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西方近代地圖發展(中)

2021-01-18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 ,作者中國地圖出版集團

中國地圖出版集團

編制出版社會需要的各類地圖;出版測繪、地理專業圖書和兩專業的教材、教學參考書,以及有關的技術資料和工具書。

↑ 點擊上方「中國測繪學會」

可快速關注我們

導語:

中國地圖文化館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投資興建,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以地圖和地圖文化為特色的公益性文化場館。

中國地圖文化館把「普及地圖知識,傳播地圖文化,宣傳國家版圖,展示地圖成就」作為建館的宗旨。

整個展館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展出近1500件展品,主要內容包括五大部分,分別是「地圖之用」「地圖之史」「地圖之學」「地圖之工」「地圖之光」,介紹了地圖的作用、起源、發展和技藝,匯聚了各個歷史時期最重要的地圖精品和複製品。

一起跟著「掌上地圖館」欄目去逛一逛「神秘的」中國地圖文化館吧!(為何神秘,因為目前只接待團體預約,暫不對個人開放噢)

西方近代地圖發展(中)

地理大發現為地圖製圖學家提供的資料和數據,被迅速吸收和反映在地圖集和地球儀上。從我國鄭和揭開15世紀海上探險的序幕,到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等的地理大發現,基本上奠定了世界地圖的地理輪廓,荷蘭製圖學家墨卡託繪製的世界地圖堪稱地理大發現初期人類認識世界的出色總結。

隨著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航海家們懷著對黃金的欲望遠航冒險,在長期的航海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遠海經驗及地理知識。

工業革命後,科學技術水平得到了提高,新的、高精度的測繪儀器相繼發明,使測繪精度大為提高,三角測量成為大地測量的基本方法,很多國家進行了大規模全國性三角測量,為大比例尺地形測圖奠定了基礎。

6.世界地圖

這是《寰宇全圖》(Theatrum Orbis Terrarum)中的一幅世界地圖,後世的《坤輿萬國全圖》即以此為藍本。

(圖片來自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地圖文化館)

《寰宇全圖》由弗蘭德學者及地理學家亞伯拉罕·奧特柳斯在 1570 年首次出版,其中共包含53幅地圖,每幅地圖均附有詳細注釋。它被視為第一部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地圖集:所用紙張整齊統一,與隨附文本一起裝訂成書,採用專門刻制的銅質印版印刷。1570 年的版本推出之後,其拉丁語、荷蘭語、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譯本又相繼出版,所收錄的地圖數量也不斷增多。

(圖片來自於世界數字圖書館)

歐洲

亞洲

美洲

法國

(滑動查看更多)

7.中國新圖

該圖由耶穌會士巴爾布達繪製,是歐洲人刊印傳世的第一張單幅中國地圖。該圖也同時與上面所介紹的世界地圖收錄在《寰宇全圖》中。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標出明代兩京十三省名稱,以及會出長城和星宿海。

(圖片來自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地圖文化館)

這是一幅橫著的中國地圖,它的方位呈上西下東和左南右北的態勢。中國的北部是綿延的山脈和長城,西部也是山脈橫亙,中國就處在這樣一個半封閉的環境裡。

巴爾布達在圖上標出了明朝的兩京十三省和一些府州縣,地名分兩級,兩京十三省與府縣地名分別用大小兩種羅馬字體表示。圖上還畫出了複雜的水系與鄱陽湖、洞庭湖及星宿海等湖泊。

(圖片來自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地圖文化館)

在這幅圖上的中國西部畫著一個名為「Lacus」的湖泊,它實際就是明代一些地圖上的黃河源——「星宿海」。

(圖片來自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地圖文化館)

8.北極地圖

這是墨卡託(1512—1594年)編制的《地圖集》中的一幅。墨卡託首先引用ATLAS作為地圖集的專用名詞。用其創立的等角圓柱投影編制的世界地圖,能夠保持大陸輪廓在投影后形狀和角度不變,在航海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一直沿用至今。在這種投影法中,極點的比例達到無窮大。

因此,相較於將無窮大的極點囊括圖中的畫法,墨卡託決定以極點為投影中心單獨繪製一張極點圖,置於世界地圖的左下角,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張北極地圖。

(圖片來自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地圖文化館)

在這幅極點圖中,北極地區被分為了四個部分,相互之間由水道區分,水道在中間區域匯聚,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墨卡託對於北極的此般描繪,源於十六世紀的兩位探險家——馬丁·弗洛比希(Martin Frobisher)和詹姆斯·戴維斯(James Davis),他們都曾到達如今的加拿大北部,並且都記錄下了在那裡遭遇的巨大冰山:「毫不停歇地,它被衝向北方,在那裡被吸收進地球的內臟。」

9.坤輿萬國全圖

該圖呈橢圓形,採用等積投影,繪有當時已知的五大洲(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南極洲)的相對位置及山形、河流、海洋等地理要素,並用有關天文地理的小插圖作為大圖的補充。當時西方測繪技術和世界地圖傳入中國,使中國地圖科學進入了新的階段。

(圖片來自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地圖文化館)

此圖是國內現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現美洲的中文版世界地圖(小編考一考:美洲的出生是哪幅地圖?答案在上一篇尋找噢),與我們今天的世界地圖已經很接近了,並且考慮到為取悅明朝萬曆皇帝,重新設計了世界地圖的投影,改變了歐洲人繪製世界地圖以大西洋為中心的做法,將中國的位置居於圖的中央。但此幅圖中未表示澳大利亞,是因為澳大利亞的首次發現是在繪製這幅地圖之後。(知識點:澳大利亞是1606年被西班牙航海家託勒斯發現的,此圖繪製時為明朝萬曆三十年,即1602年。)

(圖片來自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地圖文化館)

《坤輿萬國全圖》傳播廣泛,影響深遠。它擴大了中國人的視野,使中國人了解到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知識。該圖打破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世界觀念,將「地圓說」引進中國。此後,中國也出現了一批圓形世界地圖。另外,利瑪竇主持確定的很多地理譯名,一直沿用到今天,比如亞細亞、地中海、尼羅河、南極、北極和赤道等。可以說這張地圖是改變了中華民族世界觀的一張重要地圖。

10.亞洲地圖

這幅地圖是17世紀代表性的亞洲地圖,圖上方為亞洲9個主要城市地圖,兩側不同著裝的人物代表亞洲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居民。

(圖片來自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地圖文化館)

威廉·布勞是荷蘭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也是地圖製圖師和出版者。他生於一個成功的鯡魚商人家庭(沒錯,就是瑞典人暗黑料理「鯡魚罐頭」的那種),但卻偏偏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潛心於數學、天文學、科學儀器製作等領域,並獲得了製作地球儀和天文學儀器等的資格。從丹麥回到荷蘭後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開始製作銷售科學儀器和地球儀,並且從事地圖製作和出版服務。1633年,他被任命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官方地圖製作者之一,後人將其視為荷蘭地圖製圖黃金時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來源:中國地圖出版集團

原標題:《科普 | 西方近代地圖發展(中)》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掌上地圖館 | 西方近代地圖發展(上)
    西方近代地圖發展(上)地理大發現為地圖製圖學家提供的資料和數據,被迅速吸收和反映在地圖集和地球儀上。圖中有很多海怪,而這個時期西方航海圖中有很多都繪製了海怪,大家知道為什麼嘛?5.威尼斯萬曆十二年(1584),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廣東刊印了歷史上第一份中文版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成為了未來中國世界地圖繪製的藍本。與此同時的歐洲,誕生了世界第一部城市地圖集——《世界城市風貌》。
  • 國外近代地圖學的發展及其對中國的衝擊
    歐洲各國近代地圖學的突飛猛進,歸功於以下因素:探險家地理探索的勇氣和國家開拓進取的氣象為近代地圖學確立了發展的動力;而近代科學技術革命則為地圖學者提供了技術準備,新的地圖繪製技術(包括數學技術、投影技術、攝影術、統計技術)和新交通手段的運用,不僅便於測繪工作的開展,也促進了他們對改良技術的追求;工業革命以來鐵路運輸、架設電線、開闢航線、海岸測量和建設軍事基地等工程推動了測繪地圖的需要;國家對地圖教育的普及和對學術振興的重視
  • 近代城市地圖富含史料價值
    近代城市地圖是我國歷史圖像文獻中極具研究價值的一類資料,特別是採用投影經緯網控制技術的大比例尺實測城市平面圖,不僅能夠展示城市規劃建設的發展歷程、近代城市空間形態與結構功能的演變,而且也為解讀、探索中國的城市社會與都市文化提供了一種重要的基礎研究素材。
  • 測繪科普——地圖學發展簡史及現代地圖學進展的基本情況-宿遷市...
    本文將從四個大的階段講解地圖學發展簡史:原始地圖、古代地圖、近代地圖和現代地圖。一、原始地圖地圖的產生和發展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今天保存下來最古老的地圖是距今約4700年左右的蘇美爾人繪製的地圖。距今約45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倫地圖,是製作在粘土陶片上的,繪有山脈,四個城鎮和流入海洋的河道。
  • 地圖史興起背景下方志地圖研究概況及其發展
    綜觀已有成果,目前方志地圖研究中,將方志地圖與城市及地方社會相結合,與近代學術轉型相結合,從知識史和空間認知角度展開討論,所展現出的多學科交叉與理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明顯。相對來說,關於方志地圖的存量、質量、類型與作者群體等基礎問題的研究有待加強。
  • 地圖位置靠東卻是西方國家?為何美國的地理屬性如此尷尬?
    關於地圖從地球曲面如何投影成平面地圖的問題,靜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經分析過,簡單說來:世界上有將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地圖表示風格,各國都想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世界地圖的中間位置。今天的歐洲和美洲地圖,習慣將太平洋一分為二,將美洲放在地圖的西邊,大西洋作為世界地圖的中心,這種地圖繪製方法適應了傳統的東西方概念。在傳統的認知上,美國和歐洲都屬於西方,而東歐到我國的亞洲地區則被稱為東方。
  • 趣科普|各國的世界地圖都長什麼樣?
    小時候對著世界地圖,總有一個疑問:美國為什麼是西方國家?它明明在我們東邊啊!直到見到了地球儀我的疑惑才得以消弭。那麼各個國家的世界地圖是不是都長得一模一樣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各國的世界地圖究竟都長什麼樣。
  • 西方建築文化對我國近代建築的衝擊
    2、近代西方建築文化對我國建築形式的撞擊   近代的兩次鴉片戰爭使得帝國主義敲開了我國的大門,伴隨而來的是帝國主義的思想文化和社會意識的「野蠻移植」。在腐朽的晚清政府統制之下,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還在竭力地牴觸外來文化的滲透,但是由於對帝國主義存在著懼怕的心理,只能放任其在特定的區域內發展。
  • 淺析近代西方「刑事近代學派」
    各位讀者大家好,上次為大家介紹了近代西方的「刑事古典學派」。今天,我再來為大家介紹另一個學派—「刑事近代學派」,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刑事近代學派,出現在19世紀中後期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轉變時期。由於達爾文進化論等自然科學的發展,使實證的研究方法影響變大。刑事近代學派也採用實證的方法,因此,刑事近代學派也被稱為「實證主義派」。由於十九世紀中後期,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犯罪率急劇上升,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增大。面對這種境況,「古典學派」的理論顯得蒼白無力。在這種情況下,「刑事近代學派」便應運而生了。
  • 近代西方世界興起的原因:從黑格爾、馬克思到諾思
    綜觀西方學術諸家對西方世界興起原因的解說,可以發現,在這個問題上,在諸多異見中常有相通之處,在類似見解中又有各種各樣的差異。在這篇文章,筆者希望能通過打破學科之間的藩籬,為這個複雜的社會歷史現象提供一個綜合的理論圖景,並期望從人類近現代思想史上諸家對近代西方世界興起原因的理論反思中,解讀出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性法則,從對確當把握中國現今的發展模式、體制格局以及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道路,有一定的助益。
  • 馮鉞:近代西方國家政治制度的發展軌跡
    政治制度對一個國家的穩定、繁榮與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在當今世界,許多發展中國家採取了與西方國家比較接近的政治制度,在其中有些發展中國家,西式政治制度已實施很久。但令人疑惑的是,這種在西方發達國家看似成功的制度並沒有普遍給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帶來穩定和幸福。
  • 新時期英文世界中的近代中外關係史研究
    整體而言,這部未完稿是費正清把馬士作為一位中國歷史學家特別是近代對外關係史學者的一個定位,費正清對他的前輩和恩師馬士充滿愛戴,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費正清借著書稿對西方中國近代史學科的研究發展脈絡進行了大手筆、長鏡頭式的總結:④  歷史書寫和歷史學家兩者都要代代相傳。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傳播西方輿地知識,都是由一個外國人完成的
    西方天文學的知識,最早是通過來華傳教士利瑪竇傳到中國的,而中西天文學最重要的成果是《崇禎曆書》的編纂。利瑪竇初入中華時帶來了一幅《萬國輿圖》掛在臥室,這是中國境內出現的第一幅世界地圖,該圖由奧代理烏斯所製做,他的《地球大觀》標誌著歐洲地圖學進入了近代的階段。後來《萬國輿圖》被利瑪竇翻譯成中文。
  • 西方傳教士給近代中國帶來了什麼?
    傳教士,一般指西方國家中一部分傳播基督教的人士。基本指的是堅定地信仰宗教,並且遠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們傳播宗教的修道者。雖然有些宗教,很少到處傳播自己的信仰,但大部分宗教使用傳教士來擴散它的影響。以尊重歷史的態度,我們來評價一下歷史上西方傳教士為中國帶來了什麼?一方面,我們不能否認歷史上到中國的少數西方傳教士犯下與身份不符的劣行,不但傷害中國人民,也羞辱上帝之名。現在看來,一般的控訴有「傳教士充當侵略中國的工具」、「傳教士參與訂立不平等條約」、「傳教士進行文化侵略」等等,雖然我們不能完全確定這些歷史陳述的準確性,但是恐怕也不會空穴來風。
  • 「芝諾悖論」與「科普悖論」
    遺憾的是,過去的科學教育偏重具體知識,而忽視科學精神,結果常常是科普人士反而更加缺乏科學精神。如此一來,科學普及反而往往成為傳播錯誤觀念的淵藪。我把這一不正常的現象稱之為「科普悖論」。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中國近代思想史、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中,長期以來流行的「科學主義」開始受到批判,在科學哲學、科學史、科學社會學領域中,至少極端的科學主義已經少有提倡。
  • 科普丨一些有用的疫情地圖
    科普丨一些有用的疫情地圖 2020-02-13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近代以來西方美學的傳入帶來的對古典美學的反思
    與之而來的還有來自西方的政治制度以及文學思想,使得近代中國不論是政治上還是文學文藝的研究上都在向西方靠攏學習,由此也帶來中國近代的美學思想的全新發展,尤其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之下中古典美學與西方美學的交融發展,呈現出一種全新的審美面貌。
  • 他並沒有突破近代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立場
    黑格爾說:「這種知識的普遍性,一方面,既不帶有普遍常識所有的那種常見的不確定性和貧乏性,而是形成了的和完滿的知識,另一方面,又不是因天才的懶惰和自負而趨於敗壞的理性天賦所具有的那種不常見的普遍性,而是已經發展到本來形式的真理,這種真理能夠成為一切自覺的理性的財產。」
  • 掌上地圖館 | 中國傳統地圖的發展(下)
    中國傳統地圖的繪製理論和方法在得到繼承和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先後出現了賈耽、沈括、朱思本、羅洪先等地圖學家,地圖的品種、數量也得到很大的發展。11.《蒙古山水地圖》亦稱《絲路山水地圖》(明,1514—1539年),繪於絹本之上,幅寬0.59米、全長30.12米,是一幅繪製於明代中後期的,應為內府使用的青綠山水手卷。
  • 科普| 《地圖學》第三章第一節:地圖符號的基本概念
    科普 | 《地圖學》第三章第一節:地圖符號的基本概念 2020-03-02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