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死刑慎用死刑———訪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院長趙秉志(圖)

2020-12-17 搜狐網

  ———訪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院長趙秉志

本報記者 張有義 陳虹偉

  記者:對於死刑,我國立法和司法中所貫徹的刑事政策是什麼?

  趙秉志:新中國成立後至今,歷代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都明確指出,中國現階段要保留死刑。保留死刑,既是國家應對各種嚴重刑事犯罪的必要措施,又是促進刑罰目的順利實現的重要途徑,還可以順應民心,滿足社會大眾安全心理的需要。對於死刑的適用,黨和國家的態度也非常明確,即司法機關要堅決貫徹「慎殺」的政策,慎重適用死刑,儘可能不用死刑。

因為死刑是以剝奪人的生命為內容的刑罰方法,如果誤判並執行,就沒有機會恢復被執行人的生命。在保留死刑的情況下,死刑的司法適用很有必要慎之又慎。而且,「慎殺」的政策不僅僅是要求司法機關嚴格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適用死刑,保障適用死刑案件的質量,更是要求司法機關儘量少用死刑,即「可殺可不殺的堅決不殺」。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儘管我國當前的死刑政策總體上說是「保留死刑,慎用死刑」,但是,其精神要義和世界上其他很多國家所倡導的死刑政策一樣,都是「限制和減少死刑」。「慎殺」政策的貫徹執行符合當代以保障人權為核心的先進的刑事法治理念,亦能為我國逐步廢止死刑創造良好的條件。

  記者:中共中央在《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並倡導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您對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如何認識的?在死刑的司法適用和立法改革中,應該如何貫徹落實該刑事政策?

  趙秉志: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是對懲辦與寬大相結合刑事政策的繼承與發展。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刑事政策在本意上是要區別對待各種刑事犯罪,「體現了有寬有嚴,寬嚴相濟,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不過,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顯得更為明確和科學。其明確性體現在對危害程度不同的犯罪要有寬有嚴,當寬則寬,當嚴則嚴;其科學性體現在對危害不同的犯罪的寬嚴處理,應嚴中有寬,寬中有嚴,寬嚴協調,寬嚴有度,寬嚴審時。

  必須明確指出的是,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是我國刑事法治領域中的基本刑事政策。中共中央在《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並倡導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對此,要有全面和合理的認識。不能因為文件提出了「要實施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就認為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只是我國的刑事司法政策,不是刑事立法和刑罰執行方面應當貫徹的政策,從而否定其基本刑事政策之地位。文件之所以提出要「實施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主要是針對刑事司法這個刑事法治的關鍵環節而言的,重在強調我國的刑事司法工作必須堅持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因此,該刑事政策不但應在我國的刑事司法中得到充分的貫徹,在刑事立法和刑罰執行中也都應得到全面的體現。

  在我國目前立法還不能廢除死刑的前提下,應本著寬嚴相濟之基本刑事政策,積極貫徹「少殺、慎殺」的死刑政策。具體而言,應該進一步完善和嚴格把握死刑適用條件,重視死刑緩期執行對於實現「慎殺」政策的積極作用,及時完善死刑替代措施以及相關的配套措施。

  記者:您對中國死刑制度在未來的改革有何認識?

  趙秉志:中國的死刑制度仍須改革,中國死刑改革的方向是嚴格限制、努力減少並逐步廢止死刑。中國刑法學者應當關注和積極參與死刑改革研究,努力推進死刑改革。

相關焦點

  • 趙秉志:收回死刑覆核權顯著減少死刑數量
    這是一次未對外公開的會議,參會人員並不多,有時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以及最高法院其他所有院領導、各刑事審判庭庭長、研究室主任,湖北省委政法委書記、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還有陳光中、樊崇義、陳衛東、龍宗智、馬克昌、王作富、陳興良和我(高銘暄教授因家人生病未能到會)等8位刑訴法和刑法學者。會議主題只有一個:死刑覆核權收回。
  • 死刑改革應制度先行——專訪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
    【財新網】(記者 單玉曉)中國十多年來的死刑改革堅持了立法與司法並進的道路。除去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的努力,學術界的參與也助推著中國死刑改革。下一步改革之路如何走?財新記者專訪了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院長趙秉志教授。
  • 刑法學專家趙秉志:
    本報北京3月11日電   「死刑核准權是最高法院的一項重要權力,將它收回並依法慎用實在很有必要。」今天,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趙秉志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3月9日,在全國人大山西代表團的小組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回答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玉臻的提問時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考慮收回死刑核准權,但具體時間尚未確定。   死刑核准是保障立法規定適用和司法程序正當的重要程序。我國1979年通過的《刑法》、《刑事訴訟法》規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法院核准。
  • ...濟刑事政策的充分體現———訪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
    今天,《法制日報》記者就本案中寬嚴相濟的基本刑事政策問題,獨家採訪了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  趙秉志說,寬嚴相濟是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刑事政策。其基本內容可以簡要地表述為:當寬則寬,該嚴則嚴,輕中有嚴,重中有寬,寬嚴有度,寬嚴適時。其核心是區別對待。寬嚴相濟的基本刑事政策尤其應當在刑事司法領域予以切實貫徹。
  • 刑法專家趙秉志:中國最終將廢除所有犯罪的死刑
    其中,取消13種罪名的死刑,年滿75歲的老人免死,將惡意欠薪和醉駕入罪等問題,更是引發了社會各界廣泛熱議。  3月2日,在「兩會」即將開幕之際,《法制日報》、法制網專訪了著名法學家、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教授,請他就刑法修正案(八)的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權威解讀。
  • 中國「生死判官」北京輪訓 肖揚作重要講話/圖
    中國「生死判官」北京輪訓 肖揚作重要講話/圖  最高法院一名高級法官認為,外界通過肖揚院長的講話推測中國的刑事政策走向是正常的,其實,這是「保留死刑,慎用死刑」政策的一個方面,既然保留死刑,就要發揮死刑的威懾力。     「當前,我國廢除死刑的社會物質文化條件尚不具備。死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最嚴厲的刑罰方法,適用死刑,必須慎之又慎。凡是可殺可不殺的,一律不殺。」
  • 趙秉志:人生4次重要選擇讓我以刑法學為畢生事業
    作為恢復高考制度的第一批考生,在北京師範大學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趙秉志教授心裡,曾經的高考歲月可以概括為兩句話:「千軍萬馬齊上陣」、「機會只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說到第四次選擇,趙秉志覺得加盟北京師範大學開創他事業發展的新天地。他說,「我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求學8年、工作18年,當時人大法學院實力雄厚、地位超強,我所主持的刑法學科在全院名列第一、在全國名列前茅。
  • 解析薄熙來為何沒被判死刑:其他情節一般
    在陳良宇一案中,高子程與陳良宇打了一個漂亮的「配合戰」:高子程負責將無罪和罪輕的理由辯得充分和徹底,而陳則要保留一個好態度。在法庭辯論階段,控辯雙方就陳良宇弟弟倒賣土地的問題上,陳良宇該不該承擔刑事責任展開激烈辯論。
  • 因生活作風問題 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被免職
    (原標題:因生活作風問題 知名法學家趙秉志被處分) 經濟觀察報知名法學家
  •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建院十周年
    人民網北京5月2日電(趙婀娜、朱敏)北京師範大學日前迎來建院十周年。「法治中國建設高端論壇暨北師大法學院建院十周年座談會」同時舉辦。 據介紹,北師大法學院是北師大最年輕的學院之一,其前身為2002年成立的法律系。
  • 因生活作風問題 知名法學家、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被免職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首席記者 李微敖 知名法學家、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教授,因生活作風等問題,近日被北師大黨委予以留黨察看、免去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停止招收研究生等處分。
  • 著名刑法學家高銘暄趙秉志來校進行學術訪問
    新聞網訊:刑法學界泰鬥、著名刑法學家、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高銘暄教授,趙秉志教授一行六人,9月24日來我校進行了學術訪問。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邵彬與高銘暄教授、趙秉志教授一行進行了座談。法學院負責人參加了座談。
  • 專訪趙秉志:憲法發展與刑法進步之互動
    在年會舉行期間,記者就本屆年會主題的有關話題專訪了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趙秉志教授。  記者:本屆年會將刑法與憲法的關係作為主題,是為了紀念82憲法頒行30周年嗎?  趙秉志:是的,今年是我國82憲法頒行30周年,此次年會主題的確立確實考慮到了這一背景。
  • 刑法學泰鬥趙秉志被處分是個好事!
    7月24日以來,多個網絡媒體援引經濟觀察報一篇《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因生活作風問題被處分》報導,稱「知名法學家、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教授,因生活作風等問題,近日被北師大黨委予以留黨察看、免去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停止招收研究生等處分。」
  • 趙秉志 一位法律學人的雄關漫道
    趙秉志 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  他32歲當副教授時,刑法學界還沒有50歲以下的副教授;36歲當教授時,  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的趙秉志是新中國成立將近40年才出現的首位刑法學博士,首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1年開始擔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前不久更作為專家學者應邀多次參與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立法研擬工作。
  • 因生活作風問題 知名法學家趙秉志被處分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首席記者 李微敖 知名法學家、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教授,因生活作風等問題,近日被北師大黨委予以留黨察看、免去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停止招收研究生等處分。
  • 推動「廢除」死刑 著名刑法學家西財教授馮亞東去世
    (葉睿供圖)  他的堅持  自「97刑」頒布以來,伴隨著9部刑法修正案的陸續實施,對很多罪名取消了死刑,馮亞東等學者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他的隨性  菸癮大。喜歡自駕遊,駕車技術好,每年自駕遊甘孜阿壩一兩次。  他的地位  學術界將馮亞東稱為「西南刑法學界的一面旗幟」。
  • 法治中國建設高端論壇暨北師大法學院建院十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新華網北京4月27日電 2016年4月26日下午,法治中國建設高端論壇暨北師大法學院建院十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學堂隆重舉行。來自中國法學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武漢大學等多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以及法學院校友、師生等共計300餘人參加了此次盛會。
  • 走失教授尋回 北師大保留博導職務
    原標題:走失教授尋回 北師大保留博導職務 昨天北師大刑科院及法學院表示,李希慧近半年隨病情加重已不再教學,學校目前仍保留他的博導職務,之後會視他的恢復情況考慮其崗位調整。 走失教授脫離生命危險 「他剛回來時,生命幾乎達到了極限。」昨天,新京報記者在北京師範大學見到了法學教授李希慧的愛人、擔任北師大圖書館管理員的李祖芳。她表示,李希慧目前已沒有生命危險,只是身體非常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