一次見面。18年前,大師在音樂藝術的路上指引了郎朗,同時他要是郎朗人生的導師,郎朗稱雖然兩人相差近40歲,但是依然成為了忘年之交。這些年,兩人一起合作了很多音樂會。
  • 是時候打破卡拉揚神話了(圖)
    走遍巴黎任何一條大馬路,廣告牌上到處都是他那雙眼緊閉冥思苦想的神態,這神態曾令他的樂手們迷惘繼而憤怒。在家門口的唱片店,他那些大牌公司包裝的大盒套裝和根據幾首之前未發表的作品錄製的新唱片,幾乎把現場錄音的大師們擠下了貨架。  從薩爾茨堡、琉森到柏林、維也納,全世界的音樂節和交響樂團都在紀念他的百年誕辰,連日本都響徹了「記住!卡拉揚08」的口號。
  • 卡拉揚:「你們必須讓我一生擁有它」
    ,卡拉揚講到1954年11月富特萬格勒去世後他接手柏林愛樂的情況。此後,卡拉揚說到做到,從1955年掌控柏林愛樂,到1989年春天終止這份終身合同,30多年柏林愛樂的「卡拉揚王朝」得以建立。他1989年7月16日去世時交出權柄,已是重病下不得已的放手。這應該是一個主人與一個樂團最後的古典關係,有點像國王的故事。此後柏林愛樂的指揮棒流水傳遞,其他樂團類似卡拉揚王朝的傳奇也不會再有。
  • 郎朗新專輯與恩師合作 首次挑戰貝多芬
    郎朗為樂迷籤名售碟。與恩師合作首次挑戰貝多芬作品這是郎朗首次在錄音室中演繹樂聖貝多芬的作品,他挑選的第一和第四鋼琴協奏曲,尤其是後者,被公認為貝多芬的鋼琴代表作之一。郎朗對這兩首作品的非凡演繹,令在唱片中擔任指揮的克里斯多福·艾森巴赫大師也為之嘆服:「我越聽越覺得,他(郎朗)就是天生的貝多芬演繹者」。
  • 卡拉揚的背影
    比如,希特勒明明是奧地利人,卻作為千古罪人被永遠釘在德國歷史的恥辱柱上;再比如莫扎特,無論是其父親的出生地奧格斯堡,還是他本人的出生地薩爾茨堡,都屬德意志的管轄地,這樣一個地道的德國人,卻最終成為奧地利最著名的人物而載入史冊(不獨是音樂史)。  再說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
  • 《指揮大師卡拉揚——至臻完美》,紀錄片,2008年
    說起來接觸卡拉揚也有接近20年的時間,對他的感受,每個時間段都不一樣,2005年,我寫過一篇關於他的雜記,代表當時對他的一種認知水平,我把它貼在後面——卡拉揚緊繃一張雕塑臉,有人說他有希臘血統,有人說他是納粹,有人喜歡他閉眼指揮的樣子,有人的收藏裡沒有一張是他的唱片,嘴巴也不提他的名字,仿佛一提就丟分,都是扯淡,都沒有從音樂上去理解他
  • 郎朗牽手柏林愛樂樂團呈現「世紀音樂會」
    郎朗(左)與杜達梅爾 王小京 攝兩位年輕的音樂家隨後與「交響天團」柏林愛樂業團一起,奉上莫扎特《第24號鋼琴協奏曲》,當晚的樂迷迎來一場值得多年回味的音樂會。去年,郎朗因左手患腱鞘炎而被迫取消了許多演出,其中就包括與柏林愛樂的多場巡演。
  • 郎朗發布首張貝多芬協奏曲專輯
    師徒首度合作灌制唱片 都是天生的貝多芬演繹者「人生是需要機遇的,」在新專輯發布會上,郎朗誠摯的感慨道:「在我17歲那年,最需要機遇的時候,是我的老師艾森巴赫給了我機會。」郎朗在發表個人第六張專輯時,終於如願與恩師克里斯多福*艾森巴赫合作,艾森巴赫在唱片中為其擔任指揮。
  • 指揮大師卡拉揚,當年為何要創辦這樣一個樂隊學院?
    裡格鮑爾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柏林愛樂卡拉揚樂隊學院的總監。 卡拉揚樂隊學院,是世界上第一個樂隊學院,1972年由時任柏林愛樂音樂總監的指揮大師赫伯特·馮·卡拉揚一手創辦。卡拉揚為什麼要創辦樂隊學院?裡格鮑爾告訴記者,在上世紀70年代,要為柏林愛樂尋找優秀的演奏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許多剛剛從音樂學院畢業的學生,獨奏能力很強,但卻並不適應樂團的演奏方式。
  • 杭州愛樂×柏林愛樂卡拉揚學院 你想看這場音樂會嗎?
    日前,杭州愛樂樂團黨支部書記李亮和柏林愛樂卡拉揚學院院長彼得·瑞格鮑爾籤訂了一份合作備忘錄。雙方今後將積極推動中德兩國之間的音樂交流及文化活動,卡拉揚學院將在杭州愛樂樂團優秀人才的培養和提升上提供大力支持。今年杭州國際音樂節結束後,杭州愛樂樂團就會派出選拔好的樂手,前往卡拉揚學院學習。
  • 85分鐘的美麗、掙扎、悲傷,郎朗怎麼理解《哥德堡變奏曲》
    郎朗邊彈邊講解「詠嘆調」(05:50)對於巴赫這位音樂巨人,華格納稱他為音樂史上最驚人的奇蹟;貝多芬感嘆他的音樂不是小溪,而是大海(Bach 這個姓氏在德語中的意思是小溪);卡拉揚曾說,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聆聽他的音樂;而很多文藝青年則表示
  • 「下輩子我可能變成一隻鷹」——百年卡拉揚
    2008年4月5日,是音樂家卡拉揚誕辰100周年,音樂界將2008年定為卡拉揚年。 柏林愛樂人人是大款    長笛演奏家詹姆斯·高威在剛來到柏林的時候,曾打算貸款購買一處住房。當他在售樓處亮明自己柏林愛樂樂團首席樂手的身份時,房產公司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的貸款請求。
  • 湯沐海是如何成為卡拉揚學生的
    「卡拉揚當時在薩爾茨堡。按慣例他總是在比賽結束時才到柏林向獲獎選手頒獎。比賽期間他是不出場的。  「聽說出現爭執,卡拉揚當即表示他會提前到柏林。在第二輪比賽時先聽一聽我的指揮再說。  「第二輪比賽共有近十人。賽前抽籤,我抽了個第一。於是我上臺指揮。
  • 郎朗攜手維也納愛樂樂團 打造頂級音樂盛宴
    原標題:郎朗攜手維也納愛樂樂團 打造頂級音樂盛宴 2018年11月26日、27日,維也納愛樂樂團特邀郎朗首次來津,樂團將為天津及中國北方觀眾帶來兩場媲美維也納金色大廳的音樂盛宴。
  • 跟隨卡拉揚學習的難忘歲月
    湯沐海  卡拉揚給我的感覺就是特別嚴肅,也特別認真。
  • 卡拉揚 世界還在看他的手勢
    卡拉揚誕辰100周年紀念音樂會  4月11日晚上8點  四川音樂學院大音樂廳  主曲:《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作者:理察·施特勞斯)  指揮:朱其元  2008年4月5日,對於全世界愛樂人來說都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世界著名音樂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誕辰
  • 郎朗亮相《旋風九日》製作特輯
    電影《旋風九日》日前宣布定檔5月15日,在片方最新曝光的製作特輯中,郎朗出鏡講述了自己的觀感與體會。他表示:「很難想像,如果沒有當年中美建交,現在的中國和美國的關係會是什麼樣,對我來講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有意義的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