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紅色歷史 凝聚紅色力量

2020-12-13 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湖南是中國近代革命的主要策源地、發生地。洶湧澎湃的革命浪潮,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燦若星河的革命人物,給湖南留下了豐富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使湖南成為著名的偉人故裡、將帥之鄉、革命聖地。

  「湖南是一方紅色熱土,大批共產黨人在這片熱土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殷殷囑託,「要用好這樣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回望「十三五」,湖南充分挖掘紅色資源、賡續紅色歷史、凝聚紅色力量,用湖南人物、湖南故事、湖南精神教育人、感染人、激勵人,在三湘大地掀起愛國主義教育熱潮,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高位推動,保護好三湘四水的紅色資源

  9月30日,湖南烈士公園肅穆莊嚴、松柏蒼翠。

  在國家第七個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省政協主席李微微同省會各界幹部群眾代表一起,來到湖南烈士公園烈士紀念塔前,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緬懷革命先烈,銘記初心使命。

  紅色沃土湖南,素有「革命搖籃、偉人故裡」美譽。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等老一輩革命家都誕生在這裡。秋收起義、平江起義、湘南暴動、通道轉兵等重大革命事件及無數革命活動,在三湘四水留下了大量的歷史印記。

  這些革命文物和紅色資源,是中國革命的重要歷史見證,是寶貴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獨特的文化遺存,已成為一座座閃光的「紅色基因庫」。

  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杜家毫、許達哲多次考察調研我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湘籍革命家軍事家故居(生平事跡陳列室)以及紅色旅遊工作,對加強全省紅色資源挖掘、保護、傳承、利用等工作作出系列指示批示。

  全省先後印發《關於加強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遺址遺蹟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管理的若干意見》《湖南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20—2022)實施方案》等文件,編制《縣市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建設保護建議規劃》,對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做好頂層設計。

  加大挖掘、搶救、保護力度,讓紅色遺存煥發新活力,湖南一直在行動。

  統籌推進革命文物資源普查與研究、申報、認定等工作,進一步摸清全省紅色「家底」。目前,全省已查明的不可移動革命文物達170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9處,革命博物館紀念館66家;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70餘處,數量居全國各省區市第一。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將紅色教育基地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城市建設和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總體規劃,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高品位打造,全面推進紅色資源保護、愛教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和周邊環境整治。

  實施全省革命文物保護「五年行動計劃」,全面推動「湘東-羅霄山」片區、武陵山片區革命舊址群、長徵文化線路和革命名人故居群保護展示提質。建成「韶山一號」工程,新建湖南抗日戰爭紀念館等一批場館,劉少奇、胡耀邦、任弼時、彭德懷和平江起義紀念館等一批紀念設施完成升級改造,「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和陳樹湘烈士生平事跡陳列室等一批紅色教育基地完成提質改造……近年來,全省完成革命文物保護項目507個,革命文物有效保護率達到70%以上。

  薪火傳承,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激發力量

  9月29日,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迎來了一批接一批的參觀者。人們走進「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重溫「半條被子」的感人故事,感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後,我們村更火了,越來越多的人專程來到沙洲接受紅色洗禮。」沙洲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朱向群告訴記者。

  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湖南用革命傳統「潤澤」三湘兒女,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革命紀念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成為湖南各級各部門開展黨性鍛鍊的「必修課」。毛澤東故居、劉少奇故居、任弼時故居、蔡和森紀念館、新民學會舊址、秋收起義舊址、陳樹湘烈士生平事跡陳列室……許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網紅」打卡地。

  堅持「紅色課堂」與「紅色感悟」相結合,湖南把豐富的實物史料轉化為黨性教育的鮮活教材,讓黨員幹部在「看、聽、思、悟」的過程中,不斷增強黨性教育的體驗度、鮮活性,在「身臨其境」中真正觸及思想、震撼心靈。

  2019年6月17日,為期3天的湖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讀書班在省委黨校開班。

  讀書班上,舉行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瀟湘紅色故事專題宣講,毛澤東、任弼時、陳樹湘、陳能寬、王新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湖湘英烈模範的故事,讓學員們深感震撼、深受教育。

  依託紅色資源優勢,省委宣傳部打造「瀟湘紅色故事匯」品牌,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瀟湘紅色故事集中宣講活動,走進企業、機關、校園、社區,在全省集中巡迴宣講200餘場次,網絡電視直播錄播100餘場次,數十萬觀眾現場聆聽,500餘萬人收聽收看,通過線上線下雙向互動,形成了強大的品牌傳播效應。

  9月30日上午,湖南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的50多名師生把思政課堂搬到了李達故居。在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一件件革命文物面前,同學們看得仔細、聽得認真,流連忘返。

  厚植紅色基因,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湖南不斷深化青少年和中小學生紅色教育,將省內200多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認定為全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開展「尋訪紅色足跡」「共抗疫情愛國力行」等主題活動,推動紅色教育進課堂、入家庭,引導廣大青年學生讀紅色經典、憶紅色歷史,激發愛國熱情。

  擦亮底色,用活紅色資源助力高質量發展

  9月4日,講述長徵溫暖往事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主旋律影片《半條棉被》上映,立即引發觀影熱潮。

  長徵的艱苦卓絕、紅軍的英勇犧牲、軍民的魚水情深,深深感染每一位走進影院的觀眾,無數人為之潸然淚下。

  多形式創作紅色作品,多樣化創新傳播方式,多層次發展紅色旅遊……湖南深入挖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寶庫,拓展革命文物和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渠道,讓紅色資源真正「活」起來,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走得進。

  從《故園長歌》《共產黨人劉少奇》《彭德懷元帥》到《英·雄》《十八洞村》《半條棉被》等,一批紅色電影、電視劇、舞臺劇精彩上演;從《湖湘英烈故事叢書》《湖南紅色基因文庫》《紅藏》到《榜樣》《紅色地圖》《紅軍長徵在湖南》等,一批紅色讀物先後出版,為觀眾和讀者送上精彩紛呈的「紅色文化大餐」。

  聚焦紅色故事,湖南日報、湖南廣播電視臺等湖南媒體紛紛推出專欄、專題和新媒體產品。僅去年以來,就集中推出了《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回望初心——紅色檔案背後的故事》《連線紅土地》等專題專欄,踏尋革命先輩足跡,挖掘和講述紅色故事。

  湖南紅色文化還走出國門,助力中外文化交流互鑑。

  2016年8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提質改造的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在法國蒙達爾紀市開館。這是湖南首座在國外建設的主題紀念館,著重展示了上個世紀20年代前後中國旅法勤工儉學運動的原貌,成為中法人民深厚友誼的見證。

  「毛澤東同志的事跡,讓我們無比敬佩!」2018年10月,由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與俄羅斯列寧紀念館共同舉辦《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展覽赴俄羅斯聯邦烏裡揚諾夫斯克州列寧紀念館成功展出,這是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首次在國外系統全面展出毛澤東同志生平業績,為中俄兩國文化交流再添一段佳話。

  國慶、中秋雙節即將來臨,韶山毛澤東同志銅像廣場上,紅旗招展,裝扮一新,迎接天南海北的遊客。

  依託紅色資源,加快文旅融合、產業聯動,湖南紅色旅遊「火」起來:全省高標準打造了42個A級紅色旅遊景區,其中有28個國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16個國家4A級以上紅色景區;連續16年舉辦中國(湖南)紅色旅遊文化節,成立湘贛邊紅色文化旅遊共同體;深化紅色旅遊國際合作交流,著力打造從毛澤東家鄉至列寧家鄉中俄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等。

  以紅色旅遊為載體,深厚的紅色文化成為滋養遊客的精神家園,也為湖南高質量發展注入力量。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紅色旅遊景區(點)接待旅遊者1.4億多人次,實現紅色旅遊收入1300多億元,帶動紅色旅遊直接就業25萬人,間接就業80萬人。

  「水氣相蕩,乃生長虹」。紅色基因在三湘四水綻放出耀眼的時代光芒,匯聚成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強大動力。

  (文/唐婷 黃晗)



相關焦點

  • 賡續紅色基因 湖南共產黨人凝聚無堅不摧的紅色能量
    走在新時代的長徵路上,湖南共產黨人凝聚無堅不摧的紅色能量—— 賡續紅色基因 續寫紅色傳奇 通訊員 吳義國 羅付金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孫敏堅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走在新時代的長徵路上,湖南共產黨人自覺賡續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融入時代氣質,傳承紅色文化,凝聚紅色力量,在三湘熱土上寫就新的紅色傳奇。
  • 賡續血脈、矢志強軍!火箭軍某部​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開賽!
    歷史的長河,翻湧著昨日輝煌的波瀾時代的琴弦,彈奏著今朝奮進的旋律71年71年,滄桑巨變「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每個時代都有催人奮進的紅色故事就在我們身邊在新中國成立71周年之際火箭軍某部隆重舉辦「賡續血脈、矢志強軍」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
  • 賡續人民軍隊永誌不忘的紅色血脈
    原標題:賡續人民軍隊永誌不忘的紅色血脈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習主席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90年來,在長期實踐中,人民軍隊在黨的旗幟下前進,形成了一整套建軍治軍原則,發展了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培育了特有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這是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傳家法寶,是人民軍隊必須永誌不忘的紅色血脈。」
  • 賡續「起點第一槍」的紅色血脈
    賡續「起點第一槍」的紅色血脈來源:中國國防報作者:郭冬 石寧寧 楊明月責任編輯:喬楠楠2018-04-17 09:54展櫃裡擺放的歷史實物上屢屢出現「為最苦人民奮鬥」「解放工農」等字樣,為民奮鬥目標的確立,成為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力量源泉……雄關漫道,血脈賡續。91年間,人民軍隊在紅色基因的傳承中不斷成長壯大, 如今,從航母入列、編隊遠航到古田鑄魂、正風反腐,從改革強軍到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人民軍隊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正一步步邁出堅定步伐。
  • 道縣:做好紅色文章 賡續紅色基因
    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考證,中國工農紅軍經過了道縣90%的鄉鎮,留存的主要有陳樹湘烈士墓、陳樹湘犧牲地、葫蘆巖紅軍渡、高明橋戰鬥遺址等38處紅色資源。 近年來,道縣始終堅定文化自信,深入貫徹文化強縣戰略,緊緊依託湖南革命老區和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優勢,用心講好紅色故事,大力弘揚紅色精神,紅色文化保護和紅色基因傳承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為黨員幹部「潤心鑄魂」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幹部教育】用好紅色資源 加強黨性教育 為黨員幹部「潤心鑄魂」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2020-11-25 09:5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地評線】東湖評論: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傳承與賡續紅色基因
    在這場只能贏不能輸的戰鬥中,中國共產黨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初心,匯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偉力,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科學決策、周密部署,當好「指揮員」,築牢抗擊疫情「紅色防線」。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危難彰顯擔當。
  • 汲取信仰力量 賡續紅色血脈 市教育系統舉行思想鑄魂黨性教育專題...
    10月13日上午,市教育系統黨建幹部一行50餘人前往湖北大別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紅安幹部學院進行思想鑄魂黨性教育,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賡續紅色血脈,牢記初心使命,提升黨性修養。  此次黨性教育專題培訓為期三天,旨在通過加強紅色教育,促使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勇於擔當、奮發有為。
  • 賡續紅色基因 不忘初心奮進
    賡續紅色基因 不忘初心奮進 市商務局赴榴園社區「四眼井」紅色教育基地 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
  • 傳承紅色基因,凝聚藍色力量
    2020年6月30日,值此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之際,城陽團區委、中建二局北方公司青島經理部聯合舉辦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凝聚藍色力量」七一主題黨日活動。
  •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凝聚紅色力量 賦能軍民融合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自組建以來,積極貫徹落實,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開展系列豐富活動、上馬諸多項目,凝聚紅色力量,讓紅色基因在傳承中煥發時代光芒。紅色基因底蘊深厚好傳統要代代傳我市是革命老區,「軍愛民、民擁軍」的光榮傳統由來已久。革命戰爭年代,德州人民踴躍支前、參軍參戰,1.9萬多名優秀兒女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獻出了寶貴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雙擁篇章。
  • 激活紅色基因 凝聚「善治力量」
    原標題:激活紅色基因 凝聚「善治力量」   12日中午,鎖金村街道鎖二社區的小廣場生機勃勃,紅楓熱情似火,灌木修剪得整整齊齊。
  • 賡續紅色血脈 發揚抗戰精神
    弘揚鬥爭精神,勇當紅色戰士。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卑躬屈膝換不來平等對待,國家利益、民族尊嚴只有靠我們自己來捍衛。時光荏苒,在新的時期我們再一次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面對百年難遇的大變局當代共產黨人要發揚革命前輩們頑強不屈的鬥爭精神,無論前路有多麼艱險,無論對手有多麼強大,只要是為了國家興旺、民族復興,就必須要緊握雙拳、蓄勢待發。  傳頌犧牲精神,甘為民之壁壘。
  • 紅色故事激勵使命擔當
    本報訊 李鵬、李傑報導:「上世紀80年代後期,我院向安徽省嶽西縣先後派出5批醫療隊,為革命老區人民服務……」近日,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軍史文化長廊上,一幅「紅星照耀大別山」的黑白照片吸引即將赴革命老區對口幫帶的醫療隊隊員們駐足觀看,大家在重溫歷史中感悟紅色傳統,凝聚奮進力量。
  • 鄂託克前旗: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
    今天,「紅色」成為鄂託克前旗最深沉、最熾熱且永不褪色的底色。新時代,鄂託克前旗人傳承紅色基因,努力推進各項事業發展。別樣耀眼的紅色,在這裡凝聚起了奮進的磅礴力量,指引著人們不斷向前。   如今,在這塊老一輩革命家最早探索黨的民族理論陣地上,少年在成長,青年在成才,黨員幹部在堅定理想信念,紅色基因在融入血脈,紅色精神正激發力量。
  • 上海大學舉辦「賡續紅色基因 不忘初心使命」示範黨課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21日電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偉大工程」系列示範黨課之「賡續紅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
  • 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前進力量
    看今朝,紅色基因是取得趕考新成績的重要法寶。中國共產黨人的趕考永遠在路上。必須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前進力量,以我們黨固有的信念、意志和精神,以當年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的魄力和勇氣,時刻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更加優異的答卷。
  • 「地評線」華聲網評: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用紅色教育賡續血脈
    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無數仁人志士捨生忘死、挺身而出,以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戰勝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英雄凱歌,更鑄就了一座座頂天立地的紅色豐碑。現在,在革命傳統教育中築牢信仰之基,在紅色基因傳承中補足精神之鈣,這是我們在校園開展紅色教育的題中之義。郴州市汝城縣是「半條棉被」的發生地,讓孩子們從小學習發生在家鄉的紅色故事,既是精神啟蒙,更是立德樹人。
  • 江西安源: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前行力量
    這裡既是最早創辦了全國最早的中共地方黨校的地方,也是中組部首批試點的紅色名村,「把一切獻給黨」黨性教育基地座落其中。安源鎮黨委副書記鍾嬌玲說:「為有效推進紅色歷史文化名村的建設,我們打造過硬支部,建強「紅色」堡壘,深挖紅色底蘊,同時,打造「把一切獻給黨」基地,發揮紅色引領,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傳遞紅色力量,做到鄉村「共治共建共享」。張家灣紅色名村的打造,將著力通過黨性教育、研學拓展、文旅融合帶動當地的紅色遊、鄉村遊、親子遊、民宿等旅遊產業的發展。」
  • 追憶「左聯」紅色歷史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陳家源 通訊員陳溢)今年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90周年,為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紀念「左聯」英烈,昨日上午,潮州市潮安區分別在歸湖鎮溪口村、江東鎮紅砂村舉辦「左聯」發展歷程圖片展、洪靈菲詩作書法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