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形成——淺析唐代的茶文化

2020-09-13 歷史古今文化

茶文化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世界上的其他許多國家也有飲茶的文化,但一來這些國家的飲茶文化並沒有中國的飲茶文化這般源遠流長,二來他們的飲茶文化相對單薄,並沒有包含豐富的文化因素。可以說,中國的飲茶文化確實是相當獨特的。

我國飲茶的歷史相當長,早在上古時期四川的巴國和蜀國便已經有飲茶的習慣,但由於當時的巴蜀之地交通不便,因此飲茶的習慣一直只在巴蜀地區存在。但在秦滅掉巴蜀之後,飲茶的習慣便逐漸向中原地區傳播。但在唐代以前,飲茶的習慣基本上只在南方存在,並且主要是以野生茶葉的飲用為主。可以說,在唐代以前,中國人只有飲茶的習慣,而沒有飲茶的文化,在飲茶中加入文化的元素基本上是在唐朝之後的事情。

古代的巴蜀之地

在飲茶這一習慣中引入文化因素對於飲茶的傳播是相當重要的。在中國古代,社會上地位最高的一群人便是所謂的士人,特別是其中名氣很大的文人雅士,他們在社會文化中的地位是相當高的。他們的言語、作品會受到眾人的追捧,他們的習慣也會被認為是清雅的、有文化的而被普遍地模仿。因此,當一種習慣被這些文人雅士認可時,這種習慣在社會上的傳播與流行速度便會很快增加。而飲茶文化之所以在唐代以及唐代之後得到迅速的傳播,並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文人雅士是功不可沒的。

本文希望通過簡單的介紹,對茶文化在唐代的形成與發展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同時意識到文化因素的引入對於茶文化的發展與傳播來說起到了多麼巨大的作用。

唐代以前的飲茶習慣

在唐代以前,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在唐代中期以前,飲茶更多地只是一種存在於民間的習慣,並且這種習慣並沒有得到普遍地流行與普及。在唐代中期以前,茶葉更多地是作為一種藥材被使用,華佗將茶葉稱為萬病之藥,意思是茶是可以治療萬病的,而司馬相如在其著作《凡將片》中一共記載了19味中藥,而茶葉就是其中一種。正因為如此,茶葉在唐代中葉以前一般是作為一種中藥被使用,當時全國各地普遍將茶葉煮成粥或者羹,這在當時被稱為&34;,主要是在有有人生病時給病人食用的,有解毒、降火的功效。

《世說新語》

當然,在當時也有直接飲用茶水的習慣,但主要是存在於當時的南方,南方人飲茶相對比較普遍,而北方人則往往並不喝茶,甚至不知道茶歸何處。《世說新語》中就曾經記載了晉朝時的一位北方人任育長到南方後不知道茶是什麼東西,在一次宴席上直接冒失對主人發問的場景:&39;向問飲為熱為冷耳&34;同樣地,習慣喝茶的南方人去到北方之後,也同樣會遭到北方人的不理解,比如魏晉時期的著名經學家王素便是一個南方人,他在去了北方之後,因為喜歡喝茶而被笑話,幾年之後他便不再喝茶,而改為像北方人一樣吃肉喝奶了。

在唐代中期以前,喝茶是相當粗放的,茶葉隨便煮煮便可以喝了,當時的人甚至還會將茶葉與其它食材混合在一起煮,這樣煮出來的茶水實際上是沒有什麼茶葉香味的。在唐代中期以前,人們在社交活動中最主要喝的還是酒,在日常生活中喝的比較多的則是水和奶製品,茶葉在當時的地位並不是很高。

古代的煮茶過程影視劇形象

唐代中葉飲茶文化的形成

飲茶文化之所以會在唐代中葉形成,一個人的作用至關重要,這個人就是陸羽。陸羽本是一位伶人,也就是一位以表演為生的人,安史之亂後,為了逃避戰亂,陸羽南下到了浙江、江蘇一帶,在這裡,他開始學習茶農種茶的經驗和方法,並最終寫成《茶經》。《茶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介紹茶葉的典籍,不僅在當時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力,直至今天也依然有著不小的影響。

隨著《茶經》一書的問世,陸羽逐漸擁有了相當的名氣,並且結識了當時正在湖州擔任湖州刺史的顏真卿。顏真卿在今天以書法家的身份而聞名,在當時顏真卿則是湖州文人集團的領導人物。所謂文人集團,實際上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文人雅士組成的一個小圈子,這些文人雅士之間互相交流十分密切,常常在一起閒聊清談,這些文人集團常常都能在當時的社會文化中形成相當的影響力,湖州文人集團就是很有影響力的一個文人圈子。顏真卿在與陸羽結識之後,便將陸羽介紹進了這個文人雅士間的小圈子。

《茶經》內容

進入了湖州文人集團之後,陸羽所研究的茶文化便在這個文人圈子裡流傳開來,這些文人雅士常常一邊品茶一邊吟詩作對,《吳興備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34;。這些文人雅士為陸羽的品茶思想所著迷,他們非常喜歡這種品茶的文化,因此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傳播這種茶文化。逐漸地,飲茶、品茶便成為了一種清雅文化的代表,懂得品茶是有品位的表現,而如果一個人將自己視為文人雅士,則必須要懂得品茶,品茶也成為了文人雅士之間聚會的必須程序。

加上安史之亂之後由於糧食產量減少,酒類的產量下降,皇宮內部也開始飲茶,並且將陽羨茶和顧渚茶定為貢茶,專供皇室飲用,並且還在當地建立了專門的貢茶院,有專人負責種植和加工茶葉,甚至還有專門的官員進行監督。皇帝的喜愛更是使得飲茶文化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地傳播,飲茶作為一種文化代表的形象被正式確立了下來。

買茶的過程

唐代飲茶文化的特點

唐代飲茶文化的特點集中體現在陸羽的著作《茶經》之中,陸羽在《茶經》中對煮茶的工具和煮茶的方法以及如何飲茶等都作出了相當詳細的規定,其步驟可以說是相當繁複。

以煮茶的工具來說,陸羽在《茶經》中一共列舉了24種工具,從最開始的生活到烤茶、碾茶以及最後的飲茶、清洗都有著專門的一種工具,而從工具的數量讀者們應該也可以看出煮茶的額步驟也是同樣相當地繁雜的。要煮出一杯好茶,除了需要有上好的茶葉之外,還需要每個步驟都一絲不苟地認真完成,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品嘗到優質茶葉的清香。喝茶同樣也有著講究,陸羽非常反對將不同茶葉混合在一起煮的做法,他認為喝茶一定要純正,一定只能品嘗到茶葉的味道。而在喝茶時,最好只喝前三碗,因為前三碗的味道是最好的,而到之後茶的味道則是越來越差。因此,陸羽認為,喝茶在三碗之後便需要更換茶葉重新煮。

古代的煮茶過程

通過上面的介紹,讀者們應該能夠看出,唐代飲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便是繁雜。在這種繁雜的程序中,茶葉的最佳味道被提取出來。這種繁雜步驟的另一個作用便是提高飲茶的門檻,茶雖然人人都可以飲用,但如果談到品茶,如果談到了解茶文化,則一個人必須了解煮茶、飲茶的整個步驟,這樣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懂茶並且有文化的人。在如此高的門檻下,品茶便自然成為了富裕階層的專屬,只有文人雅士能夠品味到茶的真諦。

雖然陸羽所設定的高門檻使得品茶成為了高階層人士的專屬,但正是因為這種高門檻,使得社會大眾對於飲茶更是趨之若鶩。許多人都想嘗試好茶的味道,許多人也都希望將自己塑造成為懂茶之人。當時社會對於茶文化的追捧從《新唐書》中對於陸羽的評價中便可看出:

&34;。

陸羽在當時被稱為茶神,由此便可看出飲茶和茶文化在唐代人心目中的地位了。

陸羽

結語

中國的茶文化雖然源遠流長,但在唐代中葉以前,飲茶依然只是一種習慣,而沒有成為一種文化。作為一種習慣的飲茶是難以在大江南北流行開來的,就像各地的一些飲食習慣一樣,往往都只在當地擁有影響力,在離開當地之後便不再被採納。

飲茶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文化並且流行於大江南北,以至於成為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陸羽功不可沒。陸羽的《茶經》對於茶、茶葉以及飲茶進行了詳細的研究,並且進行了重新的規定,同時,通過當時的湖州文人集團的影響,飲茶逐漸成為了一種清雅且有品位的事情,飲茶品茶與文人雅士聯繫在了一起,這使得飲茶一下子具有了很多的文化因素,引起了當時人的追捧。

因此,文化元素的加入對於飲茶的推廣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沒有了其中的文化元素,飲茶只是一種飲食習慣,而有了文化元素,飲茶便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文化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它的價值便立馬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等。

相關焦點

  • 茶文化的形成——淺析唐代的茶文化
    而飲茶文化之所以在唐代以及唐代之後得到迅速的傳播,並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文人雅士是功不可沒的。本文希望通過簡單的介紹,對茶文化在唐代的形成與發展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同時意識到文化因素的引入對於茶文化的發展與傳播來說起到了多麼巨大的作用。
  •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整個唐代經濟文化的昌盛密切相關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整個唐代經濟文化的昌盛密切相關眾所周知,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的發源地。陸羽在《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也是中國茶文化的形成時期,第一部茶業專著《茶經》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作用。《茶經》敘述了唐代茶的生產、飲用、茶具、茶器、茶事等內容,堪稱唐代茶學的百科全書。王玲這樣評價《茶經》的意義,「陸羽的《茶經》一出,中國茶文化的基本輪廓方成定局。」
  • 法門寺唐代茶文化研究
    法門寺唐代茶文化成為近年來我國茶文化界的一大學術熱點,總結法門寺茶文化研究有益於促進我國茶文化研究的深入。 1、飲茶形式 首開法門寺茶文化研究的是考古隊韓偉副隊長。其《從飲茶風尚看法門寺等地出土的唐代金銀茶具》和《法門寺地宮的茶具》(1)是關於法門寺茶具茶文化研究的最早研究介紹文章。
  • 中國茶文化形成簡史
    由於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獨立的體系,因而,現在常講的茶文化偏重於人文科學。  一、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1、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 姚俊甫淺析禪意書法與茶文化
    其二,姚俊甫禪意書法要想在現今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除了與佛經結合以外,還應與現有的茶文化進行有效融合,以此來豐富禪意書法的內容,促進其發展。茶文化的發展歷程與核心內涵,從概念性角度來說,茶文化是指飲茶活動中,有意識的或自然而然的形成的特殊文化特徵。茶文化的組成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如茶道、茶德、茶書與茶具等。
  • 茶文化的形成過程
    茶文化的起源是中國,世界各國的茶文化,如果要歸根溯源,最終都要落到中國茶文化上。所以說,很多國家的文化之中,都留有中國文化的影子,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文化中茶道作為核心內容,其中以「禪茶一味」最具影響力。
  • 淺析中日茶文化的差異
    唐朝時期,中國茶文化飛速發展,形成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唐羽所作《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誌,他將佛、道、懦三家思想融入茶中形成了中國的茶道精神。宋代時期,茶葉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 不僅因為文人的推動也因為整個時代背景的推動。茶文化在這個時期生機勃勃,但是茶藝逐漸走向了複雜繁瑣精細,反而失去了茶藝本身的品質。
  • 茶文化形成和發展
    茶文化從廣義上講。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分茶的自然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兩方面。著重於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由於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獨立的體系,因而,現在常講的茶文化偏重於人文科學。
  • 中國茶的起源和茶文化的形成
    茶文化從廣義上講,分茶的自然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兩方面,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著重於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由於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獨立的體系,因而,現在常講的茶文化偏重於人文科學。
  • 淺析茶文化在六安地區新農村設計中的應用
    淺析茶文化在六安地區新農村設計中的應用摘要:當代新農村進程很快,農民的生活質量也日益提高,對新農村的設計理念也要有相對的改變。把中國茶文化與新農村相結合,注重優秀文化元素。關鍵詞:傳統茶文化;新農村設計;創新應用淺析茶文化在六安地區新農村設計中的應用當代新農村進程相當快,農民的生活質量也日益提高,對新農村的設計理念也要有相對的改變。
  • 宋代貢茶與宮廷茶文化的形成
    唐代已有貢茶,故盧全詩云:「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陸羽也談到過王公貴族之家飲茶必二十四器皆備,而且要金玉具器的情況。從唐代出土的茶具看已相當豪華,貴族尚如此,皇室自然更勝一籌。不過,總的來說,唐代的宮廷雖有飲茶習慣,從文化意義上並未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 茶文化|中國茶文化發展的階段與特點
    天人合一,清靜和美中國茶文化的發展經歷了以下階段:兩晉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期、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期、宋代茶文化的興盛期、元明清茶文化的持續發展期和當代茶文化的再現輝煌期。同時,茶文化開始與宗教結合。茶文化開始與宗教結合茶文化的形成期特點伴隨茶葉加工技術和飲用方式的變化,
  • 茶文化的發展
    本論文對茶文化發展階段是從文化和歷史發展的角度綜合研究,將我國的茶文化發展分五個階段進行論述,分別為萌芽時期、形成時期、鼎盛時期、發展時期、興盛時期。 形成時期 唐朝時期(618年-907年),中國茶文化經過了幾個世紀的文化沉積,到了唐代中期終於正式發展起來
  • 俄國貧民階層的茶文化的形成,說明了中國茶文化在俄國的普及
    俄國貧民階層的茶文化的形成,說明了中國茶文化在俄國的普及隨著恰克圖貿易的發展,「大大改變了俄國西伯利亞商人的社會地位,使他們成為西伯利亞社會舉足輕重的人物」,俄國商人從茶葉貿易中獲得巨大利潤,很多商人富裕起來,甚至在很多城市中成了佔統治地位的高貴市民
  • 茶文化的起源——跟良師雅集一起傳播茶文化
    茶文化的起源茶文化的起源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最重要的貢獻在於最早發現並利用茶這種植物,並把它發展為我國以及東方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文化——茶文化。在唐代以前:荼,或橫(jia)、舛(chuai)、 茗。自唐代後統一:陸羽《茶經》「荼」改為「茶」。
  • 茶文化:清雅茶文化,砥礪前行中
    茶與茶文化的起源發展茶樹的原產地位於中國,所以我們可以自豪的說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民間飲茶的興起最早始於西漢時期,到了唐代,茶葉便成了市場上的暢銷商品之一,它的興起,對唐朝的經濟發展可謂是起到了極其明顯的作用。
  • 茶文化旅遊是指以茶和茶文化
    茶文化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旅遊業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內涵,以茶文化為出發點,打造出各式各樣的茶產品,也可以構建旅遊活動中的食、購、遊、娛等項目;同時茶文化旅遊的開發,也會促進一切以茶為依託的服務業的發展,促進茶旅經濟環境的形成。更為重要的是,茶中寄寓的平淡、寧靜、致遠的人生態度,飽含無私奉獻,勤勉以及互敬謙讓的中華傳統美德,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 中國茶文化在宋代的發展,宋代茶文化的五個表現
    茶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到隋唐時期達到第一個高峰。宋代的茶文化雖然沒有隋唐那麼鼎盛,但依然在傳承的基礎上實現了一些方面的發展。具體來說,茶文化在宋代的發展有五個比較明顯的表現。一、對唐代茶文化的繼承宋代繼承了唐代的傳統,宮廷也是非常重視茶文化,士大夫是功不可沒的。宋太祖趙匡胤就是一位嗜茶之士,他們在宮廷中設立專門的茶事機關,宮廷中的用茶也分為很多等級。茶儀已經成為一種定製,或是說一種禮制,皇帝常常用賜茶的方式來籠絡大臣以及眷懷親族,當然也會作為珍品賞賜給外國使節。
  • 唐代茶文化的靈魂是「陶瓷茶盞」,陶瓷則是傳統文化的「名片」
    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史是非常悠久的,茶文化隨著時間的發展,早已融入到古代人的生活中,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茶盛行於唐代,唐代對於茶文化的發展也非常重視,好茶當配好茶具,唐代茶文化的盛行不僅帶動了經濟的發展,還促進了唐代陶瓷的發展,唐代的陶瓷是在隧代的基礎上發展的。不管是唐代的茶文化還是陶瓷文化,所傳遞的都是唐代的傳統文化。
  • 韓國茶文化是怎麼形成的?
    相信大家都對我們中國的茶文化有所了解,那你知道嗎?韓國其實也是有茶文化的韓國的茶葉最初是朝鮮三國時期從中國引入,融合了儒家思想文化,經歷了新羅統一、高麗王朝、朝鮮、以及現今世四個時代。朝鮮王朝中後期茶開始在朝鮮半島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