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畫教程|中國神奇的傳統藝術《川劇變臉》

2020-12-06 樂繪分享學畫畫

課程準備

1.課程類型 綜合創意繪畫課程

2.參考課時90分鐘

3.工具材料水彩筆、勾線筆、彩色卡紙、剪刀

課程構思

在今天的課程中,我們以川劇變臉為主題來展開創作,仔細觀察川劇人物的服飾、頭冠以及其他裝飾花紋的變化,運用勾線筆描繪出變臉人物的頭飾和服裝,注意畫面構圖。通過參考圖片素材,引導小朋友們展開大膽、合理的想像,描繪出不同角色的臉譜,並用水彩筆進行合理的色彩搭配,同時以簡單的手工,使畫面呈現出半立體的效果,讓人物在畫面中可以巧妙的變換出不同角色的臉譜。通過本次課程的學習,不僅激發了小朋友們對變臉藝術的熱愛,也鍛鍊了小朋友們的綜合創作能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參考的教程吧!

情景描述

變臉藝術是川劇藝術中最常見、最有印象的表演形式之一,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舞臺上有的演員頭戴鳳冠,有的身披龍袍,有的手拿扇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你瞧!左邊的大師開始變臉了!變臉藝術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瑰寶,我們一定要加以保護、傳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動手畫一畫吧!

教學重難點

1、通過仔細的觀察圖片素材,表現川劇變臉人物的頭飾、服飾、紋飾等外觀特徵,並用水彩筆進行色彩搭配。

仔細觀察川劇人物的服飾、頭冠以及其他裝飾花紋的變化,運用勾線筆描繪出變臉人物的頭飾和服裝,表現出川劇人物的造型特點,注意畫面構圖以及花紋的搭配。在上色時,可以選擇對比色和鄰近色進行主觀的色彩裝飾,表現出川劇人物服飾鮮明的色彩特點,注意色彩的協調統一。

2、參考的圖片素材,描繪出不同角色的臉譜造型,並結合簡單的手工使人物在畫面中可以巧妙的變化出不同角色的臉譜。

通過參考圖片素材,了解不同角色的臉譜造型和色彩變化,感受川劇臉譜獨特的美感,引導小朋友們展開大膽、合理的想像在彩色卡紙上描繪出不同角色的臉譜,並用水彩筆進行合理的色彩搭配,然後將畫好的圓形臉譜進行對摺並用膠棒粘貼在一起,使畫面呈現出半立體的效果。

繪畫教程

通過觀察圖片素材

運用黑色勾線筆描繪變臉人物的頭飾和服裝

選擇鄰近色和對比色

對頭飾和服裝進行上色

準備不同顏色的卡紙

將其剪成相同大小的圓形

在彩色的圓形卡紙上描繪出

不同角色的臉譜造型

將臉譜進行對摺

並用膠棒將臉譜粘貼在一起

使人物能夠巧妙的變換出不同角色的臉譜

課後點評

在課堂中,以川劇變臉為繪畫主題來展開創作,加深了小朋友們對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了解和認識,為接下來的藝術創作做好了良好的鋪墊。在創作中,小朋友們運用勾線筆描繪出變臉人物的頭飾、服裝以及不同角色的臉譜,同時用鄰近色和對比色進行合理的色彩搭配。通過簡單的手工,使人物在畫面中可以巧妙的變換出不同角色的臉譜,讓小朋友們在有趣的創作過程中,體會變臉藝術的趣味,感受川劇變臉的藝術魅力。在色彩上,小朋友們通過合理的色彩搭配,呈現出來的作品各具特色,通過自己的審美大膽的表現畫面,提高小朋友們的色彩搭配能力以及對畫面的細節刻畫能力,增強小朋友們對色彩的感受和表達能力。

相關焦點

  • 中國神奇的傳統藝術:川劇變臉
    我們了解過中國的傳統的京劇臉譜藝術,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比臉譜更神奇的中國傳統藝術,川劇變臉。川劇是中國的傳統戲劇之一,流行於民間,深受人們喜愛的表演之一。如果你現在去四川的話,依然可以看到這項民間藝術。
  • 通訊:中國「變臉」藝術讓日本智障兒童笑逐顏開
    新華社東京4月2日電通訊:中國「變臉」藝術讓日本智障兒童笑逐顏開新華社記者姜俏梅4月1日,在日本列島櫻花盛開的最美時節,日本第一家智障兒童美術館——愛愛美術館舉行建館11周年紀念活動。與往年不同的是,這次活動與號稱「中國機密」的川劇「變臉」結合起來,讓日本智障兒童和活動參與者近距離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現場氣氛熱烈,掌聲不斷。成立於2007年5月的愛愛美術館位於埼玉縣川越市郭町,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包括一座木造二層小樓和一幢傳統樣式的平房。其創始人粟田千惠子將平房部分改成畫室,在那裡教授智障孩子學畫。
  • 小學生跟著大師學川劇變臉
    「天府之國山水靈,川劇變臉技藝精……」神奇的川劇變臉,早已成為四川的一張國際名片,並與可愛的國寶大熊貓齊名,是來川旅遊者必看的兩種最具地方特色的自然和文化元素。  5月15日,彭登懷川劇變臉藝術傳承班在七中初中附小建立——經過嚴格篩選,30名七中初中附小1-3年級的學生成為首批學員。
  • 陶秀華:讓川劇變臉藝術在臺灣傳承
    民族舞、長綢舞、棍舞乃至川劇變臉,她個個在行,尤其是變臉絕技令臺灣觀眾驚豔,每次表演都贏得一片喝彩。每天早晨5點起來化妝,連續表演幾天,累得眼前一片昏花,她卻十分享受。大陸的老師是陶秀華表演的堅實後盾。她經常通過電話向老師請教,拜託他們寫臺詞、整理唱腔。她自己也開始學習設計服飾、臉譜。
  • 川劇變臉 藝術傳承者 王孝兵
    (權威資訊)被定為國家二級機密的川劇變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我國的國粹,在川劇中是很絕的一門技藝。演出精彩而風靡國內外,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王孝兵,著名的世界川劇變臉藝術大師彭登懷先生的親傳弟子。得名師指導,繼承衣缽。
  • 漢壽六一不寂寞,川劇變臉走近幼兒
    本網訊 「把鍾南山爺爺的故事講起來,把花兒澆起來,把畫兒畫起來,把傳統文化演起來」,疫情陰影擋不住孩子們對「六.一」的嚮往,儘管遭受疫情嚴重影響,為滿足孩子們對快樂節日的嚮往,漢壽縣東潤花苑安琪幼兒園於5月28日至29日精心策劃了一場錯峰區域遊戲,讓孩子們快快樂樂過節日。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變臉傳承單位巴蜀文化川劇變臉學校
    記者十三問讓你全面了解國粹變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長嘴壺表演記者問1:巴蜀文化川劇變臉學校是如何傳承川劇變臉的答:巴蜀文化川劇變臉學校是由中國川劇變臉大師、巴蜀變臉王黃磊老師創辦,變臉大師黃磊老師多次被黨和國家受邀到CCTV中國中央電視臺做川劇變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題採訪;黃磊老師創辦巴蜀文化川劇變臉培訓學校主要是為弘揚國粹藝術精華為宗旨,變臉藝術大師黃磊老師說川劇變臉是我們中國的國粹
  • 詳解川劇與川劇變臉
    川劇是我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秀的傳統劇目,和豐富的樂曲與精湛的表演藝術。它是四川、雲南、貴州等西南幾 省人民所喜見樂聞的民族民間藝術。在戲曲聲腔上,川劇是由高腔、崑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聲腔加一種本省民間燈戲組成的。這五個種類除燈戲外,都是從明朝末年到清朝中葉,先後由外省的戲班傳入四川。
  • 成都首屆川劇變臉藝術大賽總決賽啟動儀式
    文藝工作者們個個等待著春暖花開、戰勝疫情後以最好的藝術呈現給全國人民。而「成都演藝協會川劇變臉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川劇變臉藝術大賽總決賽啟動儀式」就在此時排除萬難順利拉開了帷幕。,張校長講到我們應拋開門戶之見,團結合作;打破傳統思維大家緊密結合為發展川劇變臉藝術革新創造而用心。
  • 川劇變臉:"國寶"的危機
    ■名詞解釋  變臉  變臉是四川地方劇種川劇的表演絕活,產生於上個世紀30年代,最早用於傳統折子戲《歸正樓》,戲中一名叫貝容的俠客為了救人方便,變臉數張,從此這種新奇的表演方式就延續下來。川劇的「變臉」被稱為「國寶、絕活、奇觀」.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三種:「抹臉」、「吹臉」、「扯」。此外,還有一種「運氣」變臉。
  • 川劇小生逍虎揭秘變臉「呼吸法門」
    ,先後師從四川省川劇院變臉大師劉才蕊及中國長嘴壺第一人曾小龍。逍虎除了精通茶道,另一絕活便是川劇變臉,他參演過的變臉表演大大小小有上百場。他還曾多次出國表演,為川劇提高聲譽。逍虎多年來一直在變臉技藝上反覆磨鍊,改進變臉的臉譜及服裝,創造了「陰陽和合」的武當太極風格。&nbsp&nbsp&nbsp&nbsp而說到川劇變臉的現狀,逍虎稍感遺憾,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現在卻有些衰敗之象。
  • 用傳統打動人心,川劇不止於「變臉」
    用傳統打動人心,川劇不止於「變臉」 2020-09-30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川劇《變臉》赴津演出 打破傳統混合式變臉
    昨日記者從四川藝術職業學院獲悉,該院川劇《變臉》作為四川唯一入選節目,將代表四川參加本月26日在天津舉行的全國高職院校學生文藝作品調演晚會。川劇《變臉》節目打破傳統單人或雙人變臉程式,以6名川劇專業學生的男女混合式變臉為主要形式,節目非常新穎。(責任編輯:炊煙)
  • 川劇小生逍虎揭秘變臉「呼吸法門」(組圖)
    ,先後師從四川省川劇院變臉大師劉才蕊及中國長嘴壺第一人曾小龍。「川劇變臉是偏門,據我所知,現西南地區稍微精通變臉的也就30人左右。」逍虎除了精通茶道,另一絕活便是川劇變臉,他參演過的變臉表演大大小小有上百場。他還曾多次出國表演,為川劇提高聲譽。逍虎多年來一直在變臉技藝上反覆磨鍊,改進變臉的臉譜及服裝,創造了「陰陽和合」的武當太極風格。  而說到川劇變臉的現狀,逍虎稍感遺憾,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現在卻有些衰敗之象。
  • 保護了60多年的秘密,川劇變臉原理,被揭露!
    換臉是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殊技術。這是一種浪漫的方法,可以揭示劇中角色的內在思想和感受。 根據傳說,「變臉」是指古代人類面對兇猛的野獸時,為了生存,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勾勒出不同的面孔,以嚇倒入侵的野獸。川劇以「變臉」為舞臺,以其精湛的技藝成為獨特的藝術。
  • 戲曲 川劇臉譜變臉
    臉譜變臉川劇臉譜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龔思全-川劇臉譜承下來的藝術瑰寶。此外,川劇臉譜歷史上都是以"師帶徒"的方式傳承,師傅怎樣畫臉譜,口傳身教於徒弟。師傅對自己所繪臉譜爛熟於心,徒弟聽之學之繪之,也慢慢爛熟於心並可有改變。演出完畢後,臉上一擦一摸乾乾淨淨,臉譜全然成了演員吸引觀眾的一個法寶。既是口傳心授,又是制勝法寶,所以川劇臉譜歷史上就缺少紙面的圖像記錄。
  • 川劇變臉代表人物
    川劇是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1987年,文化部正式出文,將川劇變臉藝術列為國家二級機密,這也是中國戲劇界唯一一項國家機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條例,故意或者過失洩露,情節嚴重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 英孚教育英語課堂之傳統中國表演藝術——川劇
    (2019年8月8日,上海)快活的鑼鼓聲,刺激的噴火,在一瞬間中出現了紅、藍、白、綠,五顏六色的臉譜,這就是中國傳統戲曲劇中的川劇。川劇是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的四川、重慶、貴州、雲南等地區,通過融合由外地傳入的藝術風格而創造的獨特表演藝術。
  • 演川劇變臉 謀人生變臉(圖)
    張利軍是個90後,也是太原為數不多的川劇變臉演員之一。別看他年紀小,他已經從藝11年,表演變臉也已有6個年頭  昨日,在太原某活動的慶典演出中,一名年輕演員的變臉表演,得到臺下觀眾的陣陣喝彩。這位演員叫張利軍,是個90後,也是太原為數不多的川劇變臉演員之一。別看他年紀小,但他已經從藝11年,表演變臉也已有6個年頭。  張利軍出生在交城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家人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家中並沒有任何學習藝術的土壤和氛圍。10歲那年,父母為了讓年幼的張利軍學一個謀生的技藝,將他送到一位民間藝人那裡學習二胡。
  • 川劇變臉在臺有了傳承人
    民族舞、長綢舞、棍舞乃至川劇變臉,她個個在行,尤其是變臉絕技令臺灣觀眾驚豔,每次表演都贏得一片喝彩。每天早晨5點起來化妝,連續表演幾天,累得眼前一片昏花,她卻十分享受。大陸的老師是陶秀華表演的堅實後盾。她經常通過電話向老師請教,拜託他們寫臺詞、整理唱腔。她自己也開始學習設計服飾、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