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這個家族只有兩個屬,一個是秋海棠屬Begonia,一個是夏海棠屬Hillebrandia。秋海棠屬可是一個大家族,目前全世界已知的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有約2000個原生種。主要分布在亞洲,其次是中南美洲和非洲。在我國,秋海棠屬主要分布於雲南和廣西。
『餐盤蝸牛』秋海棠
因大多數種類的花期集中在秋季,且花似薔薇科的海棠,而得名「秋海棠」。常見於森林底層、潮溼的巖壁邊坡或瀑布邊。該屬植物的主要特徵包括:多年生、多汁(味酸)草本植物;具橫走的根狀莖或塊莖;單葉不對稱,基部歪斜,互生,稀為掌狀複葉;單性花,雌雄同株(稀為雌雄異株),常先開雄花;雄花的花被片常4枚,十字對生,雌花的花被片2-9枚,大小不一;果實多為成熟後開裂的具翅蒴果。
竹節秋海棠
因秋海棠屬植物葉形多變、葉色斑斕,主要以觀葉為主,但其實花的觀賞價值也很高,尤其是當絢麗多彩的葉色配上小清新的花朵,顏值瞬間爆棚。下面就讓上植君給大家介紹一下展覽溫室內正在開花的秋海棠吧!
波伊西秋海棠
Begonia boisiana
特產於越南的石灰巖山地。它是一種直立的、多分枝的、灌木狀草本植物。其葉形狹長,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葉子的背面常呈現紅色。聚傘花序由莖頂開出,花朵白色。
微籽秋海棠
B.microsperma
又名「小籽秋海棠」。原產於非洲。株高約20釐米。具根狀莖。葉基生,具長柄,盾狀,表面具深淺不一的綠色,密被泡狀突起,每個突起上具白色長硬毛。秋海棠的花多是粉紅色或白色,但微籽秋海棠開黃色花朵,比較少見。
大王秋海棠
B.rex
又名「蝦蟆秋海棠」、「蟆葉秋海棠」,特產於喜馬拉雅山區。葉片背面呈暗紅色,葉片正面具有馬蹄形、粉綠色的斑紋。
1856年,大王秋海棠被從印度引入歐洲。隨後,它成為秋海棠界雜交育種的重要親本,雜交出的觀賞性秋海棠多達近千個。
鈴蘭秋海棠
B.convolvulacea
又名「旋花秋海棠」、「旋花狀秋海棠」、「藤本秋海棠」。原產巴西東部,生於陰溼、涼爽的大西洋沿岸雨林喬木樹幹上。多年生攀緣草本植物。全株光滑無毛。葉片稍肉質,腎形至圓形,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淺綠色。花白色。
因其攀緣的特性,在栽培中,可以讓其在地面上爬,或者設置柱子或支架供其攀爬。
竹節秋海棠
B.maculata
又名「斑葉竹節秋海棠」、「斑葉秋海棠」。特產於巴西東部。亞灌木,高達1.5米。莖呈明顯竹節狀,光滑,莖生葉,長橢圓形至卵形,表面深綠色,具許多銀白色斑點,背面紅色,花粉色至玫紅色。
象耳秋海棠
除了上述五種秋海棠的原生種正在開花以外,還有多個秋海棠的園藝品種也正值花期,比如象耳秋海棠B.『Thurstonii』和多個大王秋海棠系列的園藝品種。想近距離一睹秋海棠風採的朋友們,抽空到展覽溫室(一)裡一探究竟吧!
圖:小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