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警罪單獨入刑有望成為現實

2021-01-08 中國青年網

□ 本報記者 蒲曉磊

熱議多年的襲警罪單獨入刑,有望成為現實。

10月2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審議稿)開始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徵求意見。草案二審稿建議,修改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五款規定的「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依照妨害公務罪從重處罰的規定,增加單獨的法定刑。同時,針對使用槍枝、管制刀具或者駕駛機動車撞擊等嚴重暴力襲警行為,增加規定了更重的處罰。

長期以來,關於是否單獨增設襲警罪,一直存在爭議。但近年來發生的多起性質惡劣的襲警案件,使得增設襲警罪的呼聲越來越高。

8月10日,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趙克志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作國務院關於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建議,在刑法中單獨增設襲警罪。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詹偉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根據我國現行刑法規定,襲警行為是按照妨害公務罪進行處罰。但實際上,襲警不同於一般的妨害公務,不僅侵害了民警的人身權益,更重要的是破壞了正常的公共管理秩序,是對國家法律尊嚴和政權權威的損害,社會危害程度更甚。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單獨增設襲警罪並加大對嚴重襲警行為的處罰力度,將為嚴懲襲警行為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武器,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助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詹偉說。

完善立法遏制襲警行為

近年來,檢察機關充分履行批捕、起訴職能,2016至2019年,妨害公務罪共批准逮捕41682件51658人,提起公訴59775件79024人,較好地震懾了犯罪,積極回應了社會關切。

這些數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屬於襲警的違法犯罪行為。

為維護民警執法權威,保障民警人身安全,依法懲治襲警違法犯罪行為,近年來,我國在制度層面不斷進行完善,加大對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

2015年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確作出「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依照妨害公務罪從重處罰的規定。

2019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了《關於依法懲治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襲警犯罪的罪名適用、從重處罰暴力襲警的具體標準等作出明確規定。

詹偉認為,作為我國第一部由「兩高一部」聯合出臺的專門懲處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的規範性文件,《指導意見》明確了懲治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突出了實際操作性,有助於強力遏制襲警行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更好地起到震懾和預防犯罪的作用。

如今,單獨增設襲警罪條款寫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

草案二審稿將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五款修改為:「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槍枝、管制刀具或者駕駛機動車撞擊等手段,嚴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單設罪名強化法律震懾

近年來,我國針對暴力襲警事件制定的法律法規不斷得到完善。但時至今日,我國刑法仍未單設襲警罪。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阮齊林指出,通常來說,英美法系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會單獨設立襲警罪。在大陸法系國家,襲警行為歸入妨害公務罪中。在應對襲警行為上,我國明顯受到大陸法系的影響。「但無論是否單設襲警罪,對於暴力襲警行為都要從重處罰,這一點是確定的。」

關於在刑法中單設襲警罪的呼聲由來已久。早在2003年初,就有35位全國人大代表提交了在刑法中增加襲警罪的議案。此後,關於在刑法中單獨增設襲警罪的議案、提案和建議,經常可以在全國兩會上看到。2019年全國人大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元茂榮提交了關於在刑法中增設襲警罪的議案。元茂榮認為,出於對襲警行為社會危害性的特別強調並予以特別懲治的意圖,理應將其單設為一個獨立的罪名。

與此同時,也有觀點認為,沒有必要在刑法中單設襲警罪。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刑法研究所副所長彭新林指出,針對暴力襲警行為,刑法已經按照妨害公務罪從重處罰,《指導意見》也可以解決以往存在的操作性不強、量刑標準不一等情況。因此,即使不單獨設立襲警罪,也可以解決相關問題。

專家認為,立法修法要堅持問題導向,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單獨增設襲警罪,意味著立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已經具備。

「警察執法有著特殊性,襲警不同於一般的妨害公務,草案二審稿將暴力襲擊警察行為單獨列罪,增加了打擊力度和法律威懾力,不僅有助於遏制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的多發趨勢,也有利於更好地維護社會管理秩序和國家法律尊嚴。」詹偉說。

應當嚴格限定襲警行為

專家認為,在刑法中單設襲警罪,是一件謹慎的事情,在單獨增設襲警罪的同時,還要制定相關的司法解釋,以此來確保襲警罪能夠得到準確適用。

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孫煜華指出,在刑法修正案中增設襲警罪,至少還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方面,不斷加大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建設力度,著力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執法公信力;另一方面,對襲警行為作出明確、細化的規定,嚴格限定襲警的情形,做到既不擴大解釋也不縮小解釋。

「要深刻吸取粗暴執法、過度執法、不文明執法等問題帶來的教訓,推進執法規範化建設。例如,不能把執法對象在面對不規範執法時的適度反抗認定為襲警,否則的話,會造成打擊面過大的問題;再如,明確警察執法時應當按照規定配備單警執法記錄儀,視頻可以作為適用襲警罪的重要證據。因此,有必要在增設襲警罪的同時,對相關行為作出嚴格限定。」孫煜華說。

與此同時,相應的法治宣傳教育也要同步跟上。

詹偉建議,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力度,提高人們的法治意識,優化執法環境。要使人們懂得,任何拒絕、阻礙、威脅、暴力抗法襲警等侵害公安民警執法權益的行為都是違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嚴懲,切實轉變「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和「法不責眾」的錯誤觀念。

「同時,也要通過法治宣傳讓人們明白,加大警察執法權威,最終是為了保障社會公共秩序的穩定,在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的同時,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義,推進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詹偉說。

(來源:法治日報)

相關焦點

  • 【警務督察】襲警罪入刑,送給人民警察最好的禮物!
    【警務督察】襲警罪入刑,送給人民警察最好的禮物!這是首次對襲警單獨設置法定刑。2021年1月10日,就是中國第一個人民警察節,在2020年12月26日,首次對襲警罪單獨設置法定刑,這是告慰那些因襲警罪而犧牲的一萬多民警的在天之靈,也是國家在人民警察節來臨之前送給全中國警察最好的禮物!
  • 「襲警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襲警罪」!襲警罪單獨入刑,刻不容緩!相關閱讀>>增設襲警罪!維護民警執法權威!12月26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 設立襲警罪終於「照進現實」:以法治力量堅決捍衛民警執法權威
    熱議多年的設立襲警罪,終於「照進現實」。這是我國首次針對襲警單獨設置法定刑,在全警引發強烈反響,也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這一刻,值得紀念、意義重大,極大地振奮警心、鼓舞鬥志。作為國家重要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力量,人民警察肩負著捍衛政治安全、維護社會安定、保障人民安寧的使命任務。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廣大公安民警忠誠履職、奉獻擔當,為實現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作出了突出貢獻。
  • 刑法修正案九|襲警擬入刑:列入妨害公務罪,從重處罰
    刑法修正案九|襲警擬入刑:列入妨害公務罪,從重處罰 澎湃新聞記者 邢丙銀 2015-08-24 15:44 來源:澎湃新聞
  • 「襲警罪」!定了!明年3月1日起施行
    一旦民警的正當執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勢必造成在現實中出現執法軟弱、甚至不敢執法的現象,最終也必然讓破壞規則者得寸進尺,同時讓合法權利失去了真正的保護。襲警罪單獨入刑,刻不容緩!
  • 帶你了解襲警罪,明年3月1日起施行
    這是首次對襲警單獨設置法定刑。近年來,維護民警執法權威被屢次提及,並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保障民警合法權益。2018年12月19日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趙克志籤署公安部第153號令,正式發布《公安機關維護民警執法權威工作規定》,並於2019年2月1日正式施行。
  • 「襲警罪」正式出臺 這13種行為將判刑(附全文)
    這是首次對襲警單獨設置法定刑。今年8月10日,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趙克志就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代表國務院報告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建設工作情況時說,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單獨規定襲警罪。
  • 向警司吐口水涉襲警罪成立 港無業男子三罪並罰被判10個月監禁
    據香港「東網」報導,灣仔警察總部今年6月26日遭大批暴徒包圍,警方事後控告43歲無業男子吳定邦參與非法集結、刑毀和襲警等4項罪名,他早前已承認參與非法集結、刑事毀壞以及向一名高級警司吐口水的襲警罪,並於今日(26日)被東區法院判處10個月監禁,並須於7天內賠償警方1670港元玻璃門維修費
  • 碰瓷入刑?非也!碰瓷早就入刑了
    《指導意見》明確了「碰瓷」的定義,以及碰瓷可能構成的八類犯罪,這八類犯罪依次是:(1)詐騙罪、虛假訴訟罪;(2)敲詐勒索罪;(3)搶劫罪;(4)盜竊罪、搶奪罪;(5)故意毀壞財物罪;(6)交通肇事罪;(7)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8)非法拘禁罪、非法搜查罪定罪。
  • 重慶首例醉駕入刑案:構成危險駕駛罪 免予刑事處罰
    沙區法院:已構成危險駕駛罪,但犯罪情節輕微未造成危害後果  5月1日零時4分,巴南區包工頭廖星華喝了啤酒後開車送朋友回家,結果在西永被沙區警方查獲。因涉嫌危險駕駛罪,廖星華成為重慶市醉駕入刑案第一人。記者昨日從沙區法院獲悉,法院一審認定廖星華構成危險駕駛罪,但鑑於犯罪情節輕微,免予刑事處罰。
  • 高斌:公款吃喝入刑:有無必要?是否可行?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建議「公款吃喝入刑」。   「公款吃喝入刑」有沒有必要?是否可行?如果沒有必要、在現實中無法操作,又該如何遏制公款吃喝腐敗?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富潤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則建議,修改刑法設立「揮霍浪費罪」。   正方:「公款吃喝入刑」才有威懾力   治理公款吃喝,我國並不缺乏相關的條令和規定。
  • 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最高刑刑期由五年提至十年
    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擬加刑5年  ■本報記者 孫東輝  屢受學界及輿論詰難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擬作修改。8月29日,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下稱草案)公布。草案將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最高刑由五年有期徒刑提高至十年有期徒刑。
  • 該不該給"醉駕入刑"留口子 最高法引爭議(全文)
    此前,溫州胡某因為醉駕車輛撞傷5人而成為省內「醉駕入刑」被判第一人,被判拘役3個月、並處罰金2000元。而其他被查到的醉駕案,目前還多處於公安機關的偵查階段。記者向杭州各基層檢察院、法院詢問得知,杭州此前查獲的醉駕者,要麼被刑事拘留,要麼被取保候審,所涉案件目前都還沒有移交到檢察機關,更沒到法院審理階段。
  •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保護前置:幹擾駕駛行為入刑 防止風險轉化...
    原創 潘晨子 人民法治刑事立法為回應社會之關切,其中妨害公共運輸工具安全駕駛的行為或將入刑。隨著公共運輸網絡的發展、環保理念的宣傳以及一些城市私家車限行政策的推行,公共運輸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日常出行的首要選擇。
  • 最高法:高利貸入刑了,既往不咎!
    此前,非法經營罪已將非法放貸入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於2019年10月21日發布並實施《關於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規定,將實際年利率超過36%的非法放貸行為列入非法經營罪定罪進行打擊處罰。
  • 江蘇淮安襲警嫌犯劣跡:六次獲刑,涉強姦、猥褻、放火、盜竊
    江蘇淮安暴力襲警導致一名民警、一名輔警犧牲的犯罪嫌疑人馬洪兵、馬洪偉二人已被抓獲,其中嫌犯馬洪兵有多次前科,劣跡斑斑。7月6日19時45分,淮安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公眾帳號「淮安警方」發布警情通報稱,兩名襲警犯罪嫌疑人被抓獲。在抓捕過程中,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馬洪兵持刀拒捕,民警果斷開槍將其擊傷,成功抓獲。
  • 港16歲男生用木錘襲警罪成,被判12個月感化令
    據港媒報導,現年16歲的男生在去年10月的屯門「反修例」示威中,涉用木錘襲擊港警飛虎隊成員右肩,造成2釐米瘀傷,早前受審後被裁定襲警罪成,今(7日)在屯門法院被判12個月感化。裁判官指涉案鐵錘長32釐米,故本案比一般襲警案嚴重,但考慮到被告已還押14天,控方又是引用刑責較輕的《警隊條例》作檢控,最終接納感化官建議,判被告感化,期間要他守宵禁令,及接受心理和精神等治療。
  • 非法放貸正式入刑,2年內高利出借10次以上認定為非法經營罪
    非法放貸正式入刑,2年內高利出借10次以上認定為非法經營罪 2019-11-26 1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評論員觀察|冒名上大學擬入罪,守住「前途安全」
    古人言,「諸斷罪而無正條者,其應出罪者,則舉重以明輕;其應入罪者,則舉輕以明重。」這意思是說,對法無明文規定為犯罪的情況,凡應減輕處罰的,則列舉重罰處罰的規定,比照著從輕處斷;凡應加重處罰的,則列舉輕罰處刑的規定,比照著從重處斷。正是從這個原則出發,有法律人士以代替考試罪作比較,認為冒名頂替上大學的社會危害性和人身危險性,要比替考行為有過之而無不及。
  • 各地「醉駕第一人」紛紛入罪 取證環節仍需明確
    「醉駕入刑」實施一周以來,各地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根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消息,「五一」期間,全國道路交通情況平穩,未接到發生嚴重擁堵和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報告,酒後駕駛交通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雙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