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史:傳統花鳥畫的起源

2020-12-09 啥子美術史

花鳥的形象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期的彩陶裝飾上,後至魏晉南北朝有部分畫家以此為題材進行繪畫創作。直到唐代花鳥畫得到發展,成為獨立的畫科,並且走向成熟。這一時期以來自中亞和邊疆的尉遲乙僧,康薩陀為代表。他們都是初唐的畫家代表,不但擅長繪製宗教人物也擅長畫花鳥畫。尉遲乙僧以其獨特的線描和暈染髮展了「凹凸畫」法。康薩陀則對物象觀察和表現更為細膩,被稱為「初花晚葉,變化多端」這種新畫風使當時的人們耳目一新,受到強烈的追捧。

到了盛唐時期,花鳥畫的代表是薛稷、邊鸞等人。在傳統的花鳥畫題材中,不僅包括花卉和禽鳥魚蟲,還包括畜獸、鞍馬等。鞍馬畫於初唐之時就受到了上層社會的重視,龐大的出行狩獵畫面成為人物畫情節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盛唐時期出現的鞍馬畫名家有曹霸、韓幹、韋偃等。他們的藝術活動表現出了鞍馬題材的創作廣泛得到重視。

薛稷是盛唐時期,最受人們稱讚的花鳥畫家,他尤其善畫鶴。他在唐朝為官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時稱為薛少保。他的繪畫作品一直影響到五代的宮廷繪畫,詩聖杜甫有不少稱讚薛稷的詩句,比如「薛公十一鶴,皆寫青田真。畫色久欲盡,蒼然猶出塵「道出了畫家筆下仙鶴的高昂神韻。雖然薛稷的作品在時間的流逝中,已經不存在了。但我們仍可以從出土的唐墓壁畫中看到的」雲鶴屏風畫樣「的面貌。這些都受到了薛稷繪畫風格的影響,是盛唐風貌的真實反應。

於薛稷同時期的另一位花鳥畫家,邊鸞,是長安人。主要活動於唐德宗貞元年間,善寫活禽花卉。被稱為「牡丹第一,正面鳥雀第一,折枝花鳥第一」。他的花鳥設色鮮明濃豔如生,有著「窮羽毛之變態,奪花卉之芳妍」的美譽。《歷代名畫記》中記載說他曾在長安的寶應寺化有大量的牡丹圖,成為一時勝景。

唐朝的花鳥畫在邊鸞之後,形成了宮廷繪畫富麗堂皇,文人畫多畫民間野趣的分類,一直到五代形成了以「黃家富貴」和「徐熙野逸」為代表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繪畫風格發展方向。

唐代還有擅畫鞍馬的畫家韓幹。他是盛唐時鞍馬畫的代表人物,他出身平寒,曾經受到王維的讚賞《宣和畫譜》中記載,唐玄宗曾經命令他向當時的畫家陳閎學畫,韓幹卻稱「臣自有師,陛下內廄之馬,皆臣之師」。他的作品有《照夜白圖》《牧馬圖》等。這些作品除了將馬的身形體態真實地表現出之外,還將養馬之人的性格表現得非常出色。

除了馬,也是當時繪畫的重要題材之一,而畫牛的代表人物韓滉。相傳為韓滉所做的《五牛圖》是傳世作品中最早的紙本繪畫。畫面中畫了五頭不同角度的牛,用線勾勒。設色簡略,結構嚴謹,線條精到。可以看出當時畫家的出眾的造型能力以及高超的筆墨技巧。

更多美術史內容,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齊辛民花鳥畫作品欣賞 - 美術研究
    早在1964年作品《看新磨》就以側面表現藝術手法的這一巧妙構思,在山東美術界引起強烈的反響,同時年畫《洪水到來之前》兩件作品入選第四屆全國美展,並分別被中國美術館和天津藝術博物館收藏;1992年,花鳥畫作品《朝暉》在全國首屆花鳥畫展中獲最高獎——金獎:1993年《醉秋圖》入選全國首屆中國畫展,併入編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國家骨幹工程圖書《中國美術全集》;2012
  • 中國現代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大寫意花鳥畫大家潘天壽!
    本文由獨孤飛雪書畫院副院長愣嚴山人所做,本著弘揚中國繪畫藝術,搜集並整理我國傳統繪畫藝術上有所造詣的書畫大家為宗旨,而努力奮鬥;今兒咋們就一起了解中國當代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中國近代大寫意花鳥畫大家潘天壽 。
  • 美術研究|精研古法 博採新知,京津畫派寫意花鳥畫!
    2002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近代畫派畫集》(三卷)、2005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畫派叢書》,均將京津畫派單列一集;北京市文史研究館和天津市文史研究館合編的《京津畫派大家談》,對京津畫派進行了系統論述,京津畫派這一學術概念才逐漸被學術界公認。形成於民國初年的京津畫派,為中國近現代繪畫的發展,尤其在寫意花鳥畫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 美術研究|陰澍雨:寫意花鳥畫的當代價值!
    我們構建的不是抄襲式的傳統文人的學識修養體系,而是重構一個活在當下的新的知識結構和體系。」  作為70後寫意花鳥畫的代表人物,陰澍雨接受了《藝樹》雜誌專訪,就當代寫意花鳥畫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梳理與分析。請您談下寫意花鳥畫的發展以及現在的中青年花鳥畫家的現狀。陰澍雨(以下簡稱雨):首先,以我個人的觀察,整個寫意花鳥畫的創作在當下是活躍的。但是寫意花鳥中較為傳統的類型卻並沒有體現出這一趨勢。既然提到了「傳統」的這一部分,就是因為它天然的被限定在一定範圍之內。
  • 花開盛世——中國美術館藏花鳥畫精品展
    正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花開盛世——中國美術館藏花鳥畫精品展」,將中國宋元以來的花鳥畫發展脈絡通過具體作品進行了集中展現與梳理。展覽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展出宋、元、明、清時期的花鳥畫;第二部分展出近現代花鳥畫;第三部分則展出當代花鳥畫。   中國畫裡,與人物、山水相比,花鳥是最能反映人與動植物鮮活關係的畫科。
  • 繼承花鳥畫優良傳統 延續中華藝術文脈
    日前,由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畫語詮·新語境」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花鳥畫教學與研創系列學術活動在該學院美術館舉行,來自中央美術學院(微博)、天津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等國內15所高等藝術院校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就中國花鳥畫的教學與研創進行探討。
  • 美術研究|唐代花鳥畫研究的新視野——墓葬材料引發的思考!
    傳統中國畫包括三大畫科,即人物、山水和花鳥。其中,花鳥畫即以動物和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繪畫形式。雖然中國古代畫史中不乏動植物繪畫的著錄,但是對於這類繪畫何時以及因何形成了一個畫科,卻並無清晰的記載。與人物、山水不同,花鳥畫科見於文獻記載最晚。
  • 「觀物:中國花鳥畫的創作與研究」系列學術講壇|浙江美術館
    從同期舉辦的齊白石、黃賓虹、吳茀之、張書旂、汪曾祺等具體展覽出發,對中國傳統迄今的花鳥畫創作與理論研究進行深入探究,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內,邀請三十多位國內外著名學者齊聚觀物,討論花鳥畫的創作及其相關研究,思考與花鳥畫密切相關的哲學、美學以及文學等領域的問題。
  • 中國大寫意花鳥畫代表人物——葉尚青
    擅中國花鳥、人物畫,對書法、篆刻、詩詞、畫史均研究有素。六十年代初,列中國畫大師潘天壽門牆,兼任秘書,得到親炙,後博採眾長,轉益良多。畫風氣勢開博,清新雋永,筆簡意賅,詩意盎然,有「畫印詩書融一爐,寓興哲理美且都」之說。出版著作《花鳥畫基礎》、《葉尚青書畫集》、《百鳥圖》、《中國花鳥畫史》、《中國美術名作欣賞》、《潘天壽論畫筆錄》等十多種。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和省市書畫展,有的選送日本。
  • 中國美術史:青藤白陽——徐渭、陳淳
    中國傳統寫意花鳥畫的變革,在明代最為突出,這其中離不開兩個重要的人物陳淳、徐渭。陳淳自號白陽山人,徐渭,字文長,號天池,晚號青藤老人。他們二人被後世合稱青藤白陽。他用筆草草看似不經意,但嚴於剪裁,影響了明初以來宮廷繪畫的工整細麗的花鳥畫風格,將寫意的花鳥畫推向了新的階段。雖然極力打破花鳥畫工整細麗的畫風,但由於他的畫風不夠灑脫放縱,並沒有將花鳥畫徹底的推向大寫意風格,但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過渡作用。他的代表作品有《牡丹圖》《花卉卷》他的繪畫反映了花鳥畫由精工細描到水墨大寫意的過度過程。而真正完成工筆畫向水墨大寫意變革的人物是號稱青藤的徐渭。
  • 中國五千年美術史
    畫像石不僅是漢代以前中國古典美術藝術發展的顛峰,而且對漢代以後的美術藝術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②畫像石萌發於西漢武帝時期,盛行於東漢。主要表現形式有減地平雕、陰線刻、陽線刻等,構圖富於變化,造型和線條質樸生動。題材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天文星象、社會生活等。
  • 觀物:中國花鳥畫的創作與研究系列學術講壇即將啟幕
    「秋蕊香——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仙華雙甲——吳茀之、張書旂誕辰120周年特展」「嶺上多白雲——紀念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展」等在杭展出期間,浙江美術館將與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合作,結合齊白石、黃賓虹、吳茀之、張書旂、汪曾祺等藝術家的中國花鳥畫創作,籌劃舉辦「觀物:中國花鳥畫的創作與研究
  • 巫鴻:中國美術對人類美術史做出了什麼貢獻?
    日前,芝加哥大學教授巫鴻在復旦以「全球景觀下的中國古代美術」為題的講座中提出:傳統中國美術對人類美術史做出了什麼最有價值的貢獻?全球景觀下又如何重寫中國美術史?巫鴻,著名藝術史家,芝加哥大學教授。
  • 畫之大道——從劉小剛的重彩花鳥畫實踐看中國當代美術發展
    事實上,近現代以來,不少藝術家和美術史論家都對此進行了艱辛而可貴的探索,但從總體來看,至今仍未能形成成熟的理論體系和有效的方法論系統。當代中國繪畫之大道,就是要在汲取一代代藝術前輩們創造的積極成果基礎上,在古今融合和中西貫通這兩大課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找到當代美術創新發展之「密鑰」。
  • 美術研究丨中國花鳥畫學院教學的奠基人——陸抑非的藝術人生
    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首批畫師。應潘天壽之邀,自1960年起任教浙江美術學院,直至去世。曾任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西泠書畫院副院長,西泠印社顧問,浙江省第四、第五屆政協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浙江省委顧問等職。
  • 美術研究|陳永鏘在花鳥畫中採用了極具生活性的鋪滿式布局!
    1981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中國畫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嶺南畫派紀念館名譽館長、廣州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任廣州畫院院長、廣州市文化局副局長、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常務副主席、嶺南畫派紀念館館長等。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著名評論家,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 于洋己亥初春於北京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 前 言20世紀以來,中國社會和文化形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場中國花鳥畫語言的變革,也便由此開始。特殊的地理、歷史和文化的因素,構系了自身的文化屬性,在我們所慣言的「當代」文化藝術語境中,花鳥畫始終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自覺的驅動力對當代中國美術發展產生影響。
  • 美術研究|淺析清代文人畫對當代寫意花鳥畫的影響!
    摘要:寫意花鳥畫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華民族獨特的哲學觀念、文化傳統、審美意識、思維方式和美學思想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清代文人「緣物寄情」,使寫意花鳥畫擺脫時空觀念的限制,追求更自由的藝術表現形式。該文以清代文人畫的發展到當代寫意花鳥畫轉變的過程為線索,闡述清代文人畫對當代寫意花鳥畫的影響。
  • 美術研究|郭志光:寫意傳統與現代格趣!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美術界將更多的注意力聚焦於京津畫學和海派畫學的藝術成就。而從花鳥畫的角度來講,可以說是京津花鳥畫、海派花鳥畫乃至嶺南花鳥畫共同構築了20世紀上半葉中國傳統花鳥畫的整體發展脈絡。郭志光:寫意傳統與現代格趣于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從傳統花鳥畫的形式語言、筆墨理法和學院承傳的角度來看,對當代寫意花鳥畫的整體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 中國工筆花鳥畫
    田世光的藝術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他以自己獨到的視角認識傳統花鳥畫,取法宋元花鳥畫風格,體現出一種「大花鳥觀」的意識。他的藝術修養全面,作品將花鳥置放於自然景象中,突破了花鳥畫空間的局限,使他的作品擁有寬廣而嶄新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