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卡拉揚指揮貝多芬第二、第八交響曲
推薦: 卡拉揚指揮貝多芬第二、第八交響曲幾十年以來,相比較於貝多芬的第五、第九交響曲,他的第二和第八交響曲則被視為相對邊緣的作品。
-
卡拉揚版《女武神》將迎亞洲首演 致敬指揮大師卡拉揚
「卡拉揚可以說是99%的指揮家的偶像,而他對華格納的詮釋更是堪稱典範,有幸在北京國際音樂節指揮1967年卡拉揚版的《女武神》,可以讓香港管弦樂團以及觀眾感受到卡拉揚的存在。」荷蘭指揮家、香港管弦樂團總監梵志登在日前舉行的《女武神》發布會上說。
-
《指揮大師卡拉揚——至臻完美》,紀錄片,2008年
Karajan or Beauty as I See It (2008)(紀錄片《指揮大師卡拉揚——至臻完美》)本片拿出來看看,特別好的一個紀錄片,90分鐘長度,大量的歷史性鏡頭,大量的當代名家的訪談,以及卡拉揚和伯恩斯坦的許多對比段落,令片的觀賞性達到新高。
-
卡拉揚指揮貝多芬《第六交響曲》
卡拉揚指揮貝多芬《第六交響曲》 赫伯特·馮·卡拉揚與柏林愛樂樂團在這版1967年的錄像中再現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曲》中的情感與自然雙重風暴。
-
《卡拉揚DECCA錄音全集》,重現指揮帝王巔峰時代
卡拉揚,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無論是從豐富現代指揮藝術的角度上,還是從推動世界藝術乃至整個人類文化的發展上,都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傑出人物。不斷精進與擴容的指揮技術、超群的藝術氣質和磁石般的感召力,令卡拉揚的時代哪怕在本人辭世後依舊長盛不衰,「臣服」其麾下的人不計其數,更情不自禁地稱之為「指揮帝王」。
-
波蘭指揮家希穆拉去世|1971年卡拉揚指揮大賽冠軍
加布裡埃爾·希穆拉出生于波蘭,在以色列長大,是1971年赫伯特·馮·卡拉揚國際指揮比賽的冠軍。 1971年卡拉揚指揮大賽頒獎儀式
-
《藍色多瑙河》《命運交響曲》《拉德茨基進行曲》,絕世經典,卡拉揚指揮!
他帶領過歐洲眾多頂尖的樂團,並且和柏林愛樂樂團有過長達34年的合作關係,被譽為「指揮帝王」。《命運交響曲》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作品67號(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運交響曲(Fate Symphony),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於1807年末至1808年初。
-
指揮之神卡拉揚:「下輩子我可能變成一隻鷹」
1928年12月17日他第一次登臺指揮學院的一支學生樂團。第二年元旦,21歲的他就為成為職業指揮家忙碌開了。聽說烏爾姆歌劇院因為指揮生病,需要招聘新的指揮,卡拉揚立即從親朋好友那裡籌集資金,僱用家鄉的莫扎特樂團(他的父親在這裡演奏單簧管),安排1月23日在薩爾斯堡舉行一場音樂會。有兩點他必須要做到,一是劇場滿座,第二一定要請到烏爾姆歌劇院的經理。
-
50首卡拉揚指揮的經典名曲,收藏了慢慢聽
von Karajan 1908年4月5日 - 1989年7月16日 莫扎特《A大調第五小提琴協奏曲》 梅紐因演奏卡拉揚指揮
-
中國人眼裡的卡拉揚
雖然西方有音樂評論家認為,卡拉揚激情四射的指揮已經不再流行,人們現在更喜愛清新、能反應作品原貌的演繹,而卡拉揚激情的演繹已經到了影響樂曲本身的程度,但這樣的觀點絲毫不能影響這位「指揮皇帝」在中國樂迷心中的地位。對大部分中國樂迷來說,卡拉揚是引導他們進入古典音樂殿堂的啟蒙老師。上海徐匯中學的高三學生張殷帆將自己的大部分零花錢都用在購買卡拉揚的光碟上了。
-
每日一張經典黑膠(10)卡拉揚指揮的貝多芬交響樂全集
今天來一套大部頭的片子,卡拉揚指揮倫敦愛樂樂團演奏的貝多芬交響全集。唱片曲目:貝多芬第1-9交響曲盒裝7LP唱片公司和編號:德版LINGEN KOLN廠牌盒裝2804-1/7 立體聲發行國家和年代:50年代卡拉揚指揮愛樂樂團有一套英版EMI單聲道,這套立體聲的年代不詳,應該在1957年之前陸續完成錄音的。
-
卡拉揚與蕭士塔高維奇第十交響曲
在4月29日晚北京音樂廳舉行的中國交響樂團音樂會上,加拿大年輕指揮家馬爾科·帕裡索託指揮了蕭士塔高維奇的第十交響曲。在座的聽眾對蕭士塔高維奇這部一向以艱深難解著稱的交響曲表現出空前的熱情,在指揮謝幕數次後,他們仍在熱烈鼓掌,其中有些人情不自禁地站起來向舞臺上的音樂家致敬。
-
跟隨卡拉揚學習的難忘歲月
然而,我卻有機會得到了這樣一位世界級指揮大師的幫助,真的很幸運。回想當時我跟隨卡拉揚學習的那些日子,歷歷在目,令我心懷感激。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作為首批中國公派留學生赴德國慕尼黑音樂學院深造。當時我一心想參加卡拉揚國際指揮比賽,通過柏林愛樂樂團一位朋友的引薦,我得到了卡拉揚的許可,能去觀看他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排練,這種特有的學習機會,讓我受益匪淺。
-
指揮大師卡拉揚,當年為何要創辦這樣一個樂隊學院?
裡格鮑爾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柏林愛樂卡拉揚樂隊學院的總監。 卡拉揚樂隊學院,是世界上第一個樂隊學院,1972年由時任柏林愛樂音樂總監的指揮大師赫伯特·馮·卡拉揚一手創辦。卡拉揚為什麼要創辦樂隊學院?裡格鮑爾告訴記者,在上世紀70年代,要為柏林愛樂尋找優秀的演奏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許多剛剛從音樂學院畢業的學生,獨奏能力很強,但卻並不適應樂團的演奏方式。
-
卡拉揚生平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1938年 4月8日 首次同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指揮莫扎特,拉威爾和勃拉姆斯的作品。 1939年 被任命為柏林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 1948年 擔任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藝術總監,維也納交響樂團首席指揮;並同倫敦的英國愛樂樂團緊密合作。擔任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副指揮,以及遍布歐洲和海外的許多著名樂團的客座指揮。
-
女神穆特和她的男神卡拉揚
對於這位前輩同行的觀點,穆特想必不會完全同意,在她看來,當代作品非常重要,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很多當代作曲家都特地為她創作,而她也從來都會在音樂會和唱片錄音中以精湛的演奏弘揚它們,這成為穆特作為新一代小提琴大師對於音樂事業的一個突出貢獻。在她的藝術家簡介中,特地提到她的「曲目中經典作品與富有創意的新作平分秋色」。
-
紀念卡拉揚111歲誕辰:最值得聆聽的一套卡拉揚唱片
卡拉揚在音樂界享有盛譽,甚至在中國古典樂迷中被人稱為「指揮帝王」。卡拉揚指揮曲目的廣泛幾乎無人可及,從巴洛克到古典、浪漫派一直到二十世紀的現代音樂,除了德奧體系的音樂家,還有法國、俄國、東歐等。不可否認卡拉揚野心勃勃且傲慢如帝王,但對音樂他是謙卑的,他對音色極度敏感,是個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今天是「指揮帝王」卡拉揚111周年的誕辰,回顧其璀璨的藝術人生中,值得一提的作品必然有這套《卡拉揚: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
「卡拉揚之聲」,何以成為傳奇
今年是奧地利指揮家卡拉揚逝世30周年。這位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指揮家用獨特的指揮理念締造了「卡拉揚之聲」。 卡拉揚曾面臨兩種藝術風格的激烈碰撞,他既把握了德奧指揮傳統的珍寶,又開啟了新的時代。30年後再聽卡拉揚,「指揮帝王」的神話色彩漸漸消失,他締造的傳奇卻終將不朽。
-
卡拉揚-《莫扎特:晚期交響曲》
這套《莫扎特:晚期交響曲》由DG唱片公司發行於2008年,赫伯特•馮•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錄製。 其中《降E大調No. 39交響曲》作於1788年,該曲曾被人們尊稱為「天鵝之歌」,以表達對莫扎特和這部作品的仰慕之情。此曲自始至終貫穿著舞蹈性的節奏與旋律,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主義精神。
-
是時候打破卡拉揚神話了(圖)
在家門口的唱片店,他那些大牌公司包裝的大盒套裝和根據幾首之前未發表的作品錄製的新唱片,幾乎把現場錄音的大師們擠下了貨架。 從薩爾茨堡、琉森到柏林、維也納,全世界的音樂節和交響樂團都在紀念他的百年誕辰,連日本都響徹了「記住!卡拉揚08」的口號。今年無論你朝哪裡看,赫伯特·馮·卡拉揚都在古典日程的首位,因為整個行業都在全力以赴保證他的首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