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整個唐代經濟文化的昌盛密切相關

2020-12-11 樂多多小畫室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整個唐代經濟文化的昌盛密切相關

眾所周知,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的發源地。陸羽在《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茶的發現和利用相傳始於神農時期,神農氏為嘗百草,口遇七十二毒,得茶(《說文》:茶,苦茶也。)而解。可見,在遠古時代,我國既將茶作為醫藥使用。清人顧炎武在其《口知錄》中說:「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指出了各地對茶的飲用是從秦人吞併巴蜀之後,從巴蜀地區傳播發展起來的。秦漢統一之後,巴蜀地區與全國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口益增多,茶業也隨之向東部和南部擴展,全國的飲茶風氣逐漸興盛起來。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也是中國茶文化的形成時期,第一部茶業專著《茶經》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作用。《茶經》敘述了唐代茶的生產、飲用、茶具、茶器、茶事等內容,堪稱唐代茶學的百科全書。王玲這樣評價《茶經》的意義,「陸羽的《茶經》一出,中國茶文化的基本輪廓方成定局。」「《茶經》是一種別具心裁的文化創造,它把精神與物質融為一體,突出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創造了一種自成格局而又清新無比的新的文化形式。」唐代不僅誕生了首部茶文化專著,還湧現出不少詠茶的作品,其中盧全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詩最負盛名,是中國茶道最直接的體現,是中國茶史上的奇葩。盧全及其《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也成為後代詠茶作品中最為常用的典故。《茶經》的問世和詠茶作品的大量湧現,使得唐代茶文化的內涵大為提高。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整個唐代經濟、文化的昌盛密切相關。唐代幅員遼闊、國家安定、人民生活富足,茶葉開始成為平民大眾中不可或缺的飲料,全民飲茶蔚為風尚,為唐代茶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唐代茶文化還有兩點值得關注:一、隋唐之際,佛教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禪宗講究靜心、自悟,茶由於其提神醒腦的功效自然成為僧侶坐禪時必不可少的飲料,「茶禪一味」之說也應運而生;二、唐代是詩歌的盛世,文人士大夫無不吟詩,茶激發了士大夫的文思,唐代文人也由飲茶逐步發展為品茶,促使茶由生活化走向藝術化、理論化、促進了茶文化的廣泛傳播。宋代是中國文化史發展的最高階段,也是茶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我國歷來就有「茶興於唐,而盛於宋」的說法。「茶之尚,蓋自唐人始,至本朝為盛;而本朝又至裕陵峙益窮極新出,而無以加矣。」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表現在多個方面:第一,宋代飲茶風氣口盛,茶是宋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鄉間庶民口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口以無。」「蓋人家每口不可王者,柴米油鹽醬醋茶。」「河北、河東生聚之眾,唯茶不可一口而網。」以茶待客,以茶為媒等茶禮茶俗自宋代開始流行起來。「茶見於唐時,味苦而轉甘,晚採者為茗。今世俗客至則啜茶,去則啜湯……,此俗遍天下。」「凡種茶樹必下子,移植則不復生,故聘婦必以茶為禮,義固有所取也。」第二,民間鬥茶、分茶風氣漸長,飲茶已成為一種娛樂消遣和精神文化享受。第三,茶作為一種題材,廣泛的進入文人的創作領域,詩歌自不必說,在詞、賦、序、論、傳、記……各種文體內,均能見到關於茶的記敘或論述。另外,茶書的大量創作為宋代茶藝和茶道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經過五代十國的戰亂紛爭,宋代自建國初期,綜合國力就已經大不如前,但是宋代在經濟方面卻得以持續發展,其商品經濟的發達程度更是唐朝所無法企及的。坊市制度被打破,商業大都市形成,商業活動活躍,商品意識不僅在社會中滋生蔓延,更滲透到文化領域,影響著文學藝術的發展。

茶肆、茶坊、分茶店在宋代大城市極為常見,是城市商品經濟發達的產物。「大茶坊張掛名人書畫,在京師只熟食店掛畫,所以消遣久待也。今茶坊皆然。冬天兼賣擂茶,或賣鹽骨湯,暑天兼賣梅花酒。」「沛京熟食店,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留連食客。

相關焦點

  • 茶文化的形成——淺析唐代的茶文化
    但在唐代以前,飲茶的習慣基本上只在南方存在,並且主要是以野生茶葉的飲用為主。可以說,在唐代以前,中國人只有飲茶的習慣,而沒有飲茶的文化,在飲茶中加入文化的元素基本上是在唐朝之後的事情。本文希望通過簡單的介紹,對茶文化在唐代的形成與發展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同時意識到文化因素的引入對於茶文化的發展與傳播來說起到了多麼巨大的作用。唐代以前的飲茶習慣在唐代以前,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在唐代中期以前,飲茶更多地只是一種存在於民間的習慣,並且這種習慣並沒有得到普遍地流行與普及。
  • 茶文化的形成——淺析唐代的茶文化
    茶文化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世界上的其他許多國家也有飲茶的文化,但一來這些國家的飲茶文化並沒有中國的飲茶文化這般源遠流長,二來他們的飲茶文化相對單薄,並沒有包含豐富的文化因素。可以說,中國的飲茶文化確實是相當獨特的。
  • 法門寺唐代茶文化研究
    (4)韓金科研究員認為:這套茶具,「確鑿無疑地證實了唐代宮廷茶道和茶文化存在的同時,也為研究唐代茶文化及唐宮廷茶道,以及中國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並有助於研究宋代茶道、日本茶道與唐代茶道的淵源。」(5)張高舉先生說,這套茶具「是皇室宮廷茶文化的完美表現,也是唐宮廷飲茶風尚極其奢華的見證。
  • 唐代茶文化的靈魂是「陶瓷茶盞」,陶瓷則是傳統文化的「名片」
    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史是非常悠久的,茶文化隨著時間的發展,早已融入到古代人的生活中,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茶盛行於唐代,唐代對於茶文化的發展也非常重視,好茶當配好茶具,唐代茶文化的盛行不僅帶動了經濟的發展,還促進了唐代陶瓷的發展,唐代的陶瓷是在隧代的基礎上發展的。不管是唐代的茶文化還是陶瓷文化,所傳遞的都是唐代的傳統文化。
  • 唐代茶書茶詩的繁盛,見證了唐時茶文化的興盛
    唐代是我國茶產業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期,陸羽《茶經》的問世,讓人們對唐代茶葉的種植、生產、加工、品飲文化等方面有了一個系統的認知;貢茶制度、榷茶制、茶馬交易、私茶政令等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當時的茶葉生產和茶產業經濟,唐代茶葉政策的制定及茶產業經濟的發展,可以為現今我們發展茶產業生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因此,研究茶業政策對於了解唐代茶文化對其政治、經濟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
  • 在茶文化發展史上,唐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茶文化發展史上,唐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巴達大茶樹和邦威大茶樹是兩種類型的典型代表。學術界一般認為茶的飲用起源於中國西南地區的古巴蜀一帶,後來由於秦始皇統一中國,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逐漸向中原地區傳播。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寫道:「自秦人取蜀後,始知有茗飲之事。」由此可知古巴蜀國即今四川一帶是中國最早飲茶的地區。
  • 飲茶由生活行為變為社會風俗,最終成為文化現象是在唐代形成的
    飲茶由生活行為變為社會風俗,最終成為文化現象是在唐代形成的品茶與飲酒對唐代文人來說,已不再是偶然的選擇。可以講,對其中很多人而言,茶酒已經成為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狀態,即形成一種充滿了詩意的或品茶或飲酒的生活習慣。
  • 焙茶、碾茶、篩茶、點茶,聊一聊茶經濟到茶文化的文學品鑑
    引言中國歷經幾千年歷史,其各方面的文化都以不同的形式傳播著,繼承者,甚至有些貼近生活的文化在不斷的擴展,在不斷的結合國外的相關文化發揚光大。而今天我們主要論述的文化乃中國的茶文化,也被日本繼承,只是叫法稱之為茶道。
  • 中國茶文化在宋代的發展,宋代茶文化的五個表現
    一、對唐代茶文化的繼承宋代繼承了唐代的傳統,宮廷也是非常重視茶文化,士大夫是功不可沒的。宋太祖趙匡胤就是一位嗜茶之士,他們在宮廷中設立專門的茶事機關,宮廷中的用茶也分為很多等級。茶儀已經成為一種定製,或是說一種禮制,皇帝常常用賜茶的方式來籠絡大臣以及眷懷親族,當然也會作為珍品賞賜給外國使節。
  • 混沌向文明的嬗變丨茶文化歷經千年後,於唐代開啟新的序曲
    02唐代茶文化的興起與完善茶因為其提神醒腦的作用以及其特殊的功能成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終成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文化之所以在民間收到廣泛的喜愛是和它本身所存在的功效以及價值相關的。在神農時期,茶葉被用來治癒人們的疾病,不僅僅可以促進身體代謝,還能夠清熱醒神,對身體的好處非常多。
  • 唐代的茶文化: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口味比現在還重
    引言有詩云:「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茶文化可以說是有著千年的歷史,吃茶這項文化滲透到了在古代上到士大夫,下到平民的日常文化中。在唐代,又有著獨特的飲茶文化,深深的打上了專屬於唐代的烙印,還影響了日本,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茶道文化。
  • 中國茶文化形成簡史
    茶文化從廣義上講,分茶的自然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兩方面,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著重於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由於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獨立的體系,因而,現在常講的茶文化偏重於人文科學。
  • 茶文化,在唐代取得了裡程碑意義的發展
    茶文化,在唐代取得了裡程碑意義的發展皇室對飲茶之風的引領。以皇帝為代表的皇室成員對茶的推崇和倡導,上行下效,對我國茶葉及茶文化的普及和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到了唐代,以陸羽《茶經》的問世為標誌,茶文化在唐代取得了裡程碑意義的發展。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西藏,茶,就在陪嫁的稀世珍寶之列。從此,茶在西藏的貴族階層中流行起來。到了中唐,除了四方來朝的貢茶,朝廷還耗費巨大工程「役工三萬人」建立了貢茶院。到了宋代,皇帝對茶的喜愛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宋太宗著有茶詩「秋鎖煙嵐日未曦,道情慾話老僧期。
  • 中國飲茶文化起源什麼時期?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介紹
    眾所周知,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與其他民族文化相比,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喝茶一直以來深受許多人的喜愛,可謂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然而你可能喜歡喝茶,但是你了解茶的歷史文化嗎?中國飲茶文化起源什麼時期?今天就跟小西一起來看看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吧。
  • 「榷茶風波」:唐代興起的茶葉經濟是如何從動蕩走向輝煌的?
    而在此時,唐代興起的飲茶文化卻發揮了起死回生的作用。隨著朝廷推行的一系列茶稅政策和徵稅制度,茶稅成為了貼補財政的主要來源。《封氏見聞記》載:「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所以,一開始唐人對飲茶並未形成一種共同的生活習慣,而偏愛飲茶的人也多集中在南方的茶葉生產地。
  • 唐代是中國茶文化的興盛期,有大量茶詩不斷問世
    唐代是中國茶文化的興盛期,有大量茶詩不斷問世先秦之後發展到兩漢時期,文人開始飲茶,其中司馬相如、楊雄和土褒尤為突出。陸羽在《茶經·六之飲》談到飲茶名人時說:「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唐代是中國茶文化的興盛期,有大量茶詩不斷問世。據統計唐宋茶詩總數為976首,約佔49.3%,近詩歌創作總數的一半。上唐代社會相對繁盛,文化比較開放,詩人有著極為廣泛的交往範圍,他們利用交遊、酬唱的機會,寫下了大量的茶詩,言茶妙用,宣茶功效,普及茶文化。人們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茶詩,得以了解茶葉的益處,加快了當時茶文化的發展。
  • 文化糾察所|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唐代茶文化
    點擊右上角關注夢溪筆談謝謝您♡~~~盛世大唐作為中國古代經濟政治文化外交各方面高度發達的朝代,人們的生活安居樂業,茶開始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料《封氏聞見記》卷六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茶聖陸羽《茶經》的問世,更是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標誌。制茶唐代茶文化首先體現為唐代制茶的工藝:包括曬青、晾青、搖青、蒸青、烘焙、做餅等環節。
  • 中國茶文化的形成期:唐代茶文化
    (ー)唐代產茶區域遼闊,飲茶習俗迅速普及進入唐代以後,茶葉生產迅速發展,茶區進一步擴大。僅陸羽《茶經》就記載了有43個州產茶,另又據其他史料補充記載,還有30多個州也產茶,因此統計結果,唐代已有80個州產茶。產茶區域追及現今的四川、重慶、陝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蘇、湖南、賞州、廣西、廣東、福建、雲南等15個省、市、自治區。也就是說,唐代的茶葉產地達到了與我國近代茶區約略相當的局面。隨著產茶區域的擴大,飲茶習俗也隨之迅速普及。
  • 一杯香茗,溯回盛唐:遠銷海外的唐代茶產業經濟為何如此繁榮?
    引言4700多年前,神農氏,發現了茶葉,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茶葉生產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這種清熱解毒的植物,有一種魔力,伴隨著世界文明相互交流,到了中國歷史上最為開放的唐朝,飲茶文化就開始席捲全球,中國的茶葉遠銷海外,中國作為茶文化的起源地,將中華文化的內涵融入到了茶葉之中。
  • 陸羽煮茶器解讀唐代茶文化
    它是迄今為止國內首個陸羽煮茶三彩器,展現出「茶聖」陸羽煮茶的形象,也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與陸羽形貌相關的實物資料。這是一套相對完整的煮茶器(見圖),主要有碾、爐、盂、執壺、茶盤、盞、茶鍑等器物以及煮茶坐俑。這些器物與陸羽像伴出,且都能從陸羽《茶經》記載的「茶之器」中找到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