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馨苑探索社區黨支部、居委會與碧桂園合作的社企共建新模式,通過組織體系共建、工作機制共聯、陣地場所共用、區域攜手共治、服務資源共享等方式,完善城市社區治理體系,進一步增強社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治理「移民」大社區中的人口異質性突出問題,打造黨建引領大格局下的鳳馨苑社企共建經驗模式。
72歲的鳳馨苑志願者莫惠森免費在鳳馨苑社區教小朋友們鋼筆書法
聶兆,63歲,對於很多人來說都已經是退休在家的年紀,生活悠閒自在。但是,家住廣州市增城區鳳馨苑的李健民卻「忙」而快樂著。他是鳳馨公益協會黨支部的老黨員,大家都親切地叫他「李叔」。多年來,李建民不計報酬、不辭辛勞,任勞任怨為大家免費服務,在鳳馨苑綜合樓活動時如遇困難,大家都會第一個就想到李叔。他積極協助幫助大家妥善解決問題,是黨員先鋒引領志願者精神的模範。
2015年8月,鳳馨苑老年大學開班,現在要稱之為增城區老年大學鳳馨苑分校。而李建民作為教導主任則為同學們服務,把老年大學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李健民特別樂於助人,2018年還入圍增城區十大好人。但是,誰也沒想到,李建民其實是在2013年因身體原因病退後才來鳳馨苑居住的。如今6年時間過去,每天都很忙碌的李建民身體反而越來越好了。在他看來,到鳳馨苑居住讓他的退休生活大放光彩。
李健民的故事只是鳳馨苑裡人們豐富生活的其中一個縮影。在這個接近3萬人的大社區裡,外地人口就高達80%,可謂是一個「大移民」社區。但是,鳳馨苑近年來經過探索社企共建的新模式,完善城市社區治理體系,進一步增強社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組織體系共建 全民志願服務
鳳馨苑社區位於廣州市增城區永寧街南部,佔地面積377800平方米,共142棟住宅樓,社區常住居民7434戶近3萬人,其中本地戶籍數僅1317戶3470人,來穗人員約2.5萬人,佔總人數的80%以上。
作為一個典型的城市人口導入型社區,鳳馨苑社區居民來自五湖四海,各業態各階層人群均有。由於生活習慣迥異、文化層次不一,鄰裡之間交流不足,居民關係不夠融洽,經常發生一些矛盾。2013年以前,業主之間糾紛不斷、業主與物業之間關係緊張成為了鳳馨苑社區的常態。當時,業主拉橫幅抗議、聚集佔領管理處、堵塞道路等過激行為時有發生。
但是,這樣的情況在2013年鳳馨苑社區黨支部、居委會掛牌成立後開始發生改變。其中,張紅智被組織委任為社區黨支部書記和居委會主任。如何改變鳳馨苑初期居民矛盾突出、投訴維權頻繁的局面,成為擺在社區黨支部、居委會面前的重要問題。
張紅智回憶,2013年5月,鳳馨苑轄區公立小學永寧街第二小學要求學生須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入學手續,而鳳馨苑有200多名學生不是增城區戶籍,一些證明和資料難以按時提交,學生可能無法順利入學,家長們為此憂心忡忡。張紅智親自帶著社區黨員走家入戶了解情況,一邊苦口婆心和居民溝通,一邊積極聯繫教育部門尋求解決方法。通過多次努力,最終採取「先入學後補證」的方法,讓200多名適齡兒童順利入學,鳳馨苑社區黨支部一下子贏得了居民的信任。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近年來鳳馨苑開始以黨建為引領,且聯動社區居委會、房地產開發企業、物業服務企業等多方力量,合力推動社企共建,形成黨建引領大格局下的鳳馨苑社企共建經驗模式。
張紅智說,首先要做好組織體系共建。唯有組織體系這個基礎做好了,才能推動進一步的工作。如今,鳳馨苑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已經成立了鳳馨苑社區黨委,直屬管理鳳馨苑社區黨支部、鳳凰城物業管理公司黨支部、鳳馨公益協會黨支部、鳳馨苑來穗人員黨支部等。
鳳馨苑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張紅智在向《小康》記者介紹社企共建情況
「過去,像物管公司黨支部是屬於碧桂園黨委管理,現在卻可以屬地管理了,和區域其他黨支部的聯繫更密切。如今,我們更是把社區黨支部、物管公司黨支部、公益協會黨支部等多個支部聯合起來,一起成立了鳳馨苑社區黨委。如此一來,社區、物管還有其他公益協會都可以一起有聯動、彼此協調。因此,大黨建格局的建立給我們的協調溝通是帶來很多好處的。」張紅智說。
除此之外,鳳馨苑社區黨委在直屬管理4個黨支部同時,與碧桂園廣清區域黨委、轄區政府單位、國有企業、學校和銀行等有影響力、代表性強的9家共建單位黨組織開展共建管理。現在鳳馨苑社區黨委設委員5人,兼職委員5-6人。兼職委員分別由鳳凰城物業管理公司、鳳馨公益協會、鳳馨苑來穗人員、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以及社區黨員民警兼任。
張紅智介紹,黨委委員來自不同的黨支部,在不同的領域具有影響力。在協調工作中,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專業優勢,處理不同的情況,共同協作。這就是「大黨委制」的構建給社區帶來的優勢。
另外,在社區黨組織指導下,2013年9月,社區熱心居民還組織成立了鳳馨苑志願服務隊。2016年正式登記成立「鳳馨公益協會」,制定組織章程、明確組織宗旨、建立黨支部、規範管理制度,目前「鳳馨公益協會」已發展了1000多名社區居民加入。
據志願者陳翠清介紹,今年登門宣傳登革熱預防工作,群裡有500個群友響應每次都有幾十人參與,整個鳳馨苑小區12條街道一樓全部宣傳到位。而樓上好多時候找不到人,志願者們就多跑幾趟,直到全部宣傳到位為止。志願者平時還會去居民家裡拜訪,居民家裡不方便的可以來志願者家裡溝通,這讓本身來自五湖四海的居民們倍感溫暖。
而72歲的莫惠森正是被鳳馨苑這樣的良好氛圍吸引,決定自己也為社區出一份力。莫惠森2009年住進鳳馨苑小區,退休後也曾經在越秀區、天河區少年宮等地教過小朋友鋼筆書法,後來發現鳳馨苑小區各項群眾活動建設得越來越好,乾脆免費在鳳馨苑小區教小朋友們鋼筆書法。「反正退休工資也夠用了,不用到天河、越秀那麼遠的地方來回奔波,小朋友們有誰誰誰得到什麼獎勵的,我特別有成就感。」莫惠森還有幽默道:「最主要的是不會得老年痴呆。」
工作機制共聯 攜手共議共決
在組織體系建立後,如何確定社企共建中各方職能的聯結也非常重要。張紅智介紹,在社企共建的措施上,他們制定了多制度,確保各方工作機制可以共聯。而首先是要制定社區黨委工作規則。
「現在,我們明確了是社區黨委全面領導隸屬的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明確物業公司評定星級物業應事先聽取社區黨組織意見。各級黨政部門督促物業公司主動履行服務責任,對照安全管理要求,大力提高小區安全設施、安保力量、出租屋管理、整體服務管理等方面水平。」張紅智介紹,2016、2017年鳳馨苑連續兩年被評為五星安全管理物業小區,2017年鳳馨苑社區警情同比下降了8.12%。
鳳馨苑社區建立了議事決策制度,按照「四議兩公開」要求,社區重要事項以及群眾利益相關事項,必須經過黨員大會討論。2016年鳳馨苑社區建成居民議事廳,凡是涉及重大事項以及與居民利益密切相關的重要問題,都在社區黨支部的領導下,由社區業主、租戶商戶、物業服務企業等利益相關方代表表決確定。建立了議事廳之後已經開展了9次居民議事會議,解決了《社區活動場所安排問題》、《增設居民活動室硬體設施》等20個議題。
「鳳馨苑的綜合樓是給社區居民提供休閒娛樂的場所,裡面有舞蹈廳、棋牌室等,居民有的時候會因為活動場地的安排會產生矛盾。但是,現在我們建立了議事決策制度,這些涉及群眾利益的事項,大家可以一起討論,並作出決議。於是,社區活動場所安排的問題就因著議事決策制度而得到解決,大家商議出各自的使用時段,避免了矛盾。」張紅智說。
轄區還充分發揮內單位、社會團體、「兩新」組織、來穗人員黨組織的作用,整合各方力量,分別組建社會治安大聯防、矛盾糾紛大調解、環境衛生大整治、先進文化大推廣工作隊。並攜手建立聯繫黨員、聯繫群眾制度,攜手建立走家入戶尋訪制度,開展走家入戶、尋找黨員、走訪群眾等活動,建立走訪臺帳,登記黨員戶、困難戶、重點戶等信息,推動基層治理精準化、精細化。社區黨組織加強對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社團組織的領導,攜手與區域內其他黨組織開展形式多樣、效果明顯的結對共建活動。
鳳馨苑建立了社企共建聯席會制度,將鳳凰城管理公司黨支部、鳳馨公益協會黨支部、廣州北方化工有限公司黨支部、鳳馨苑來穗人員黨支部以及駐區黨委等納入聯席會成員單位,各成員單位指定1名共建聯絡員,隨時保持工作聯繫,及時交流工作信息,做到每季度召開1次社企共建工作例會,每半年召開1次區域黨建聯席會。
「在工作例會中,我們可以彼此交流,及時溝通需要一起處理的相關問題。另外,每個成員單位會指定1名共建聯絡員,我們就可以隨時溝通,保證工作聯繫有人可找,及時處理問題。」碧桂園廣清區域黨支部書記、辦公室主任方圓說。
另外,鳳馨苑還建立了社企共建其他制度,例如建立社企共建「三會一課」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談心談話制度、請示報告制度、密切聯繫群眾制度、黨務公開制度等。
陣地場所共用 居民享2100㎡綜合樓
作為一個大社區,鳳馨苑的居民對休閒活動場所的需求量非常大。鳳馨苑社區擁有一個佔地2100㎡的物業小區綜合樓,設有舞蹈室、聲樂室、民樂室、桌球室、兒童活動室、公益學堂、社區圖書館等13個活動場所。最近,鳳馨苑社區經與物業公司溝通協調將其進行裝修升級,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打造社企共建基地,讓社區、企業、居民、公益團體、社區團體等能有更優質的使用空間。
《小康》記者來到正在裝修的社企共建基地,工人們正在緊張地推進工作,基地的各功能室的雛形已現。張紅智介紹,共建基地將有序設置和改造升級社企共建室、黨群活動室、區城組織生活館、風馨志願服務站、杜區黨校(道德講堂、老年大學,家長學校、公益課堂)、杜區圖書館,紅色影院、居民議事廳(人民調解室、群防群治工作站)、歌舞室、書畫室、健身室、棋牌室等場所,做到功能設施齊備、環境氛圍優良、黨員群眾滿意。同一功能,整合在同一場所避免功能交叉、布局混亂、場所使用不充分,造成陣地資源浪費。
其實,在這個社企共建基地中還充滿了豐富的故事,居民們在此用他們的生活趣事譜寫了一曲曲精彩樂曲。《小康》記者當天參觀時就遇到了鳳馨苑民樂團的團員們正在排練。其中,謝華英和梁成飛都只是剛學民樂一年。只見她們手中捧著樂器,一邊彈著樂曲,一邊唱起了《茉莉花》…… 「接下來我們會有表演,所以我們都提前練習。」她們說道。
《小康》記者採訪時遇到了鳳馨苑民樂團的團員們正在排練
鳳馨苑民樂團在社區居民以及增城區裡都可謂是大名鼎鼎,如今已更名為廣州市增城區民樂團。民樂團裡有一位成員名為胡衛國,2015年加入鳳馨苑民樂團任民樂團任副團長。出生於1953年的他在湖北基層鄉鎮工作大半輩子,任過鄉鎮鎮長等職務,2013年退休後來鳳馨苑居住。
胡衛國每天都會自學一個小時,雖然時間一小時學習並不多,但貴在堅持。除了自己學習絕不放鬆外,他還起到黨員帶頭作用,在民樂團訓練室裡時常見到胡衛國帶領樂團夥伴們一起練習的身影。樂團裡日常訓練需要文書紙張複印,都是由他負責協助完成;樂團裡有外出活動時,胡衛國任勞任怨,總是走在前面負責樂器的搬運、擺位、調試,為社區、為居民充分自發一名黨員主動參與服務的熱情,為社區共創和諧幸福起到黨員凝聚發光的力量。
共產黨員們都是退休不退崗的,工作職務退了,黨員職責永遠沒有退,都希望多做些貢獻。胡衛國說,正在排練表演節目《羊城之夏》民樂團40來人的隊伍裡就有20多個黨員,用聲樂表演的形式、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鳳馨苑民樂團成立以來,胡衛國參加社區內演出、永寧街演出、增城區演出和廣州市區演出共計18場,特別是在2017年參加了全國廣東音樂比賽,並取得了76進24的好成績,受到廣州市增城區文化局、增城區文化館等領導一致好評。樂團通過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文藝演出形式,引領黨員群眾積極參加社區志願服務和基層社會治理。
服務資源共享 六和社區共建
過去,人們去辦事都要去跑不同的部門,費心費時。但是,近年來在社企共建中,鳳馨苑全面梳理服務事項,將社區物業公司服務事項進行整合,形成共建共享項目,統一場所,打造一站式綜合服務大廳,最大限度服務黨員群眾、服務轄區黨組織,讓群眾「跑一地」就可以辦完事情。
除此之外,這些服務與資源更是網際網路「線上+線下」都可共享。社區黨支部根據居民生活中的熱點和難點需求,建立了社區諮詢QQ群和微信群,為居民解答各類政務服務辦事流程和手續,符合條件的事項提供統一代辦服務。另一方面,社區黨支部根據居民生活中的熱點和難點需求,升級改造服務前臺、人民調解室、心理諮詢室和網格管理工作站等多個服務場室。
說到社企共建,也少不得社區和物業公司服務場所和服務信息共享,共享活動載體、黨群活動室、黨建資料等資源。如今,各類服務場所一律免費開放,公開各類服務政策、規範辦理流程,引導物業公司將掌握的業主信息與社區共享,為社區有效開展服務提供幫助。
而且,社企服務活動也共辦,依託共建平臺,社區黨組織發揮領導作用,按照一月一主題,制定活動安排計劃,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服務、主題黨日活動。積極搭建各類共建平臺,將黨建活動與物業服務結合起來,促進黨組織溫暖關愛和物業服務有機融合。
如今,風馨苑社區黨支部與碧桂園廣清區域黨委、碧桂園廣州東城市公司黨支部、碧桂園鳳凰城物業公司黨支部掛牌成立「社企黨建共建活動室」,以黨建聯建,共駐共建為基礎,共同開展黨建主題活動。同時,與鳳馨公益協會黨支部結隊開展黨建活動,使社區黨姐織。企業黨組織與社會團體黨組織三者相輔相成、共促共進。
鳳馨苑社區黨建宣傳欄
上面種種,都述說著社企共建對居民們帶來了更多的便利與更高的生活品質。對此,居民們對於鳳馨苑的社企共建也感慨良多,70歲的毛政祥正是其中一位。毛政祥來自湖南湘潭,小區群眾認識他的都稱呼他為毛爺爺。他愛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情感,還抒寫了一首關於鳳馨苑生活的七言絕句:
鳳馨苑裡和美家,合敬和睦眾口誇;
和悅和順幸福苑,共創和諧釀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