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1979|郎朗:人人都想「綁架」卡拉揚

2020-12-05 新京報Fun娛樂

從3月29日起,每周新京報將聯合蜻蜓FM推出「 請回答」專欄,每期將有一位講述者帶大家回憶舊日時光。同時,這也是網際網路首檔群體聲音回憶錄,讀者可以在【新京報Fun娛樂】和【蜻蜓FM】收聽。

大家好,我是郎朗,我在蜻蜓FM的「大師小課」中主講《兩小時愛上鋼琴》。今天,我要帶大家重返1979年,重溫那一年關於音樂的大事件。

1979年,是中國古典音樂發展具有裡程碑的一年。指揮家小澤徵爾,小提琴家斯特恩、梅紐因,指揮大師卡拉揚、戴維斯先後來到中國演出,掀起了國內古典音樂的熱潮。

我記得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伯樂,這個人姓白。白老師原來是瀋陽空軍文工團的指揮,我爸說他當時坐了一天一夜火車,後來買的黃牛票,帶著20多個人從沈空(瀋陽空軍文工團)到北京去聽這場音樂會。

這場演出就是「指揮皇帝」卡拉揚,率領世界級樂團訪華。這不僅是卡拉揚與柏林愛樂樂團的首次訪華,也是卡拉揚唯一一次訪華演出。他在北京體育館連演三場音樂會,三套曲目。卡拉揚以其天王巨星般的偶像地位和魔法般的神奇指揮技藝徵服了音樂界,並且在國內掀起了一陣風靡卡拉揚和古典音樂的追星熱潮。這股熱潮進而發展成古典音樂熱,並且保持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期。他讓中國民眾大開眼界,並且親身感受到了真正的西方古典音樂。當時的進口唱片展,人山人海的場面,就像今天的粉絲見面會一樣火爆。

卡拉揚

卡拉揚1908年出生在奧地利,他在指揮舞臺上活躍了70年,他帶領過歐洲眾多頂尖樂團,並且和柏林愛樂樂團有過長達34年的合作。他熱衷於錄音和導演,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資料。

卡拉揚是中國改革開放後被中國樂迷接觸到的世界級指揮大師的代表,由此卡拉揚也成了向中國聽眾介紹西方古典音樂的引路人。在80年代初,中國廣大業餘愛好者差不多都是聽著卡拉揚的唱片走上愛樂之路的。所以卡拉揚擁有數量最多的專業圈子以外的崇拜者。

1988年,導演張建亞拍攝了一部非常荒誕的劇情片《綁架卡拉揚》。講的是四個社會青年在聽了卡拉揚的唱片後把他封神,頂禮膜拜,他們聽說卡拉揚要到上海演出,精心密謀,準備綁架他。但最後由於劇場保安維持秩序,綁架計劃被徹底打亂,四人拿著意外得來的入場券興高採烈地進入音樂廳欣賞指揮大師的音樂會。雖然卡拉揚從未到過上海,這個劇情也很荒謬,但直接反映了當時卡拉揚在中國樂迷心中的地位。

延伸閱讀

《卡拉揚訪談錄》理察·奧斯本著。

《卡拉揚訪談錄》揭示出這位傳奇的指揮家「極富個性魅力的一面:坦率、真誠、嘻笑嘲諷、幽默風趣……各種音樂軼事信手拈來,音樂模仿天賦顯露無遺」 。著名作家、古典音樂節目主持人理察·奧斯本向我們展示了這位頗有爭議的人物的最客觀的畫像。這些對話是幾年中陸陸續續進行的,一直記錄到卡拉揚逝世前夕,因此它既吸引廣大樂迷,又具有相當的歷史文獻價值。

除了卡拉揚,1979年到訪中國演出的還有小提琴家斯特恩,指揮家小澤徵爾,他們都和中國樂迷、音樂家們有著很深的淵源。他們對鋼琴家郎朗的學習成長又產生了哪些影響?完整音頻,敬請收聽蜻蜓FM《請回答1969-2019》。

出品:蜻蜓FM

戰略合作媒體:新京報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

相關焦點

  • 郎朗:1979,人人都想綁架卡拉揚
    郎朗:1979,人人都想綁架卡拉揚 2019-01-24 0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卡拉揚的中國之旅
    作為聞名世界的指揮家,卡拉揚在舞臺上活躍了60多年,與包括德國柏林愛樂樂團在內的許多世界頂尖樂團都有過合作。1979年10月,應中國政府邀請,卡拉揚率領柏林愛樂樂團在北京進行了三場演出,為剛剛打開國門的中國留下了一場精神盛宴,也留下了他對音樂的感悟和理解。  卡拉揚其人  對於全世界古典音樂愛好者來說,卡拉揚是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也是一個傳說般的存在。
  • 中國人眼裡的卡拉揚
    雖然西方有音樂評論家認為,卡拉揚激情四射的指揮已經不再流行,人們現在更喜愛清新、能反應作品原貌的演繹,而卡拉揚激情的演繹已經到了影響樂曲本身的程度,但這樣的觀點絲毫不能影響這位「指揮皇帝」在中國樂迷心中的地位。對大部分中國樂迷來說,卡拉揚是引導他們進入古典音樂殿堂的啟蒙老師。上海徐匯中學的高三學生張殷帆將自己的大部分零花錢都用在購買卡拉揚的光碟上了。
  • 指揮大師馬裡斯·揚頌斯心力衰竭去世,享年77歲,郎朗曬合照悼念
    鋼琴演奏家郎朗在微博曬出兩人的同框照,發文悼念。郎朗在文中稱他和大師上個月還在巴黎見過面,沒想到會是最後一次見面。18年前,大師在音樂藝術的路上指引了郎朗,同時他要是郎朗人生的導師,郎朗稱雖然兩人相差近40歲,但是依然成為了忘年之交。這些年,兩人一起合作了很多音樂會。
  • 郎朗說話時不想聽吉娜,三個字回答,郎朗很快解釋了他的含義
    吉娜在離開前參加了妻子的浪漫旅行,一段視頻顯示了很多驚喜,看到了吉娜不情願,看到了她對郎朗的依戀,也讓大家看到了他們關係中有趣的事情,以為吉娜要去旅行,郎朗會暖心幫她準備行李,但出乎意料的是,他站在一邊看著妻子收拾行李,不時地,他還得給她一些意見。
  • 是時候打破卡拉揚神話了(圖)
    走遍巴黎任何一條大馬路,廣告牌上到處都是他那雙眼緊閉冥思苦想的神態,這神態曾令他的樂手們迷惘繼而憤怒。在家門口的唱片店,他那些大牌公司包裝的大盒套裝和根據幾首之前未發表的作品錄製的新唱片,幾乎把現場錄音的大師們擠下了貨架。  從薩爾茨堡、琉森到柏林、維也納,全世界的音樂節和交響樂團都在紀念他的百年誕辰,連日本都響徹了「記住!卡拉揚08」的口號。
  • 郎朗知乎回答二次元問題,與鋼琴結緣竟因《貓和老鼠》
    自今年6月大婚以來,郎朗的熱點話題從沒斷過。這位年少成名、天賦異稟的鋼琴大師多了一個身份——令人羨慕的「人生贏家」。了解郎朗的粉絲都知道,他是一名知乎的重度用戶。11月6日,應@知乎動畫邀請,郎朗回答了問題「把ACG文化和音樂結合起來會怎樣呢?」
  • 卡拉揚:「你們必須讓我一生擁有它」
    ,卡拉揚講到1954年11月富特萬格勒去世後他接手柏林愛樂的情況。此後,卡拉揚說到做到,從1955年掌控柏林愛樂,到1989年春天終止這份終身合同,30多年柏林愛樂的「卡拉揚王朝」得以建立。他1989年7月16日去世時交出權柄,已是重病下不得已的放手。這應該是一個主人與一個樂團最後的古典關係,有點像國王的故事。此後柏林愛樂的指揮棒流水傳遞,其他樂團類似卡拉揚王朝的傳奇也不會再有。
  • 85分鐘的美麗、掙扎、悲傷,郎朗怎麼理解《哥德堡變奏曲》
    郎朗邊彈邊講解「詠嘆調」(05:50)對於巴赫這位音樂巨人,華格納稱他為音樂史上最驚人的奇蹟;貝多芬感嘆他的音樂不是小溪,而是大海(Bach 這個姓氏在德語中的意思是小溪);卡拉揚曾說,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聆聽他的音樂;而很多文藝青年則表示
  • 為啥鋼琴家郎朗接連錄綜藝?聽清他說的回答,全明白了
    大家都知道吧,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情,要不然張冠李戴的行為就會被吐槽,就像是模特去演戲,觀眾一定會被吐槽,畢竟跨行是需要演技功底。而除了演員跨行會被吐槽之外,其實鋼琴家郎朗也是備受質疑和吐槽,明明郎朗在鋼琴界有很高的聲譽,而且還是國際聞名的高手,但是在2020這一年來,郎朗夫婦不斷參加綜藝,甚至就連妻子也是連續上綜藝,難道郎朗也是要轉行了?其實真的不是小編胡言亂語,只是郎朗接連錄製綜藝,大家都不禁懷疑人生,甚至有些質疑,郎朗到底是為啥呢?
  • 郎朗新專輯與恩師合作 首次挑戰貝多芬
    郎朗為樂迷籤名售碟。與恩師合作首次挑戰貝多芬作品這是郎朗首次在錄音室中演繹樂聖貝多芬的作品,他挑選的第一和第四鋼琴協奏曲,尤其是後者,被公認為貝多芬的鋼琴代表作之一。郎朗對這兩首作品的非凡演繹,令在唱片中擔任指揮的克里斯多福·艾森巴赫大師也為之嘆服:「我越聽越覺得,他(郎朗)就是天生的貝多芬演繹者」。
  • 指揮家湯沐海:從卡拉揚身上學到音樂的真諦
    他想表達的是什麼?這是一個難題。因為你無法和他們溝通。你不能打電話給天堂,喂,老貝(多芬),你告訴我你是怎麼想的?你本來就在茫茫的音樂之海中尋找。這又回答你剛才的那個問題,音樂不是數學,沒有標準答案,是抽象的。當然有些藝術很具象,比如繪畫。指揮要理解前人的音樂,要花很多力氣去探索,然後再通過自己的理解和經驗,通過自己人格的魅力,把它轉化成讓樂隊來演奏,因為指揮本人並不演奏。
  • 在薩爾茨堡追尋卡拉揚的腳步
    今年的薩爾茨堡音樂節,正在進行中,而我也有幸在現場聽了五場音樂,其中有四場都是和青年指揮家大獎的項目有關。從慕尼黑一路搭火車趕到薩爾茨堡後,說實話我的第一直觀印象是,這裡的物價為什麼比慕尼黑還要高。一顆牛油果1.5歐元,在慕尼黑是1歐元,而在薩爾茨堡博物館門外餐廳,一杯卡布奇諾則要4.2歐元。
  • 卡拉揚的背影
    比如,希特勒明明是奧地利人,卻作為千古罪人被永遠釘在德國歷史的恥辱柱上;再比如莫扎特,無論是其父親的出生地奧格斯堡,還是他本人的出生地薩爾茨堡,都屬德意志的管轄地,這樣一個地道的德國人,卻最終成為奧地利最著名的人物而載入史冊(不獨是音樂史)。  再說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
  • 卡拉揚指揮巴赫作品
    卡拉揚指揮巴赫作品 儘管卡拉揚非常敬仰巴赫此視頻收錄了巴赫的《第三布蘭登堡協奏曲》和《管弦樂組曲第二號》,卡拉揚兼任羽管鍵琴演奏與指揮。在《組曲》中擔任長笛獨奏的是卡爾海因茨·措勒,他曾多年連任柏林愛樂樂團長笛首席。該錄像攝製於1967-1968年,巴黎普萊耶爾音樂廳。
  • 當郎朗遇見郎平,他們會聊什麼
    見到女排姑娘,郎朗腦子裡反覆蹦出這個詞,她們的身高大都接近2米,當天還穿著高跟鞋,他比劃了一下肩膀,「我只到她們這裡。」郎朗探班中國女排。這次在裡約,他最想看的是女排半決賽中國對陣荷蘭,未成想又出「意外」,比賽和自己當晚的音樂會衝突了。
  • 《指揮大師卡拉揚——至臻完美》,紀錄片,2008年
    說起來接觸卡拉揚也有接近20年的時間,對他的感受,每個時間段都不一樣,2005年,我寫過一篇關於他的雜記,代表當時對他的一種認知水平,我把它貼在後面——卡拉揚緊繃一張雕塑臉,有人說他有希臘血統,有人說他是納粹,有人喜歡他閉眼指揮的樣子,有人的收藏裡沒有一張是他的唱片,嘴巴也不提他的名字,仿佛一提就丟分,都是扯淡,都沒有從音樂上去理解他
  • 郎朗牽手柏林愛樂樂團呈現「世紀音樂會」
    郎朗(左)與杜達梅爾 王小京 攝兩位年輕的音樂家隨後與「交響天團」柏林愛樂業團一起,奉上莫扎特《第24號鋼琴協奏曲》,當晚的樂迷迎來一場值得多年回味的音樂會。去年,郎朗因左手患腱鞘炎而被迫取消了許多演出,其中就包括與柏林愛樂的多場巡演。
  • 請你尊重道德,不要綁架道德,文明不容褻瀆
    現在人的整體素質都是很高的,這也是大家熟視無睹的一種文明自律的大進步,嘿嘿,請原諒這裡的用詞和語法。當然了,文明的行為,也是大大地反映出社會的和諧。什麼是「和諧」?和諧是萬事萬物的一種極大的美好的狀態。特別是人群聚雜的地方,形形色色,各種類型,形態形為各一的場所。於是和諧共處,就是一種人性的展示和表現了。當然了,不同的環境也最能檢驗出一個人的品質優劣。
  • 回答郎朗,網友:有才!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5月17日,薇婭吃了一頓活生生的零食,而郎朗和他的妻子吉娜兩個人也來到了薇婭直播室。自從他們結婚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郎朗和吉娜。前段時間兩個人也參加了一個綜藝節目,那就是《幸福三重奏》。在這個綜藝節目中,兩個人恩愛有加和兩個人的角色也很有趣,所以他們被很多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