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古詩朗讀

2020-12-11 段小張

敕勒歌

根據咱們的時間線,前唐的第三首古詩《敕勒歌》,今天我們來解讀一下。

一、初讀知詩意

這首《敕勒歌》是誕生在南北朝的北朝時期,當時,黃河流域以北基本在我國少數遊牧民族鮮卑族的統治之下。

作者是高歡,他是一個將領,率兵十萬攻打敵國,後軍中謠傳其中箭將亡,高歡帶病設宴面會大臣。為振軍心,他命部將斛(hu)律金帶頭作一首能表現鮮卑、敕勒族民族性質的歌曲。斛律金即作《敕勒歌》,並帶頭領唱,高歡也隨之附唱,遂使將士懷舊,軍心大振。

二、細讀解詩句

敕勒川:泛指敕勒族遊牧的草原。

陰山:陰山山脈,今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穹廬:遊牧人住的圓頂氈帳。

蒼蒼:青色。天蒼蒼,是天藍藍的。

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見:通「現」,呈現、出現。

整詩的解讀:陰山腳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三、精讀想詩境

這首民歌,給我們呈現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先是在前兩句,告訴我們家鄉的地址,陰山下。接著用穹廬來比喻自己民族的氈帳,寫出了家鄉的壯闊,恢宏。後面的詩句,用疊詞的形式,描繪了天空的蒼闊,家鄉的富足、融樂生活,牛羊遍地。

四、美讀悟詩情

作者描述了家鄉美麗富饒的情景,寫出了對家鄉的熱愛。家鄉的景色壯闊,家鄉的人民也是勇敢,豪放,地域的博大也暗示著人民的胸襟博大。整首詩用簡潔的語言,明快的抒發了遊牧民族驍勇善戰、彪悍豪邁的情懷。對當時的作戰大軍,起到了鼓舞的作用。

在這裡,我們可以科普一下鮮卑族的領袖鐵木真

鐵木真:蒙古帝國可汗,汗號「成吉思汗」。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位期間多次發動對外徵戰,徵服地域西達西亞、中歐的黑海海濱。

五、吟讀記詩文

我們在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後,對於每句的停頓、韻腳、節奏都有一定的體會了,讓我們更好的記下它吧。

相關焦點

  • 聽一聽,詩詞裡的小故事:水墨古詩·敕勒歌(小學必背古詩80首)
    歡迎收聽由小馬童書出品的節目,《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小學必背古詩80首》。今天,咱們來學《敕勒歌》。一起聽一聽這首詩,以及詩詞裡的小故事吧!》敕勒歌(1)03:40來自傳統文化圓桌派>《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敕勒歌》,是北朝時期的民歌。
  • 【丫丫爸爸講古詩】敕勒歌 北朝民歌
    丫丫爸爸講古詩讀詩詞、有溫度、有態度【朗讀】【講解】【原文】chì Lè gē>敕 勒 歌北朝民歌chì lè chuān ,敕 勒 川,yīn shān xià 。【作品簡介】《敕勒歌》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傳唱的一首民歌,最早見錄於宋代郭茂倩所編著的《樂府詩集》中的第八十六卷《雜歌謠辭》,由當時少數民族的語言鮮卑語譯成漢語。這首民歌具有鮮明的遊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濃鬱的草原氣息,主要表現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了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 北京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敕勒歌》教案設計
    北京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敕勒歌》教案設計   《敕勒歌》教學設計   一、歌曲導入:   播放騰格爾《天堂》,課件展示草原圖片。   師:一曲《天堂》唱盡了遊牧民族對家鄉的熱愛,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寫盡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讓人為之陶醉。
  • 我愛家教:記憶力訓練-敕勒歌的快速記憶
    我愛家教:每天5分鐘學一首必背古詩,畫一張思維導圖,跟我一起快速記憶必背古詩150首。今天呀,咱們要一起學習的古詩叫做敕勒歌,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 古詩成為小學生的心病,用《敕勒歌》舉例,應該怎麼學?
    文/作業幫家長版從2017年起,古詩成為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去品賞一首古詩?如何去背誦一首古詩?如何在鑑賞古詩之美的同時又能讓孩子答對題?我們就來一首首跟著課本來詳解這些必學古詩,和孩子一起學古詩,體會中國古代文學之美。今天解析的古詩是一年級下冊的《敕勒歌》。《敕勒歌》①(北朝樂府)敕勒川②,陰山 ③下。天似穹廬④,籠蓋⑤四野。
  • 2018鄭州小學語文必備古詩詳解及練習題:敕勒歌
    2018鄭州小學語文必備古詩詳解及練習題:敕勒歌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1、 敕勒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名稱,顧名思義就是歌頌北方敕勒族遊牧生活的美好。   2、相關考題   (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時的民歌。
  • 讀古詩給宇寶今天已經讀到第二十三首了,敕勒歌
    讀古詩給宇寶今天已經讀到第二十三首了,宇寶每天都很配合。今天讀的是——敕勒歌,下面我把敕勒歌已拼音的形式再發一遍,如有錯誤請大家指正。《敕勒歌》——北朝民歌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敕 勒 川 , 陰 山 下 。
  • 二年級《敕勒歌》,背誦熟練卻仍錯誤百出,這些知識必須掌握了!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是當時北方少數民族之一。這首民歌歌詠了大草原蒼茫遼闊、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了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由於班裡大多數孩子已經在課前能熟練背誦,預習和上課或多或少有一些眼高手低、心不在焉。
  • 敕勒歌:這就是大草原上的歌,只能是大草原上的歌
    羅斌冰書法《敕勒歌》二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念chì lè,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敕勒歌,就是北齊時候敕勒的民歌。敕勒川,就是敕勒平川,在陰山下,也叫敕勒草原,是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在的山西、內蒙一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帶稱為敕勒川。穹廬,指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 第18課《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夜宿山寺》和《敕勒歌》
    《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夜宿山寺小學必背詩詞丨李白詩詞集錦《敕勒歌北朝人喜歡遊牧、唱歌,往往把喜怒哀樂融進歌裡,久而久之很多民歌就流傳下來了,這就是「北朝民歌」。《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字詞梳理
  • 《敕勒歌》:為什麼「天似穹廬」?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陰山下。詩歌大意敕勒平原在陰山腳下,藍天像帳篷籠蓋著它。天色青青的,草原茫茫的,一陣風吹過,綠草起伏,露見牛羊了。古詩精講這是一首北齊大將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原為鮮卑語,後翻譯成漢語,編入《樂府詩集》。在兩漢三國之後,我國仍處在分裂狀態,北方地區的少數民族先後建立了五個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
  • 讀一首古詩《敕勒歌》,大草原上的天籟之音,令人神往
    ——佚名:《敕勒歌》讀慣了文人士大夫寄意雅遠的詩章,乍讀這首《敕勒歌》,則將原本準備好的品鑑詩歌的路數,霎時衝散,使人久久震驚於從來沒有遇見過的異氛。心神沉浸在詩歌中的美好圖景。它是如此地令人耳目一新,出離了常規,不在「五行」之中,給人巨大的衝擊,恍恍然不能夠套用《二十四詩品》去評判。
  • 敕勒歌
    [解釋]  ①《敕勒歌》:這是南北朝時代敕勒族的一首民歌。它歌詠了北國草原的富饒、壯麗,抒發了敕勒人對養育他們的水土,對遊牧生活無限熱愛之情。  「敕勒川,陰山下」,詩歌一開頭就以高亢的音調,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無遮無攔,高遠遼闊。這簡潔的六個字,格調雄闊宏放,透顯出敕勒民族雄強有力的性格。從中我們也可以強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讚美之情。
  • 敕勒川傳唱千年的敕勒歌
    有學者推測,《敕勒歌》就產生於這個時期。《北齊書·神武紀》指出,《敕勒歌》最早吟唱者,是東魏名將斛律金,這是關於敕勒歌的最早記載。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且相互間徵戰不已。掌握東魏大權的大丞相、鮮卑化的漢人高歡,公元546年親率大軍攻打西魏重鎮玉璧(今山西稷山),結果不但久攻未下,反而損失慘重,軍心因而浮動不安。
  • 《敕勒歌》的源頭在山西,在朔州
    一是《敕勒歌》的創作背景。二是「敕勒川」在北朝時期的語境地位。三是北魏前期高車(敕勒)部族的主要聚居地。關於第一個問題:《敕勒歌》的創作背景史書記載,《敕勒歌》是東魏名將斛律金隨從高歡徵伐西魏,受阻於玉壁城(今山西稷山西南),僵持日久,軍心不振,使得高歡焦躁不安。為了安定軍心,高歡大宴將士,並讓斛律金歌舞助興。斛律金長劍出鞘,且醉且舞,便唱出了流傳千年的《敕勒歌》。
  • 南寧市民主路小學精品課例展播:語文《古詩二首》(敕勒歌)
    精品課——語文《古詩二首》(敕勒歌),授課教師簡介:
  • 朔州民歌《敕勒歌》及其藝術源流
    《敕勒歌》的創作背景千百年來,關於《敕勒歌》作者及其產生之地,學界眾說紛紜。有以斛律金為作者的,也有以斛律金為已知最早的傳唱者的。(見《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第515頁,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由是可知,北魏時期,不論是「西部敕勒」,還是「東部敕勒」,其主體駐地與今天的大黑河、昆都倫河諸流域乃至土默川平原都沒有關係。而由西部敕勒斛律金首先傳唱的《敕勒歌》,及其所描述的敕勒川,就應該也只能是今天桑乾河上源、朔州市一帶的川地。
  • 三晉史話|他是最早的《敕勒歌》歌唱者
    《敕勒歌》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敕勒歌》作者到底是誰,各界一直眾說紛紜。但不可否認的是,斛律金是《敕勒歌》已知最早的演唱者。
  • 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0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我國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主要生活在甘肅、內蒙一帶,以遊牧為主。川:平原。 陰山:即陰山山脈。 遼闊的敕勒草原,在陰山腳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蒙古包,籠蓋著四面的原野。深青色的天空遼闊無邊,草原一望無際,風吹過,草隨風高低起伏,成群的牛羊在草中時隱時現。 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
  • 敕勒歌描述的景象究竟在哪裡?
    這首膾炙人口的民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引自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這首歌最早見錄於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中的第八十六卷《雜歌謠辭》。