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4 0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郎朗:1979,人人都想綁架卡拉揚
大家好,我是郎朗,我在蜻蜓FM的「大師小課」中主講《兩小時愛上鋼琴》。今天,我要帶大家重返1979年,重溫那一年關於音樂的大事件!
1979年,是中國古典音樂發展具有裡程碑的一年。指揮家小澤徵爾,小提琴家斯特恩、梅紐因,指揮大師卡拉揚、戴維斯先後來到中國演出,掀起了國內古典音樂的熱潮。
我記得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伯樂,就是我當時學鋼琴的時候,這個人姓白,現在跟我關係也很好。白老師原來是瀋陽空軍文工團的指揮。當時我還沒出生,所以我也不知道這事。但是我爸跟我說,他當時坐了一天一夜火車,後來買的黃牛票,帶著20多個人從沈空(瀋陽空軍文工團)來到北京來聽這場音樂會。所以雖然我那時候沒出生,但是這個事情當時對我爸都是很大的衝擊。
卡拉揚演出照「指揮皇帝」卡拉揚,率領世界級樂團——柏林愛樂樂團的歷史性訪華是在10月。這不僅是卡拉揚與柏林愛樂樂團的首次訪華,也是卡拉揚唯一一次訪華演出。他在北京體育館連演三場音樂會,三套曲目。卡拉揚以其天王巨星般的偶像地位,和魔法般的神奇指揮技藝徵服了音樂界,並且在國內掀起了一陣風靡卡拉揚和古典音樂的追星熱潮。這股熱潮進而發展成古典音樂熱,並且保持到了80年代末期。他讓中國民眾大開了眼界,並且親身感受到了真正的西方古典音樂。當時的進口唱片展,人山人海的場面,就像今天的粉絲見面會一樣火爆。
卡拉揚1908年出生在奧地利,他在指揮舞臺上活躍了70年,他帶領過歐洲眾多頂尖的樂團,並且和柏林愛樂樂團有過長達34年的合作關係。他熱衷於錄音和導演,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資料。
我非常榮幸地和卡拉揚的太太是非常好的朋友,我每次去薩爾茨堡她都會去。她是很有意思的一個法國女人,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原來好像是香奈兒的模特。她特別逗,現在看著也依然年輕。平時他們住在奧地利薩爾茨堡,每年夏天他們幾乎都會在。每次音樂會我都邀請她,然後她也每次都會來。有一次音樂會結束以後,我在彈《愛之夢》,她當時是痛哭流涕。當時我心想你哭什麼?她說她跟卡拉揚結婚的時候,卡拉揚給她彈的這首曲子。從此以後她就給我成了特別好的朋友。《愛之夢》打開我和她之間的友誼的大門。
卡拉揚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被中國樂迷接觸到的世界級指揮大師的代表,由此卡拉揚也成為了向中國聽眾介紹西方古典音樂的引路人。在剛剛改革開放打開國門的80年代初,中國廣大業餘愛好者差不多都是聽著卡拉揚的唱片走上愛樂之路的,而且基本上是走了正路沒走歪路,這都是卡拉揚的功勞。所以卡拉揚擁有數量最多的專業圈子以外的崇拜者,尤其是擁有了一大批女性崇拜者。這種個人魅力,絕對不光是女性崇拜者,我都很崇拜。不過也確實有實力,他可不是花瓶,那可真是真正的大師。80年代初,高雅的古典音樂甚至成為了一種時尚。年輕人都以收集卡拉揚的唱片為時尚,省吃儉用也要在家裡配置一套高檔音箱。
1988年導演張建亞拍攝了一部非常荒誕劇情片,《綁架卡拉揚》。講的是四個社會青年在聽了卡拉揚的唱片後把他封神,頂禮膜拜,他們聽說卡拉揚要到上海演出,精心密謀,準備綁架卡拉揚。但最後由於劇場保安維持秩序,綁架計劃被徹底打亂,四人拿著意外得來的入場券興高採烈地進入音樂廳欣賞指揮大師的音樂會。雖然卡拉揚從未到上海,這個劇情也很荒謬,但直接反映了當時卡拉揚在中國樂迷心中的地位。
斯特恩與小提琴手交流除了卡拉揚之外,79年到訪中國演出的還有小提琴家斯特恩,指揮家小澤徵爾,他們都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和中國樂迷、音樂家們都有著很深的淵源。他們對鋼琴家郎朗的學習成長又產生了哪些影響?……更多精彩,敬請關注收聽蜻蜓FM重磅自製節目《請回答1969-2019》。眾所周知的大時代,不為人知的曉年鑑。這裡是蜻蜓FM出品的《請回答1969-2019》。下周將有另一位嘉賓帶你走進1980年的世界,再見。
【延伸閱讀】《卡拉揚訪談錄》,理察·奧斯本著,東方出版社2004年2月版《卡拉揚訪談錄》揭示出這位傳奇的指揮家「極富個性魅力的一面:坦率、真誠、嘻笑嘲諷、幽默風趣……各種音樂軼事信手拈來,音樂模仿天賦顯露無遺」 。著名作家、古典音樂節目主持人理察•奧斯本向我們展示了這位頗有爭議的人物的最客觀的畫像。這些對話是幾年中陸陸續續進行的,一直記錄到卡拉揚逝世的前夕,因此它既吸引廣大樂迷,又具有相當的歷史文獻價值。
關鍵詞 >> 卡拉揚,請回答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