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趙秉志:憲法發展與刑法進步之互動

2020-12-18 正義網

  

    2012年全國刑法學術年會的主題是「刑法與憲法之協調發展」,與以往年會主題相比,此次年會主題比較宏觀,而且超越了刑法學本身。在年會舉行期間,記者就本屆年會主題的有關話題專訪了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趙秉志教授。

  記者:本屆年會將刑法與憲法的關係作為主題,是為了紀念82憲法頒行30周年嗎?

  趙秉志:是的,今年是我國82憲法頒行30周年,此次年會主題的確立確實考慮到了這一背景。但是除了紀念現行憲法頒行30周年,年會主題所涉及的刑法與憲法的關係問題,本身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以往又常常被忽視的話題,需要刑法學界深入研究探討。以刑法為代表的基本法律與憲法之間的銜接程度是判斷一國憲法的權威、法律體系的嚴密完整程度、法律的科學性及立法技術是否成熟和規範等指標的重要參考依據。30年來,伴隨著憲法的發展,我國刑法在基本理念、主要制度、法律規範以及立法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刑法與憲法的關係也得以充分協調發展。加強刑法與憲法的關係研究,以憲法引領刑法的理念提升和規範完善,是進一步促進刑法進步的需要。

  記者:年會期間,有學者提出,刑法的立法、司法以及進一步的發展都應受到根本大法———憲法的限制與制約,這與年會「刑法與憲法之協調發展」的主題似乎存在差異,您對此如何評價?

  趙秉志:對刑法與憲法的關係,在理論上確實有不同的認識,其中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觀點,即「憲法母法說」、「憲法依據說」和「不牴觸說」。這三種觀點總體上是一致的,但在刑法服從憲法的剛性上依次遞減,刑法立法的靈活性則是依次遞增。我國刑法典第1條將憲法與刑法的關係定位為一種「依據」關係,採取的是「憲法依據說」。刑法必須以憲法為其立法根據,必須在自己的領域內具體貫徹憲法的精神和原則,通過具體的刑法規範及其適用,保障憲法的實施。對於刑法的立法與進步,不能僅僅看到其要受到憲法的限制與影響,而應該認識到刑法可以在不違背憲法基本價值觀念的基礎上進行獨立的立法。這種刑法立法所引發的觀念更新反過來又會對憲法觀念和規範產生促進作用,推動憲法的發展和完善。因此,刑法與憲法之間存在協調發展的關係,而認為刑法發展完全受憲法制約的認識則是不妥當的。

  記者:您認為刑法與憲法之間存在協調發展的關係,但也有參會代表提出,憲法是根本大法,是刑法的上位法,而「協調」發展的表述給人感覺兩者之間是平等關係。您對此如何考慮?

  趙秉志:我認為,「協調」的表述並不一定就代表雙方是平起平坐的關係,「協調」在這裡強調了刑法所具有的「能動」作用,即刑法雖然要服從憲法,但是也具有立法自由空間,而且從法律實踐的角度看,刑法的進步也會促進憲法理念的更新和憲法規範的發展。

  記者:憲法發展對刑法進步的影響容易被人們所認識,比如新的憲法規範與原有的刑法規範出現衝突時,刑法規範就必須加以調整,而刑法進步對憲法的發展所具有的影響似乎不容易為人注意,請問其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趙秉志:確實如你所說,憲法發展對刑法進步的影響已經為國內外諸多法律實踐所證明,而刑法對憲法發展的影響容易受到忽視。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刑法發展完全受憲法制約的觀點。我認為,刑法對憲法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刑法立法、司法理念的轉變會促進憲法觀念的革新。憲法的根本法地位決定了其規範調整較之於刑法更為複雜。一種理論、制度或者觀念只有為社會所普遍接受時,才有可能上升為憲法規範。憲法規範修改的這種滯後性決定了憲法理念的革新需要由其他法律來帶動。其中,刑法立法和司法理念的更新是促進憲法觀念革新的重要方面。二是刑法規範的憲法化。刑法憲法化是把有關犯罪與刑罰的基本原則寫入憲法,以彰顯刑法人權保障功能的一種趨勢。刑法規範的憲法化體現了刑法對憲法發展的促進作用。

  記者:您能否舉例加以說明?

  趙秉志:我國1997年刑法典將1979年刑法典中的「反革命罪」修改為「危害國家安全罪」。為了鞏固這一理念同時也為了協調憲法與刑法的關係,1999年憲法修正案也作出了調整,將憲法原第28條中的「鎮壓叛國和其他反革命的活動」修改為「鎮壓叛國和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除了「反革命」規定的修改,憲法關於「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法治等的規定在時間上都要晚於刑法典。早在憲法修正之前,刑法典就已經規定了體現現代法治精神和人權保障思想的罪刑法定原則。當然,憲法的修改又對刑法觀念、原則的貫徹產生鞏固和促進作用。這表明,憲法發展與刑法進步的影響是雙向的:一方面,憲法的發展對現代刑法理念、刑法規範的確定和鞏固具有積極的促進和制約作用;另一方面,現代刑法觀念的確定和發展也會對憲法理念、憲法規範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30年來,憲法發展與刑法進步是我國法治建設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兩者相輔相成,協調發展,共同推動了我國法治的進步。

  記者:那麼將來我國刑法與憲法如何進一步協調發展?

  趙秉志:憲法與刑法的協調是我國法治進步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國刑法發展的基本要求。從刑法發展的角度看,未來我國還應立足於憲法對刑法的指引與制約作用,積極推進刑法理念的提升和刑法規範的發展,前者是指刑法憲法化,後者則是指憲法刑法化。

  記者:請您具體闡述一下。

  趙秉志:首先,隨著社會的發展,罪刑法定、人權保障、刑法謙抑等現代法治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成為我國刑法的基礎理念。不過由於實踐情況錯綜複雜,這些理念在司法實踐中也常出現反覆、遇到挫折。從鞏固、深化和提升現代刑法理念的角度看,我國有必要將一些現代刑法基礎理念入憲,其中也包括限制或者廢止死刑、禁止非人道的刑罰等刑罰理念。這就是刑法憲法化。其次,從憲法刑法化的角度,我國刑法應當注重從兩個方面加強憲法的刑法貫徹:一是要進一步全面貫徹憲法的人權保障理念和法治原則。對此,應依照人權保障理念對死刑、非監禁刑等刑罰制度作適當的改革和完善,合理處理好入罪與出罪的關係;堅持法治原則,進一步貫徹落實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增強罪刑規範的明確性。二是進一步貫徹憲法的具體規範,比如要完善刑法規範,進一步加強對公民基本權利、社會安全和國家安全的保護。

相關焦點

  • 趙秉志:不能任意擴大刑法的規制範圍
    在2013年全國刑法學術年會上,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詳解本屆年會刑法學研究的焦點、亮點,並對部分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予以回應。  記者:今年年會的理論議題為何確定為「刑法與相關部門法的協調發展」?這是否預示了刑法學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方向?  趙秉志:經過刑法學研究會領導成員的充分討論,最終確立了這一議題。
  • 趙秉志:刑法修改應側重於恐怖犯罪、腐敗犯罪等
    正義網北京11月19日電(見習記者 何青)自2011年5月刑法修正案(八)實施後,時隔3年半,刑法再度啟動修改。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趙秉志今天做客正義網「正義論壇」時表示,刑法修改主要以修正案的形式進行,應側重於恐怖犯罪、腐敗犯罪、網絡犯罪等。  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
  • 刑法專家趙秉志:中國最終將廢除所有犯罪的死刑
    3月2日,在「兩會」即將開幕之際,《法制日報》、法制網專訪了著名法學家、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教授,請他就刑法修正案(八)的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權威解讀。  就此次專訪所涉及的4個問題而言,可以說,刑法修正案(八)做了兩個加法和兩個減法,兩個加法是增加了醉駕和惡意欠薪兩個罪名,兩個減法是取消13個罪名的死刑和75歲以上老人免死。
  • 刑法學泰鬥趙秉志被處分是個好事!
    7月24日以來,多個網絡媒體援引經濟觀察報一篇《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因生活作風問題被處分》報導,稱「知名法學家、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教授,因生活作風等問題,近日被北師大黨委予以留黨察看、免去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停止招收研究生等處分。」
  • 死刑改革應制度先行——專訪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
    財新記者專訪了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院長趙秉志教授。   從加法到減法  財新記者:自最高法院收回死刑覆核權開始,死刑改革一直再持續推進。立法上,《刑法修正案(八)》和《刑法修正案(九)》共削減了22個死刑罪名。在保留死刑的前提下,這種改革路徑符合學者的預期。
  • 趙秉志詳解刑法修正案(七)反腐新罪名
    上述規定為我國刑法新增的一條反腐法律規定,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人擔心,這一新規是否會成為「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之外的貪官的另一道「免死金牌」。本報特邀著名刑法學家、中國法學會刑法學會會長趙秉志教授就該條法律條文及與之相關的問題予以深度解讀,以有助於社會各界正確認識和理解該條法律規定。
  • 因生活作風問題 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被免職
    (原標題:因生活作風問題 知名法學家趙秉志被處分) 經濟觀察報知名法學家
  • 趙秉志:人生4次重要選擇讓我以刑法學為畢生事業
    在趙秉志看來,我國刑法體系進步的重大標誌有三個:  一是1979年第一部刑法典的頒行。這是我國刑法體系基本具備的標誌。雖然粗略,但其體系結構基本具備和合理,並成為我國刑法體系進一步發展完善的基礎。  二是1997年修訂刑法典的頒行。這是一部具有重大改革和多方面進展、時代特色鮮明的刑法典。
  • 因生活作風問題 知名法學家、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被免職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首席記者 李微敖 知名法學家、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教授,因生活作風等問題,近日被北師大黨委予以留黨察看、免去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停止招收研究生等處分。
  • 中國學者趙秉志當選國際刑法學協會副主席
    18屆刑法國際大會,於2009年9月20-2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隆重召開。來自各國的刑法學者暨法律官員約700餘人出席了本屆大會。大會經過分組討論和大會審議,通過了「犯罪預備和實施的擴展形式」、「資助恐怖主義的犯罪」、「人權保障的特殊程序措施」和「普遍管轄原則」等四個議題的決議。   本屆大會上,國際刑法學協會進行了換屆選舉。
  • 著名刑法學家趙秉志點評2010年八大刑事案件熱點案件倒逼刑法規範...
    回想2010年,趙作海死而復生11年冤獄案掀起人們對司法制度變革和司法理念革新期盼的又一高潮;文強「落馬」打掉重慶黑惡勢力的最大「保護傘」讓百姓拍手叫好;國美黃光裕案告誡市場經濟必須遵循法治之道;肖傳國與方舟子口水大戰演變的尋釁滋事案等等,每一起案件在撞擊人們眼球的同時,也在考量著道德的底線和法律的權威。
  • 高考故事|刑法專家趙秉志憶高考:機會只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40年變遷 我國刑法體系取得重大進步40年來,在我國推進法治建設的進程中,作為現代法治重要組成部分的刑法體系也經歷了與時俱進的巨大變遷和不斷完善。在趙秉志看來,我國刑法體系進步的重大標誌有3個:一是1979年第一部刑法典的頒行。這是我國刑法體系基本具備的標誌。
  • 趙秉志 一位法律學人的雄關漫道
    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的趙秉志是新中國成立將近40年才出現的首位刑法學博士,首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1年開始擔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前不久更作為專家學者應邀多次參與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立法研擬工作。
  • 中國學者趙秉志當選第18屆刑法學協會副主席(圖)
    由國際刑法學協會主辦的第18屆刑法學國際大會,於2009年9月20至2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隆重召開。大會通過了「犯罪預備和實施的擴展形式」、「資助恐怖主義的犯罪」、「人權保障的特殊程序措施」和「普遍管轄原則」四個議題的決議。
  • 張明楷:憲法與刑法的循環解釋
    只要存在成文憲法與成文刑法,就需要對之進行解釋;憲法學與刑法學的本體都應當是解釋學,而不是立法論。不管是什麼樣的合憲解釋,都需要在憲法與刑法之間進行解釋循環,亦即,既需要從憲法到刑法的解釋,也需要從刑法到憲法的解釋,或者說,既需要自上 憲法 而下 刑法 的解釋,也需要自下而上的解釋。
  • 刑法學專家趙秉志:
    今天,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趙秉志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3月9日,在全國人大山西代表團的小組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回答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玉臻的提問時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考慮收回死刑核准權,但具體時間尚未確定。   死刑核准是保障立法規定適用和司法程序正當的重要程序。
  • 著名刑法學家高銘暄趙秉志來校進行學術訪問
    新聞網訊:刑法學界泰鬥、著名刑法學家、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高銘暄教授,趙秉志教授一行六人,9月24日來我校進行了學術訪問。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邵彬與高銘暄教授、趙秉志教授一行進行了座談。法學院負責人參加了座談。
  • 因生活作風問題 知名法學家趙秉志被處分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首席記者 李微敖 知名法學家、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教授,因生活作風等問題,近日被北師大黨委予以留黨察看、免去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停止招收研究生等處分。
  • 趙秉志:當代中國犯罪化的基本方向與步驟
    2018-02-07 09:41:22 | 來源:人民法院報   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秉志在
  • 推動憲法與時俱進是我國憲法發展的必由之路――專訪司法部副部長...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題:推動憲法與時俱進是我國憲法發展的必由之路——專訪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新華社記者白陽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修改憲法,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記者就憲法修改對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進行了專訪。熊選國說,在保持憲法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的基礎上,推動憲法與時俱進、完善發展,是我國憲法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