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正和島貴基因部落 廬山千年「白鹿洞書院」開講

2021-01-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19日電 日前,正和島創變者年會南昌站落幕,正和島貴基因部落20餘位成員就已經安靜的坐在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廬山千年「白鹿洞書院」內的「明倫堂」課桌上,聆聽白鹿洞書院常住劉長煥先生精彩絕倫的大學問。

白鹿洞書院常住、北京開明書院院長劉長煥

在大儒朱熹、王陽明先生幾百年前傳習過的課堂裡,白鹿洞書院常住、北京開明書院院長劉長煥為貴基因部落成員認真傳授了《道德經》《大學》《教條示龍場諸生》等部分精髓,參學者紛紛表達受益匪淺。

正和島貴基因部落成立的目的是期望聚集對人文學科(文、史、哲)感興趣的企業家共創「同道、同趣、同益」的價值命運共同體;部落此行「參學白鹿覺悟大道」活動也是貴基因部落沉澱五年後的首秀。

「白鹿洞書院」內的「明倫堂」講課現場

正和島聯合投資基金總裁陳裡表示,正和島貴基因部落組織的這次學習活動不僅組織到位,服務專業;更重要的是白鹿洞書院常住劉長煥先生的教誨讓我對經典的理解完全提升了一個層次;之前對《道德經》、《大學》、《陽明心學》這些文章也都以不同形式學習過,但聽了長煥先生的傳授後,很多之前難以理解的熟悉內容突然豁然開朗。比如在「立志」這個問題上,過去十分糾結。因為在我的心目中,「聖人」是完美而高不可攀的,自己窮盡一生的努力都難以企及,如果明知如此,還要在眾目睽睽之下,立「聖人之志」,豈不有點自欺欺人?但聽了老師對這個問題的講解後終於明白,先生說:在哪一刻與聖人之心契合,此刻你就是聖人!也許只是短暫的1秒、1分、1天,或是1年、數年……我們只需要將與聖人契合之心的時間不斷延長,就是在向聖人邁進。雖然語言簡單樸實,但一下子點化我的內心!讓我找到了「立志」的勇氣和信心,並真正認知「立志」的深刻含義及路徑。

學員們在廬山千年「白鹿洞書院」合影

正和島貴基因部落創始酋長章警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是企業家實現覺悟大道的終極旨趣,更是當下和未來相當歷史時期中國社會各界必然的路徑。長煥先生此次的傳習直觸內心,讓我感到震撼及期待;在此,也為貴基因部落「立志」,期望能請到長煥先生長期能為更多的企業家傳道授業,踐行「同道、同趣、同益」的價值命運體。

六三伍三品牌COO羅美君表示,在中國四大學院之一的白鹿洞書院,聽長煥老師講解了國學經典《道德經》《大學》《教條式龍場諸生》精髓後,感覺自己又升華了,是心上的升華。從前覺得深澀難懂的「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到深奧模糊的「明明德,親明,止於至善」等;在當下那刻,一下擊中了自己的內心,一切都變得簡單純粹。餘生要去做的就是不斷精進自己的內心,發心就是幫助更多的人,感恩在貴基因遇到向上向善的貴人,一起修行,匯聚能量,讓世間能夠變得更加美好。

據了解,地處九江廬山、被譽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也是中國教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白鹿洞書院其因創辦早、名師多、造士眾、影響大、文物豐而蜚聲海內外。新中國成立後,白鹿洞書院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利用,各級政府先後撥巨款進行三次大的維修,書院再度興盛。1996年,廬山作為「世界文化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書院是其主要景點之一。目前,白鹿洞書院已成為江西省集文物管理、文化交流、學術研究、旅遊觀光為一體的重要窗口。

相關焦點

  • 傳道正和島貴基因部落 廬山千年「白鹿洞書院」開講
    中新網8月19日電 日前,正和島創變者年會南昌站落幕,正和島貴基因部落20餘位成員就已經安靜的坐在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廬山千年「白鹿洞書院」內的「明倫堂」課桌上,聆聽白鹿洞書院常住劉長煥先生精彩絕倫的大學問。
  • 探訪廬山南麓千年白鹿洞書院:延續文化交流與合作(圖)
    探訪廬山南麓千年白鹿洞書院:延續文化交流與合作(圖) 2016-09,中新社記者實地探訪了這所已有千年歷史的書院。
  • 廬山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觀,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它與湖南的嶽麓書院、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河南登封的嵩陽書院
  • 白鹿洞書院:千年白鹿,天下之首
    千百年來,不知多少大師在這裡傳道授業解惑,也不知多少賢士從這裡走向天下,而那煌煌奪目的巨著和超凡卓絕的智慧,更是在人世間流傳。這座書院,就是地處九江廬山、被譽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也是中國教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白鹿洞書院其因創辦早、名師多、造士眾、影響大、文物豐而蜚聲海內外。
  • 白鹿洞書院:千年白鹿,天下之首
    本期起,我們推出「千古書院,光耀贛鄱」系列報導,關注在時光流轉中生生不息的書院文化——廬山五老峰南麓,一座飽經歲月滄桑依然古韻盎然的建築,靜靜地坐落在時光深處。千百年來,不知多少大師在這裡傳道授業解惑,也不知多少賢士從這裡走向天下,而那煌煌奪目的巨著和超凡卓絕的智慧,更是在人世間流傳。
  • 白鹿洞書院:千年書院再續文脈
    走進廬山白鹿洞書院,建築重簷翹角,昂首欲飛,庭院花格,虛實相間,步步為景。在這個淡雅又不失莊重的樓閣庭院裡,禮聖殿、朱子祠、御書閣、明倫堂坐落其間。11月28日。「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網絡傳播活動記者團走進有著「天下書院之首」美譽的千年學府——白鹿洞書院。
  • 探訪廬山南麓千年白鹿洞書院:延續文化交流與合作
    【解說】頭頂中國古代高等學府的熠熠光環,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與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河南登封的嵩陽書院,合稱為「中國四大書院」。日前,中新社記者實地探訪了這所已有千年歷史的古書院。
  • 老照片裡的「天下四大書院」——廬山白鹿洞書院
    廬山白鹿洞書院白鹿洞書院枕流橋1928年,近代著名學者胡適遊歷廬山後,獨具慧眼地提出了「廬山三處史跡代表三大趨勢:㈠ 慧遠的東林,代表中國『佛教化』與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㈡ 白鹿洞,代表中國近世700年宋學大趨勢;㈢ 牯嶺,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國的大趨勢。」
  • 廬山白鹿洞書院一瞥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和嶽麓書院、應天書院、嵩陽書院,稱為「中國四大書院」,唐朝李涉、李渤兄弟二人曾在此隱居讀書,李渤有一頭白鹿每天相伴,白鹿很通人性,當時李渤被稱為白鹿先生,所居住的地方便被稱為白鹿洞。北宋初期,書院在朝廷的重視下逐漸發展起來。
  • 走進白鹿洞書院:千年書院的現代生存樣態
    中新網客戶端九江11月29日電(記者 宋宇晟)「書院是我國古代特有的教育機構和教學組織。一千多年辦學不絕,屢毀屢建。它不同於官學,也非完全意義上的私學;它不是啟蒙教育、小中學教育,也非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它不是科舉的敲門磚,但又難以擺脫讀書做官的窠臼……」  作為廬山白鹿洞書院管理委員會前任主任,閔正國談起今天的書院,多多少少帶有一種糾結的心態。
  • 白鹿洞書院: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是廬山「世界文化景觀」之一
    原創七言律詩《白鹿洞書院》匡廬山下千年韻,林翠環合貫道流。白鹿仙蹤崖刻古,紫陽丹桂院亭幽。白鹿洞書院大門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是廬山世界文化景觀之重要景區,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白鹿洞書院之先賢書院南唐(940年),在此建「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與金陵秦淮河畔國子監齊名,學者爭相往之。白鹿洞書院之名始於此。
  • 白蟻軍團威脅白鹿洞書院的千年古蹟[組圖]
    滅蟻專家從書院內的古樹內掏出的蟻巢。自1990年以來,號稱「天下書院之首」的廬山白鹿洞書院,年年都遭到白蟻的瘋狂啃噬,儘管文物管理部門每年都要花錢進行防治,但卻難以治本。目前,白鹿洞書院內的古樹和木質房屋已遭到嚴重破壞,部分木質房頂甚至脫落。白蟻已直接威脅到書院千年的古蹟保護。
  • 白鹿洞書院為中國四大書院之一,位於廬山五老峰東南
    始建於公元940年,書院「始於唐、盛於宋,沿於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書院歷經滄桑,屢興屢廢。至到南宋朱熹重建書院,並親自在此講學,方得以興盛。白鹿洞書院現存在建築群沿貫道溪自西向東串聯式而築。南唐李氏朝廷,在此辦「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與金陵秦淮河畔國子監齊名,學者爭相往之。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視書院教育,御賜《九經》等書於書院,因 有朝廷重視,地方官史予以重視,書院得以發展。1179年(南宋淳熙六年),理學宗師朱熹知南康軍(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率百官造訪書院,當時書院殘垣斷牆,雜草叢生。
  • 白鹿洞書院保護發展之路:守正出新賡續千年文脈
    從公元940年辦廬山國學時起,至今已有1078年歷史,它比英國牛津大學早228年,比劍橋大學早269年。是我國古代書院中辦學較早、體制完備、缺環極少的書院,影響力很大。歷史的淬鍊過後,書院強大的文化根基和生命力讓它歷久彌新,越挫越勇。據史料記載,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對白鹿洞書院進行保護和維修。
  • 廬山白鹿洞書院 長假國學遊受青睞(圖)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王祺攝影報導:「宋朝書院講學之風盛行,白鹿洞書院因朱熹和學界名流陸九淵等曾在此講學或辯論,成為理學傳播的中心。」10月4日,廬山白鹿洞書院,遊客在講解員的講解指引下,依次參觀。,廬山白鹿洞書院為北宋四大書院之首,在熱鬧的國慶假期,每天都迎來了不少海內外的遊客。
  • 1927年鏡頭下的江西廬山:落魄的白鹿洞書院,險峻的五老峰
    昔日的廬山「餘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兩千多年前的司馬遷從廬山南側登頂,之後寫入《史記》的文字資料也是關於廬山最早的記載。500多年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陶淵明來到廬山並隱居在此,寫下了《歸去來兮辭》。北宋詞人蘇軾更是在此處遊歷之後寫下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千古名句。千年之後來到上世紀民國20年代末,廬山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1927年的廬山紀行
  • 白鹿洞書院:千年學府,呦呦鹿鳴
    江西的書院文化是我國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歷史上,江西書院眾多,且名噪一時。而其中的白鹿洞書院更是「天下書院之首」。唐朝白鹿洞書院可追溯到唐德宗時期(785~805),洛陽人氏李渤隱居求學於廬山,他養了一頭白鹿,常隨主人外出遊玩,十分通人性,久而久之,當地人民便叫李渤為白鹿先生,其住所名為「白鹿洞」五代十國
  • 白鹿洞書院:千年學府,呦呦鹿鳴
    江西的書院文化是我國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歷史上,江西書院眾多,且名噪一時。而其中的白鹿洞書院更是「天下書院之首」。唐朝白鹿洞書院可追溯到唐德宗時期(785~805),洛陽人氏李渤隱居求學於廬山,他養了一頭白鹿,常隨主人外出遊玩,十分通人性,久而久之,當地人民便叫李渤為白鹿先生,其住所名為「白鹿洞」五代十國南唐時期(940),朝廷在此建廬山國學,當時最高學府之一
  • 路過廬山,走進白鹿洞書院,白鹿雖無歸洞跡,青衿猶有讀書聲
    又相傳書院的創始人南唐李渤,在此地養一白鹿,終日相隨,人稱白鹿先生,便喚此地曰「白鹿洞」。、盛於宋、沿於明清,已有千年歷史。初為唐代(公元618—907年)李渤(後為江州刺史)兄弟隱居讀書處,五代南唐升元四年(940年),先主李知誥在此建「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與金陵秦淮河畔的國子監齊名。宋(公元960—1127年)初擴建為書院,定名「白鹿洞書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完備的書院,與嶽麓、嵩陽、睢陽並稱 「四大書院」。
  • 廬山白鹿洞書院被授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廬山白鹿洞書院被授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9月25日,廬山白鹿洞書院•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在白鹿洞書院舉行揭牌儀式。白鹿洞書院被授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是對白鹿洞書院積極傳承傳播贛郡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充分肯定,更是對白鹿洞書院進一步創新發展、發揮文化引領作用的鼓勵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