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在黃鶴樓上聽人吹笛,寫下一首七言絕句,驚豔了千年!
李白在黃鶴樓上聽人吹笛,寫下一首七言絕句,驚豔了千年!七言絕句是我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於近體詩範疇。它發展並流行於唐代,尤其是盛唐時期,大量的七絕詩人湧現,寫下了一首首精彩紛呈的七言絕句。其中李白和王昌齡二人代表了七絕的最高成就。
-
黃鶴樓上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我們上次介紹了崔顥的《黃鶴樓》,提高了這是一首連李白都佩服的好詩。其實李白寫的關於黃鶴樓的詩除了之前介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還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詩,就是今天我們準備一起來讀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
黃鶴樓上哪首詩讓詩仙李白讚嘆不已
黃鶴樓為何以「黃鶴」為名,一說是原樓建在黃鵠磯上,後人念「鵠」為「鶴」,以訛傳訛,遂成事實。一說有神異色彩的「仙人黃鶴」傳說。因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神仙跨鶴的傳說,所以才有此說。相傳,李白也曾路過湖北武漢,慕名登黃鶴樓賞景。文人墨客都喜歡題壁留詩,李白也不例外,當他提筆準備信手而就之際,意外看到崔顥這首詩,大為折服。不禁感嘆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從此,黃鶴樓、仙人、崔顥等聲名遠揚。該欣賞這首詩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跟隨李白的詩,遙望武漢黃鶴樓
黃鶴樓,是武漢的標誌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黃鶴樓一直為文人所稱道,甚至當時流傳這樣一句話:「平生不登黃鶴樓,任是詩人也枉然。」而對於「懷四海之志,遊八方之地」的李白,則筆下更是少不了與黃鶴樓的情結。選取幾首,分別是李白寫於不同年齡和境遇,背景不同,筆觸更是大有不同,欣賞之餘,對人生況味也不免心有感嘆。
-
李白最動人的一首詩,僅僅28個字,便感人至深!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著「詩仙」之稱,與杜甫並稱「李杜」。在詩歌成就上,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常常以簡練的語言能夠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如李白的一首七言絕句《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
李白從長安被貶長沙,途經黃鶴樓聞笛賞花,感慨之餘寫下千古名作
所謂的江湖也就是指這個社會,古往今來無論是哪個層次的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經歷一些挫折,被生活狠狠的來上一刀。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而且還因此留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篇。當年他從長安被貶長沙,途經黃鶴樓上,和朋友一起聞笛賞花,感慨之餘寫下千古名作。
-
李白為什麼多次在黃鶴樓上傷春悲秋?這裡隱藏著他的什麼傷心事?
聽說李白當時遊黃鶴樓時,看到了上面崔顥的題詩,就是那首著名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李白感慨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然後就不想寫詠黃鶴樓的詩了。所以後來,也不知道是不甘願還是怎麼的,李白還是寫了《登金陵鳳凰臺》和《鸚鵡洲》等詩,頗有跟崔顥爭勝的意味。這是黃鶴樓給李白帶來的一件鬱悶之事。當然,還是其它的。李白有很多首寫到黃鶴樓的詩,幾乎都是充滿了悲傷語調的。
-
李白最委屈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如泣如訴,最後一句堪稱神來之筆
對於李白來說,被貶夜郎大概是他一生最大的恥辱。因為個性太過不羈,唐玄宗為顯惜才,給了他一大堆金銀打發了他,史稱「賜金返還」。本來遊山玩水又有錢花的日子,過得逍遙自在,但他卻非加入永王的謀反軍,後來永王被滅他也被貶夜郎。
-
李白的長江時代:從起點到終點,大江東流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原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禕於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黃鶴樓也因為李白的詩作,登頂中國名樓榜首。只是時光流轉,歲月無情,年輕時的因緣際會不僅帶來了喜悅和歡暢,也帶來了不盡的回憶和留戀。晚年的李白,因為永王李璘事件受到株連,被朝廷加以罪名流浪夜郎,此時李白已年近古稀。
-
「詩詞遇上名勝」黃鶴樓:曾將黃鶴樓上吹,一聲佔盡秋江月
黃鶴樓位於湖北武漢,始建於公元223年,後成為「遊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有近1800年歷史。黃鶴樓因詩成名,「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唐代崔顥的這首《黃鶴樓》被推為「唐人七律之首」,成為詠樓絕唱。
-
隸書古詩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 題北榭碑》,李白。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荊楚大地遭時疫,此地空餘黃鶴樓:推五首關於黃鶴樓的詩句
首當其衝的就是武漢的黃鶴樓。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地處武昌蛇山之巔,與萬裡長江遙相呼應,與湖南岳陽的嶽陽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並稱「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其以巍峨雄偉的氣勢,享有「天下絕景」的美譽。
-
李白登黃鶴樓,聽見有人在吹笛子,有感而發寫下一首千古名作
文:百家原創首發,禁止抄襲李白是歷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他精彩紛呈的幾十年裡,為我們留下了不計其數的優秀動人作品。雖然詩仙的藝術人生是如此的精彩,但是回想起他在仕途上所遭受到的待遇,就不禁讓人為他感到可惜。
-
「吳中四傑」楊基的《聞鄰船吹笛》聽笛聲悠揚,悟思鄉情切
聞鄰船吹笛江空月寒露華白,何人船頭夜吹笛。參差楚調轉吳音,定是江南遠行客。江南萬裡不歸家,笛裡分明說鬢華。已分折殘堤上柳,莫教吹落隴頭花。無論哪種曲調都在告訴詩人,吹笛人一定是一個漂泊江南的客居之人。第三聯,寫吹笛人,在江南漂泊萬裡,不能歸家。笛聲嗚咽,訴說著他年華的逝去,此時蒼老的容顏。一年又一年,江南萬裡漂泊,一年又一年,青絲變白髮。
-
《黃鶴樓》,李白的心結為何打不開?
而崔顥的一首《黃鶴樓》,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而崔顥憑藉這首《黃鶴樓》揚名天下,卻成了李白的心結。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朵朵白雲自空而下,畫上的黃鶴隨著白雲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著白雲飛上天去了,辛氏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用十年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後來便稱為「黃鶴樓」。這首詩很妙結合傳說與現實,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
-
還原真實李白:「凡夫俗子」李白三登黃鶴樓,他卸去了詩仙的外衣
今天就給大家聊一聊,詩仙李白三登黃鶴樓寫詩寄情的故事。第一次登黃鶴樓,寫下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兩人小聚幾天,登上黃鶴樓,接著孟浩然離開,李白立在碼頭目送故人。李白觸景生情,揮筆一灑,便寫下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第二次登黃鶴樓,寫下了《江夏送友人》:雪點翠雲裘,送君黃鶴樓。黃鶴振玉羽,西飛帝王州。
-
57歲李白髮配夜郎,途經黃鶴樓寫下一首唐詩,明明夏天卻看到梅花
當李白和黃鶴樓兩個關鍵詞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到崔顥的唐詩名作《黃鶴樓》。據說崔顥的這首古詩讓李白擱筆。傳說終歸是傳說,就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來講,崔顥和李白之間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雖然李白沒有在黃鶴樓寫過七言律詩,但是他曾經也寫出了多達十幾首有關黃鶴樓的作品。最經典的唐詩除了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還有一首就是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
李白為何要「一拳捶碎黃鶴樓」?
元朝《唐才子傳》載:李白登黃鶴樓,豪情滿懷,詩興勃發。正欲即興賦詩,卻見同代詩人崔顥已先於他,將《黃鶴樓》一詩置之於此:「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
-
李白初登黃鶴樓,不敢寫詩,57歲再登黃鶴樓,絕望地寫下千古絕唱
要論吟風弄月的造詣,詩壇上下李白還沒怕過誰,但唯獨的一次卻是輸給了一位小詩人。天寶年間,遊浪天下的李白來到了著名打卡地點黃鶴樓,大量的文人騷客在此留下墨寶,李白當然不遑多讓,於是便趁著酒興,登樓眺望,躍躍欲試。可誰知,李白大發的詩興竟被牆上的一首詩給壓了回去,人瞬間清醒了。
-
李白很感人的一首詩,短短4句,便令人倍感悽涼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便是古代詩歌裡比較經典的一首抒情詩。它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之手,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一般來說,聽笛彈琴是文人墨客間的一大雅事。但李白這首詩中的笛聲,卻絲毫沒有管弦之樂。反而在短短4句詩中,借景抒情,從笛聲中為讀者展現出了一派蒼涼景象,使人讀後倍感悽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