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花鳥畫優良傳統 延續中華藝術文脈

2020-12-17 人民網

  日前,由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畫語詮·新語境」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花鳥畫教學與研創系列學術活動在該學院美術館舉行,來自中央美術學院(微博)、天津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等國內15所高等藝術院校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就中國花鳥畫的教學與研創進行探討。

  三展一會 聚焦花鳥畫教學

  「畫語詮·新語境」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花鳥畫教學與研創系列學術活動由「三展一會」組成,包括「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花鳥畫在職教師作品交流展」「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系藏花鳥畫教學範本展」「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經典教材·盧坤峰墨蘭說展」及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花鳥畫教學與研創學術研討會。展覽展示了數百幅來自15所高等藝術院校教師的花鳥畫精品及中國美院昔日花鳥畫教材的範本真跡,其中展出的中國畫經典教材——盧坤峰的《墨蘭說》,曾歷經8年校驗,於1991年首次出版,至今發行20多萬冊,被視為迄今最好的蘭花繪畫啟蒙教本之一。

  「難得有機會同時看到這麼多大師的藝術作品。」一位學生觀展後表示,在展覽中感受到了老一輩藝術家對民族繪畫藝術的責任與堅守,作品的構思、創作手法、表達方式等能夠給學習者很大啟發,激勵青年學子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及老一輩藝術家的創作精神更好地發揚傳承下去。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副院長、本次活動策劃人之一韓璐表示,學術論壇以花鳥畫教學為主體,以搭建中國畫傳承與傳播創新平臺為主旨,主要探討新時期中國畫後備人才的培養問題。「希望各院校能共享教學資源,更好地傳承傳播優秀民族繪畫藝術,使中國畫教育在今後的推進過程中形成一個良好的發展態勢。」

  互通互鑑 分享各校教學理念

  研討會上,專家們積極分享各校關於中國花鳥畫的教學理念和經驗。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教授劉海勇表示,近年來,學生的寫意畫多關注自身情感,較少關注家國人文情懷。為此,該校除要求本科學生掌握各種繪畫技術技法外,還要從中國畫的藝術規律入手,加大人文素養課程比重,增加基本功的日常訓練。

  「一是研究傳統,二是表現生活。」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師侯薇薇在談到該校關於花鳥畫的教學理念時表示,應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傳達自己的心境及對生活的感受,做到活學活用。

  「我們在教學上實行『三站式』:一年級學生主要接受基礎課程訓練,學生在二年級時開始進入工作室學習,並進行分科教學,四年級下半學期根據學生的特長和愛好,選擇山水、花鳥、寫意、工筆進行畢業創作。」山東藝術學院國畫系主任馬麟春表示,通過「三站式」教學法,學生畢業創作的水平大大提升。

  注重傳統文化 延續藝術文脈

  中國畫教學是我國高等藝術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繁榮發展的題中之義。論壇上,許多專家都提出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延續中華藝術文脈。

  「現在的學生在高考之前大多接受的是應試教育,對中國傳統藝術知識了解甚少。」天津美術學院花鳥畫系副主任李雲濤表示,在教學中不應忽視向學生灌輸宋元以來的藝術正脈,引導學生研讀古代畫論,深入學習研究古人的創作程式和造型藝術。

  「我們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拓展知識面,培養研究能力,最終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藝術方向和個性風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姚舜熙介紹,為使學生深入感受中國花鳥畫的意蘊,學習歷代畫家體驗生活、醞釀意境、精心構思及不斷豐富完善筆墨技法的創作思路,學院安排花鳥畫專業本科學生先學習中國畫基礎課程,再進入畫室專修花鳥畫課程。

  廣州美術學院結合花鳥畫教學經驗及教學規律,於2015年對本科教學做了較大調整。該校中國畫學院副院長許敦平介紹,他們減少了基礎課裡面的素描比重,與之相對應的是,加大了中國傳統藝術教學,特別是書法、篆刻以及傳統白描,將傳統藝術介入基礎教學中。

  據了解,活動結束後,中國美術學院還將陸續出版與花鳥畫教學相關的文集與圖冊,並於5月2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紀念潘天壽誕辰120周年大型紀念展」,相關工作正在有序籌備中。

(責編:董子龍、魯婧)

相關焦點

  • 中華誦·兩岸大學生吟誦節:以吟會友 延續華夏文脈
    4月1日,「中華誦·2011年兩岸大學生吟誦節」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拉開帷幕,此後,「中華吟誦大學生社團聯盟」成立儀式、「中華吟誦之夜」、「兩岸大學生社團聯合展演」、紫竹院公園雅集等活動依次展開,來自海峽兩岸的大學生共同參與了這一活動。
  • 劉奇葆:堅定文化自信 傳承中華文脈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黨中央高度重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前不久,黨中央下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第一次以黨中央文件形式全面部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在全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
  • 故宮太廟的大寫意藝術盛宴:「大美抱華——伯揆中國寫意花鳥畫大展...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畫家何水法作為伯揆的老師,對其提出了懇切的期望,他希望伯揆不斷繼承中國傳統文化,面向生活,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在太廟這一重要的文化遺蹟中呈現當代藝術家對於傳統的詮釋,這已經是對中華文化和藝術的巧妙聯通,希望這樣的碰撞,能為寫意花鳥畫串聯出新的氣象與光華。
  • 十方畫評 | 韋麥:明代院體花鳥畫的復古性繼承
    明代院體花鳥畫的復古性繼承文|韋麥 明代院體花鳥畫是皇家畫院花鳥畫的俗稱,是中國藝術發展規律的一種時代體現。明代院體花鳥畫越過元代向唐宋學習的現象,與唐代文學越過魏晉南北朝向秦漢吸收、元代繪畫越過南宋向北宋以前學習的現象一樣,體現了中國藝術發展「復古性繼承」的一條規律。
  • 延續歷史文脈 堅定文化自信
    延續歷史文脈 堅定文化自信——六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精神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視察時,強調要挖掘豐厚的運河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長江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
  • 【藝術研究】賴少其花鳥畫之路
    一 傳統起步,寫生開篇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賴少其擔任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黨組書記,又擔任上海中國畫院籌委會主任,與上海國畫界關係甚熟,且已發表關於中國畫繼承與創作的文章。
  • 這場重慶「全景花鳥畫」聯展 帶你走進不一樣的藝術世界
    5月11日上午,由重慶中華民族促進會、西南大學主辦,重慶市美術家協會支持的蘇甦教授師生「全景花鳥畫」作品聯展,在三峽博物館三樓展廳隆重開幕。全景畫源於中國山水畫,兼具攝影「紀實性」「即時性」,繁榮於兩宋時期。
  • 「文脈頌中華·e頁千年」網絡主題傳播:走近中華文明瑰寶——古籍...
    古籍善本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其中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沉澱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基因,勾勒著中華文明綿延千年的發展脈絡。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切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下,光明網聯合中國國家圖書館推出的「古籍善本·文明瑰寶」網絡專題於5月15日正式上線,「文脈頌中華·e頁千年」中華古籍善本網絡主題傳播拉開序幕。
  • 高格調的藝術——方楚雄的花鳥畫
    樹蘭 138cmx69cm 紙本設色 2015年中國的花鳥畫,講求「移生動質」,方楚雄繼承了這一傳統,他精於描繪花木禽獸的生命狀態,表現古木老竹的旺盛活力。他擺脫古人的「折枝」模式,不畫細枝而畫老乾,放大局部,以特寫鏡頭凸顯生命的飽滿、奪人的氣勢和內聚的張力。
  • 莊毓聰大寫意花鳥畫全國巡迴展(濟南站)開幕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建文在致辭中提到:中國大寫意花鳥寫意繪畫是中國美術史甚至是中國文化史上最為重要的文脈傳承之一。莊毓聰先生在當下中國大寫意花鳥畫領域取得了矚目成就,他的作品氣勢雄渾博大、高古奇拔、自成一格,堪稱當代薪傳文人大寫意花鳥畫道統的代表人物。他同時指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我國繁榮文化事業的基本方針。
  • ...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 《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要求,「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必須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只有把上述重要要求落到實處,才能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幹,起到上行下效的正向帶動效應。
  • 煥發時代華彩的中華文脈
    讓傳統文脈在當代中國延續    2015年,百年《辭源》迎來了第三版修訂本。191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辭源》,被稱作「中國現代辭書之母」。第三版修訂主編之一、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寧說:「修訂《辭源》,不只是修訂一本辭書,而且是重新清理我們今天所面臨的中國古代文化知識、文化理念和文化系統。」
  • 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第五集《延續中華文脈》解說詞
    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第五集《延續中華文脈》解說詞 原標題:   【解說詞】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  中華文明是迄今為止唯一沒有間斷的文明。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就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在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四個自信」的提出,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 在揚棄繼承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創新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求是雜誌發表署名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脈》,強調要深刻領會「兩創」方針的重大意義、基本內涵和實踐要求,用以指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部工作。
  • 傳承歷史文脈,既要繼承傳統,更要發展創新(圖)
    周勇解釋:第一,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傳承民族歷史文脈是我們的歷史責任;第二,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我們的責任是從延續民族歷史文脈中開拓前進;第三,要以科學態度對待傳統文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傳統文化觀;第四,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點任務,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五,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向其他文化學習借鑑,提煉其時代價值,彰顯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 中華文化延續城市文脈 文化產業融入灣區發展
    延續文脈保育活化歷史建築維多利亞港碧波蕩漾,西九文化區猶如一顆被捧出的鑽石,熠熠生輝。2013年破土動工的香港西九文化區,坐落於維港最後一塊人工填海區,香港媒體以「得西九,得天下」形容其珍貴稀缺。行雲流水的建築外觀,以及內部融合紫禁城中軸遞進靈感的設計,展示著中華文化內涵。不久後,來自北京故宮的「國寶」將在這裡大放異彩。除了以西九文化區為代表的新文化設施外,香港政府通過歷史建築的保護,延續城市文脈,讓優秀傳統文化重獲生機。
  • 大美抱華——伯揆中國寫意花鳥畫大展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展出
    8月19日「大美抱華——伯揆中國寫意花鳥畫全國巡迴展(深圳站)」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開幕,展示23日。本次深圳站是繼北京故宮太廟首站後全國巡迴展覽的第二站,共展出伯揆先生精心準備及創作的百餘幅大寫意花鳥畫精品力作,通過作品展示近年來的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對中國畫寫意精神的堅守、追求和探索。 著名評論家、學者王仲先生和廣東省美協副主席梁宇分別發言中表示,中國大寫意花鳥畫是中華文化重要的文脈傳承之一,是民族傳統國畫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吳雅琳40年作品展覽現場|延續傳統的文脈,創造新時代的「雕塑」
    展覽:吳雅琳從藝、從教40年文獻、作品展時間:2018年12月11日14時30分地點:廣州大學城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雕塑分館主題:《吳雅琳從藝、從教40年文獻、作品展》吳雅琳「雕塑人生」延續傳統的文脈,創造新時代的雕塑
  • 澳門中華書畫院院長黃勵銘的藝術人生
    現任澳門中華書畫院院長。擅長花鳥,兼攻山水,人物。作品常見於《深圳僑報》《中山日報》等刊物。廣受書畫同仁好評,多被社會各屆人仕收藏。黃勵銘的藝術風格黃勵銘的個人藝術造詣來看,花鳥畫的本領比較高。20世紀90年代,黃勵銘創作了大量花鳥畫,畫風變得更加大膽簡約自然,技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 廣播文脈火種——流亡的知識分子讓中華傳統文脈在一隅開枝散葉
    ,幾十年如一日,使得中華文脈在孤島及海外得以保存並開枝散葉,實現了他們當初自己認為都難以實現的理想,也帶出了一批批學養深厚的衣缽傳人。根除日本皇民文化自甲午戰爭開始,臺灣被日本割去,孤懸海外達半個世紀,日本皇民文化早已經侵入臺灣骨髓,並且與中華文化早已離心離德。同種異文。蔣介石曾說:「凡是一個民族之存亡消長,全視其傳統文化之優劣文野而定。如其優秀文化,一旦毀滅,則民族精神隨之喪失,而整個民族亦等於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