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國江河日下,嘉慶帝作《木蘭記》,追懷木蘭圍場秋獮歲月

2020-12-06 走墳看古蹟

#木蘭記碑

當大清王朝統治者的接力棒傳到嘉慶手裡,已經舉步維艱。康乾盛世不在,木蘭圍場生態進一步惡化,由於管理鬆弛,偷獵、盜伐嚴重,「以致鹿只驚逸傷損」。面對此情此景,嘉慶皇帝不敢怠慢,發出了「守成之主,不可忘開創之艱;承家之子,豈可失祖考之志」。他在位期間「敬循舊典,歲詣木蘭行圍」,以木蘭秋獮名義巡幸塞外十八次,入圍場狩獵十一次。然而,能力平平的他不可能挽回大清王朝的頹勢,至道光四年(1824)諭令停止秋獮。歷時143年的木蘭秋獮制度終於畫上了句號。

木蘭記碑位於山腳下

木蘭記碑與遠處的入崖口有作碑遙望

東廟宮與兩碑衛星圖

圍場七碑中的最後一塊,正是嘉慶皇帝所立。其在位期間堅持舉辦秋獮活動,敕建東、西廟宮,並非毫無建樹。嘉慶十二年(1807),嘉慶皇帝作《木蘭記》文,高度概括了木蘭圍場的自然環境、歷史淵源、政治意義、秋獮活動盛況以及自己的心志。如講到康熙設立木蘭圍場舊事——「神武聿宣,德化深治,遂獻斯地,開億萬年之靈囿焉」;講到木蘭秋獮的意義——「夫射獵為本朝家法,緩遠實國家大綱」;講到民族團結盛況——「內外扎薩克群拱環衛,聖恩深厚,誠心感戴。暨平定西域,都爾伯特、土爾扈特、青海、鳥梁海回部、歸化向風,分班隨獵……猗歟盛哉!」

碑文細節

康乾盛世太過輝煌,嘉慶帝「此寸心則不敢不強勉,實不敢怠惰偷安」。然而面對乾隆朝後期以來的種種弊政,他又疲於應對,無力回天,缺乏了勇於創新,銳意進取的活力。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進入19世紀初的大清王朝,在「恪守祖訓」的指導思想下,基本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身為守成之君的嘉慶,只是守住了木蘭秋獮制度。

木蘭記碑細節

《木蘭記》碑就立在伊遜崖口,東崖口山腳下,與乾隆帝的《入崖口有作》碑隔伊遜河遙遙相望。碑通高440釐米,紋飾上與乾隆「六碑」有明顯區別。四春式的碑頂作騰龍戲珠狀,碑額浮雕二龍戲珠,正中陰刻「御製」篆字圖章。碑身兩邊對稱雕刻纏枝花紋,須彌座飾牡丹花圖案。碑身正面漢文,反面滿文,均刻《木蘭記》。正面是嘉慶帝御筆楷書,端莊秀麗,與乾隆瀟灑的筆體明顯不同,暗合了這位守成之君的性格與人生。

相關焦點

  • 清代的木蘭圍場是如何衰落的
    劃出了大大小小十餘處圍場,這其中又以1683年康熙皇帝在熱河劃建的木蘭圍場最具有代表性。木蘭圍場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舒爽宜人的氣候條件而深得清朝統治者的喜愛。它興起昌盛於康乾時期,於嘉慶朝開始衰敗,最後消亡於光緒時期。與整個清朝的衰亡曲線高度重合。
  • 大清143年木蘭圍場,古蹟發燒友神話的圍場七碑,我教你用一天看完
    (嘉慶十二年《木蘭記碑》)早在遼代就有「千裡松林」之稱,成為皇家獵場。另一方面,木蘭圍場北控蒙古,南拱京師,東通盛京,西臨察哈爾,是北京通往內蒙古、喀爾喀蒙古、東北黑龍江的重要通道。清代史學家趙翼評價,「上每歲秋獮,非特使旗兵肄武習勞,實以駕馭諸蒙古,是人畏威懷德,弭首帖伏而不敢生心也。」所以,木蘭秋獮不僅是練兵,更是閱兵。
  • 河北省 承德市 木蘭圍場
    木蘭圍場自古以來就是水草豐茂的草原,使其在今天如此出名的原因,當首推清朝皇帝和今天的眾多「辮子戲」。康熙幾乎每年立秋之後都要到「木蘭圍場」參加秋獵,餘秋雨在《出走十五年》裡認為康乾盛世始自這位爺強健的身體和精神;電視劇《步步驚心》裡也有對康熙塞外行圍的描述;以乾隆帝為時間背景的電視劇《還珠格格》索性在木蘭圍場取景。
  • 大清以武功騎射為根本,何以道光帝即位後要停廢木蘭秋獮?
    順治皇帝首創大狩制度,定期行圍,圍場定在北京南郊的南苑。康熙初年在行圍駐所設護軍統領。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帝巡幸古北口外,行圍木蘭。自此,每年皇帝都要前往木蘭行圍,舉行秋獮典禮,成為清代的重要典禮儀式之一。康熙三十三年,在木蘭設虎槍營,分別隸屬上三旗,交設總統管轄其事。
  • 看一看承德木蘭圍場的冬天,內附旅遊攻略!
    木蘭圍場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內,並與內蒙古克什克騰旗接壤;原是清帝秋季遊獵的場所,從康熙帝開始到嘉慶帝,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來這裡進行射獵和避暑,史稱「木蘭秋獮」。木蘭圍場的冬天,似乎永遠都會附上一層雪,而白色更增添了這個清代皇家獵苑的神聖。
  • 木蘭圍場和木蘭秋獮
    從六月二十六日起,經過整個閏六月,直到七月初九,康熙皇帝帶領著行獵的大軍,在後來被稱為木蘭圍場的這片大地上縱橫馳騁,幾乎跑遍了各條山川。其間兩次到「紅川」,即今圍場烏拉岱川,行獵並駐蹕12天。最北面,他到了拜察,即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的芝瑞。最後兩天,「上駐蹕噶拜谷口」,即今圍場西南部的噶拜。然後取道灤河川返回。
  • 河北省 承德市 木蘭圍場 秋色
    木蘭圍場自古以來就是水草豐茂的草原,使其在今天如此出名的原因,當首推清朝皇帝和今天的眾多「辮子戲」。康熙幾乎每年立秋之後都要到「木蘭圍場」參加秋獵,餘秋雨在《出走十五年》裡認為康乾盛世始自這位爺強健的身體和精神;電視劇《步步驚心》裡也有對康熙塞外行圍的描述;以乾隆帝為時間背景的電視劇《還珠格格》索性在木蘭圍場取景。
  • 圍場舉辦木蘭秋獮文化論壇 紀念木蘭圍場肇建336年[組圖]
    6月28日,「紀念木蘭圍場肇建336周年——木蘭秋獮文化論壇」在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舉行。 中國紫禁城學會名譽會長、文化部原副部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中國紫禁城學會會長晉宏逵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相關領導及圍場木蘭秋獮文化研究會成員參加了此次論壇活動。據史料記載,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的木蘭圍場是清代皇家獵苑,也是清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獮"的場所。古代指秋天打獵為獮。所謂"木蘭",本系滿語,意為"哨鹿",亦即捕鹿之意。
  • 百家必爭,木蘭圍場對清朝至關重要!
    木蘭圍場作為皇家圍苑,其意義深遠重大。木蘭圍場西北為蒙古,可北控蒙古,眺望河套平原,可西至青海,新疆;西南又有天險之屏,南俯京津。是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果然,木蘭圍場設立後,每年都要在這裡以狩獵的形式操練軍隊,以達到控制蒙古、威懾沙俄、加強中央統治、鞏固邊防要塞的目的。此時,木蘭圍場實際上已成為清政府政治軍事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北京避暑勝地政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清代圍獵盛景可參考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內的《乾隆木蘭秋獮圖》,此圖生動地描繪了清代圍獵的盛景。
  • 木蘭圍場壩上草原
    木蘭圍場又稱塞罕壩森林公園塞罕壩全稱(塞罕達巴罕色欽)蒙語的意思是「有河源的美麗的高嶺」而木蘭圍場曾是清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獮之所位於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距北京450公裡木蘭圍場壩上草原夏季無暑,清新宜人。
  • 紀念木蘭圍場肇建336周年 專家解讀「木蘭秋獮」
    張帆 攝   中新網承德6月28日電 (記者 張帆)28日,紀念木蘭圍場肇建336周年——木蘭秋獮文化論壇在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圍場縣)舉行。在本次論壇活動中,專家學者就「木蘭秋獮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這一論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讀解析。  木蘭圍場,位於河北省東北部承德市圍場縣,與內蒙古草原接壤。
  • 木蘭圍場 常來常想
    55年來,在「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激勵下,圍場人以忠誠使命為內核、以艱苦奮鬥為底色、以綠色發展為追求創造了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蹟。2017年,塞罕壩獲得聯合國環境保護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木蘭圍場再一次舉世聞名。
  • 九月的木蘭圍場,如果錯過就辜負了整個秋天
    木蘭圍場,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地處內蒙古草原,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水草豐美、動物繁衍的草原。千裡松林曾是遼帝狩獵之地,木蘭圍場又是清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獮之所。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為鍛鍊軍隊,在這裡開闢了一萬多平方公裡的狩獵場。
  • 嘉慶以後,為何不再舉行木蘭秋獮了?不是不想去而是怕丟人
    「木蘭秋獮」是康熙皇帝創立的一項制度,是聯繫外藩、保持武備的傳統狩獵活動,也是清代的一種大典。康熙帝和乾隆帝曾數十次進行過木蘭秋獮。不過從嘉慶以後,再也沒有皇帝去木蘭行圍了,到了同治年間,木蘭圍場放墾,被開闢為良田牧場。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清帝不再去木蘭行圍呢?說起來還有點搞笑。
  • 中國國際書畫藝術家筆會在木蘭圍場壩上舉行
    長城網承德2012年7月11日電(孫佔軍 楊旭)七月的皇家獵苑木蘭圍場,萬裡晴空中偶爾有幾朵白雲飄蕩,遼闊的牧場遍地開滿鮮豔美麗的花朵,數不盡綠油油的蒼松、白樺,勾勒出一幅生態綠色海洋的畫卷,11日上午,中國國際書畫家協會成員及全國知名文學藝術家50餘人,相聚在木蘭圍場御道口村,通過一幅幅書畫作品展示木蘭圍場的美麗。
  • 秋天的木蘭圍場,美得猶如童話世界
    秋天的木蘭圍場,美得猶如童話世界。中國的秋色,南有九寨溝,北有木蘭圍場!在秋季與木蘭圍場相遇,會遇見一場絢麗至極的秋。木蘭圍場在哪兒?木蘭圍場位於河北和內蒙古交界處,由河北承德圍場縣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和內蒙古克斯克騰旗的烏蘭布統草原兩大景區組成。因清朝皇家獵苑設在此地,留下木蘭圍場的美名。
  • 木蘭圍場,清朝的皇家狩獵場,康熙皇帝每年秋獵的地方
    先有木蘭圍場清朝康熙年間,為了加強對邊疆的管理,在距離北京300多公裡的草原上,建立了木蘭圍場。每年的秋季,皇帝帶著王公大臣來這裡秋獵。木蘭圍場:帝國的皇家狩獵場入主中原的愛新覺羅們,為了不讓子孫忘記祖先的「武功」,在這裡避暑山莊以北,設立了皇家狩獵場。 木蘭圍場是清朝的皇家狩獵場,自古就是水草豐美的草原。
  • 胡廷榮: 木蘭圍場到底開創於哪一年? ——寧城歷史文化資源三事被...
    國內外著名的清代皇家獵苑——木蘭圍場,是修清史者無不注重並皆認真著述的一節。研究承德歷史的學者都清楚,如果沒有木蘭圍場的開創和利用,便不會有著名的避暑山莊,當然也不會有今日承德。所以木蘭圍場的開創年代是一個應考證準確的重要問題。目前,國內外諸書和文章幾乎皆雲木蘭圍場始置於康熙二十年,其中包括權威巨著《清代全史》、《木蘭圍場與塞外行宮》等,無一例外。
  • 承德木蘭圍場旅行攻略來啦
    景點:只要從售票處進了木蘭圍場,可以說處處都是景點了。是在剛進門的時候拍的,一下就被層林盡染的景色感動了,拿起相機拍拍拍,等深入圍場後才發現,真的是太年輕,美景都在後面!在門票的背後有一張地圖,上面標註著幾個著名景點,(任意導航都可以搜索到),也可以按照景點去,基本感覺哪裡美往哪裡走。據說景點更美,色彩層次感更豐富。
  • 圍場縣推介木蘭圍場品牌 打造生態旅遊知名城市
    長城網承德10月30日電(記者 李丹丹 通訊員 寧利勇)金秋時節,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遼闊的草原、幽靜的白樺林、世界珍稀樹種沙地雲杉,層林浸染、萬山紅遍。該縣依託優良的「皇家、生態、民俗」旅遊資源,成為了環京津地區重要的生態旅遊目的地和國家生態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