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春」正青春,漳州六旬老品牌當起「偶像派」

2020-12-11 臺海網

臺海網7月5日訊 據閩南日報報導 年過六旬的漳州茶「一枝春」,如今也走起了「偶像派」路線。

7月1日,位於薌城區延安北路的「小湊茶」正式掛牌。這是一家由薌城區供銷社牽頭,漳州一枝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茶飲品牌。

在小湊奶茶的實體店中,小湊波霸奶茶、芝士多肉葡萄……一杯杯現場製作的奶茶剛剛調製完畢,工作人員便忙著將其擦拭、打包,交到顧客的手中。

漳州一枝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薌城區供銷社下設的電子公司,今年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公司的業務受到影響。為了化解公司危機,公司開始謀求新發展。因漳州的奶茶市場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多方商討之下,公司決定自主研發「小湊茶」茶飲品牌。「6月22日『小湊茶』試營業,最高一天有100多份訂單。」公司副總經理湯偉生介紹。

目前,小湊奶茶運營團隊由一群大學生組成,把古老的漳州茶廠文化與當下最為風靡的奶茶行業相結合,讓漳州茶廠更加年輕化、現代化,在擴大消費群體的同時讓更多人了解和品味「漳州茶」。漳州茶廠換了「新包裝」,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漳州「茶文化」。

「小湊茶品牌的創立既有利於拓展公司業務,又能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崗位。」薌城區供銷社主任張豔菁說,目前,「小湊茶」茶飲已在薌城區建立了實體店,成為漳州大學生勤工儉學、社會實踐的場所。未來還將在高校周邊新增多家實體店,吸引更多學生成為團隊一員,自主創業,提供創業的機會。

漳州飲茶歷史悠久,大家熟知的漳州茶廠創建於1954年,是福建省內貿重點企業,福建省供銷社的商辦工業企業。漳州茶廠獨創品牌「漳州老字號」流香、一枝春等已有六十餘載的歷史。

相關焦點

  • 流香、色種、一枝春,你還記得漳州茶廠的老茶味嗎?
    今天下午14點,漳州頭條在曉風書屋銀都大廈店現場直播一堂「事業單位考試公益課堂」開放給大家,公益課堂由漳州知名的公務員考試培訓老師陳統講課。晚上19點,漳州頭條現場直播百年五四 薪火薌傳——青春心向黨,建功新薌城。5月6日上午10點30分,現場直播兩岸石緣 輝耀五洲——海峽兩岸(五洲城)文化交流中心開幕典禮。宣傳你的品牌和活動,選擇漳州頭條。
  • 漳州百年烏龍茶香 非遺傳承人為它守望
    百年烏龍茶香 有人為它守望  □東南網記者 林永清 李姍姍  「乘風飛馬大前門,流香色種一枝春」,這是老一輩漳州人曾流傳的一句順口溜,說的是半個世紀前漳州人心目中的「奢侈品」。其中,「流香色種一枝春」,曾留下漳州烏龍茶的輝煌。
  • 漳州茶廠用堅持守住百年烏龍茶的製作工藝
    漳州茶廠內員工正用傳統手法包裝茶葉  盧麗娟攝東南網漳州8月15日訊(本網記者 林永清 盧麗娟 實習生 李禎 戴鈺城 林潔 文/圖 視頻)「乘風飛馬大前門,流香色種一枝春」,老一輩的漳州人曾流傳著這麼一句順口溜
  • 聊贈一枝春是描寫梅花的嗎 聊贈一枝春螞蟻莊園[多圖]
    螞蟻莊園聊贈一枝春是不是描寫梅花的詩句?1月12日帶來的問題是關於梅花的,愛梅者非常多,關於梅花的詩句也很多,那麼在下方的問題中,大家知道哪一個才是正確描寫梅花的詩句嗎?遊戲鳥小編也會給大家帶來詳細的答案。
  • 遙寄一枝春
    封面一枝紅梅傲然怒放,與附於其上的白雪鮮明對照,更顯出了紅梅的傲骨。捧起細聞,似有暗香浮動,淡雅清新,心裡頓時有股暖暖的春意。  想起古人以梅寄託友情和相思的雅事兒。「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這是南北朝時陸凱寫給好友範曄的詩。陸凱在江南,十分懷念遠在長安的好友範曄,正巧有驛使將往長安,於是便折梅一枝,託驛使捎去。一枝梅花實在勝過千言萬語,浪漫至極。
  • 一夢江湖新時裝一枝春介紹 一枝春時裝怎麼樣
    一起來看看一夢江湖新時裝一枝春介紹,一枝春時裝怎麼樣。 作者@胖琦呀在設計時,以充滿春日氣息的綠色為主,低調的色彩中點綴著粉色的掛穗與花朵配飾,增添了許多春日的生機與靈動。輕快的小馬褂和傳統盤扣搭配,簡潔明了又輕快活潑~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身穿一枝春的少俠們額前佩戴者綴著翠玉的髮帶,幾縷碎發在臉旁落下,瀟灑不羈更添才子韻味。
  • 「買得一枝春欲放」,新婚燕爾的李清照太可愛了
    《減字木蘭花》李清照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一句鍾情】 「買得一枝春欲放明明是花兒含苞待放,詞人偏偏要說「春欲放」,這裡的「春」,既可以是花兒,也可以是春天、春意,還可以理解成青春的意思。花兒積攢了半生的努力,想要在那個愛花的人手中肆意綻放,這花兒的心思,不正是詞人的心聲嗎?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所嫁之人正是心中所愛,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實屬難得。李清照是多麼地幸運,恰好在最美的年華裡遇見了夫君趙明誠。
  • 人民日報暖聞熱評:「一枝春」裝點春滿園
    【點評】在長樂坪鎮援助武漢的物資上,寫著這樣一句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這不只是一種詩意,更包含一種真情。作為貧困山區的被幫扶對象,他們能提供的幫助有限。但正因為「無所有」且「傾其所有」,來自山區的物資才更顯情義之重。「村民們下田下地,大家有什麼就捐什麼。實在沒有新鮮的,就準備家裡的乾貨。」
  • 折花相贈: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而說到文學史上最有名的「贈花」,要數那句「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這句詩的背後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我們今天就通過這首《贈範曄》來一起了解一下。贈範曄(南北朝)陸凱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贈範曄詩(陸凱)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其中「逢」這個字用的非常巧妙,表達一種不期而遇的感覺,而這個不期而遇的驛使,讓自己聯想起在遠方的摯友。越想就越思念,越想越掛念,於是就想給這位最親愛的朋友送一點禮物,來表達自己的殷殷思念,以及美好的祝福。
  • 梨花一枝春帶雨!9首絕美梨花古詩詞,千古名句感受青春的愉悅!
    【唐】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唐】劉方平紗《春怨》: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唐】韓愈《聞梨花發贈劉師命》:桃蹊惆悵不能過,紅豔紛紛落地多。聞道郭西千樹雪,欲將君去醉如何。
  • 感受漳州古城煙火,從舌尖上的非遺開始
    但有這麼一類美食,經歷了時間洗禮經受了代代漳州食客的考驗而流傳至今!這便是漳州的——非遺味道更有漳州人的濃濃鄉愁!食在漳州,這些非遺味道定會驚豔你的舌尖味蕾!漳州傳統烏龍茶精製工藝漳州百年傳承的「老茶味」「乘風飛馬大前門,流香色種一枝春」,這在老一輩的漳州人口中廣為流傳的順口溜,道出福建省漳州茶廠在不少老茶客人心中的份量。漳州人好飲烏龍茶由來已久,而對於老一輩漳州人而言,總有一個特殊的地道老味道,那就是漳茶。漳茶,是福建省漳州茶廠的簡稱。
  • 鎮江「一枝春」:一代人的珍貴回憶,美妙的素齋傳天下
    《清稗類鈔》成書時還沒有「一枝春」素菜館,「一枝春」開張於上世紀的1924年,早於成立於1940年的鎮江宴春酒樓,此其一。其二,請注意,徐珂老先生說的是「寺廟庵觀素饌」。「一枝春」無疑屬於市肆素菜,同時,菜品又多為「以葷託素」的菜名。有鎮江民間人士說,「一枝春」開設素菜館時,曾得到鎮江焦山定慧寺和尚的傳授,甚至民間有傳言,說「一枝春」有一位六指的大廚劉祥坤,神功了得……這近乎於《六指琴魔》這樣的演繹了,姑妄聽之吧。
  • 中華「四大春」——百年老品牌的傳承與創新
    33年創建的花漢衝香粉店,可謂中國古妝傳人「四大春」!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四大春可以通過開發很多傳統元素來增強自身品牌文化底蘊,去粗取精,並適時地結合積極、正面的當代文化元素。創新是對老字號品牌最好的傳承。縱觀四大春的發展歷史發現,企業要想在未來的市場中一直處於不敗之地,推陳出新必然是十分關鍵的一點。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與創新,順應時代的發展,將四大春乃至所有的中國國妝化妝品發揚光大,推向國際,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 邵玉龍調研海峽(漳州)茶會,他這樣說漳茶……
    提升茶品質 打響茶品牌 做大茶產業6月15日上午,市委書記邵玉龍到第十一屆海峽論壇·第六屆海峽(漳州)茶會現場調研,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辦好茶會平臺,不斷提升茶品質,打響茶品牌,增強產品競爭力、影響力,推動漳州茶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 樸實的感動,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最近看到人民網發布的一則短視頻,距離武漢約500公裡的宜昌五峯縣長樂坪鎮,這個全鎮皆為山區的小鎮,她們從大山裡湊了85頓物資送往武漢。整理物資其實長樂坪鎮與武昌區的故事要從2012年說起,2012年起,武昌區開始對口幫扶長樂坪鎮,不僅派駐扶貧幹部,給予資金和產業幫扶,還特別達成醫療衛生對口支援結對幫扶意向,支持長樂坪鎮衛生院軟硬體建設,每年免費接收醫務人員進修培訓
  • 梅花詩詞60首: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雜詩三首(其二)》唐代:王維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昭君怨·梅花》宋代:鄭域 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 浣花溪|聊贈一枝春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這美好的詩句,是臘梅風骨的最佳體現。那被贈的隴頭人範曄,此生多麼富有,擁有這般念及他的友人陸凱,千裡外殷殷牽掛,北雪飄飄,收到這非一般的牽掛和祝福。婦人抱著臘梅從我身邊經過,黑色大衣的裙擺拂過,短時間已經蓄積了臘梅的香,發散到我這裡來。我朝著賣臘梅的老婆婆走去,也要買一束。她在醫院外賣臘梅,生意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