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戲劇舞臺表演中表情的特點

2020-12-19 李大露

觀眾們對於兒童戲劇表演時較多的評價就是,他演的怎樣怎樣、表情怎樣怎樣。可見,兒童戲劇節目打動觀眾的比較主要的途徑中表情是非常重要的。從這篇文章中,了解一下戲劇作品中表情的特點。

表情的出現

人類在外界情況發生變化時,總會對變化了的情況作出相應的反映。比如:遇到危險出現驚恐、見到親人感覺溫暖、找到丟失物品感覺驚喜、犯下錯誤感到自責等等,類似這些事件都會使人產生一種刺激與體會,從而在人的心理與生理上反映出來。而生理上的反應往往表現在臉部上,造成臉部表情的變化。比如,激動時面部因充血而漲紅、恐懼時面部因失血而變白、憤怒時圓睜雙眼、歡樂時嘴角上揚等等,這就是人的表情。

表情是人類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面部表情則是心靈的窗戶,這些都是人對外界刺激的一種生理反應。舞臺表演中非常重要的呈現方式之一是表情的展示,表情是學生學習戲劇表演的重要技巧之一。對於作品來說,演員的表情不僅是角色此時此地的一種生理反應,更多的是通過表情向其他角色傳遞的主要途徑,諸如喜、怒、哀、樂等信息以達到交流的目的。向觀眾傳達角色所表現的思想感情,使角色內心感受與情感釋放得到清晰的接收。同時,戲劇表演中精彩的表情展示也給觀眾以美的享受。

學生的表情練習必須抓住如下三個特點:

1. 準確。

只有準確的表情才能準確地表達出角色的思想感情。首先,對作品從整體上要有比較深刻的把握。戲劇表演,應在劇本分析中把握角色的性格特徵,以及每一時刻與其他角色的關係。其次,必須有較強的控制表情的能力,有的學生有內心體驗豐富,但表情及形體動作卻控制不好,導致表情不夠準確、不夠生動,就降低了向觀眾傳播的情緒精度,也降低了對觀眾的感染力。

2. 明確。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雖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卻不善於通過表情流露出來,或者常常克制自己的表情,不露聲色,不苟言笑。但在舞臺上學生可藉助一些形體動作來強化表情,比如當表演掩面而泣時,可記住肩膀的抽搐來強化悲切的感受。要表現氣憤時,除面部要有氣憤的表情外,可增強身體發抖的動作。舞臺上的表情往往要適當的誇張,誇張的程度根據表演樣式、作品的風格、角色定位來確定。

一般來說,影視劇的表情注重真實而少誇張些。舞臺表演的誇張成分就比較大。

3. 美化。

藝術表演任何時候都要給觀眾以美感,即使是醜陋、兇惡、猙獰的表演也是醜態的美。學生在臺上的一悲一喜、一哭一鬧都要給人以美的享受。比如,生活中拼死搏鬥,根本不可能考慮動作如何優美,但在舞臺上則不然,一切行為都有朝向的要求、造型感的要求。學生平時經過有意的訓練,可以使自身得到「最佳角度」、「最佳力度」等舞臺表演狀態的體會與經驗。

4. 豐富。

藝術作品是設計的美,在舞臺上的一舉一動都是精心的設計,表情也是如此。表情的呈現是依據內心感受、依據人物設定,在整體呈現方面要做「曲線的設計」,就是豐富度。如學生表演一位傷心痛苦的狀態,不能持續保持表情是哭泣的樣子,應依據矛盾衝突的邏輯線、內心感受的變化呈現出「變化狀態」的表情。這符合角色的「生活化」,也避免讓觀眾感到平淡。

相關焦點

  • 兒童戲劇教育:表演與內心的對話
    兒童戲劇教育:表演與內心的對話從古至今,戲劇便是人類文娛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每一段戲劇演繹的故事都是人們對生活的感悟:或為記錄、或為警醒、或為嚮往期許。人們將經歷與情感融入其中,形成了精彩紛呈的戲劇世界,而每一位戲劇表演者都能從演繹的角色中,深刻體會到戲劇本身所表達的崇高意義。兒童戲劇表演有什麼特點呢?能帶給孩子什麼好處呢?遊戲性原則。
  • 戲劇表演,兒童教育的新「重心」!
    戲劇表演,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的綜合藝術。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等。兒童戲劇表演,主要以4~~12歲兒童為接受對象,讓兒童觀看或參與表演的舞臺藝術形式。
  • 什麼是兒童戲劇表演?
    五官覺察,本來就是兒童接觸與學習外在環境的媒介,在戲劇表演活動中,老師通過具體的引導,從嗅覺,味覺,聽覺,視覺,觸覺等方面,讓兒童發揮想像進行戲劇創造,通過不斷的轉化與練習,將提升兒童的觀察力——五官感受力,他們逐漸也能直接利用相機肢體動作來表達實際並不存在的五官體驗。
  • 教育戲劇≠舞臺表演,和我一起走進別樣英文戲劇課堂吧!
    瑞美森英文戲劇課堂兒童早期閱讀教育峰會之「畫說」曾討論過幼兒通過繪畫表達內心的想法。小朋友和家長們一起熱身(Warm up)一起做了無實物表演練習(no physical performance exercises) 所有家長——無論是溫柔的媽媽、慈祥的奶奶還是威嚴的爸爸,都放下了平時的矜持和大人的「架子」,與孩子們一起全情投入,用肢體、誇張的面部表情、童趣化的思維來配合孩子,積極參與到戲劇遊戲中,身體力行的與孩子互動。
  • 精彩好玩的兒童戲劇表演課程,快來看看吧!
    兒童劇《二十四個奶奶》飾演「奶奶」榮獲第26屆蘇博蒂察國際兒童戲劇節「最佳表演獎」;2019年陝西省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成功的塑造無數舞臺形象,深受小朋友的喜愛。長期以來深耕於舞臺表演教學,具備豐富的少兒戲劇理論與實踐經驗。
  • 淺談道具在戲劇舞臺表演中的作用(2014-11-06 18:16:01)
    天水市歌舞藝術研究中心高慧道具是舞臺表演中所用的家具、器皿以及其他一些生活用具的通稱。舞臺道具按其體積,分為大道具與小道具。
  • 淺談創造性戲劇教育對兒童發展的價值
    創造性戲劇同時需要邏輯的與直覺的思考,個人化的知識,並產生美感上的愉悅。從定義中我們不難發現,創造性戲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使參與者在即興的自我表達中了解世界、培養健全人格、進行有效學習,而不在於訓練舞臺演員和完整作品的呈現。
  • 「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戲劇表演,又雙叒叕要上春晚啦!
    特大喜訊「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戲劇表演,又雙叒叕要上春晚啦!2021年1月3日,煙臺市少兒春節聯歡晚會錄製現場,一群可愛的小朋友,身著華服,自信大方地為大家表演了一場精彩的戲劇《孔子採靈芝》。表演的小朋友們來自童心教育集團大華幼兒園。從2018年開始,該幼兒園就採用「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及其系列產品。從對該教學法的「一見鍾情」到落地生根,得到家長、一線老師等的高度認可,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充分展示了它在幼兒教育上的魅力。圖|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教師專用教案《孔子採靈芝》是「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中頗具特色的兒童戲劇課的劇目之一。
  • 英達投身兒童教育談養兒經 將打造兒童戲劇劇本
    ,這除了我們自身的性格特點以外,還和我們從小沒有受過這方面的鍛鍊有關,在素質教育中,我們目前缺少的,就是國外小學生從小就會學習的表演和戲劇。」由懼怕舞臺到自如駕馭整場表演,令孩子很有成就感,讓他想去挑戰更多,這種成功的快樂激發了孩子的無限潛力與積極性。同時,還有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參與過戲劇教育後,更懂得關愛家人了,重要的是學會了遇事時的冷靜思考。家長們都很關心戲劇課程設置是否可以一直伴隨孩子由兒童到少年的成長。」
  • 《芝麻街》觀眾變主演,芝麻街英語兒童英文戲劇節圓孩子的表演夢
    作為一檔開創性的兒童電視節目,《芝麻街》以其個性鮮明、外形可愛的布偶形象以及新穎有趣的教育內容,受到了全球超過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孩子們的喜愛,收穫了一批又一批的忠實兒童觀眾。如今芝麻街工作室旗下的教育品牌芝麻街英語舉辦的「芝麻街英語兒童英文戲劇節English Drama Star」則為小觀眾們打造了一個戲劇夢想舞臺,鼓勵大家從螢屏前走到舞臺中一展個人風採。
  • 戲劇表演培訓哪裡有?深圳戲劇表演培訓中心
    1.課程以語言為主,以表演為輔,語言與表演完美融合在一起,課程更加符合小朋友的特性,課堂更具活力。2.課程內容囊括了語音發聲、表達技巧、繞口令、快板、相聲、講故事、演講、口頭表達等內容。3.課程以實踐為主,配套多樣的節目、活動、比賽,讓孩子在舞臺上快速提升自我,獲得自信,愛上舞臺。
  • 兒童戲劇改編:在文學性中創造戲劇性
    日前,世界兒童和青少年戲劇藝術大會中以「從兒童文學到兒童戲劇——兒童戲劇的改編藝術」為主題的研討活動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四樓排練廳舉行。即保留故事、主要人物,改變書寫方式,將原來的對話和描寫,變成臺詞與舞臺提示。在短小的原作上增加唱唱跳跳的場面,或對較長的原作進行「物理性」壓縮,而沒有進行戲劇性的轉化。兒童劇變成了配合表演的童話朗誦,這樣的作品缺乏舞臺形象的想像,反而讓孩子失去了聽故事時可能產生的豐富聯想。令花費了無數倍人力物力的演出,不如給孩子讀書的效果更好。「改編是需要想像力的。」馮俐強調。
  • 兒童戲劇絕非「兒戲」
    就像很多人誤以為只有未來希望從事演藝事業的人才有必要進入到兒童戲劇的領域一樣,這些其實是對兒童戲劇狹隘的理解。戲劇四個元素,包括了演員、故事(情境)、舞臺和觀眾,更通俗且細緻地包涵寫作(劇本)、導演、表演(臺詞、運動、舞蹈)、音樂、攝影、服化道、舞美燈光、多媒體技術、觀眾互動等諸多方面。
  • 桂劇作為傳統戲劇,它的表演有著哪些特點?
    這裡涉及演員與角色之間關係問題,戲劇理論界通常有三種觀點闡述該問題:一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為代表的「體驗派」認為演員不是在舞臺上表演,而是在舞臺上生活,所以演員是設身處地「化為角色」,因而演員與角色合一;二是布萊希特為代表的「表現派」認為演員在角色扮演時不宜過於逼真與衝動,否則會把觀眾帶入一種痴迷狀態,布萊希特提出「陌生化方法」(「間離方法」)就是要演員保持一種清醒與理智的狀態,保持演員與觀眾水火不容的關係
  • 張金梅:我國學前兒童戲劇教育的範式分析
    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我國學前兒童戲劇教育依次呈現出舞臺童話劇範式、戲劇應用教學範式、基於戲劇表達的戲劇創作範式、生長戲劇範式;每種範式既蘊含著各自的理念、話語與技術,又存在著繼承與變革的關係,這一關係可以從劇本中心——教學中心——兒童中心、鏡框式舞臺——即興扮演教室——多元空間兩條發展脈絡進行考察。
  • 兒童戲劇之成長篇
    兒童戲劇需要語言、肢體和表情來增加對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刻畫,而童話因為具有豐富多變的內容,以及生動有趣的情節,從而成為了改編為戲劇的最佳範本。由於兒童的心理特點與成長特點,兒童戲劇不僅需要豐富多變的情節為依託,還要以幫助孩子識別壞人與防止被騙為教育方針,以生動並富有複雜情感的動物或植物為藍本,將教育與趣味融為一體,從而增加並激發孩子觀看的積極性與教育性。
  • 如何利用舞檯燈光,提升表演的藝術效果
    舞檯燈光注重的是戲劇舞臺中整個氣氛的營造,通過合理的燈光設計讓觀眾很好地進入情景,無論是演員本身還是觀眾都能得到一個很好的視覺體驗。戲劇表演舞檯燈光要與表演中的各種元素相互配合,讓舞臺的布景具有美感,傳遞出演員所要突出的情感變化。
  • 藝術特點有哪些呢?中國戲劇文化
    戲曲綜合美武俊達戲劇是藝術各部類中的一種,中國戲曲則是屬於戲劇藝術範疇的一種戲劇類別。各門藝術都有它自己所特有的反映現實的特性和規律,中國戲曲也有其本身所獨具的特性和規律。我們說戲曲是屬於戲劇範疇的一種藝術形式,是因為它是有戲劇藝術的共有特點,說它是有別於話劇、歌劇和舞劇的一種特殊的戲劇形式,是因為它具有著其本身所獨有的特點。因此,在我們探索戲曲藝術的特性和規律時,必須既研討其共性的一面,更須研究其特性的一面。
  • 「國際兒童戲劇周」本周迎來臺北如果兒童劇團
    同時每年如果兒童劇團還會帶來兒童戲劇工作坊,從首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練熊貓舞、第二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兒童劇場表演workshop—聲音大進擊」、第三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兒童劇場表演workshop—挑戰專注力」,到第四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兒童劇場表演workshop—小偵探大眼睛」,豐富的兒童戲劇體驗活動,開發了兒童想像力,培養小朋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大小觀眾的一致好評。
  • 古代戲劇 虛擬表演 基本特點
    筆者認為,中國古代戲劇虛擬表演的基本特點是在虛中見美而並非在實中求真。黑格爾說過,「有一個時常重新掀起的老爭論至今還沒有解決:藝術究竟根據現實的外在形狀照實描繪呢?還是把自然現象加以提煉和改造呢?」(《美學》)這個爭論,具體到何謂戲劇上,就是視戲為藝還是把戲當真進而落實到戲劇表演上,就是是否承認並且實踐虛擬表演的美學價值。虛擬表演,實質就是對社會現象的加工、改造、提煉、凝聚。中西戲劇表演的差異性亦即在虛中見美與在實中求真也是由此而來。美必須是真的,但真與美畢竟有所區別,真的不一定都美,美是真與善的統一,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