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此詞創作於1285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汪元量以善琴事謝太后、王昭儀。宋亡,隨三宮留燕。與幼主及謝太后等被遷往來於上都和大都之間達十餘年。此詞稱「十年」,又有「燕月」,詞人與幼主等自上都回大都後所作。詞人被北遷燕地時在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至此正好十年。
汪元量簡介:
汪元量(1241~1317年後)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雲,亦自號水雲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於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後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後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雲集》、《湖山類稿》。
一剪梅·懷舊注釋:
十年愁眼淚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團燕月明窗紗。樓上胡笳(jiā),塞上胡笳。
十年愁眼不開眼淚巴巴,今天思念家鄉,明天思念家鄉。一團明晃晃的燕月照在窗紗上,塞上又傳來陣陣胡笳聲。
巴巴:形容心情迫切。燕月:燕地之月,北方的月亮。塞上:泛指北方。
玉人勸我酌(zhuó)流霞。急捻琵琶,緩捻(niǎn)琵琶。一從別後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玉人勸我斟酌美酒,手指快速搓轉彈琵琶,慢搓轉彈琵琶。此地一別後各奔天涯,想寄上一枝梅花,又不知梅花寄往何處。
流霞:神話傳說中的仙酒名,泛指美酒。捻:琵琶彈奏指法一種,用左手按弦在柱上左右捻動。寄梅花:古人有折梅寄遠,表示思念親友的習俗。
汪元量的主要作品有:
湖州歌·其六、望江南·幽州九日、水龍吟·淮河舟中夜聞宮人琴聲、一剪梅·懷舊、傳言玉女·錢塘元夕、秋日酬王昭儀、鶯啼序·重過金陵、糖多令(吳江中秋)、焦山、送琴師毛敏仲北行 其三、送琴師毛敏仲北行 其一、送琴師毛敏仲北行、廢苑見牡丹黃色者、酬隱者劉桃岡、利州、昝相公送錦被、昝舍人錦江泛舟、草堂、清明、寄趙青山同舍檔四首、寄趙青山同舍檔四首、寄趙青山同舍檔四首、寄趙青山同舍檔四首、醉歌、瑞鷓鴣、斡魯垛觀獵、湘夫人祠、湘夫人祠、燕子樓、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八十四等。
《一剪梅·懷舊》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