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專家趙秉志:中國最終將廢除所有犯罪的死刑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全國人大常委會2月25日表決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八),由於這次修改的條款比較多、內容比較重要,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其中,取消13種罪名的死刑,年滿75歲的老人免死,將惡意欠薪和醉駕入罪等問題,更是引發了社會各界廣泛熱議。

  3月2日,在「兩會」即將開幕之際,《法制日報》、法制網專訪了著名法學家、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教授,請他就刑法修正案(八)的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權威解讀。

  就此次專訪所涉及的4個問題而言,可以說,刑法修正案(八)做了兩個加法和兩個減法,兩個加法是增加了醉駕和惡意欠薪兩個罪名,兩個減法是取消13個罪名的死刑和75歲以上老人免死。

  「兩個加法兩個減法,正好契合了我國寬嚴相濟的基本刑事政策。」趙秉志對這次修正案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醉駕入罪

  有必要限定情節惡劣

  「喝酒開車請注意,一不小心蹲大獄」。醉駕入罪後,對司機的各種「善意提示」在坊間盛傳。

  醉駕作為「馬路殺手」,將其入罪獲得了絕大部分的民眾的支持,但質疑聲也不少。有學者公開表示,醉駕行為若沒發生嚴重後果,用行政處罰就夠了,動用刑罰顯屬矯枉過正。

  「醉駕入罪有利於減少醉駕,凸顯了法律對生命的尊重和對公共安全的重視。」趙秉志說,把醉駕這一預防性的行為入罪,是刑法一項新的探索,應充分肯定。

  據了解,刑法修正案(八)中對飆車有「情節惡劣」的限定,但對醉駕並沒有這一限定。這就意味著只要醉駕,不論是否有嚴重後果,均構成犯罪。

  對此,趙秉志認為,醉駕不分情節「一律入罪」過於嚴厲,「對是否構成醉駕有必要進行數量和程度上的細化和限制,還要結合醫學進行科學的考量」。

  其實,生活中危險駕駛行為不僅僅限於醉駕和飆車,吸毒以後駕車、無證駕駛都是危險行為。趙秉志認為,將來有必要將這些危險駕駛行為予以甄別納入,形成統一的危險駕駛罪。

  此外,針對我國目前對於酒後駕駛的處罰較為分散的現狀,趙秉志說:「條件成熟時,可以將交通肇事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危險駕駛罪進行系統整合。」

  欠薪入罪

  刑法該出手時就出手

  近年來,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已成為社會較為關注的問題,此次刑法修正案設立惡意欠薪罪,得到群眾的普遍認可。不過,也有專家認為,欠薪屬於勞動違約,用民法調整就夠了,增設一個惡意欠薪罪違背了刑法的謙抑性。

  對此,趙秉志認為,對於很多勞動者來說,最主要的收入就是工資,惡意欠薪行為不僅侵犯了公民的財產權利,還可能威脅到勞動者基本的生存權,危害程度達到了相關的民事法律所不能調控或難以有效調控的程度,這就需要刑法進行制裁。

  對於惡意欠薪是否應定為自訴案,趙秉志持反對意見。「惡意欠薪與一般的與家庭關係密切相關的遺棄等案件有較大區別,而且如果規定為自訴案件,可能給追訴此種犯罪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趙秉志說。

  修正案中改變了草案中「惡意欠薪尚未構成嚴重後果,在提起公訴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並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對此,趙秉志表示,這是出於兩方面考慮,若立案後再補給報酬就不定罪,一方面可能影響法律的權威性,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

  對於惡意欠薪中「薪」的範圍,趙秉志說,獎金和加班費都是勞動報酬,都是薪水的組成部分。

  取消13種罪名死刑

  促進民眾死刑觀念變革

  在此次修正案中,取消13種罪名的死刑,也是一項非常引人注目的修改,其中的爭議也比較大。有不少民眾擔心,如果取消了13種罪名的死刑,是否會削弱刑法的威懾力,導致犯罪急劇增加。  

  對此,趙秉志認為,此次取消死刑的罪名基本上都是備而少用,或者基本不用的罪名,取消並不會對犯罪率有多大影響。

  同時,他認為,取消這13種罪名的死刑有深刻的意義,一是有利於改善我國現行死刑的立法現狀和格局,這13種罪名全部是經濟性、非暴力的犯罪,取消死刑降低了非暴力犯罪死刑在整個死刑中的比例;二是有利於支持限制死刑適用的我國司法改革;三是有利於促進我國民眾死刑觀念的變革;四是有利於順應國際限制減少死刑的趨勢。

  自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初次審議以來,關於是否廢除貪汙賄賂死刑的話題,一直為社會所熱議。雖然這次修正案並未涉及貪汙受賄罪的死刑問題,但是對於民眾都比較關心的「貪官免死」,趙秉志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從長遠來看,貪汙罪和受賄罪的死刑是應該取消的,因為它也是非暴力、經濟性、財產性的犯罪。暴力犯罪最終都要取消死刑,那麼貪汙和受賄罪肯定也是要取消的,但這兩種犯罪及其處罰涉及到反腐倡廉的大局,影響比較大,所以要特別慎重,應放在非暴力犯罪廢止死刑的最後階段來考慮。

  對於中國死刑的最終命運問題,趙秉志認為,中國最終將廢除所有犯罪的死刑,但要分階段來實現,「首先廢止非暴力犯罪、經濟類犯罪的死刑,然後廢止非致命性暴力犯罪死刑,最後才是致命性暴力犯罪的死刑」。

  75歲以上老人免死

  宣示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君子報仇,75歲不晚」,自「75歲以上的老人免死」的規定一出,坊間就有如此言論。75歲以上的老人免死,這一規定成為頗受爭議的問題,這有點出乎趙秉志的意料。他表示,對老年人免死、從寬處罰其實是世界各國的通例,聯合國的相關文件和很多保留死刑的國家都有這樣的規定。

  有些人認為,75歲以上的老人免死,違背了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趙秉志對此並不贊同,他認為,「適用刑法人人平等」指的是司法上平等,而非立法上的平等。立法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體情況來設置不同的處罰原則,例如對未成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規定。對老年人從寬處罰,也體現了我國尊老愛幼的傳統和刑法人道主義的基本原則。

  據了解,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在審議時,也有委員提出,75歲以上老人很多還具備犯罪的能力,如果「一律免死」,後果不堪設想。應是「一般免死,特殊除外」。對比修正案和草案,可以發現修正案採納了這一意見,但趙秉志認為,沒有必要設定例外,「其實老年人嚴重犯罪的比例極低,從以往的案例來看,判死刑更是鳳毛麟角。對老年人免死本來就是宣示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更沒必要設定例外情形」。

  據調查,我國公民的平均壽命是72歲。據此,趙秉志對將年齡設定為75歲也提出了異議,「應該把這個年齡設定為70歲,而不是75歲,這樣才讓老年人免死的受益面更加寬泛些。」趙秉志說。本報記者林燕

相關焦點

  • 趙秉志:不能任意擴大刑法的規制範圍
    在2013年全國刑法學術年會上,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詳解本屆年會刑法學研究的焦點、亮點,並對部分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予以回應。  記者:今年年會的理論議題為何確定為「刑法與相關部門法的協調發展」?這是否預示了刑法學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方向?  趙秉志:經過刑法學研究會領導成員的充分討論,最終確立了這一議題。
  • 趙秉志:刑法修改應側重於恐怖犯罪、腐敗犯罪等
    正義網北京11月19日電(見習記者 何青)自2011年5月刑法修正案(八)實施後,時隔3年半,刑法再度啟動修改。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趙秉志今天做客正義網「正義論壇」時表示,刑法修改主要以修正案的形式進行,應側重於恐怖犯罪、腐敗犯罪、網絡犯罪等。  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
  • 刑法學專家趙秉志:
    本報北京3月11日電   「死刑核准權是最高法院的一項重要權力,將它收回並依法慎用實在很有必要。」今天,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趙秉志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3月9日,在全國人大山西代表團的小組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回答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玉臻的提問時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考慮收回死刑核准權,但具體時間尚未確定。   死刑核准是保障立法規定適用和司法程序正當的重要程序。我國1979年通過的《刑法》、《刑事訴訟法》規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法院核准。
  • 趙秉志:收回死刑覆核權顯著減少死刑數量
    這是一次未對外公開的會議,參會人員並不多,有時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以及最高法院其他所有院領導、各刑事審判庭庭長、研究室主任,湖北省委政法委書記、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還有陳光中、樊崇義、陳衛東、龍宗智、馬克昌、王作富、陳興良和我(高銘暄教授因家人生病未能到會)等8位刑訴法和刑法學者。會議主題只有一個:死刑覆核權收回。
  • 保留死刑慎用死刑———訪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院長趙秉志(圖)
    趙秉志:新中國成立後至今,歷代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都明確指出,中國現階段要保留死刑。保留死刑,既是國家應對各種嚴重刑事犯罪的必要措施,又是促進刑罰目的順利實現的重要途徑,還可以順應民心,滿足社會大眾安全心理的需要。對於死刑的適用,黨和國家的態度也非常明確,即司法機關要堅決貫徹「慎殺」的政策,慎重適用死刑,儘可能不用死刑。
  • 專訪趙秉志:憲法發展與刑法進步之互動
    在年會舉行期間,記者就本屆年會主題的有關話題專訪了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趙秉志教授。  記者:本屆年會將刑法與憲法的關係作為主題,是為了紀念82憲法頒行30周年嗎?  趙秉志:是的,今年是我國82憲法頒行30周年,此次年會主題的確立確實考慮到了這一背景。
  • 死刑改革應制度先行——專訪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
    【財新網】(記者 單玉曉)中國十多年來的死刑改革堅持了立法與司法並進的道路。除去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的努力,學術界的參與也助推著中國死刑改革。下一步改革之路如何走?財新記者專訪了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院長趙秉志教授。
  • 高考故事|刑法專家趙秉志憶高考:機會只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但導師高銘暄教授認為我的優勢在學術,並指出我還肩負著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科暨全國刑法學研究會的重要職責,希望我以學術為重。基於學術使命感和恩師的願望,雖有猶豫,我最終還是選擇了留在高校從事刑事法學教學研究工作。」說到第四次選擇,趙秉志認為,加盟北京師範大學開創了他事業發展的新天地。
  • ...濟刑事政策的充分體現———訪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原總經理、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陳同海受賄一案日前一審宣判。今天,《法制日報》記者就本案中寬嚴相濟的基本刑事政策問題,獨家採訪了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  趙秉志說,寬嚴相濟是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刑事政策。
  • 趙秉志詳解刑法修正案(七)反腐新罪名
    上述規定為我國刑法新增的一條反腐法律規定,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人擔心,這一新規是否會成為「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之外的貪官的另一道「免死金牌」。本報特邀著名刑法學家、中國法學會刑法學會會長趙秉志教授就該條法律條文及與之相關的問題予以深度解讀,以有助於社會各界正確認識和理解該條法律規定。
  • 刑法學泰鬥趙秉志被處分是個好事!
    7月24日以來,多個網絡媒體援引經濟觀察報一篇《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因生活作風問題被處分》報導,稱「知名法學家、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教授,因生活作風等問題,近日被北師大黨委予以留黨察看、免去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停止招收研究生等處分。」
  • 中國學者趙秉志當選國際刑法學協會副主席
    18屆刑法國際大會,於2009年9月20-2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隆重召開。來自各國的刑法學者暨法律官員約700餘人出席了本屆大會。大會經過分組討論和大會審議,通過了「犯罪預備和實施的擴展形式」、「資助恐怖主義的犯罪」、「人權保障的特殊程序措施」和「普遍管轄原則」等四個議題的決議。   本屆大會上,國際刑法學協會進行了換屆選舉。
  • 趙秉志:人生4次重要選擇讓我以刑法學為畢生事業
    但導師高銘暄教授認為我的優勢在學術,並指出我還肩負著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科暨全國刑法學研究會的重要職責,希望我以學術為重。基於學術使命感和恩師的願望,雖有猶豫,我最終還是選擇了留在高校從事刑事法學教學研究工作。」  說到第四次選擇,趙秉志覺得加盟北京師範大學開創他事業發展的新天地。
  • 談國內刑法如何與國際刑法相融合
    4、進一步限制和減少了死刑立法,體現了刑法的人道、謙仰,符合了世界範圍內減少限制乃至廢除死刑的主流。  截止2000年10月底,在世界上全部194個國家和地區中,已有76個國家對所有犯罪都廢除了死刑,10個國家對普通犯罪廢除了死刑,37個國家成為事實上廢除死刑的國家。可見,減少並最終廢除死刑,是刑法發展的不可逆轉的趨勢。
  • 中國學者趙秉志當選第18屆刑法學協會副主席(圖)
    由國際刑法學協會主辦的第18屆刑法學國際大會,於2009年9月20至2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隆重召開。大會通過了「犯罪預備和實施的擴展形式」、「資助恐怖主義的犯罪」、「人權保障的特殊程序措施」和「普遍管轄原則」四個議題的決議。
  • 趙秉志 一位法律學人的雄關漫道
    趙秉志 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  他32歲當副教授時,刑法學界還沒有50歲以下的副教授;36歲當教授時,  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的趙秉志是新中國成立將近40年才出現的首位刑法學博士,首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1年開始擔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前不久更作為專家學者應邀多次參與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立法研擬工作。
  • 推動「廢除」死刑 著名刑法學家西財教授馮亞東去世
    (葉睿供圖)  他的堅持  自「97刑」頒布以來,伴隨著9部刑法修正案的陸續實施,對很多罪名取消了死刑,馮亞東等學者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他的隨性  菸癮大。喜歡自駕遊,駕車技術好,每年自駕遊甘孜阿壩一兩次。  他的地位  學術界將馮亞東稱為「西南刑法學界的一面旗幟」。
  • 刑法修正案九:增設「終身監禁」, 封堵貪官「越獄」之路
    今年6月,一則「建議人販子一律死刑,買孩子的判無期!」的帖子引起熱議。人們擔心,一審稿將現行刑法規定的收買被拐賣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修改為「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會否輕縱犯罪?草案二審稿考慮到這一情況,將其修改為「可以從輕處罰」。
  • 著名刑法學專家趙秉志點評2009年十大刑事案件
    作為我國在刑事司法領域著作等身的著名教授,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有著怎樣的看法呢?4日,趙秉志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逐一點評了其中10個具有代表性的刑事案件。趙秉志說,梳理這一年的典型刑事案件,在與普通公眾共同感受法治跳動脈搏的同時,更為日後法律職業者如何運用剛性的法律應對紛繁複雜的案情提供了絕佳的借鑑。
  • 著名刑法學家趙秉志點評2010年八大刑事案件熱點案件倒逼刑法規範...
    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院長趙秉志教授今天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逐一點評了2010年發生的8個具有代表性的刑事案件。  趙秉志說,梳理這一年發生的案件,期待改變的地方還有很多,除了刑訊逼供、有罪推定、非法拘禁,還有暴力取證,以及為趙作海吶喊的「民意」……因此,如果刑法規範不能在犯罪行為面前發揮應有的評價機能,又豈止是趙作海們的悲哀!藉此以血淚換來社會關注的同時,如果未能有效地反思、改變現有司法體系中陳舊的內容,冤假錯案不僅會侵蝕蒙冤者的肌體,更會腐蝕法治進程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