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的形象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期的彩陶裝飾上,後至魏晉南北朝有部分畫家以此為題材進行繪畫創作。直到唐代花鳥畫得到發展,成為獨立的畫科,並且走向成熟。這一時期以來自中亞和邊疆的尉遲乙僧,康薩陀為代表。他們都是初唐的畫家代表,不但擅長繪製宗教人物也擅長畫花鳥畫。尉遲乙僧以其獨特的線描和暈染髮展了「凹凸畫」法。康薩陀則對物象觀察和表現更為細膩,被稱為「初花晚葉,變化多端」這種新畫風使當時的人們耳目一新,受到強烈的追捧。
到了盛唐時期,花鳥畫的代表是薛稷、邊鸞等人。在傳統的花鳥畫題材中,不僅包括花卉和禽鳥魚蟲,還包括畜獸、鞍馬等。鞍馬畫於初唐之時就受到了上層社會的重視,龐大的出行狩獵畫面成為人物畫情節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盛唐時期出現的鞍馬畫名家有曹霸、韓幹、韋偃等。他們的藝術活動表現出了鞍馬題材的創作廣泛得到重視。
薛稷是盛唐時期,最受人們稱讚的花鳥畫家,他尤其善畫鶴。他在唐朝為官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時稱為薛少保。他的繪畫作品一直影響到五代的宮廷繪畫,詩聖杜甫有不少稱讚薛稷的詩句,比如「薛公十一鶴,皆寫青田真。畫色久欲盡,蒼然猶出塵「道出了畫家筆下仙鶴的高昂神韻。雖然薛稷的作品在時間的流逝中,已經不存在了。但我們仍可以從出土的唐墓壁畫中看到的」雲鶴屏風畫樣「的面貌。這些都受到了薛稷繪畫風格的影響,是盛唐風貌的真實反應。
於薛稷同時期的另一位花鳥畫家,邊鸞,是長安人。主要活動於唐德宗貞元年間,善寫活禽花卉。被稱為「牡丹第一,正面鳥雀第一,折枝花鳥第一」。他的花鳥設色鮮明濃豔如生,有著「窮羽毛之變態,奪花卉之芳妍」的美譽。《歷代名畫記》中記載說他曾在長安的寶應寺化有大量的牡丹圖,成為一時勝景。
唐朝的花鳥畫在邊鸞之後,形成了宮廷繪畫富麗堂皇,文人畫多畫民間野趣的分類,一直到五代形成了以「黃家富貴」和「徐熙野逸」為代表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繪畫風格發展方向。
唐代還有擅畫鞍馬的畫家韓幹。他是盛唐時鞍馬畫的代表人物,他出身平寒,曾經受到王維的讚賞《宣和畫譜》中記載,唐玄宗曾經命令他向當時的畫家陳閎學畫,韓幹卻稱「臣自有師,陛下內廄之馬,皆臣之師」。他的作品有《照夜白圖》《牧馬圖》等。這些作品除了將馬的身形體態真實地表現出之外,還將養馬之人的性格表現得非常出色。
除了馬,也是當時繪畫的重要題材之一,而畫牛的代表人物韓滉。相傳為韓滉所做的《五牛圖》是傳世作品中最早的紙本繪畫。畫面中畫了五頭不同角度的牛,用線勾勒。設色簡略,結構嚴謹,線條精到。可以看出當時畫家的出眾的造型能力以及高超的筆墨技巧。
更多美術史內容,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