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性創作如何構思

2020-09-09 大河藝術家

編者按:主題性美術創作應遵循什麼?上期專家們分析了當代主題性繪畫創作面臨的「圖像困局」,並總結了許多新時期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經驗和規律。本期主要結合個案,邀請藝術家們分享創作體會,從接到徵稿通知,到確定主題立意,再到具體的創作構思所經歷的一番過程,從不同角度提升大家對主題性創作的認識和思考。


母題的攝取體現專業修養

《長流不息——保護文化遺產 傳承民族文脈》創作手記

■林藍 劉明 陳朋 詹曉燕


2017年至2019年我們完成的國家重大題材創作項目《長流不息——保護文化遺產 傳承民族文脈》(以下簡稱《長流不息》),是一次對於文化遺產傳播具有現實意義的呈現形式。


《長流不息》創作項目雖然於2017年立項,但實際上,《長流不息》創作團隊對於「漢」文化遺產的專題考察早在2006年就開始了,調研積累素材的時間跨度長達十多年,部分的調研素材如「蠶桑絲織」、「木工營造」、「秦俑」、「剪紙」等還完成了獨立藝術創作。雖然還是一樣的文化遺產項目主題創作,但今日看來作品中一幅幅畫面內容卻因為有了時間的沉澱顯得格外動人。



林藍 劉明 陳朋 詹曉燕

長流不息——保護文化遺產 傳承民族文脈

600×150cm 紙本設色 2019年


關注「文化遺產」背後的「人」


在創作階段初期,我們認為《長流不息》不能把關注點僅僅放在「文化遺產」本身,更重要的是「文化遺產」背後的「人」,創造與傳承這些珍貴「遺產」的中華民族勞動人民才是我們最應關注的群體,所以創作團隊迅速確認了以表現「天、地、人」一體的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理念為立意。我們在作品構圖方面初步擬定了以中國傳統巨幅長卷形式構築整體,「縱」「橫」結合,體現空間縱深與視覺寬度,沉穩平衡,以期與中華民族大器淳樸的氣質相統一。



《長流不息》局部


從上到下,作品依次為「人類自然與文化遺產」、「人類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自然遺產」四大版塊,呈現中國入列世界有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的項目,即以黃山、泰山、黃龍、九寨溝等為遠景,以敦煌莫高窟為中景,以秦陵兵馬俑為近景。



《長流不息》局部


從左到右,作品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版塊劃分,以「書畫戲樂」居中,以「醫算諸術」、「造物百工」左右,並以象徵「二十四節氣」的雲霧氣帶把三版塊緊密聯繫在一起。



《長流不息》局部


綜上所述,作品以「天、地、人」一體的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理念統括,有形與無形,各項各安其位,「三才」相互相依,表現中華民族與自然萬物和諧共存、生生不息的積極畫面。所選的文遺項目類別齊全、百花齊放,全面展現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與創造力,是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最精粹意象的縮影。


藝術性與真實性相存相依


翻看過往世界文遺的列入項目,無論是文化遺產,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其顯而易見的藝術特質,以世界文遺為主體的《長流不息》更需要強調藝術化的表達,這應該是創作的首要要求。因為主題創作中的藝術性與真實性並不是對立的,兩者間是相存相依的關係。真實性是藝術性的核心,藝術性則是真實性的靈魂,是其高層次的傳達與表現。緊緊抓住這兩點,我們試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詮釋:






《長流不息》板塊劃分



《長流不息》板塊草圖


一、在造型方面,借鑑楚漢造型藝術元素,人物造型多為正面站姿,僅通過人物服飾、道具及身體動態局部等體現不同對象的特點,器物造型也多中正平實,使畫面效果達到整體內在一致性。其次,作品強調造型元素本身的象徵意義,例如印章象徵著篆刻,木作象徵著木構營造,樂器象徵著古琴鼓樂……符號性造型元素的點睛運用,點題、明示各版塊內容。在這種提煉概括的過程中,創作團隊翻閱大量的文獻史料,走訪一批專家學者、民間匠人,參觀了全國各地的博物館及相關展覽,對於創作中出現的文遺項目所涉及的名物均做了詳細考證。這些形象細節所牽引出來的造型元素把文化遺產內容與古代勞動人民實實在在的生活緊緊聯繫在一起,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各文遺項目所處的地域差異性與歷史文化積澱。




《長流不息》線稿初稿



《長流不息》色稿初稿


二、在色彩方面,《長流不息》整體為金地青灰色調,墨漬淡彩層層暈化,局部配以厚重的白綠巖彩色塊肌理,力求體現中華文化的悠久意象與勃勃生氣。為顯現創作的主線,人物與文遺項目的相關名物在色塊處理上著意拉開明度,從而凸現創作主題。前期以中墨線描勾勒,以淡墨淡彩渲染,後期局部以白、綠、硃砂等巖彩重彩加以提亮與點綴,因巖彩材料歷史悠長,早在唐及以前已廣泛應用,而在當下綜合材料繪畫領域,巖彩更拓展出新的現代觀念傳達與視覺表現形式,融合古今文化精神,恰好從另一角度契合了此次創作的主旨。作品嘗試通過中國傳統淡彩重彩材料與現代版塊構成形式的有機結合,通過濃鬱而密集的堂皇的整體效果,充分展現珍貴而豐偉的中華民族文化遺產。



林藍在創作



創作團隊


這是我們第一次創作與文化遺產相關的如此大型的主題創作,我們嘗試對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群體形象進行深層次挖掘,並將之置入歷史長河中特定的人文社會環境背景中予以反映。而生活始終是創作的源泉,如何攝取生活中最能反映時代精神和思想的素材作為創作母題,體現著藝術家的專業修養、價值判斷與精神境界。「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觀察生活、觀照對象、關注歷史、關注情感,一定是我們作為藝術創作者須擔當的社會責任和自覺的藝術追求,只有不斷創新、突破自我,才能最終實現雙贏。

相關焦點

  • 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思考
    主題性美術創作也再次從藝術史中被喚醒,而世界在變,中國在變,時代在變,當下進行的主題性創作被賦予了諸多當代文化的審美特徵,有關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價值也成為中國美術理論探討的重要命題。   主題性與藝術性統一而不矛盾   當下,重識主題性繪畫創作的藝術價值,探討主題性繪畫創作的藝術規律已成為解決與提高當代畫家思想認識的關鍵。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美術》雜誌主編尚輝從東西方主題性繪畫創作的歷史,探討了被現代主義藝術理論所忽視的主題性繪畫的敘事特徵與審美價值。他認為,當代視覺史詩的創作,需要藝術理論的支撐引導。
  • 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時代命題
    這次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尤其注重理論家的介入,從選題策劃、會審草圖,到創作過程的指導、調整和提升,都吸收了一批美術理論家、批評家的積極參與,他們還通過給各個創研班授課講座,梳理了中外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歷史、分析了中外主題性美術的經典範例,具體解決了作者在創作實際中遇到的問題。
  • 新時代的主題性美術創作擺脫思想空泛的套路,質量飛躍面目一新
    正是在這樣的超越中,當下的主題性美術創作才呈現出比以往任何時期都繁榮的局面。馮遠在《丹青史詩與時代精神——縱談中國美術重大歷史題材創作》中談到:「不管藝術如何變化,它對歷史、人文、真善美以及人類情感的承載與傳播是不會輕易改變的,數碼技術也無法完全取代個性化的創意表達,歷史畫、歷史主題創作仍將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一同前進」。「超越」表現在把自我的審美趣味升華為肩負歷史文化擔當的家國情懷。
  • 圓桌|主題性美術創作古今皆有,在當下又該如何重看
    在前兩次基礎上,此次在上海美術學院的研討會的以上海及江南地區主題性美術創作生態為背景,並以上海美院師生正在進行的創作為例,進一步討論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性轉換問題。與會專家合影沒有真正深入生活,是目前主題性創作的問題之一西方現代主義的崛起意味著對再現性藝術存在價值的否定,那麼在經歷現代主義對藝術整體價值的追論之後,在新媒體時代對藝術觀念性的探索之際,如何認知、重建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價值?這成為時代賦予當代藝術家和美術理論家的重要使命。
  • 于洋:當代主題性繪畫創作的「圖像困局」
    編者按:近年來,我國的主題性創作中湧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品,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新時期的主題性美術創作,需要遵循怎樣的創作原則,有許多經驗和規律可以總結。藝術家的思想觀念是否創新,與時代同步伐,如何深入挖掘主題的思想深度,選取永恆瞬間,如何從生活體驗中尋找素材,強調繪畫語言表現的力度,如何開闊視角,拓展主題性繪畫的外延,這些都是創作中要重點關注的。
  • 當代主題性繪畫創作的「圖像困局」
    商亞東 最美太湖水 230×500cm 油畫 2019年■于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在當下的融媒體、全媒體時代語境中,大數據圖像對於美術創作的影響深入而廣泛,幾乎無處不在。
  • 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完成階段性任務 藝術要為時代留痕
    【熱點觀察】11月6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總結會在京舉行。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是繼原文化部組織實施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之後又一個現實題材美術創作項目。在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社長兼主編、博導尚輝看來,文化和旅遊部組織實施的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在實踐層面推動了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發展,在理論層面興起了對「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性」探討的新課題,對當代主流美術創作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反映生活本色中國有句老話,叫「孤掌難鳴」。
  • 方土:主題性創作必不可少
    從第六屆至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的上百件作品入選,到「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的多次金獎,再到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創作工程、廣東美術百年大展等重大主題性美術創作中多件作品入選、入藏,廣州畫院可謂碩果纍纍。日前,記者專訪了廣州畫院院長方土,請他分享了這些豐碩成果的經驗。
  • 主題性創作的「現象級」效應(文藝新亮點)
    主題性創作精品化今天的主題性文藝創作是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一支文藝生力軍,是具有包容文藝多樣性品質的文藝新現象。這方面,近年來的探索和創新頗有進展。「一帶一路」文藝創作數量多、體裁豐富,彌補了當代文藝創作中長期存在的題材短板,也使「一帶一路」的今昔得到豐富、生動的呈現。主題性文藝創作,有些是作為重點文藝作品由國家有關部門集中各方優秀人才集體創作的,有些是地域性題材與地方性創作,有些則是文藝家或民間機構自發的創作,這表明主題性文藝創作具有題材的開放性和較大的藝術創新空間,因而能夠吸引各個方面的文藝創作人才。
  • 上海慶祝建黨百年主題性美術創作啟動
    筆墨油彩如何定格中國共產黨百年來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上海在黨的領導下日新月異的發展成就?「日出東方——上海市慶祝建黨百年美術創作項目」正面向社會徵稿。148項推薦選題串聯起與建黨百年主線相關的一個個重要歷史時刻,尤其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近事」「大事」,重點發掘新時代的精氣神。
  • 于洋:當代主題性繪畫創作的「圖像困局」
    于洋丨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在當下的融媒體、全媒體時代語境中,大數據圖像對於美術創作的影響深入而廣泛,幾乎無處不在。陷入「圖像」的繪畫,如何解套與破局?是否存在超越與升華的契機?在影像媒體文化語境下,如何以繪畫藝術的敘事方式再現過往歷史、表現當代社會?如何以繪畫特有的魅力感染觀者、回應新的時代課題?這些都成為擺在當下主題性繪畫作者面前的重要問題。
  • 當下主題性美術創作之道
    金瑞 中學時代 中國畫 250×250cm 2018年 原標題:當下主題性美術創作之道   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的「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以「新創作馬克思主義題材美術作品」作為其第三展廳美術創作專題的主旨標題,這次由中國美協主導的主題性繪畫項目選取了馬克思生平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典片斷,最新創作了24幅馬克思主義題材中國畫和油畫作品,以視覺藝術創作的方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 從主題性創作看山東美術儒家文化範式特色
    談到主題性創作,很多人在觀念上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美術創作如果受主題要求所限,就不能夠盡情表達個人思想,繪畫技法無法盡情發揮,繪畫創作的想像力也會被主題所束縛。這種藝術創作狹隘觀念,在現實中阻礙了主題性創作的進一步發展和壯大。其實主題性創作的「主題」完全可以包含很多內容和指向,例如政治、軍事、民俗、重大歷史事件、重大文學作品,甚至重大節慶、事件節點等等,所有這一切都屬於主題性創作。
  • 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聚焦十八大以來重大成就
    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推出百餘件現實題材作品 聚焦十八大以來重大成就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記者周瑋)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經過近3年努力,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共完成作品134件,其中,表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重大成就、重大事件現實題材作品超過70%,180餘位中青年作者參與了創作。
  • 升華「主題性」的人文意義
    「主題性美術創作」在20世紀的中國是一個經典話題,這一話題,在今天依舊有著特別的意義。藝術發展到當下,人們對「主題性」的認識已遠超過去之定式。主題性美術創作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首先,它仍然表現為不可替代的「主旋律」特徵,只不過「主旋律」的內容更為多樣、視域更為寬廣。
  • 安徽省書畫院創作展覽聯盟院長會議暨主題性創作研討會成功召開
    9月14日下午,2020年度安徽省書畫院創作展覽聯盟院長會議暨新時代安徽美術主題性創作研討會在旌德宣硯文化園召開。&34;新時代安徽主題性創作研討會″。趙振華先生談到:"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時代精神,都需要與時代相對應的文藝作品,當代主題性美術創作更多地描繪人民群眾的生活圖景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景象,創作思想體現國家意志和民族意識,體現時代的審美趨向和人民群眾的普遍價值認同,是民族文化精神的映射,也是這一時代的文化印記。在安徽當代美術的建設上,主題性美術創作要能體現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中國精神。
  • 文化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進行第一次草圖評審
    12月28日,文化部召開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專家指導委員會會議,並進行第一次草圖評審。文化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專家指導委員會顧問靳尚誼、詹建俊、全山石、薛永年、楊力舟、張星星、黃如軍,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專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諸迪、吳為山、楊曉陽、範迪安、許江、李翔,來自各有關美術機構、部隊、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以及文化部藝術司、中國美術館、各文化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班舉辦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及草圖評審工作。
  • 文旅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推出134件作品
    來源:經濟日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總結會11月6日在京舉行。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李群為入選作者代表及受到表彰的單位和個人頒發證書。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是繼原文化部組織實施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之後組織實施的現實題材美術創作項目。
  • 建國初期,主題性美術創作的引入,開闢了現代主義的新風格
    當抗日戰爭進入歷史以後,有關抗戰歷史主題的藝術創作,也便進入藝術的記憶和藝術史的記憶。50年代,受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和批判現實主義美學思想的影響,富於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的主題性創作被當作現實主義的主要創作方式。
  • 範迪安:以大美之藝 繪時代新貌——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中央美術...
    【導語】2019年11月6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總結會在京舉行。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是繼原文化部組織實施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之後組織實施的現實題材美術創作項目,該項目自2016年啟動,歷時3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