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在中華文化裡,是一個很好的吉祥象徵。羊與陽是諧音,三羊開泰就是三陽開泰,是句非常吉利的話。古代著名的幾頭瑞獸,比如麒麟,獬豸、夷羊等,都是以羊的形狀為藍本。古文字裡的美、鮮、羨等好字,字源來自於羊的象形——甚至於「祥」字本身,就是以「羊」兼表聲義。
再往前推至1883年,光緒九年,歲在癸未,正是羊年。在這一年的年初,《申報》特意刊文,憂心忡忡地指出:「本年歲星在未,俗有生女屬羊,賣盡田糧之諺,溺女之風今年必甚。」 老百姓在羊年生了女孩子,居然要溺死,可見這一迷信在民間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梁同書在書裡提及一句俗諺,叫做:「女子屬羊守空房」。解釋說女子忌諱屬羊,因為會克夫寡居——但這一句俗諺,卻是梁同書從明代江元禧的《耳目日書》裡引用的。日書是民間用來挑選時辰、吉兇、宜忌的參考書,可以說是集民俗之大成。可見「屬羊不吉」這個民間傳統,可以前推到明代。
隴東學院從事民俗學研究的劉瑞明老師,曾經對這個問題做了專門考證:《屬羊的人為什麼命苦》。追根溯源,直指另外一個命理專業——相術。相術是一門古老的技藝,也叫相人術,能通過人的相貌儀容來判斷命運。《大戴禮記》記曰:「昔堯取人以狀,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 可見這門手藝源遠流長。
唐初有一位相士,叫張憬藏。這個人的相術厲害到了什麼程度呢?據說能和《推背圖》的作者袁天罡旗鼓相當。有一次,張憬藏見到一名叫裴珪的官員。裴珪請出小妾趙氏,讓他相一下。張憬藏實話實說:「夫人目修緩,法曰』豕視淫』,又曰』目有四白,五夫守宅』,夫人且得罪。」 總之是不安分的命。後來趙氏果然紅杏出牆,被捉了奸,一如應驗。
這個故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特別重要的源流線索。「豕視淫」指看人如豬,喜歡仰視,典出《戰國策》。不過這與話題無關,不去深入考究。咱們單說說「目有四白」。「目有四白」,說的是人的眼白多,瞳孔小,眼珠轉一圈,上下左右都有白的。這個典故出自漢代王符的《潛夫論》。裡面有一篇專講相術,特意提到「巽,為人多白眼。相揚四白者,兵死。」 王符認為眼白多的人,會死於兵刃之爭。這種很不吉利的面相特點,被《潛夫論》稱為「四白」,但並未特指女性。到了張憬藏的時代,「目有四白」後面多了一句話:「五夫守宅」 ——那就是五位姘頭在宅裡,何等淫亂!於是這種四白面相遂成為女子專屬,用以專稱淫婦。到了宋代,李昉在《太平廣記》裡明確提出了定義 :「淫婦人,目有四白,五夫守宅。」但在唐宋之間,除了這種正統解釋之外,」目有四白、五夫守宅」這個術語還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有人把這個理解為一個女人先後嫁了五任老公,那前四任發生了什麼?自然是死了,結果「五夫守宅」 又開始有了克夫的涵義。比如在五代王樸的《太清神鑑》裡,出現了這樣的提法:「羊睛四白定孤孀。」 不光把「四白」和「孤孀」聯繫到一起,也第一次提出了一個比喻:四白之眼,就象是羊的眼睛。從這時候開始,「四白」之眼同時具備了雙重含義:淫亂;克夫,還多了一個稱呼:「羊睛」。
金代的張行簡有《人倫大統賦》一部,號稱集前代研究之大成。《四庫全書》一共只收了四部相術書,排名第一個就是它,在相術界的地位不問可知。
在《人倫大統賦》裡,張行簡進一步更詳細地闡釋了王樸的理論。他寫了這麼一句:「犬羊鵝鴨何足算,雞鼠猴蛇奚可憑。」 這裡的犬羊鵝鴨指代四種眼睛:犬眼荒淫,羊眼招禍,鵝鴨之眼不善終。所謂的「羊眼」,眼珠淡黑微黃,瞳孔散漫無神,四邊眼白多,看人的時候低聲下氣,永遠顯得無精打採,象羊在看人——關於這個特徵,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羊目四白」,主貧破。於是在這部教科書裡,「四白」 兼具了「淫亂」和「孤貧家破」兩種涵義,還和羊明確聯繫到了一起。相術界的超級權威相書《麻衣神相》(此書託名北宋陳摶的老師所著,但大規模刊行要在元末),將張行簡的理論全盤繼承並作了總結:「目如羊目,相刑骨肉;羊目四白,姦夫入宅。」從此以後,女子與羊之間,成了一對不吉利的本體和喻體。
從明初開始,這個說法呈現出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專業領域,相士們繼續秉承《人倫大統賦》、《麻衣神相》的理論,比如《人倫廣鑑集說》裡就說:「羊目流四白,刑妻及哭男」。可與此同時,民間傳著傳著,卻變了味道。從《金瓶梅》、《耳目日書》這類小說類、民俗類的著作可以看到,本來是「眼睛象羊的女子命不好」,不知怎麼就傳成了「屬羊的女子命不好」,羊從面相向屬相發生了概念遷移。為什麼會發生概念遷移?原因很簡單。中國民間傳統最喜歡以物相類,強行比附。十二生肖裡,屬龍者必然貴不可言,屬蛇者多心存險詐,屬牛者穩重,屬馬者遠行,屬老虎的不能和屬羊的結婚,避免羊入虎口——反正本命屬相有什麼特性,人就會具備了什麼特點,典型的望獸生意。
既然四白的羊眼不吉利,那麼屬羊的人,一定也會繼承這雙不吉利的羊眼吧?概念遷移背後的原因,就是這麼個荒唐的邏輯。所謂「女命北以屬羊為劣,南以屬虎為兇」,即從此時開始流傳,綿延明、清兩代,深深固化到了民俗觀念中去。這種比附非常荒唐,對此清代李汝珍已有駁斥:「人值未年而生,何至比之於羊?寅年而生又何至竟變為虎?——且世間懼內之人,未必皆系屬虎之婦,況鼠好偷竊,蛇最陰毒,那屬鼠、屬蛇的,豈皆偷竊、陰毒之輩?龍為四靈之一,自然莫貴於此,豈辰年所生,都是貴命?此皆愚民無知,造此謬論,往往讀書人亦染此風,殊為可笑。」順帶一提,李汝珍本人就屬羊。可惜像李汝珍那樣的明白人畢竟太少。沒辦法,古代民眾文化程度太低,他們根本不懂邏輯,也不關心真偽,只要一個傳說具備了驚悚要素、又有警示作用,且通俗易懂,他們就會樂此不疲地傳播。其流轉速度之快,和時下微信朋友圈差不多。
時間一長,誤會成了謠言,謠言又成了習俗,一代一代堅持下去,很快便可稱之為傳統——比如正月剃頭、比如屬羊不吉。
到了晚清,發生了一件大事,給這個說法推波助瀾,讓它在民間影響更加根深蒂固。晚清最著名的歷史事件之一,是太平天國運動,足足席捲了清廷的半壁江山,深刻地影響了晚清政局。太平天國何以鬧起如此規模?有那精通命理數術的先生做事後諸葛亮,屈指一算,算出一個彌天大禍。中華以十天幹、十二地支為紀年,輪換循環,每六十年為一甲子。其中有兩個相聯的年份,特別不吉利——丙午、丁未。只要挨上這兩年中的任何一年,必有大亂,叫做「丙午丁未之厄」。丙、丁、未皆五行屬火,火色為紅;未是羊年——所以這個劫數又叫做紅羊劫。有人統計過,劉邦駕崩、王莽篡位、五胡亂華、則天稱帝、安史之亂、靖康之恥等等重大國難,都是在丙午年或丁未年發生的。可是,太平天國爆發是在1851年,丁亥豬年,跟丙午、丁未沒關係。沒事,咱們可以附會。太平天國的兩大首領是誰?洪秀全,楊秀清,洪楊洪楊,那不就是紅羊嘛。到底是誰最先把這兩件事聯繫到一起,已不可考。我目前查到的,是一位同治年的兵部主事,叫陳作霖。他有一次路過南京,寫了首詩感慨:金陵古大都,形勝天下甲,我朝設駐防,尙存封建法。哀哉鹹豐初,慘值紅羊劫,婦孺無子遺,白骨互枕壓。從他的詩作可知,太平天國是紅羊劫的說法,在同時代已開始流傳。別看這個附會荒誕不經,可大家都當回事。清末唐才常成立自立會反清,提出的口號就是:「萬象陰霾打不開,紅羊劫日運相催,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 意思是我們要向太平天國學習,誓要扭轉乾坤。紅羊劫裡有個羊字,代指未年。老百姓們想起「屬羊不吉」的老傳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你看,羊年屢屢出大事,連長毛都鬧這麼大,這羊年還真是禍事連連。老祖宗說羊年出生不吉利,難道還有錯了?結果,在附會了紅羊劫之後,「羊年不吉」這個說法流傳愈加廣泛,民眾更加篤信不疑。那些關於慈禧、袁世凱等屬羊的傳聞,正是以紅羊劫為基礎才流傳出去的。而魯迅先生擇偶的遭遇,自然也是這個迷信說法在民間開枝散葉的結果之一。總結來說,漢代始有「四白」一說,然後在唐代成為女子淫亂的面相特徵。唐宋之間,這一面相逐漸被比喻為羊目,並賦予了淫亂孤孀的涵義。演至元末,羊目女子坐實了克夫之命。從此這一說法在民間傳來傳去,逐漸與屬相聯繫到一起,盛傳於明清兩代。至太平天國紅羊劫的說法開始流布,民間更加認同羊年不吉這一荒唐說法,一直到了今天。由此可見,所謂「羊年不宜生子」、「十羊九不全、一人坐殿前」、「臘月羊守空房」之類的說法,純屬民間附會。追其本源,不過是古代相術的訛傳錯謬罷了。有些錯誤傳統,本無所謂。正月不剃頭,最多是讓理髮店營業額下降,害不到人;但「屬羊不吉」這種錯誤觀念的流傳,從古至今不知貽誤多少夫妻幸福,造成多少女子的悲劇人生。在舊社會,女子屬羊,人生確實會非常不幸。社會認為她們有克夫之相,極力排斥,導致她們孤苦一生。然後這悲慘遭遇,反過來又成了羊女命不好的佐證。循環論證,讓屬相成了一個枷鎖,牢牢地鉗制住了她們的命運。
時至今日,科學昌明,若還有人篤信不疑,挖空心思避開羊年生子,或拒娶屬羊女子,那可真是愚夫蠢婦,害人害己」。
作者簡介:韓燕南,保定市人,精通四柱預測學、周易預測學、梅花易數、奇門遁甲、命名學、風水學,並對民俗學有深入研究,在業內享有極高聲譽,曾任騰訊論壇風水命理版版主,現任中華易學專家聯合會首席專家、副會長。微信:1360322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