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寫作50年未變3定式:文青、言情、美好小三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記者 孫立梅

  如果不是新拍電視劇《花非花霧非霧》再次引發人們「邊看邊罵,罵了還看」的熱潮,我們可能不會特別留意,今年已經是瓊瑤創作的第50個年頭了。半個世紀前,瓊瑤以創作個人自傳色彩頗濃的《窗外》一夜成名,在其後幾十年中都高居華文世界無可爭議的「言情教母」之位。根據其小說改編的影視劇男女主演成就了幾代人的「夢中情人」,從《婉君》到《還珠格格》,瓊瑤劇在內地十多年的時間裡都是收視率的絕對保證,直到《又見一簾幽夢》和《花非花霧非霧》相繼帶來惡評如潮,瓊瑤的名字才正式告別「熱劇」。

  一位作家能夠在幾十年裡持續引發關注,絕不是一種偶然。在華文圈,瓊瑤效應是唯一可以與金庸效應相提並論的,而瓊瑤的創作年限遠遠超過金庸,在此期間,瓊瑤作品中一些重要元素的「定型」和「轉型」,也直接反映出了時代的巨變。客觀地說,在至少三十年的時間裡,瓊瑤不僅不「落伍」,相反還是走在時代前端的。

  定型1:文學女青年

  瓊瑤的問題在於,出色的文學功底在支持她寫作的同時,也把她筆下的人物都類型化了。除了小燕子,她沒有塑造出其他跟自己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人物,她一直重複講述的都是關於「自己」的故事。相比之下,老成持重的金庸不僅塑造同樣性格的郭靖,還塑造了完全不同於他本人的楊過、令狐衝、韋小寶等一系列熠熠生輝的經典人物。從這個角度來說,瓊瑤實在算不上一個出色的「講故事的人」。

  1963年,小說《窗外》在平鑫濤主編的《皇冠》雜誌上全文發表,一時間幾乎達到「臺北紙貴」的地步。 《窗外》是瓊瑤最寫實的作品之一,其中的女主人公「江雁容」很明顯帶有瓊瑤自己的影子:再難的詩詞歌賦都可以信手拈來,對著數學試卷上的「X+Y」卻全然束手無策,嚴重偏科造成的學習成績不良,直接造成了她不為父母所喜、內向封閉的少女時代。這時,再有一個能夠欣賞她的才華、了解她的煩惱和悲哀的語文老師,師生戀的發生無可避免。而無論是在小說《窗外》還是在瓊瑤的現實人生中,在當年人們看來驚世駭俗的愛情,都以慘敗告終。但這種「文學女青年」式的自我定位和自我憐惜,成就了瓊瑤作品中一以貫之的女主角形象,除了《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瓊瑤女主角都是清一色的女文青。瓊瑤把這種定型堅持了半個世紀,《花非花霧非霧》開播之後不久,就遭觀眾吐槽劇中女主角為何詩詞不離口,根本不像當代女孩,其實還是與瓊瑤的定型有關。

  從歷史上來看,上世紀50-70年代,也是臺灣地區作家成長和文學發展的黃金時期。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一批具有出色古文功底的作家和知識分子在臺灣聚集,他們除了自己寫作之外,也非常注重對下一代文化素質的培養。我們所熟知的一批臺灣女作家,像瓊瑤、三毛、席慕蓉、張曉風等,都有類似的家庭背景。著名的「朱氏三姐妹」(天文、天心、天衣)的父親朱西寧本人是張愛玲的書迷,當聽到胡蘭成在臺灣居住的消息後,直接請胡蘭成做三個女兒的家庭教師,三姐妹的文風或多或少都有張愛玲的痕跡。瓊瑤作品中,僅從書名來看,就有一大批直接取自經典詩詞,如《月滿西樓》、《卻上心頭》、《心有千千結》、《庭院深深》、《在水一方》等。而這種對詩詞歌賦的熱衷和運用,在新時期的內地作家當中並不多見。所以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瓊瑤小說進入內地時,僅憑這種文字功底也足以打動一大批當時文化生活還非常貧瘠的讀者。

  瓊瑤式文學女青年的凸顯,也與當時文理分科這一與中國傳統迥異的考試制度的出現密切相關。因為理科成績更容易拉開差距,學好理科的優勢更加明顯,所以「文科生」成了一個大難題,這一難題至今依然存在。比瓊瑤出生和出道略晚的女作家三毛,也是因為數學老師的一次體罰,而選擇了退學,並且因此自閉七年之久。瓊瑤筆下女主角的標配——長發飄飄、白色上衣,碎花裙子,抱一摞書走在大學校園——也直接引領了當時的女性時尚潮流。

  定型2:言情

  在瓊瑤出現之前,不管是臺灣地區還是內地讀者所熟悉的「言情」概念,大多都停留在公眾性的意識形態的高度之上,最為明顯的就是對父權和夫權的反叛。到了瓊瑤這裡,「愛情」完全變成一個私人領域的事物,對愛情的描述也從純女性的立場出發,這樣一個夢幻世界被推到極致,瓊瑤也無法擺脫諸如「脫離現實」、「不切實際」的批評。

  年過古稀的瓊瑤對年輕一代的讀者或觀眾來說,確實會顯得力不從心,但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在瓊瑤的全盛時期,至少有近三十年的時間,她是走在時代前沿的。如果分析一下她的創作年表,我們不難看出,瓊瑤對時代潮流其實是有著出色的辨別意識的。

  瓊瑤的創作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1963年創作 《窗外》到1971年創作《水靈》和《白狐》,早期主要是以中國民間傳奇發展出來的古代愛情故事為主;中期從1972年的 《海鷗飛處》開始,到80年代末期,主要是以當代臺灣青年為主角的愛情小說,而且多都是大團圓結局;而1990年之後,瓊瑤把小說背景再度搬回古代,主要是轉向清末和民國初年,包括《雪珂》、《望夫崖》、《青青河邊草》以及大紅大紫的《還珠格格》三部曲,而且再也沒寫過現實題材的作品。瓊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坦言,之所以專注於古裝愛情,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我們都太忙了,忙得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考慮和照顧愛情,這是我非常不願意面對的現實。我還是嚮往以前,我可以盡情發揮想像,讓大家看到一個全新的、跟你所處的完全不一樣的時代,那時候多美啊。 」

  對「現代愛情」的無能為力以及對「古典愛情」的熱烈嚮往,再加上電視劇的商業運作對故事性的要求,都直接影響到了瓊瑤的劇本編寫。比如,原本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臺灣的《煙雨 濛濛》,被改編成上世紀30年代發生在上海的《情深深雨 濛濛》,向前推了整整三十年,效果非常出彩;但是,當1973年發生在臺灣的《一簾幽夢》被改編成2006年發生在上海的《又見一簾幽夢》,或者同樣是四十多年前發生的 《雁兒在林梢》和《心有千千結》被改編成2013年的《花非花霧非霧》,瓊瑤試圖把「古典愛情」裝進一個「現代故事」裡,她所有的「不合時宜」一下子全部暴露了出來。

  「這些人不用上班吃飯,只管談戀愛劈情操嗎? 」這是觀眾對瓊瑤劇「不切實際」最為集中的批評。現代意義的職業女性,確實不在瓊瑤的創作範圍之列。因為在她創作原著小說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臺灣地區的女性,哪怕是大學畢業生,正式進入職場工作的也不多,大學畢業就結婚才是當時的主流。偶爾遇到一兩個諸如學校老師、公司秘書之類的角色,也在進入戀愛期之後揮別職場。我們很難想像一位老作家僅憑上上網、認識幾個網絡流行詞,就能了解職場風雲和年輕一代。如果瓊瑤還想在電視劇方面再創輝煌的話,最直接的做法,是繞過職場這塊短板,寫距今至少有半個世紀距離的故事。

  關鍵詞3:美好小三

  內地作家王海1994年就完成了小說《牽手》,電視劇版權同年賣出,但投資方一直不敢拍,因為裡面的第三者角色「太美好了」,怕引起「正妻」們的不滿。直到1999年電視劇《牽手》開播引起巨大轟動,也讓更多的電視觀眾開始正視我們這個時代的婚姻。王海並不是第一個這麼做的作家,瓊瑤比她提前了整整20年,而瓊瑤遭到的來自讀者的指責也是加倍的。

  瓊瑤在小說《浪花》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畫廊老闆賀俊之擁有一對出色的兒女,卻與太太無法取得溝通。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女畫家秦雨秋,並為她的聰慧、灑脫、「用思想、用靈魂在作畫」所傾倒。經過幾番掙扎,因為不願傷害賀的太太和兒女,秦雨秋選擇離開,賀俊之無奈承認,自己的生命中再不會有「浪花」了。秦雨秋是瓊瑤小說中唯一一位年齡超過三十歲的女主角,《浪花》至今還被很多讀者拿出來指責瓊瑤為當年自己的「小三」行為辯護。

  瓊瑤因小說《窗外》走紅並結識平鑫濤,之後迅速迎來事業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對當時尚處於起步階段的《皇冠》雜誌來說,瓊瑤的出現無異於雪中送炭,她本人也成為後來皇冠出版公司的臺柱作者。然而她與自己丈夫之間的感情隔閡越來越大,1964年瓊瑤離婚,開始了與有婦之夫平鑫濤的愛情長跑。受傳統文化教育的瓊瑤,後來在《我的故事》一書中承認自己當時處於極度搖擺不定的狀態,她作為一個知名女作家的聲譽也降到了谷底,1974年創作的《浪花》中的秦雨秋就是最好的例子。此外《紫貝殼》、《新月格格》、《還珠格格》中都有對婚外戀情的描述。

  瓊瑤是否在借《浪花》為自己「平反」,這是外人難以判斷的問題,即使是也無可厚非。但是,瓊瑤堅持夫妻之間應該有足夠的對話和溝通,這肯定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對任何一對夫妻來說,如果生活中出現這樣的一幕時,就必須要警醒了———賀俊之問太太:「你真的不覺得,婚姻生活裡,包括彼此的了解和永不停止的愛情嗎?你有沒有想過,我需要些什麼? 」而賀太太的回答是:「你需要的,我不是每天都給你準備得好好的嗎?早上你愛吃豆漿,我總叫張媽去給你買,你喜歡燒餅油條,我也常常叫張媽買……」

  瓊瑤對《浪花》的偏愛也是顯而易見的,1996年,她把《一簾幽夢》與《浪花》兩個故事揉合在一起,拍成電視劇《一簾幽夢》;時隔十年,重拍《再見一簾幽夢》,只是把「秦雨秋」換成了「隨心」。不過,瓊瑤比秦雨秋幸運,她終於等到了與平鑫濤的牽手。

  其實愛情故事都是大同小異的,如果不是好好的兩個人,那就會發展成三個人、四個人。瓊瑤的弱勢在於她的「愛到為止」,並沒有深入婚姻內部。相比之下,香港女作家亦舒就辣手得多,《我的前半生》中的「原配崛起」,讓讀者更有現實感。

相關焦點

  • 「言情鼻祖」瓊瑤:大玩「師生戀」小三上位,「花葬」丈夫被群嘲
    電視劇類型多種多樣,有言情的,有恐怖的,還有狹義的。其中言情受到大多數美少女的重視。言情電視劇瓊瑤響噹噹,其中包括《情深深雨濛濛》,《還珠格格》都出自瓊瑤他的作品。就這樣,瓊瑤被貼上「小三」的標籤,一貼就是10多年。他們正式在一起後,平鑫濤就想方設法和自己的妻子離婚,可是妻子痛心不已,堅決不離婚。在這段時間,李瓊瑤以「小三」身份待在平鑫濤的身邊。之後,兩人的感情被公之於眾,也受到嘲諷。
  • 為愛自殺、當十年小三,瓊瑤的人生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瓊瑤劇
    70、80年代,文學界流行「男讀金庸,女讀瓊瑤」的說法。到了90年代,熒幕上能與金庸武俠劇爭收視率的,也只有瓊瑤劇。瓊瑤一生創作了60多部小說,有50多部拍成了影視劇,創下的電視劇單集最高收視紀錄至今無人打破。人紅易招黑。
  • 瓊瑤被稱「小三鼻祖」,花16年時間上位,原配兒女為其說盡好話
    一提起瓊瑤阿姨,想必沒有人會說不認識,她可是言情小說的鼻祖,曾出版的很多作品,還被拍攝成了電視劇,被眾人所熟知。01 名門之女瓊瑤小的時候看她的作品,會覺得裡面的主人公愛得轟轟烈烈,這樣炙熱的愛情,讓人羨慕不已。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再來看她的作品,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 一代言情教母瓊瑤,一生64部言情作品,現50年的恩怨情仇公布於眾
    瓊瑤筆下的愛情,超越了塵世與物質的汙染,往往純潔得如同朗朗睛空、如同初綻花蕾、如同皚皚白雪,讀來令人心旌搖曳、心馳神往。瓊瑤劇中的女子,永遠詩情畫意、美好純潔,被深深愛著;她們遇到的男人,有風採、有情趣、有地位、有錢、為了愛情不顧一切。
  • 言情鼻祖瓊瑤逼退原配的上位情史
    這時她高考落榜加上愛情挫敗,叛逆的瓊瑤就想到了自殺,結果被媽媽發現阻止了她,並且逼她出嫁,這時,26歲的慶筠出現了,他是臺北大學外文系的英語老師,跟瓊瑤一樣迷戀寫作,他原本是來向瓊瑤父親陳致平請教文學創作,卻無意間認識了21歲的瓊瑤,兩人在1959年結婚。
  • 報仇50年不晚!歌頌小三真愛的瓊瑤,如今80歲終於被88歲原配手撕
    這一次,沉默50年的原配出書反擊,她第一天總算收聲沒有發文。第二天,瓊瑤奶奶還是發聲了!八八一看她的回應,真是,槽多無口......45年一夫二妻三人行生活的奇女子啊,她的故事還被瓊瑤標榜為「人間真愛」(下面會詳八)......
  • 師生戀、離婚風波、小三上位,瓊瑤的愛情比她的小說還要「狗血」
    說起言情影視劇的發展,就不得不提瓊瑤,一位堪稱跨越時代的女作家。當年,她創作的言情小說,被改編成了各種電視劇,一時間風靡全國,也捧紅了一大批的明星。不過,誰都想不到這樣一位溫文爾雅、典雅氣質的女人,居然也做過小三,憑實力「拐走」了平鑫濤。
  • 瓊瑤與平鑫濤、林婉珍之間長達50年的三角恩怨,孰是孰非?
    1963年的某日,剛剛憑藉《窗外》成為最新暢銷作家的瓊瑤,又與當時的丈夫慶筠爆發了一場世紀大戰。已經記不清,這是他們之間第幾次爭吵了。誰也沒有想到,他們因為共同熱愛寫作走到一起,卻又因為寫作而產生分歧。四年前,兩次高考落榜的瓊瑤不顧家中的反對,嫁給了「窮小子」慶筠。
  • 瓊瑤百部作品,不及林婉珍一部《往事浮光》,原配氣質吊打小三
    瓊瑤阿姨,從世俗角度定義,是極其成功的。她是被奉上神壇的言情劇作家,才華橫溢,作品高產,跟丈夫平鑫濤琴瑟和鳴,共同創辦出版公司和影視公司,成為優秀的文化商人和娛樂圈大資本,捧紅了一大堆明星。只是瓊瑤身上有一處敏感的痛,那就是小三上位黑歷史。
  • 寫盡天下狗血愛情,為「小三」正名,瓊瑤的愛情最毀三觀
    她的作品大多為言情小說,其中有很多都被拍成了電視劇,毫不誇張地說有一部分作品都成為了那個時代整個亞洲的言情支柱。她的作品內容是永不過時的愛情,一直人們奉為經典傳承。後來雖然她和蔣仁有了20年後之約,但在母親的各種勸說威逼下不了了之。就這樣,瓊瑤的第一段愛情就此夭折了。「愛」讓瓊瑤幾近毀滅,卻也「成就」了她。幾年後瓊瑤就寫出了著名的小說《窗外》,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成為了她這部小說的題材。
  • 瓊瑤風光了一生,可為什麼最後還是被冠上了「小三鼻祖」的稱號?
    【文:淘子】瓊瑤風光了一生,可為什麼最後還是被冠上了「小三鼻祖」的稱號?說起瓊瑤阿姨,相信每個人都看過她的電視劇,並且每部劇中總會有一兩個的情節讓人至今難忘。1963年,瓊瑤的《窗外》以電視劇的形式開播之後,引起了許多觀眾的反響。那時候的社會觀念對於言情劇並不怎麼看好,但是瓊瑤將這部劇推出之後,許多人都對愛情觀有了很多的見解。別看瓊瑤在每部小說中都將愛情詮釋得那麼美好,即便有虐心的劇情在,但是最後的結局大多數都是以完美收場。
  • 現實版「瓊瑤劇」:被瓊瑤插足婚姻15年,林婉珍隱忍50年不再沉默
    瓊瑤劇中總是上演小三上位、被原配手撕的戲碼,而這些戲碼的背後,正是瓊瑤生活的真實寫照,甚至是比瓊瑤劇更毀三觀。戰亂年代的她從小跟著父母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沒有安安穩穩上學,兩次高考落榜,喪失信心的她決定不再高考,從此潛心寫作。1962年,年僅24歲的瓊瑤在雜誌《皇冠》上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情人谷》,雜誌社社長平鑫濤看後發現瓊瑤身上的閃光點,並向其發起了約稿信。
  • 做小三還叫囂「愛情至上」,瓊瑤情史有多毀三觀?
    做小三還叫囂「愛情至上」,瓊瑤情史有多毀三觀?說起瓊瑤劇可以算得上言情劇的鼻祖了,像是創造了一個時代,成為不少人童年的記憶。1949年,出生四川的瓊瑤跟隨父親來到臺灣生活,酷愛文學的瓊瑤從小就練習寫作,她仿佛就是天生的小說家,16歲就在報刊發表小說,25歲就出版小說集,憑藉《窗外》踏入文壇,還被受邀平鑫濤的邀約,到電視臺接受採訪。在她的小說中有很多她生活的影子,《窗外》的故事原型就是她本人。
  • 瓊瑤92歲丈夫去世!2個女人50年恩怨終了結,瓊瑤發11字令人心疼
    瓊瑤式文體又一次展現在大家面前,讓大家又一次見識到這個位言情小說鼻祖的文字功力。2016年,平鑫濤89歲生病住院。當時平鑫濤已經失去認知,瓊瑤因是否繼續給丈夫插鼻胃管治療,與三名繼子女產生分歧。平鑫濤前妻的三個孩子都想盡力挽救自己父親的生命,作為子女,小編認為,哪怕自己父母活得年齡再大,在生病時也會盡力搶救。
  • 瓊瑤反擊是什麼意思 瓊瑤小三是如何上位的
    瓊瑤反擊是什麼意思4月25日,瓊瑤反擊登上熱搜,讓不少人不解,瓊瑤反擊是什麼意思?原來,近日瓊瑤老公的前妻林婉珍出了一本書,名字叫《往事浮光》,講述的就是瓊瑤如何小三上位,插入並破壞了她的婚姻。對此,瓊瑤發了一首嶽飛寫的宋詞《小重山》反擊林婉珍。
  • 瓊瑤二婚丈夫去世,88歲原配沉默50年後,出書揭露瓊瑤上位史
    另外,她家還與金庸、徐志摩有親戚關係,這麼看的話,瓊瑤會迷上寫作一點不奇怪,畢竟一個人的成長是與環境有關的。因此,瓊瑤在9歲時,就在上海的《大公報》上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連續落榜兩次,對瓊瑤的打擊是巨大的,不過,這也讓她更加堅定了寫作之路。1959年,瓊瑤與慶筠結婚了,在那之後,她一邊寫作,一邊照顧兒子陳中維。從兒子的姓氏不難看出,瓊瑤與慶筠的感情並不好,父母挑人的眼光還是一如既往的差。婚後,慶筠不但沉迷於賭博,而且養成了酗酒的毛病。
  • 瓊瑤的16年小三上位史,淡定自如,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好劇本成就好演員,瓊瑤把她的一生都奉獻在了劇本上面,成為了「言情劇」教母,也是她把這一領域推向時代的巔峰。相信很多人看瓊瑤的戲都會發現,在她所有的作品裡都是嚮往著美好的,但每一部劇中也都少不了插足婚姻或者是小三上位的情節。直到最後經過大眾的調查才發現,其實瓊瑤的人生跟她的作品都是聯合在一起的,都藏在了她寫過的書裡。
  • 瓊瑤感情經歷曲折:因初戀失敗自殺 當過十年小三
    以初戀故事創作的《窗外》令瓊瑤一舉成名,電影由林青霞主演  記者 張越 實習生 何潤萱 翁路垚  她50年創作了64部小說,單本發行量數以十萬計;改編小說並投拍50多部影視劇,創下的電視劇單集最高收視紀錄至今無人能破;與此同時,她又一直被教育界視為「毒草」、「公害」加以抵制
  • 丈夫去世 被稱「小三鼻祖」的瓊瑤發千字悼文訴說真相
    但涕淚之外,提及往事,瓊瑤依然話語尖銳,「當初明明是你拼命追求我,長達16年。讓我受了多少委屈……我忍了多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回顧兩人的愛情,平鑫濤為瓊瑤出版了65本書,本本風靡,一手將她打造成「言情教母」;瓊瑤也一路拉著皇冠集團扶搖直上,讓平鑫濤成為華語出版界的巨擘。但相互扶持的背後,他們之間始終夾雜著「小三上位」的背景,這也一直是瓊瑤最被詬病的黑歷史。
  • 被罵「小三」50年,瓊瑤分得6億遺產後發文:當初是你拼命追求我
    而分到了6億別墅的瓊瑤則沉浸在傷感中,在舉辦完平鑫濤的葬禮後,她花了一段很長很長的悼念文,回顧了和平鑫濤的過去。還感傷在五十幾年的相愛和彼此扶持中,自己拼命幫助對方打拼事業。為了配合平鑫濤,早期寫作寫到手指破皮,後來打電腦打到指紋磨盡。兩個人一起經歷了數次事業低谷和打擊,而這些平鑫濤的兒女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