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們對於兒童戲劇表演時較多的評價就是,他演的怎樣怎樣、表情怎樣怎樣。可見,兒童戲劇節目打動觀眾的比較主要的途徑中表情是非常重要的。從這篇文章中,了解一下戲劇作品中表情的特點。
表情的出現
人類在外界情況發生變化時,總會對變化了的情況作出相應的反映。比如:遇到危險出現驚恐、見到親人感覺溫暖、找到丟失物品感覺驚喜、犯下錯誤感到自責等等,類似這些事件都會使人產生一種刺激與體會,從而在人的心理與生理上反映出來。而生理上的反應往往表現在臉部上,造成臉部表情的變化。比如,激動時面部因充血而漲紅、恐懼時面部因失血而變白、憤怒時圓睜雙眼、歡樂時嘴角上揚等等,這就是人的表情。
表情是人類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面部表情則是心靈的窗戶,這些都是人對外界刺激的一種生理反應。舞臺表演中非常重要的呈現方式之一是表情的展示,表情是學生學習戲劇表演的重要技巧之一。對於作品來說,演員的表情不僅是角色此時此地的一種生理反應,更多的是通過表情向其他角色傳遞的主要途徑,諸如喜、怒、哀、樂等信息以達到交流的目的。向觀眾傳達角色所表現的思想感情,使角色內心感受與情感釋放得到清晰的接收。同時,戲劇表演中精彩的表情展示也給觀眾以美的享受。
學生的表情練習必須抓住如下三個特點:
1. 準確。
只有準確的表情才能準確地表達出角色的思想感情。首先,對作品從整體上要有比較深刻的把握。戲劇表演,應在劇本分析中把握角色的性格特徵,以及每一時刻與其他角色的關係。其次,必須有較強的控制表情的能力,有的學生有內心體驗豐富,但表情及形體動作卻控制不好,導致表情不夠準確、不夠生動,就降低了向觀眾傳播的情緒精度,也降低了對觀眾的感染力。
2. 明確。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雖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卻不善於通過表情流露出來,或者常常克制自己的表情,不露聲色,不苟言笑。但在舞臺上學生可藉助一些形體動作來強化表情,比如當表演掩面而泣時,可記住肩膀的抽搐來強化悲切的感受。要表現氣憤時,除面部要有氣憤的表情外,可增強身體發抖的動作。舞臺上的表情往往要適當的誇張,誇張的程度根據表演樣式、作品的風格、角色定位來確定。
一般來說,影視劇的表情注重真實而少誇張些。舞臺表演的誇張成分就比較大。
3. 美化。
藝術表演任何時候都要給觀眾以美感,即使是醜陋、兇惡、猙獰的表演也是醜態的美。學生在臺上的一悲一喜、一哭一鬧都要給人以美的享受。比如,生活中拼死搏鬥,根本不可能考慮動作如何優美,但在舞臺上則不然,一切行為都有朝向的要求、造型感的要求。學生平時經過有意的訓練,可以使自身得到「最佳角度」、「最佳力度」等舞臺表演狀態的體會與經驗。
4. 豐富。
藝術作品是設計的美,在舞臺上的一舉一動都是精心的設計,表情也是如此。表情的呈現是依據內心感受、依據人物設定,在整體呈現方面要做「曲線的設計」,就是豐富度。如學生表演一位傷心痛苦的狀態,不能持續保持表情是哭泣的樣子,應依據矛盾衝突的邏輯線、內心感受的變化呈現出「變化狀態」的表情。這符合角色的「生活化」,也避免讓觀眾感到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