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代價是什麼?是要失去工作嗎?弗洛姆回答了5個字,很經典

2020-12-13 啟路文學

自由的代價是什麼?是要失去工作嗎?相信很多人回答說是。因為在我們這個年代,大多數人都認為工作是不自由的,天天要上班,特別是單休的,一個月只能休息4天,真的讓人感到很累,很難受。

如果上班所做的工作也不是自己喜歡的,很排斥,那上班會感到更累。明明想偷懶睡個懶覺,也要強迫自己起床上班,明明不想擠公交、擠地鐵、打卡、寫工作報告、工作總結,卻天天都在重複地做。

明明不想被人約束,不想被人管,不想被人嘮叨,不想委屈自己,不想被批評,卻一直都在發生。想去旅遊,也旅遊不成,工資太低,月光族,還款都不夠,扯信用卡和網貸。

可見自由的代價真的是要失去工作不可,也只有不去工作,很多人才會覺得能得到自由。但是沒有了工作,收入來源怎麼辦,這也是很多人不得不去考慮的。如果有錢,不用考慮收入來源,家裡有餘錢,夠花,相信很多人都不會去上班看人家臉色。

那麼,說來說去,想要自由,首先是先要讓自己富起來,有足夠的錢,才能享受到自由。有錢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會有人管著,有人盯著,更不會有人說閒話。如果你沒有錢,也想自由,想去追求詩和遠方,那麼就會發生最近一則新聞的事,一男子單車追求詩和遠方,在遠方的路上,窮的飯都吃不上,在路邊乞討,卻被路人幾句話說得灰頭灰臉離開了。

路人說,「你都吃不飽飯,都沒有錢,追求什麼詩和遠方,你這樣在路邊乞討,讓我孩子怎麼看?我孩子剛還問我呢?這位叔叔為何不去工作,在路邊乞討?我該怎麼回孩子,你這樣行為是不對的,是影響到孩子的……」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也不知道自由的代價是什麼,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弗洛姆的一段語錄,他這段語錄,就回答了5個字,很經典,文字如下:

自由的代價便是失去安全感。——弗洛姆#弗洛姆語錄#

讀完弗洛姆這段語錄,我們都找到了這5個字「失去安全感」,真的是這樣的,自由會讓人失去安全感。就像一個人為了自由,失去了工作,沒有了收入來源,還有什麼安全可言?溫飽都會成問題,可見這真是自由的代價。

我們想要自由,一定要在有安全感情況下進行,不能讓自己餓死,也不能讓自己沒有辦法生存,更不能讓自己父母妻子兒女擔心,可見在我們這個年代,去追求自由,真的太難了。

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弗洛姆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借著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但凡是失去安全感的事,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去做!

可見我們這個年代大多數人都是明智的,都沒有選擇自由,而是打工,哪怕默默無聞,也都會如此。因為在我們這個年代,自由的代價太大了,真的會讓人失去安全感,在古代,你還可以自給自足過著陶淵明的生活,在現代,有些不現實。

在現代,你得病,或是需要一些其他物品,都得下山購買,但是購買就得需要錢。如果你能邊隱居,邊賺錢,就像李子柒那樣,其實也可以。但李子柒自由嗎?她每天都要拍視頻,不拍視頻,就沒有收入來源。更何況她拍一段視頻,可能要花好久。

可見這個世上沒有絕對的自由,除非你把沒有錢養你,讓你過著陶淵明的日子,不用為生計發愁,自有家人空降一些水果蔬菜裡,不讓你餓死。但這樣,現實嗎?我們也沒有看到那些富二代真的歸隱,過著陶淵明的日子。

大多數富二代,對世上很多好玩的,好吃好喝的,都念念不忘,難以放棄,這樣就無法去過那一種清靜無為的陶淵明生活。說白了,就是克制不住自己對現實社會各種欲望,越是有錢人,欲望可能越高,越大,越是容易迷失自己心智,迷路在俗世中,活得很墮落,很頹廢,甚至無可救藥。

人活著,都不會自由!

除非你不敢人來往,只要跟人有來往,有交集,就會有所牽絆,一個人只要有牽絆,就會留戀人間。大多數人的歸隱,都是克制自己而已,那樣的自由是很痛苦的。他想回到現實世界中,又怕人嘲笑他。所以一路就乾脆錯到底,隱居到底。

但大家都知道一旦過上了那種真正隱居的生活,就如山頂洞人一樣,和世界徹底脫節。如果隱居,還玩電腦,手機,那不叫隱居,那叫假隱居而已。見過有些人隱居還在網上發視頻,實在可笑,違背了隱居的實際意義。

所以說自由的代價是什麼?是要失去工作嗎?弗洛姆回答了5個字,很經典

馮唐很刺耳的語錄,道出了人不如猴子的地方,發人深省,警醒世人

想要賺到很多錢的人,需明白一個道理,被馮夢龍14個字的名言道破

感到生活很痛苦、備受摧殘的人,讀完杜拉斯的名言,會涅槃重生!

獨木舟道出了一件很奢侈的事,卻是很多人日夜想要得到的,很經典

相關焦點

  •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都講些什麼?可以用這20句經典的話來概括
    弗洛姆在他的《逃避自由》一書中,提出人越成長,越獨立,越與外界減少聯繫,越少束縛,也就越自由,相對地,越孤獨。逃避自由就是逃避孤獨,所以要重新與外界建立聯繫。而對基督教對人們不假思索導致人精神的喪失獨立性方面,弗洛姆給予了很大的否定和批判,他認為我們把自己的精神教給上帝,是一種對自由意志的背叛。2,自由不是自由自在,而是解脫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書中指出,所謂的自由不是自由自在,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一種擺脫本能決定其行為狀況的自由。
  • 自由的心理機制——弗洛姆《逃避自由》介讀
    《逃避自由》一書就是新精神分析學派的領袖人物弗洛姆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對自由所做的精彩闡釋和解讀。  本書作者弗洛姆先生作為新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在繼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的基礎上,也對弗洛伊德的很多觀點做出了重大修正。這其中最重要的表現之一就是,他們二人的人性觀有著顯著的不同。
  • 心理學筆記之弗洛姆《逃避自由》之13經濟與人的發展
    心理學筆記之弗洛姆《逃避自由》之13經濟與人的發展做個專業的心理學公眾號:志誠心理包頭的專業心理學資源經濟發展一方面給了人物質世界的自由,同時也把人束縛在了物質追求的繭中,而不自知。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在弗洛姆文中有新的理解,既是進步,也是新的枷鎖。現代人不就是越來越快節奏,像被抽到停不下來的陀螺,也沒有方向和目標,只是要快。金錢成了人的等價物,人被物質異化,失去了人本來高於一般生物的性質,即意義追求。弗洛姆當年的分析,在當代人身上,似乎更加準確,一定也更加超出了弗洛姆的想像。
  • 筆記|《人格》B3 新精神分析學派 之 C2 弗洛姆的人格理論
    4.認同的需要人在脫離自然和母親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我意識,人們需要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即認同的需要。5.方向架構和獻身的需要弗洛姆認為人生必須有意義感和方向,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學,以建立起有意義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從而描繪我們所處的位置,指引我們的行為,賦予生命某種意義,並為之獻身,這就是方向架構和獻身的需要。
  • 《逃避自由》
    《逃避自由》是美籍德國社會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創作的心理學著作,1941年首次出版。
  • 成功的愛情,都有一個主要條件,被弗洛姆的語錄道破,警醒世人!
    成功的愛情,都有一個主要條件,是什麼條件呢?是錢嗎?如果在沒有讀弗洛姆的語錄前,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說是錢。為何我們現代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思想呢?因為我們現代的人,大部分人活著都是向錢看的。為何向錢看呢?因為生活壓力太大了,處處都需要花錢,這個社會真的讓人感受到了文錢難死英雄漢。
  • 如今,我們還在逃避自由嗎?|《逃避自由》
    正如他所說,要戰勝極權主義勢力,就必須首先弄清楚極權主義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然而埃裡希·弗洛姆卻在全書中反覆提醒我們,宗教改革使每個人成為各自分離的個體,獲得物質和精神上自由的同時,也失去了歸屬感、安全感,而隨著每個人個體化進程的不可逆轉和不斷加深,我們的孤獨、無能為力和焦慮只會日益加深。
  • 弗洛姆很有逆向思維的名言,揭露了現代很多人都愛犯的一個錯誤!
    現代很多人都愛犯的一個錯誤,是什麼?相信很多人在沒有讀弗洛姆的語錄前都會回答說,現代很多人都愛犯的錯誤,何止一個?比如說現代很多人為了賺錢,都不顧自己的健康,這就是一個大多數現代人都愛犯的錯誤。以上都是我們現代很多人都愛犯的錯誤,很多人太依賴手機,讓手機綁架了自己的靈魂,每天生活得渾渾噩噩,難以控制自己;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弗洛姆很有逆向思維的名言,揭露了現代很多人都愛犯的一個錯誤!
  • 孩子問「自由不是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嗎」時,可以這樣回答
    我想許多家長是不是也遇到過孩子的類似問題:為什麼(某件事)我不能做,一點自由都沒有!為什麼小孩必須聽大人的話?長大以後是不是就自由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像我在工作時,經常會碰到學生問這種問題:為什麼我上課不能說話?為什麼必須天天做操?為什麼我必須戴口罩?
  • 讀弗洛姆:你有談戀愛的資格嗎
    《愛的藝術》和他更加有名的另一本代表作《逃避自由》都體現了這一觀點。所謂愛的藝術,當然涵蓋各種各樣的愛,親情、愛情乃至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宗教之愛。當然,本書相當一部分還是在探討愛情的藝術。弗洛姆在本書的開端即批評了現代人的愛情觀。
  • 忙碌的生活裡你還剩多少自由?這5本書引發你的思考
    人對自由的追尋,是我們每個人都在叩問自己的話題。在思考自由的過程中,這五本書都引發過小編的深思。它們讓小編明白,自由其實是非常稀缺,非常可貴的。而要想獲得自由,就必須看穿假象,去創造,去熱愛。01《局外人》加繆豆瓣評分:9.0(38277人評價)面對社會準則的道德壓力,個人應該如何追尋自由?加繆的經典小說《局外人》講的就是這種矛盾。小說的主人公默爾索是一個對很多事都秉承無所謂態度的「局外人」,卻因為過失殺人遭受了一場大眾的道德審判。
  • 心理學筆記之弗洛姆《逃避自由》之11實現自我時出賣自我
    心理學筆記之弗洛姆《逃避自由》之11實現自我時出賣自我做個專業的心理學公眾號:志誠心理包頭的專業心理學資源人越是獲得成功,越少受現實經濟、身份、地位階層的限制,越可以「為所欲為」,自由地實現自己。如何能成功,需要順應經濟運轉,需要投社會所好,需要瞄準消費者欲求,迎合併鑽營其中,既要從中獲利,也要沉入市場要求。慢慢地,就必然走在市場設定的軌道上,從七扭八歪行進的自行車變成有軌電車,車寬了,快了,舒適了,司機也變成擺設了,離開軌道,寸步難行。市場會吞噬人,本來想獲取經濟自由,卻只得到經濟,失去了自由。
  • 迷茫時就讀弗洛姆——關於愛、意義與存在...
    意義亦同理,既然意義是虛假的,那要生命有什麼用? 畢淑敏說,生命確實沒有意義,需要的是我們為它賦予意義。好吧,那又為什麼非得賦予意義不可呢?沒有這個意義難道寧願不活嗎?當然不是。於是弗洛姆給了我迄今最信服的解釋。
  • 弗洛姆對馬克思人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摘要】弗洛姆人學思想對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的繼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人的自由問題思想的繼承;二是關於人的本質、人的需要、人的異化理論內容上的繼承;三是社會和歷史的理論研究方法上的繼承。
  • 弗洛姆:人的性格需要與社會結合
    弗洛姆(1900年至1980年),美籍德國猶太人,新弗洛伊德主義的創始人,他認為人是自由的囚徒,因為自由給人類帶來了獨立和理性,但同時又使人陷入孤獨,充滿憂慮、軟弱無力。弗洛姆自由的社會能夠自由的選擇,選擇的多樣性導致了環境的多樣性,而環境的多樣性又導致了適應方式的多樣性。
  • 弗洛姆•愛的藝術
    在弗洛姆看來,這種愛是不夠資格的。成熟的愛需要你有一個積極向上的自我。愛是從你自己的內心中生長出來的東西。愛是力量的最高體現。真正的愛是要喚起對方的生命力,也就是說要豐富別人。愛是要給人生帶來新的內容的,而不是從已經有的內容裡索取更多,只有這樣,愛才能生生不息。所以,弗洛姆告訴我們,不要等待別人給你,你自己是完全有能力去愛別人的。為了能夠更好地去愛別人,我們必須讓自己變得更生機勃勃。
  • 愛是一種能力,讓我們都來讀讀弗洛姆
    1997年,改革出版社出版了《弗洛姆論文集》,收集了弗洛姆的一些主要著作,從最初的《逃避自由》到《健全的社會》再到晚年的回憶錄式的著作《超越幻想的鎖鏈》,幾乎收錄了弗洛姆一生全部重要著作。弗洛姆強調他自己的理論即批判的理論是一種關於「生活藝術」的應用科學,他的「規範的人本主義」,是一種關於人的自由,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發展的人文主義學說,弗洛姆稱之為「普遍的人道主義」。
  • 自由,什麼是自由
    什麼是真正的自由?可能很多人心中所嚮往的自由是,無憂無慮,沒有工作的壓力,開支的困惑,紀律的約束,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當某一天,你處於那種沒人約束,放蕩不羈的生活的時候,你就會開始迷茫。很多人上了大學,整天無所事事,有時間就打打遊戲,睡睡懶覺,每天自由自在的,時不時逃逃課,想做什麼做什麼,但時間久了以後,開始厭倦自己的生活,想要脫離這般頹廢,頭天晚上勵志口號喊的多麼的響亮,到了第二天,突然改變生活習慣,有點不適應,好,第一天可以堅持,第二天有點難受,第三天勉勉強強挺過去了,沒過幾天,還是覺得舒舒服服躺在床上比較好,躺床上,看著手機,順便叫個外賣
  • [學子論文]從弗洛姆《愛的藝術》看四川衛視「中國愛」的頻道定位
    關鍵詞:四川衛視;中國愛;頻道定位;弗洛姆;愛的藝術 2013年4月20日,在「5.12」汶川地震5周年祭來臨前夕,7級強震再襲四川,雅安傷亡慘重。與此同時,透過各大媒體,國人關注著災情、祝福著災區人民。而作為災區當地上星頻道的四川衛視,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深入地震前線報導災情、傳遞愛與希望的重責。
  • 自由的保證是什麼?尼採的一段語錄回答,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自由是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的,但多少人一生真正做到了自由?自由是什麼?自由是無拘無束,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一件事。也有人說自由是自己不想做什麼,就可以不做什麼,沒有任何人能強迫我們去做一件事。對於自由的定義,可以說每個人都想像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